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在京成立

新浪教育
聚焦新时代新美育,拓展艺术教育新境界,探索发掘新阶段美育及艺术教育新内涵,推动扩大共识共享,携手共建艺术教育发展新战略。10月31日,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中华美育精神与新时代艺术教育战略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执行会长孙霄兵、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韩民出席成立大会,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张力、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周星、北京大学书法研究所所长王岳川、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蔡劲松、中央音乐学院原党委书记郭淑兰、西北工业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孙瑜及北京八一学校特级教师张尊高做了主旨发言,分享艺术教育、探索创新理论、新经验和发展新路径。来自全国相关领域的会员代表共300余人(含在线参会代表)参加会议。

为推动和引导艺术教育工作的发展,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成立了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该专业委员会将为全国大中小学校及相关教育机构、以及从事文化、艺术教育研究、教学与管理工作的教师和专家学者搭建一个学术交流与能力建设平台,为全国的艺术教育研究与实践工作者提供支持与服务。
会上,筹备组负责人杨秀文介绍了专委会筹备情况。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于2020年3月9日获得成立批复。当天上午,依照相关程序,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由207名理事、68名常务理事组成的专委会第一届理事会。高洪当选为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蔡劲松、朱恪孝、周星、王岳川、蓝晓霞、孟庆武当选为副理事长,杨秀文当选为秘书长。周星当选为专委会学术委员会主任,还推选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及秘书处副秘书长等。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执行会长孙霄兵代表总会发表重要讲话并为艺术专委会授牌。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韩民代表总会宣布专委会选举结果。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游森出席大会并致辞。
在“中华美育精神与新时代艺术教育战略发展论坛” 上,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张力、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周星、北京大学教授、书法研究所所长王岳川、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教授蔡劲松、中央音乐学院原党委书记郭淑兰、西北工业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教授孙瑜、北京八一学校特级教师张尊高等专家学者在学术论坛上做了主旨演讲。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张力在题为“新时代教育现代化新征程”演讲中,指出,从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行新的全面部署来看,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因而国家在未来5年和更长时期的主攻方向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立足中国大地,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一直奋斗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在奔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征程中,不断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新的辉煌。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周星提出,要倡导国民美育的新美育观。
周星表示,我们提出的“国民美育”是新阶段的美育,也就是适应中国在向新的百年社会主义强国进军中的审美教育。它是适应新的一代人的美育,应该是全面性的对人的审美教育。这显然是建立在广泛的“国民”这样的大范畴之中,也就是人民或者是全体人都刚性需要的持续性审美性教育。同时我们对美育的概念也开拓为:其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意义的审美知识传导教育,而是把它放在和国民相联系的全人培育的一种精神、情感、道德品质的教育,实现人终身需要的、为人精神情感滋养提升的、实现以德育人的审美精神教化。
北京大学教授、书法研究所所长王岳川的《美育铸魂与书法培根》主题发言,从回顾中外美育历史开始,指出在审美教育已经成为国策的背景下,在全国范围内即将兴起以美育基本知识、欣赏体验美和专项技能培养为主要内容的校园美育、家庭美育、社会美育。王岳川强调,通过美育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人文素养,可以培根铸魂让国人拥有文化自信,可以培元固本让中华文化发扬光大,为文化强国筑牢文明根基。面对美育中存在的以丑为美、师资紧缺、社会和学校重视不够等现实问题,王岳川认为,学校、家长也应主动跟进,可以通过美育最重要的维度书法学习入手,以期修身养性、传承国学,乃至恢复汉字文化圈,让我们的灿烂悠久的审美文化和国学美育长久地代代传承下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蔡劲松教授在《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促进艺术教育创新发展》的报告中指出,当前人们的精神审美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成为日益凸显的社会诉求与美好愿景,艺术教育正是实现这一社会群体性诉求与愿景的重要途径。其一,应大力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发掘艺术及艺术教育新内涵。通过发掘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于“美育”“美育精神”“艺术生命精神”等方面的内涵与规律,弘扬中国传统美育思维模式、理念和途径,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拓展艺术及艺术教育的新时代内涵,使之成为繁荣社会文化艺术发展,乃至昭示民族心灵畅想、诗性情怀与精神意蕴不可或缺的力量。其二,应不断探索完善发展路径,构建艺术教育及传播新体系。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手段,突破学科、形式、内容、渠道等的分割,改变当下艺术教育规模“散、小”、层次“低、差”、方法“无序、不专”等现状,在文化传承中突出美育、在学术发展中探究美育、在艺术传播中彰显美育、在教育教学中融入美育、在政策导向中倾斜美育,协同探索构建艺术教育大格局。其三,应着力塑造美好心灵,拓展艺术教育新境界。要以“塑造美好心灵”为根本目标,以提高青少年学生和社会公众的艺术审美素养为主线,提高对艺术教育地位、功能、价值的认识,在实践路径上深挖艺术创作的审美空间、构筑艺术传播的文化空间、拓展艺术教育的社会空间,最终实现艺术滋养人们生命精神与心灵、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生活文化生态环境的目的。
中央音乐学院原党委书记郭淑兰在发言中指出,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这是习近平主席向教育界提出的时代课题。如何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抓住立德树人,完善人格、塑造美好心灵、激发创造活力的核心要义,探索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大中小幼教育相衔接,环境、课程、实践体验相融合的美育机制,推动新时代美育教育健康发展。
西北工业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教授孙瑜在《崇德尚美—理工科高校美育体系构建探索与实践》中谈到,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人的全面发展对理工科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美育既是提升感性能力的教育,也是激发创新创造能力的教育,还是完善整体人格的教育,美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西北工业大学作为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以提升审美与人文素养,加强创新和创造能力为目标,形成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美育工作格局,构建了以崇德尚美、知行耦合的公共艺术教育为重点的美育发展体系。
北京市八一学校艺术中心美术教研室组长、特级教师张尊高在《基于美育共同体的美术教育——北京市八一学校美术教育》主题演讲中分享了该校在已有教育成果的基础上,始终坚守“为学生的品质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和“培养具有中国精神的品质公民”的教育使命,将“以美引善、以美启真、以美怡情”作为美术教育宗旨,同时,顺应改革形势,不断探索、完善美术教育教学方法,在校内外广泛开展美术教育活动,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美术教育体系。即:文化融合创新,重点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类课程;教学内容创新,将当代艺术的创新内容引入课堂教学;教学形式创新,以项目式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
据悉,截止目前,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已发展单位会员81家,个人会员710名,分别来自中小学、独立设置师范院校、独立设置艺术类专业院校及综合性、研究型、多科性大学和艺术类高职院校以及艺术素质教育培训机构等,涵盖了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艺术教育专委会专家学者长期从事教育政策研究、艺术专业教育教学和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以及公共艺术教育管理研究、公共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等,其中多位专家学者为二级教授、国家一级演员、本省(市)相关领域领军人才、首席专家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等,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将集纳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和机构的艺术教育工作者,共同为艺术文化的普及而努力,把艺术教育融进校内外教育,着力开展包括调查研究、理论把握、国际化举措、普及性艺术教育活动等,力争成为艺术文化普及和艺术教育的重要平台。

据介绍,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是为适应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的需要,于2005年经教育部、民政部批准成立的国家一级学会。主管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是由从事教育战略、规划研究和教育决策、管理的相关机构和人员自愿组成的群众性学术团体,是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最佳途径,可全面提升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加强艺术教育,亦是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主要开展以下工作:第一,建立艺术教育专家人才库。开展艺术教育战略性、全局性、综合性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开发艺术教育创新课程、教材、评价体系,总结、推广艺术教育创新成果和成功经验。出版科研成果。编发学会简报,建立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网站,交流学术成果和活动信息。第二,通过学术研究、培训与咨询服务等为大中小学及学前艺术教育,包括音乐、美术、舞蹈及其他相关科目的课程开发、教学改革、能力建设等提供专业化的支持。第三,为校内外艺术教育提供交流平台和能力建设服务;开展艺术教育培训工作,提升从业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向从事公共艺术教育的专兼职教师及管理人员提供艺术教育管理、教学指导能力等方面的培训服务。第四,组织开展国内外教育机构间的艺术教育工作的研究、学术合作与交流活动,规划、组织、协调和评估艺术教育科研项目;交流和推广艺术教育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
中华美育精神与新时代艺术教育战略发展论坛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来自全国 各省(区、市)高校的专家学者代表近300人参加了线上线下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