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理县民族教育质量监测反馈会及学科研修活动顺利举行

新浪教育
受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委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刘坚教授团队于2021年25日至26日在理县举行了理县民族教育质量监测反馈会及学科研修活动。刘坚教授团队一行18人、理县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学科教研员、中小学校长和理县中小学语文、数学学科全体教师等数百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内容包含监测结果综合反馈,小学语文、小学数学、中学语文、中学数学等学科监测结果反馈以及学科研修活动。
25日上午,北京教科院高级教师李英杰老师做了“基于理县小学语文测试数据的教学改进”专题报告,北京市西城区登莱小学高级教师刘乐老师进行了统编版《杨氏之子》的示范课和课后说课。25日下午,理县杂谷脑小学一级教师秦维维老师就统编版《田忌赛马》进行了示范课,随后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丰台分校高级教师刘铮老师进行了课后说课及评课交流。26日下午,刘铮、刘乐、秦维维三位老师带领杂谷脑小学语文教师进行了课后说课及评课交流,李英杰老师对两天的反馈和教学改进活动进行了总结。
25日上午,深圳市高级教师毕波老师和理县营盘街小学杨媛老师进行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同课异构,中央民族大学何伟教授、小学数学学科组组长吴琼老师、毕波老师和江西省特级教师李丽娟老师对这两节课进行了点评和总结。25日下午,吴琼老师对理县2020年小学数学监测结果进行了反馈,何伟教授以“充分发挥质量监测的导向作用”为主题,就课程改革趋势、成长型思维培养等话题点评监测结果;李丽娟老师进行了“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主题讲座,并带领老师们开展了“指向素养培养”的小组现场教学设计活动,帮助理县教师提升小组合作能力和备课能力。
中学语文学科,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特级教师陈沛老师在25日上午聆听并点评了《壶口瀑布》和《卖油翁》常态课,基于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与理县初中语文教师交流散文和文言文的教学方法、解答教师在教学中的共同困惑。25日下午,陈沛老师对理县2020年中学语文监测结果进行反馈和数据解读,介绍了中学语文项目整体框架、学生表现,并针对典型题目展开分析,从阅读和写作两方面提出教学改进建议。26日下午,陈沛老师进行了“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写作教学”主题讲座,帮助理县语文教师从理论和实践上提升写作教学能力。
25日上午,理县中学两位数学老师针对《平均数》设计了同课异构,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数学特级教师孙红强老师和理县中学数学监测组组长李亚玲老师对此两节课进行点评与交流。25日下午,孙红强老师进行了“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策略及案例研究”的分享讲座。26日下午,李亚玲老师对理县中学数学项目整体情况进行介绍、分析学生典型题作答,并基于理县七年级学生的访谈分享了语文阅读能力对数学成绩的影响;项目组杨嘉欣老师对2020年数学学科测试结果进行了报告;项目组侯美腾老师对教学、教研等方面的书籍与文章进行了分享。
5月26日上午,刘坚教授及其团队就2020年理县教育质量监测工作进行了专题报告,并分专题对反馈报告中的数据结果进行深入解读。刘坚教授从项目背景、测试概况介绍理县监测总体情况和学生发展的基本情况,根据理县教育质量发展图谱,刻画学生综合发展的5大维度14项具体指标。项目组邵越洋老师和刘志老师从个体、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报告了理县2020年的监测结果,并对寄宿管理和因材施教等数据专题进行解读。刘坚教授最后对整体报告反馈进行回顾与总结,并且给出理县教育发展的总体政策建议。
两天的活动安排充实,针对专家团队精彩的同课异构、点评和基于数据的教师教学改进专题报告,理县教师们反响热烈,收获颇丰。
最后,理县副县长封有财发表讲话,对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的支持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刘坚教授团队的到来表示感谢。他表示,为推进理县教育事业的发展,理县结合本地特点构建了教育质量监测体系,连续三年开展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全力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效课堂,充分关注寄宿学生并积极打造寄宿制教育体系。他要求理县全体教育工作者重视并充分利用监测结果,针对薄弱环节进一步深化资源配置,推进学校的高效管理,并以此为抓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