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2020上半年新媒体发展研究》报告发布

新浪教育

关注

2020年8月13日上午9点半,由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和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联合主办的京师中国传媒智库顺利发布第29期报告《2020上半年新媒体发展研究》,该报告由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发布,在腾讯会议和b站直播同步进行,共吸引了超过4000人关注。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执行院长喻国明担任发布会议主持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沈阳教授及其团队博士后何静发布报告。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彭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匡文波教授以及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吴晔教授出席发布会,并作为报告发布的互动专家对报告进行解读和建议。

《2020上半年新媒体发展研究》聚焦于今年上半年疫情期间新媒体发展,共分为“总体概况与传播势能”、“平台盘点与焦点透视”、“平台对比与融合发展”、“结论剖析与规律总结”四个部分。通过选取社交媒体、主流媒体新闻客户端、聚合类资讯客户端、短视频四大类共计十五种应用程序,以期全面解读2020年上半年中国新媒体发展动态,并对疫情期间所关联的热点社会事件及社会影响进行了总括性研究,具体发现如下:

1、 媒介赋能下的社会新型联结

疫情对人类原有的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了巨大冲击,社交媒体在抗疫持久战中既发挥着社会减压阀的作用,也担当着情绪调节器的角色。从技术应用角度来看,新冠疫情造成重大社会灾难的同时,也为新兴媒介技术的普及提供了试验空间,促使新媒体建设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作为具有信息发布与多方连接功能的主体,新媒体进一步发挥其功能,让疫情信息“即传即达”,实现了诸多行业线上产业的拓展、舆论泡沫与现实世界的强关联和公众前所未有的“新媒体依赖”,发布主体从主流媒体、政务公号到社交媒体和网民大众,各类型信息均呈现指数级的增长态势。短期来看,用户需求呈现出迫切关注疫情实事、注意力资源向泛娱乐类内容溢散等特征;长期来看,新媒体加速养成了用户习惯、使新媒介在生活场景中的应用趋于常态化。

2、 新媒体助力提升社会疫情应对能力

历经疫情爆发到疫情平稳,媒体充分发挥信息枢纽与态势感知功能,发布疫情信息并通过评估新闻价值与潜在危机,有选择地将信息加工为新闻报道,及时曝光危害社会和谐稳定的负面因子,及时修补“第一扇破窗”,避免疫情期间社会负面情绪进一步发酵。在各大媒体报道中,钟南山、张文宏、李兰娟等医生、科研工作者成功出圈,借助新媒体平台与社会大众实时沟通、释疑解难。与此同时,用户参与性极强,能够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同时,新闻媒体也发挥着总结者和警醒者角色,传播疫情应对方法,提高公众认识疫情、防范疫情、应对疫情的能力,增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水平,用新闻媒体特有的方式捍卫社会公共利益。同时,新闻媒体对政府成功经验的总结报道还有助于振奋民众应对疫情的信心,增强人民与政府之间的信任。

3、主流媒体:网络舆论场信息与情绪的“定海神针”

疫情期间,主流媒体新闻客户端延续了平台以国家机关大政方针、专业主体站位的内容生产方向。尤其是主流媒体新闻客户端在重大国际议题上保持及时进场、全程参与的态度,并针对公众关心的国际传播问题,整合多方资源、丰富呈现形式、在多平台强化公众互动。同时,为了响应网络平台的内容逻辑,与用户达成情绪化阅读、碎片化阅读的共识,以专业精神采写专业报道服务用户,注重发挥媒体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担当社会责任。

疫情期间的反转信息进一步促使公众情绪的多元激荡,主流媒体第一时间深入现场,做温度深度兼具的新闻,传递现场原貌,以真实信息修复意见与情绪裂痕。民众对于严肃新闻的需求大幅上升,三大央媒应时代之需,在信息战疫中表现颇为亮眼:人民日报疫情报道总体声量较大且内容形式多元;新华社及时发布大量疫情报道引发舆论热议;央视新闻收视率达到新高度,且慢直播带动央视频APP在苹果应用商店总榜排名一度上升至第一位……整体而言,主流媒体新闻客户端议题设置强化了正面情感,同时实现多主题协同共振,使整体舆情积极向好。

4、短视频:优质内容跃升,纪实娱乐并举

短视频某种程度映射着社会现实,严肃与娱乐交替出现,引发社会共鸣。反映疫情早期形势的短视频中展现了各地“硬核”广播、标语等,随后也反映了人们宅在家中苦中作乐或自制美食的日常场景,湖北抗疫关键时期记录了一线医务人员工作状态、武汉方舱医院内的生活,钟南山、张文宏等的“金句”更是贯穿始终。其中,各类短视频各有担当、各显其能,新闻类短视频直观生动传播疫情信息,政务类短视频账号亲民形象突出,娱乐类短视频充实居家生活,无不在抗疫持久战中抚慰着民众的情绪。值得注意的是,微信在2020年上半年发布了视频号,这一向短视频进军的“新物种”是否会成为新流量入口,是否会影响行业营销布局、短视频产业格局,都尚待观察。

5、直播带货:风口还是坑口?

庞大的网民构成了中国蓬勃发展的消费市场,也为数字时代各主体的连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用户基础。受疫情影响,线下经济的放缓使得公众注意力转移至线上,为直播带货提供了释放活力的充裕空间,加速扩大了直播带货规模。负责内容产品全链条生产的MCN不再局限于运营视频个人号的产品形态,而将内容意涵指向直播带货的电商层面,并逐渐完善线上商品体系,使得电商逐渐成为了圈层乃至社会的内容生产主体。短视频凭借与电商用户的高贴近度率先进入蓝海,社交媒体凭借人口基数与电商平台联合,立足大融合实现大发展。同时,直播带货借助头部主播持续发酵、政府官员和娱乐明星的高度参与,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企业的营销范围,有助于产品直达消费者、引爆流量。

疫情提升了直播带货的覆盖面和到达率,“直播+电商”新业态产业集群迅速扩张的同时,“产品”关、“主播”关,关关难把握,品控问题和数据造假等成为直播带货被人诟病的薄弱环节。当疫情归于平稳,民众的线下消费复苏,直播电商如何真正抓住风口和红利,探索出更健康、更长远的价值经济发展模式,避免落入短视的“眼球经济”,值得持续深思和探索。

6、慢直播与云服务:创造流量增长新机遇

在全国抗击新型冠状肺炎的关键时期,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医院施工现场的慢直播,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单个直播的同时段在线人数超过1亿。慢直播实景提供了观众同时在场的虚拟物理空间,评论区情绪意见的交互又构筑了信息场,物理场和信息场的同场交互共同构建了新的情境信息系统,正是这一系统促成了这次慢直播的二次传播。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广泛应用让疫情中虚拟的在场成为可能,视角内一定区域的公开某种程度复现了在场的意义,即便是强烈依赖线下沟通的招聘与教学如今也有了云端沟通的机会。整体而言,疫情期间人均在线时长增长,为线上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主流媒体从用户思维出发,不断丰富创新信息传播形式,提升传播效率。“云赏花”、“云监工”、“云带货”、“云招聘”等系列直播活动,提供了新的流量增长机遇。

7、“后浪”汹涌与新生代跃入舆论主场

五四青年节前夕,B站推出的演讲视频见证着后浪的翻涌而来,寄托着前浪的嘱托,蕴含着后浪的活力,现实动力与网络动力合二为一掀起舆论喧腾。《后浪》演讲视频在B站突破2905万播放,视频在UP主们的青春混剪中,展开了一场前浪与后浪的对话,前浪本身面临常变常新的文化压力,对年轻一代发出呼唤“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但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希冀后浪在网络空间的传播动力,逐步转变为现实发展的实际动力,为国家民族的发展贡献青春与热血。跃入历史舞台中央的新生代,日益掌握着更多的话语权,并逐渐消解着前浪的舆论势能。

8、 聚合类资讯:差异化服务提升用户黏度

聚合类资讯平台在共性基础上强化全场景布局,聚合多方权威新闻信息,成为权威资讯的放大器。同时,实行差异化竞争,各家平台结合自身平台特点陆续推出各项差异化举措,为用户提供不同的内容和服务。疫情期间,聚合类资讯平台纷纷设立了抗疫频道和抗疫专题、开通了线上辟谣专区、连通了媒体和机构、实现了实时的疫情数据查询等。而如何在这些共性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优势为用户提供各种差别化服务、培养平台差异化特色,是各平台在疫情期间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成为用户进行最终选择的重要考量因素。

例如,百度“搜索+信息流”的双引擎模式借助搜索引擎平台,沉淀培养用户“主动搜索关键词+被动浏览信息”的习惯,基于用户兴趣提供匹配资讯,满足用户主动搜索、获取知识的需求。同时,建立用户搜索热度数据库,实现有的放矢地查证谣言,提升服务的时、度、效;新浪新闻发挥长期以来的专业优势,与多家权威媒体达成深度合作。在深耕优质内容、提供丰富权威信息的同时,利用集团优势开发多样化流量入口,以技术赋能信息供给,以抗击疫情的精品栏目和专题为用户提供多样分析角度;头条打通打通疫情信息和服务,开设武汉疫情、前线医声、红榜黑榜、疫情观点多个板块,设置多项功能服务,包括疫情地图、最新进展、本地疫情、直击现场、疫情问答和一线直播等内容。

9、 医疗、教育和互联网行业关注度位居各行业前列

媒体平台在疫情期间的讨论主题以疫情防控为主。微博更多聚焦于疫情的发展形势变化;微信更多聚焦于疫情防控的工作进展;网页报道则以政府工作、新冠防控工作为主。在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和媒介接触期待的共同作用下,受众获取行业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对待行业热点事件的传递态度更加积极主动。分析上半年的建筑业、金融业、制造业、餐饮业、农业、运输业、房地产、互联网、医疗、文体和教育11类行业相关数据,发现医疗、教育和互联网的关注度位居前列,尤其是医疗健康的信息声量相当可观,其中微博平台对于相关信息的推动力极强。

10、 现实情景折射社会心态变化

疫情的不确定性和线下社交活动的骤减,给公众带来多样化的心理冲击,现实情境折射着社会心态的变化过程,从惊慌、悲伤,到坚强、自信,最终归于平静。其中,喜悦、赞扬等正面情绪占比较大,愤怒、悲伤、惊奇等负面或中性情绪会因局部时间段的突发热点而迅速提升比重,短期内甚至可能超越正面情绪。同时,某类情绪形成的集体记忆在未来涉及类似事件时会再度焕活并形成比较,如民众通过国际对比进一步提升了对于我国的社会治理模式自信。整体而言,公众对于媒体的依赖和期望大大超出以往。一方面,公众希望通过新媒体获取时效性最强的信息;另一方面,基于疫情态势的复杂性与新媒体采编的局限性,反转新闻等新闻失范现象仍需警惕。

总体而言,基于多渠道整合和多维度评估的研究路线探析疫情期间宏观层面媒体平台信息供给带来的用户交互行为的改变,以及微观层面用户在交互行为后产生的价值取向、情绪心态等方面的映射关系发现:社会距离增大、网络距离减小,用户对新媒体信息的准确性要求急剧增加。各类媒体搭建多元平台、渠道进行信息传播,形成了用户进行社会参与的重要新形式。不同性质的媒体力量资源互补,让权威、全面的信息及时、高效流通起来,保障了民众信息知情权:具备广泛用户基础的社交媒体向庞大的流量池输送具有延展性与自组织化的新功能;拥有丰富资源的传统媒体应媒体融合转型之大势,凭借优质内容与公信力背书,将影响力渗透至媒体矩阵,谋划着“借船出海”与“造船出海”的双重战略;聚合类新闻客户端紧贴自身调性,实现全场景布局,以个性化内容与情感纽带吸引培养高粘性用户;短视频在内容上立足娱乐纪实两方面,形式上触探长视频呈现,产业上积极投身直播带货等商业活动。

接着,沈阳教授概括报告内容,并做延伸性的总结。沈阳教授认为,随着新媒体研究的推进,业内对于数据的需求在持续增长,新媒体研究量化的倾向增强。观察今年上半年的新媒体态势,也需要结合民众情绪的分析才能得到更好的结论。从网络文本显示的顶层舆论分析到中层的心态分析再到应用层的现实环境分析,都是十分需要关注的问题。今年下半年,沈阳教授团队也将逐步推进中国新媒体产业的知识图谱研究。在未来,新媒体的研究趋向于预测,新冠疫情的爆发提升了对于预测需求。同时,疫情的传播与新媒体的传播在本质上高度关联,未来新媒体研究中也可以引入基本传播数,基于交叉学科的分析对社会重大问题进行有效的针对性探讨。

喻国明教授补充道,互联网本身处在一个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的博弈,新媒体如何解决破除圈层融合也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新媒体发展迅猛,社交机器人广泛应用在商业和政治当中,人工智能的深度合成,对于人们的认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也是新媒体研究中的重点。喻国明教授认为,虽然在疫情中,新媒体的应用十分普及,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群对技术有使用障碍,在未来如何实现新媒体普及过程中的媒体救助,也是学界十分关注的问题。

在报告发布的互动与点评环节,匡文波教授从报告中出发,认为当下主流媒体的舆论场和社交媒体的舆论场割裂的倾向,不利于政府对舆情的研判。主流媒体与社交媒体的用户体量差别极大,在报道网络热点事件也存在明显的滞后,未来主流媒体的发展应该在贯彻党的宣传方针的同时,重视用户研究,研究用户媒介使用的喜好。新媒体的发展趋势除了技术变革之外,国际化也是一种未来的趋势。

吴晔教授充分肯定了报告中对四大流量平台特点的描述,微博的互动是一种虚拟广场式的聊天,微信群是一种包厢式的强连接,以百度app为例的聚合资讯类客户端是一种泉涌式的平台,短视频是信息瀑布式的推送。在这半年的疫情当中,吴晔教授认为微信群和朋友圈在资讯发布和及时辟谣很好地缓解民众心中对疫情的恐慌。疫情期间出现的“云直播”、“云监工”等在社交媒体上以一种全新的形式为大家展示了抗疫的工作,也得到了大家的关注。如今互联网新闻纷繁复杂,民众对严肃新闻的需求大大提升,更说明了主流媒体在当下的影响力仍在,更应继续坚持提升公信力和专业度。

彭波教授认为该报告对2020上半年中国新媒体发展做了非常有力的总结,新冠疫情给社会、经济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也给新媒体带来了许多令人深思的变化,这让这份报告变得更有意义也更有价值。新媒体的发展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影响:内生动力带来的演进规律和外部环境带来的影响,特别是外部重大的事件变化都会深刻改变新媒体演进的方向。喻国明教授也认为我们应当保持乐观的心态,以过程式发展式的角度去看待当下的新媒体发展。

沈阳教授总结认为,当下新媒体发展中比如舆论泡沫研究、概念落地研究以及新生事物负面性研究都需要学界进行全面客观性地考虑。在当下大热的电商直播中,产品展示真实性以及水军的参与,这都是未来我们需要思考的课题。在大众关注的版权问题中,沈阳教授认为一项技术问题的出现还需要技术来解决,未来在版权保护方面,随着互联网进一步发展,版权保护和主体利益保护会随之上升。在信息茧房问题中,平台需要突破原先根据人物画像的智能推荐算法,个人偏好性内容和公共重要性内容都应当重视。

面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老师们也一一作出了相应的回答。针对新媒体的推送趋向片面性,侵权多发,如何解决主体利益得不到保护的问题,彭波老师认为当下技术的问题应当等待技术来解决,算法推送已经从原先的判断需求进行推送的1.0版进入到了优化算法寻求内容算法与用户匹配最佳的2.0版,逐步在解决之前的问题。任何技术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对新媒体发展要有历史发展的眼光。在专家互动点评之后,本次发布会议圆满结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