新浪教育

华东理工大学:工科试验班和双学士学位 招生类型多元化

新浪教育

关注

2020年高考注定是一场最不平凡的高考。鼠年伊始,新冠疫情开始肆虐。全国所有考生被迫在家复习。各地2020年高考将推迟一个月举行,史无前例。高校招生工作也相应会有调整,为家长和考生第一时间能精准聚焦2020年全国高校招生政策信息,即日起《2020新浪全国高校招生咨询会》栏目正式上线。本期邀请的是华东理工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本科生招生办公室主任吴辉,为各位网友在线解读2020年华东理工大学的招生政策。

以下为对话实录:

一、学校概况及优势特色

主持人:吴老师您好,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华东理工大学的概况吗?

吴辉:华东理工大学地处上海,原名华东化工学院,1952年由交通大学(上海)、震旦大学(上海)、大同大学(上海)、东吴大学(苏州)、江南大学(无锡)等校化工系合并组建而成。1960年起被中共中央确定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1993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华东理工大学,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研究生院,2008年获准建设“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11计划”入选高校之一;获准实施“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三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华东理工大学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前沿,已经由建校初期比较单一的化工相关专业逐渐演化为以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机械装备与制造、过程工业自动化控制、制药工程等优势学科为主体,向环境、资源循环利用,新能源的开发、节能环保、以及管理科学与工程、社会学等不同门类的领域不断交叉、拓展和延伸,形成了学校的综合优势。经过六十多年的建设,学校已发展成为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

主持人:华东理工大学是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高校,您能大致介绍一下学校的优势以及专业优势吗?

吴辉: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华东理工大学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28位;在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世界大学排名榜中,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28位;在USNews世界大学排名榜中,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41位;在ESI中国大学综合排名中,位列第27位。武书连中国大学教师学术水平排行榜,位列第16位,足以看出华东理工大学教师的扎实水平,这也为本科教育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化学工程与工艺”是中国大陆高校首个通过ABET认证的专业,“化学”是中国大陆高校首个通过中俄联合国际理科专业认证的专业,商学院全部专业通过了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AACSB)商科教育认证。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和毒理学、农业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生态学等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化学学科进入全球前1‰。通常情况下,某校某学科ESI排名进入“前千分之一”,实际排名相当于位列学术界“500强”、甚至百强,跻身于世界一流水平。

教育部自2019年4月起实施的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中,我校入选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18个。其中: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化学工程与工艺、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生物工程、制药工程、药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环境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社会工作;入选首批省级(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轻化工程、化学、生物技术。

我校有12个专业成为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分别为: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应用化学、制药工程、生物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环境工程、自动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社会工作、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特色专业建设点的设立,既体现了我校在专业建设上的优势地位,同时也对我校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专业特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学校招生及招生政策

主持人:2020年,学校有什么招生计划吗?

吴辉:2020年我校招生总计划为4155名,与去年持平。招生类别包括了本科一批(文理科,部分省市一本、二本合并为本科普通批,普通类)、艺术类、国家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农村学生单独招生励志计划)、高水平运动队、保送生、上海市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内地新疆高中班、内地西藏班、民族班、华侨港澳台学生等。

我校在全国各省份均有理科计划;在河北、辽宁、江苏、安徽、河南等省份有文科计划。上海市、浙江省、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海南省等省份实行高考综合改革,不区分文理科。考生在填报高考专业志愿时,选考科目必须符合学校相关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我校各招生专业(类)的高考选考科目范围以相关省级招办公布的为准,主要包括:物理或化学、物理、化学、不限等4种。

主持人:那今年学校有什么具体的招生政策吗?

吴辉:学校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批次的投档模式、生源情况和相关政策,确定调档比例。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学校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20%以内。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的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05%以内,其中在一本批次(一本、二本合并的省份为本科普通批次)录取时,在学校投档范围内的考生,只要专业服从调剂且体检不受限制,学校将予以录取,不会退档。

学校认可教育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全国性政策加分,且分值不超过20分,在投档和安排专业时均适用(不做分省计划的招生类型不适用)。

学校录取原则为“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即在学校调档线内,按照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的原则进行录取,考生各专业志愿之间不设专业级差分,优先满足高分考生的专业志愿,这也有利于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考分来选择专业。

学校参照由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制定学校各专业(类)的体检限制要求。详见学校本科招生网。学校对考生的视力(近视程度)没有特别要求,体检限制要求主要是部分专业对考生的辨色力和嗅觉有限制,特别是“色弱”“色盲”“嗅觉迟钝”,高考体检结论有此类专业报考限制的考生,要慎重。另外,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对“口吃”的考生有限制。具体详见学校本科招生网。

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限招英语、德语、日语语种考生(其中英语专业限招英语语种,德语专业限招英语、德语语种,日语专业限招英语、日语语种),其余专业对考生所考外语语种不限。由于学校各专业均有双语(英语、汉语)教学及相关课程使用英语原版教材,请非英语语种的考生慎重报考。

我校的各项招生政策均以《华东理工大学2020年本科招生章程》为准,在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和我校本科招生网都有公布,请各位考生及家长上网查询。

主持人:学校招生有没有一些变化?

吴辉:在专业设置上有一些变化。学校2020年继续推行大类招生,在2019年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组合。在一本批次(本科普通批次,普通类),有52个专业按照16个专业类招生,其余专业按专业进行招生。艺术类4个专业按“设计学类”大类招生。在其他批次或特殊类型批次录取时,按照专业进行招生。专业类名称详见我校本科招生网公布的招生专业(类)。

学校积极推进招生改革,今年实行跨学院专业大类招生。强烈建议考生把专业志愿全部填满,选择服从调剂,因为历年专业志愿满足率超90%,后面一二年级转专业比例可达15%,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

学校今年实行按“工科试验班”模式进行大类招生,首批实行“智能与机器人”和“生物医药”两个工科试验班,进一步聚焦国家未来战略发展亟待解决和攻克的关键核心技术,培养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必争领域人才。

学校今年首次推出3个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试点项目的招生,修读的同学在本科毕业时,将拿到双学士学位证书。包括“化工与工程管理”双学士学位项目、“计算机与金融”双学士学位项目、“应用化学与生物科学”双学士学位项目,多学科交融,旨在为学子提供多样化的成长平台,培养跨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

首次推行跨学院大类招生,化工学院、药学院全部专业联合按“化工与制药类”大类招生,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部分专业联合按“化学类”大类招生,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部分专业联合按“机械类”大类招生。另外,计算机类与电子信息类两个大类合并按“计算机类”大类招生。

大类招生后专业分流办法有以下5种:

1、“化工与制药类、化学类、材料类、机械类、计算机类”学生在大一第一学期结束前完成分流,综合考查学生高考成绩以及入学后的能力测试成绩,按综合排名和志愿次序分流到各专业。

2、“生物工程类、物理学类、数学类、工商管理类、经济学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公共管理类”在大一第二学期结束前完成分流,综合考查学生高考成绩以及入学后的学习成绩,按综合排名和志愿次序分流到各专业。

3、“智能与机器人”和“生物医药”工科试验班在大三第五学期期末进行分流,综合考查学生前五个学期的学习情况,按综合排名和志愿次序分流到各专业。

4、“外国语言文学类”学生入学后进行校内英语测试,综合考查学生高考成绩以及校内英语测试成绩,按综合排名和志愿次序,在入校后一个月内完成专业分流。

5、“设计学类”学生入学后进行美术测试,综合考查学生高考成绩以及美术测试成绩,按综合排名和志愿次序,在入校后一个月内完成专业分流。所有大类分流均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具体分流细则以学校当年公布的通知为准。

三、专项计划及学生资助体系

主持人:对于部分特殊考生,学校有没有设置一些专项招生计划或资助?

吴辉: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关于做好2020年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精神,让更多勤奋好学的农村学生享受到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华东理工大学2020年将继续实施农村学生单独招生“励志计划”(高校专项计划)、国家专项计划。

“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在华东理工大学的舞台上,“励志计划”学子实现了自我、完成了蜕变。2018年7月,首批“励志计划”(高校专项计划)学子毕业。他们尽管基础相对薄弱却从未掉队,还交出一份漂亮的“毕业答卷”——大学四年,共有82次人次获得优秀学生、国家励志奖学金等荣誉和奖励;12人继续深造,其中7人以优异的成绩保研;20人直接工作,其中1人被世界500强企业录用;2人参与西部支教,1人参加“西部计划”,2人参军入伍归来。“不让一名学生掉队!”学校的学业帮扶,给他们带来了信心。“励志计划”的学生们提前一周入学,参加重点强化英语和计算机课程培训的学习辅导班;大学英语党支部“结对”帮扶,根据每个人特点,在听力训练、发音语调、语感的培养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一系列的帮扶,不但缓解了同学们的困扰,还帮助他们在学业之路上走得更好了。为了免除家庭贫困学生的后顾之忧,学校优先为他们提供勤工助学岗位,让学生“入校即上岗”。“励志计划”学子们在感受温暖的同时,也将光和热带给更多的人:上海市外国留学生龙舟赛场上,有他们志愿服务的身影;华理“小蜜蜂义工队”活动里,有他们整理废旧书籍、回收废旧衣物的辛劳;华理“爱心宿舍”活动,有他们为校园环保与绿色付出的努力;“无偿献血”倡议一发出,他们又毫不犹豫地撸起袖子。“励志计划”学子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比例是100%。

华东理工大学决不让一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积极贯彻落实各项资助政策,形成了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为基础,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要渠道,以勤工助学为主要手段,以多样化奖助学金为激励,以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补充的多元化帮困助学体系,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坚实的经济保障,同时引导学生从“受助”到“自助”,最终“助人”,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搭建广阔的实践平台。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贯彻全方位、全覆盖、全过程的育人理念,努力实现“在资助中坚持育人、在育人中坚持创新”的工作目标,不断推进资助工作从“保障型”向“发展型”转变。形成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为基础,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要渠道,以勤工助学为主要手段,以多样化、个性化的奖助学金为激励,以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补充的多元化资助育人体系。学校依托学生事务中心,把党和政府的温暖转化为每一项实实在在的资助措施,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坚实的经济保障,开展各项主题教育活动,为学生搭建广阔的创新实践平台,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

主持人:华东理工大学对于奖助学金发放有什么具体要求?

吴辉:我校每年发放各类奖助学金2000余万元,成为激励学生成长成才的强有力“催化剂”。政府奖助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和上海市奖学金。2019年,我校本科生共有148人获国家奖学金,476人获国家励志奖学金,2414人获国家助学金,36人获上海市奖学金。

学校奖助学金是我校专项拨款设立的奖助学金,旨在奖励在学业学术、创新创业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获奖覆盖面达到在校本科生总人数的40%以上。目前,既有对品学兼优学生设立的优秀奖学金,也有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努力学习、实现成长成才的励志类奖学金等。

社会奖助学金是校外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在我校设立的奖助学金。目前宝钢、上海医药、上海化学工业区、埃克森美孚、金龙鱼、恒大高新等世界知名企业均在我校设立了社会奖学金;中国扶贫基金会、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甬协公益基金会以及社会爱心企业和个人设立了新长城助学金、中华助学金、甬协助学金等;多名爱心校友设立了于遵宏奖助学金、华谊奖助学金、85校友助学金、飞扬进步奖学金等。

主持人:还有没有一些特殊的学校资助学生工作?

吴辉:学校设有勤工助学工作。勤工助学是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培养学生自强自立品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我校勤工助学指导中心成立于1994年,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在上海高校中率先打造成“帮学业、促就业、扶创业”的实践发展平台。中心积极开辟校内外勤工助学工作岗位,在校内超市、报亭、咖啡屋、礼品屋、文印社、物流部、图书馆、食堂、学院设立了20余种校内固定勤工助学岗位,每学期招聘学生2000多人。此外,中心与校外百余家用人单位保持长期合作,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工作岗位。每年,学生勤工助学近9000人次,勤工助学收入超过1500万元。我校勤工助学以帮困育人为主导,将济困助学、学生专业实习与社会实践、就业目标、创业教育、服务师生与社会融为一体,形成了全方位实践育人体系,成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育人实践平台,在我校立德树人工程中发挥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主持人:在助学方面,学校还有哪些具体工作?

吴辉:学生可申请助学贷款。助学贷款包括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入学前,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可在户籍所在地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解决四年学费的后顾之忧,到校后直接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未能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学生,也可在入学后通过学校学生事务中心申请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助学贷款额度为学费和住宿费之和,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可一次性申请四年。生源地和校园地两种助学贷款不可重复申请。助学贷款利息在校期间由国家财政全额补贴,毕业后由学生自付。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学生以及毕业后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工作(服务期达到3年及以上)的学生,按照国家政策实施相应的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

对于经济困难学生,学校还有校内补助。学校采取多种校内补助形式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送温暖,如中秋节补助、冬令补助、返乡路费补贴等。学校特别关注因突发事件引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设置应急帮困制度,及时为学生提供保障。2019年共计发放各类补助和返乡路费补贴、帮困物资近150万元,基本覆盖了所有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做到“不遗漏、主动帮、少重复”。学校对符合条件的孤儿、单亲、伤残或遭遇突发性事件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减免学费政策,2019年共有98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学费减免。

华东理工大学还为新生设置入学绿色通道。为确保家庭经济困难新生顺利入学,学生事务中心给每位新生发放资助政策宣传资料,开通热线咨询电话,对新生进行家访,宣传学校的资助政策。报到当日,学生事务中心在新生报到现场设立“绿色通道”,对家庭经济困难新生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再根据核实后的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资助,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还可以申请预支勤工助学工资以及临时困难补助。

入学后,学生事务中心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资助政策宣讲、慈善爱心卡发放、免费电脑培训和新生看上海等丰富的活动,帮助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2019年通过绿色通道入学的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共计392人。

四、人才培养与教学优势

主持人: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有没有设置多种培养模式,具体都是哪些?

吴辉: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高尚情操、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实践能力和领袖气质的高素质时代新人。2018年5月,学校正式颁布《华东理工大学关于修订本科教学培养方案的若干意见》,与时俱进,大力推行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学校从顶层设计入手,切实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上海高校中首设微专业,并开设个性化任选课程模块,赋予“学在华理”以新的内涵——“我的学习我做主”。

学校着力构建研究型、人性化的本科教育体系,探索并实施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工科试验班招生培养模式”“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招生培养模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外合作办学”“主辅修复合型人才培养”“微专业”等,以提高学生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和个人竞争力。在大类招生情况下,学生还可以根据兴趣与爱好,一、二年级期间在不同大类间进行双向选择转专业。学校构建由通识教育、学科教育、专业教育、个性化教育4大模块组成的课程体系;线上线下结合,统一规划通识教育课程,推进专业大类培养;注重综合素质培养,加大实验实践教学比重。体现了先进性与规范化、统一性与多样化、普适性与个性化有机结合,科学定位,有利于全面系统地提升本科教学水平与学生培养质量。

学校还设置了以下培养模式和计划:

1、学校试行“工科试验班”招生培养模式,为进一步开展新工科建设,推动学科交叉、深度融合,探索培养具有科学基础厚、工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人才新模式,学校开展以“工科试验班”模式进行大类招生和培养管理工作。首批试行“智能与机器人”和“生物医药”两个工科试验班,进一步聚焦国家未来战略发展亟待解决和攻克的关键核心技术,培养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必争领域人才。“智能与机器人”工科试验班包含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以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4个专业,培养具有产业视角和国际视野,未来有潜力成长为卓越工程师、杰出科学家和著名企业家,能在我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相关产业的技术发展中发挥领军作用的创新型拔尖人才。“生物医药”工科试验班包含生物工程和制药工程等两个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批判性的科学思维、交叉学科知识、全球化视野和深厚的家国情怀的生物医药领域创新型领军人才。工科试验班遵循“厚基础、强实践、少而精、博而通”的原则,按照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构架课程体系,依托学科优势,多学科交叉融合设置课程。同时,工科试验班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及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智能与机器人”“生物医药”工科试验班于2020年开始招生。工科试验班学生完成2.5年学业后,第5学期末启动分流。学校坚持“分数优先,遵循志愿”,根据分流学业成绩的排名和志愿次序进行人才选拔。

2、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招生培养模式。学校试行化工与工程管理、计算机与金融学、应用化学与生物科学等3个双学士学位项目,涵盖工管交叉、工经交叉、理工交叉等多种类型,旨在为学有余力、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成长空间,培养跨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化工与工程管理”双学士学位项目依托化学工程与技术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优势学科,培养具有系统的化工专业知识和扎实的项目管理知识,有工程技术能力和项目管理实践能力复合型人才。“计算机与金融学”双学士学位项目结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金融学学科优势,培养系统掌握金融学理论知识,能够运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解决金融领域中各类复杂问题的高端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应用化学与生物科学”双学士学位结合化学与生物学的学科优势,培养强化学和生物学基础的复合型人才,满足生命过程研究和生物医药领域中的高级人才需求。参加双学士学位项目学习的学生,本科毕业并达到学士学位要求的,可授予双学士学位。

3、中法国际卓越工程师班,按照化工与制药类(国际卓越工程师班)招生,“双结合、多出口”3+3中法联合培养模式。国际卓越工程师学院依托法国化学工程师院校联盟(FGL联盟),由华东理工大学与雷恩国立高等化工学校共同创建。学院引进法国精英工程师教育优质资源,融合中法双方人才培养优势,践行卓越工程教育理念,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和企业界领袖。中法双方联合制订培养方案,注重工程实践能力训练。法语零基础起步,1200学时的强化学习。法方承担三分之一以上核心课程,实施英法双语授课。学生前三年大类学习数理、人文和计算机等国际课程,第四年分专业培养。第四年符合推免研究生要求的学生,可选择在华东理工大学进入硕士阶段学习,并择优前往FGL联盟的工程师学校学习,达到毕业要求可获得CTI认证的法国工程师文凭及华东理工大学工程硕士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学生也可选择本科毕业后就业,获得华东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4、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3+1+X),在本科一年级学生中选拔,实行“一对一”全程导师制,每位导师在同一年级中只能指导一位学生,导师单独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学生前三年完成除毕业环节以外的导师定制化课程,第四年可提前进行研究生课程的学习,并完成本科毕业环节,四年期满并符合拔尖创新人才计划培养方案毕业要求,可获得学士学位;从第五年起取得研究生学籍,攻读博士或硕士学位。这个模式属于工科拔尖人才培养,推进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有机衔接。

5、积极实施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3+1”培养模式,在本科一年级学生中选拔,学生前三年完成除毕业环节以外的定制化课程,最后一年企业培养为主,毕业论文(设计)在企业完成,属于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国家首批试点高校,目前已有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制药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自动化、环境工程等7个专业进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森松压力容器有限公司、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共建的5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也获教育部立项建设。

6、辅修专业是我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举措,也是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成果,不仅为我校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自我成才的途径,也为上海市西南片高校的本科生提供了共享资源。2007年,我校加入了上海市西南片联合办学的高校联盟,目前开设了10个辅修第二专业,每个辅修专业的总学分为60,学生修满辅修专业的学分数,即可获得上海市学位办备案的辅修学士学位证书。你在学主修专业学有余力的时候或者你有兴趣,就可以去辅修第二专业,这样为你今后的发展提升竞争力,也为以后向别的方面发展深造奠定一个基础。目前我校设有金融学、财务管理(投资理财方向)、英语、日语、德语、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视觉传达与设计等辅修专业。每年申请的学生辅修的学生约为1500左右。

7、微专业是对原有的专业以及辅修专业的有益补充,以相对迷你精干的课程去满足学生发展自我兴趣的需求,并以此更为灵活的方式设置适应新技术、新经济的跨学科应用型微专业。学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微专业,在其课程包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修满20学分且成绩合格即可获得学校授予的微专业证书。微专业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自愿选择,其学分不计入专业培养方案总学分。首次设立的微专业有14个,包括智能生物制造、国际企业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软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应用化学、应用数学、翻译、工业设计、经济学、法学。微专业的课程设置不仅小而精、实打实,并且均为优中选优的系统化核心课程,其中还不乏各类精品课程。学生只要有兴趣、勤学习,修满学分便可获得微专业合格证书。微专业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不仅满足了学生发展自我兴趣的需求,同时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8、中外合作办学与国际交流。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毕业生和加强与世界知名大学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学校采取多种培养模式,与国外知名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

主持人:除此之外,学校还致力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吴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育“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课程、实践、竞赛、孵化”一体化培养机制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造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学校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以全面工程教育和绿色工程教育为引领,以全过程、全覆盖、全学科为目标,双创课程、双创实践、科创竞赛、成果孵化有机结合,重点培育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提升学生投身创新创业创造的实践能力。110余个国家级、省部级、校级教学科研教育基地向学生开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30余个形式多样的学生双创社团、师生俱乐部为学生提供了跨学科、跨年级的交流途径;7个校内外众创空间、创业工作室、科技园孵化基地为学生提供密切对接社会的实战平台;与华为、讯飞、微软、中国石化、上海华谊等公司协同合作,共建双创育人项目,促进学生成果对接产业需求。

近5年来,共有近9000名本科生积极参与国家级、上海市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参与科研项目达2300余项。本科生作为第一作者在各类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计200余篇,参与申请并获得授权专利计40余项。据统计,免试直升研究生的本科生中90%以上有参与各类型“双创”实践活动的经历。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外研社全国大学生英语系列赛、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iGEM)、德国红点奖、国际“IFAward”奖等赛事中获国家级奖项千余项。

学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要求,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科研创新、成果转化深度结合,形成良好的育人机制。近年来,涌现出一批科技型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如创业板和科创板上市的“泰坦科技”创始人谢应波、2018年第十一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曹婵、2019年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百强左子麒和任强、2019年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张琦等,2016年第十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颁奖大会上被授予全国“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的计算化学团队、2018年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的“享玩SharePlay”团队、2018年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的“上海华航碳纤维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团队、2019年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的“基于嵌入式视觉的导盲辅具”团队和“基于福建松溪的设计扶贫实践与模式更新”团队等。

主持人:学校有哪些教学优势?

吴辉:实践平台丰富。学校依托校内、校外各类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国际级科研项目,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专业竞赛,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提升他们的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学校实践平台包括基础平台、专业平台、学科平台、校外平台。9个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含工训中心)。2个国家级本科实验示范中心,10个专业实验教学中心。5个国家级科研基地,20个省部级研究基地,55个校级科研机构。10个校企联合实验室,200多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除此之外还有专业认证。学校的专业认证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科专业认证、商科教育认证。学校全面参加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组织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国2016年已经加入国际工程联盟《华盛顿协议》,相关工程教育认证专业均被协议国认可)。目前已有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生物工程、制药工程、环境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等10个专业通过了工程教育认证,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

学校还有13个专业通过国际认证。2014年,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成为我国大陆高校中首个通过ABET认证的专业。通过专业认证标志着该专业的办学水平已受到国际工程教育权威认证体系的认可,达到了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学生学习、招生就业等标准,达到了国际化的培养水平。这对学生来说,将来毕业了在化工领域再申请offer(录用书)或者读硕读博就非常方便了。2019年,化学专业通过了中俄联合国际专业认证。2020年,商学院通过了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AACSB)商科教育认证,其中本科招生专业包括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物流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经济学。

五、国际化办学,拓展学生全球视野

主持人:学校国际化办学有什么特色内容,还有什么培养模式?

吴辉:华东理工大学立足上海,放眼全球,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创新办学思路,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努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适应新形势下国际化发展的要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的复合型人才,学校紧抓国家“双一流”建设机遇,优化布局,积极开拓与世界一流高校的合作。目前,学校已与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开展了多层次、宽领域的学生联合培养项目,为学生提供海外留学的广阔渠道。学校拥有中法、中德、中澳、中奥等7个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引进世界一流人才培养方案,打造国际卓越工程人才。

学校大力开展与海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合作,为学生拓展科研能力搭建平台,目前已拥有10个“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成立了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奥利弗·哈特合同与治理研究中心。建有国际卓越工程师学院(中法合作办学机构)、全球首个科技创新孔子学院、中国和罗马尼亚共建的首家“华东理工大学锡比乌中欧国际商学院”、中国首个“国际社会工作学院”。学校引进大批优秀海外师资,聘有以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费林加院士为代表的海外名誉教授,使学生不出国门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学术资源。

联合培养模式有两种。一种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高考填报志愿时已确定国外学习方),化学工程与工艺中外合作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中外合作专业,生物工程专业中外合作专业。另外一种是入学后,在校期间进行选拔,选派合适的学生出国学习交流,简单点说比如“2+2”“3+1+1”“3+2”等模式,这在我们招办网站上有简要说明,关于哪些专业、什么类型的培养、项目如何申请,就不在此一一列举,请大家去华东理工大学本科招办网站上了解(网址:https://zsb.ecust.edu.cn)。

联合培养项目的学生一般情况下是获得我校的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以及外方的学士学位证书,有的项目外方还会颁发硕士学位证书,不同的培养项目颁发的证书不完全一样。学生申请和选拔主要依据大学期间的学习成绩、相关英语的考核成绩等进行挑选。学校也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海外游学、暑期项目及实习生项目。

校际学生联合培养项目概览

六、推动就业,帮助升学

主持人:毕业生就业也是一个热点话题,华东理工大学的就业状况如何?

吴辉:华东理工大学的毕业生有特长、有特色、综合素质高。就业流向多为国内外重要行业知名企业,教育部首批50家“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创新基地。

近年来,学校坚持立德树人,营造“勤奋求实、励志明德”的良好学风,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针对社会对毕业生需求状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办学专业,实施了第二专业、主辅修相结合等一系列培养一专多能、有特长、有特色的人才的措施,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使得我校毕业生在社会上享有良好的声誉,毕业生具有很强的社会竞争力,深受社会各界的欢迎。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努力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条件。学校紧紧围绕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目标,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就业指导、服务和管理功能,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途径。根据大学生就业的特点,学校以构建覆盖大学全程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为突破口,以学生个人职业生涯的开发和培养为出发点,积极开展职业发展教育,开设多种形式的就业指导课程和讲座。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已形成了一支由上海市职业咨询师、国际认证职业规划师、专家学者、企业高管、人力资源专家组成的就业指导队伍,为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就业过程中的技巧和方法等提供指导。

同时,学校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服务:积极拓宽就业市场,广泛收集毕业生需求信息,以数倍于毕业生人数的招聘信息供毕业生选择;建立和拓展学生实习就业基地;编制和免费分发有针对性的就业辅导资料;定期举办各种类型、不同层次的毕业生招聘会,为毕业生的择业提供机会;学校还设有功能完善的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网和“华理就业领航号”微信公众号,毕业生足不出户就可了解各地信息,把握就业先机。

由于学校各方努力,我校毕业生受到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普遍青睐,来校招聘的单位络绎不绝。近年来,我校的就业率水平始终位居上海市高校前列,每年8月底的总体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2009年,学校被教育部评为首批“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2011年,学校被确立为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创新基地。

目前,我校毕业生就业流向涉及化工医药、石油轻工、信息产业、金融商贸、教育科技及第三产业等各行各业,学生就业的单位绝大部分为国内外知名企业,不少毕业生已经成为企业、部门的领导和技术骨干。

毕业生到华东地区就业达到86.77%。毕业生积极面向“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省份就业。2019届本科毕业生中,在上海市就业的占签约就业本科生总人数的72.30%,到华东六省(苏、浙、皖、闽、赣、鲁)就业占14.47%。

2019年,我校各专业岗位需求量与毕业生人数之比平均为6.51∶1,录用我校本科毕业生的单位包括上海汽车工业集团、中石化集团、中国化学工程集团、中国建筑集团、中国商飞、上海电气集团、国有四大银行、上药集团、华为、中兴通讯、万华化学集团、浪潮集团、海康威视、埃克森美孚、巴斯夫、赢创德固赛、德国汉高、液化空气、辉瑞制药、强生、联合利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等知名企业。

近年来,学校本科毕业生升学深造比例持续增长。2019届本科毕业生有1684人在海内外高校、院所继续深造,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44.45%。其中,1201人在国内升学,483人出国深造。如需获取更多信息,欢迎通过互联网查询《华东理工大学2019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主持人:对于想再深造的毕业生,学校的保送形势如何?

吴辉:保送攻读研究生的比例约20%。我校是2000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研究生院,全国56家研究生院之一。其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或者说保送的比例是比较高的,我校一般可以达到20%左右,这是免试直升的比例。另外还有经过研究生考试或出国攻读研究生的比例也正逐年上升,目前也有20%左右。

七、丰富的文化、社团活动,营造良好氛围

主持人:除学习外的课余活动也是大学生活的重要部分之一,那华东理工大学都有哪些特色的文化活动或社团活动?

吴辉:学校注重拓宽文化视野,交流培养友情,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锻炼能力的舞台。学校一直非常注重校园文化建设,重点依托思想学术节、文化艺术节、体育节、外语节以及专门面向研究生的秋韵节等大型专题活动,构建“学习、赏析、实践、展示”四位一体的艺术教育体系,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为他们施展才华、锻炼能力提供舞台。

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头戏,学校每年举办10场左右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演出,7000余名师生参加和观看舞台剧、音乐会、地方剧种等精彩表演,进一步满足广大师生的文化生活需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推进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充分发挥高雅艺术在化美启智、立德树人中的作用,不断提高师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利用奉贤校区内的通海湖开展龙舟课教学、比赛及相关的文化活动是华理的一大特色。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我校已经形成完整的龙舟梯队,每年龙舟团队在校内校外组织10余场赛事。

“师生相约一小时,通海湖畔叙真知”,自2016年起,华东理工大学以一种小规模、高频度、精致化、强互动,可自由选择的“谈式教育”,打造覆盖面广、主题多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操作便捷、吸引力更强的“通海茶叙”文化活动平台。学校教职员工在课后时间与学生共饮下午茶,师生近距离交流分享,打造“一杯茶”的魅力思政,实现因材施教、因人制宜的个体化培养,推进育人模式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让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更加温暖。

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华东理工大学学生社团一直以其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深刻的活动内涵以及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共有学生社团96个,分为7大类,分别为思想政治类、人文社科类、学术科技类、创新创业类、文化活动类、体育活动类,以及志愿公益类。其中五星社团6个,四星社团9个,三星社团12个。各社团根据自身社团性质及定位,在校园中有序地开展社团活动。学生社团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校团委社团工作部负责学生社团注册、年审、监督和考核,具体活动开展由所在挂靠学院指导。学校每年开展“社团招新爆棚会”“社团迎新风采展示晚会”“社团风采展示月”“社团游园会”等品牌活动,同时学生社团积极参与到每年的文化艺术节、思想学术节、体育节等大型系列活动中,成为广大学生施展才艺、开展服务实践的重要载体。

主持人: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学习和生活条件都如何呢?

吴辉:学生宿舍条件优越,干净整洁,四人一间,各类生活设施配备齐全,空调全覆盖。在不违反相关管理规定的前提下,鼓励同学们对自己的宿舍进行个性化装饰,把宿舍建设成自己温馨的小家。

教室宽敞明亮且安装中央空调,除基本教室外,还建有柔性智慧教室、小组讨论室等多种个性化教室,各类现代化教学设备、设施齐备,能充分满足教育教学需求,为同学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八、招生咨询与途径

主持人:您对考生有没有什么报考意见?

吴辉:学生最重要的选择应该还是“兴趣”二字,考生应根据自己的兴趣、职业生涯规划及地域选择目标高校与专业。如何选择专业确实是因人而异,这其中包括兴趣爱好、家庭期望、亲朋好友的影响因素等等,均可能作为参考因素。首先肯定是要有兴趣或者是潜在的兴趣、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再结合分数来填报专业,不要盲目跟风、人云亦云。考生有一个误区就是根据自己的考分来填报与这个分数对应的专业,而比较少的关注自身兴趣和发展方向,因为按这种方式填报志愿,录取的专业未必适合考生本人。如果考生对未来从事什么行业还不确定话,那就选择一些基础性、可拓展的专业。专业的填报是因人而异,没有固定的模式。

另外一点,考生选择专业应该尽量选择每所大学的优势学科或重点学科,因为这些学科汇聚了一所高校的顶级师资和人才,是学校发展的源头和基石。

主持人:考生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咨询招考细节呢?

吴辉:华东理工大学已经建立了各省份的招生宣传咨询QQ群,本科招生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可以查询到各学院和专业的详细介绍。与此同时,学校本科招生网站上可以查询到近三年的各专业各省份的招生录取分数。

为了方便考生咨询,华东理工大学本科招生线上咨询平台开通,各省招生组咨询QQ群如下,欢迎各位考生及家长们加入: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