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历史学校,孕育十年的国际部是什么样?

新浪教育
为了满足北京家庭的个性化国际教育需求,帮助大家选择到适合孩子成长的国际化学校,5月13日,由新浪教育、微博教育、择校行联合主办的“新浪&微博2023国际教育春季巡展·北京站”返场。近80所北京及全国的优质国际化学校参与了本次活动,上千组家庭慕名前来逛展。
此外,15位国际化学校管理者分享了学校的教育理念及学生的成长案例,并对当下国际化教育发展的选择与孩子的能力培养方向进行了全方位解析。三十五中国际部艺术项目负责人张琼文认为在国际教育体系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不仅要有聪明的头脑、健康的体魄,温暖的心灵、立志成人的初心。

张琼文:
今年是2023年,恰逢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建立第100周年。1923年,李大钊等15位教育贤达创立了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原志成中心),在建校之初秉承着改变民族落后、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动量人才,有志者事竟成的理念,在校学生被称为志成学子,在学校百年的发展和国际部近十年的建设中,三十五中形成了人文特色、科技特色、艺术特色、体育特色、国际教育特色。
人文特色
我们校园内部有一句话叫“一座宅院,一所学校”。鲁迅先生在北京第一所故居就座落在我们的校园之中,鲁迅先生在故居里书写了《呐喊》《阿Q正传》一系列文章,学生可以在学校内部学鲁迅、读鲁迅,将鲁迅先生伟大的精神世界在校园内部不断的延续。
科技特色
我们学校依托中科院资源建立了十大高端实验室,分别是风动实验室、纳米实验室、天文大数据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室、航空航天实验室等等,学生可以在我们的校园内部获得丰富的科技滋养,为孩子们未来成为科技专业化人才做良好的基础和铺垫。
艺术特色
艺术滋养生命,我们学校也是北京市第一所为学生而建立的恒湿恒温横氧的艺术教室的学校,有金帆音乐厅,合唱团、舞蹈团,有艺术特长的孩子也可以在学校内部得到施展。
体育特色
三十五中也是游泳、田径等一系列运动特色学校,我们有50米标准化的游泳池,室内篮球馆、空中足球场、各项体育馆一系列体育方面的健身设施。
国际教育特色
在我们校园内部,拥有古色古香的国际部小院,在充满文化底蕴的校园内部,我们开展了中西合璧的国际课程来培养有中国情怀的世界人,有世界情怀的中国人。
我们国际部从2012年建立至今已经走过了11年历程,我们有四大特色项目,美加方向、英澳方向、德国方向、艺术方向。德国方向是北京市唯一一个开设德国方向专门的公办国际部,我们的艺术方向也是唯一一个公办国际部里面所开设的。
我们通过这么多年的录取结果总结发现,大部分高一在读学生为普通初中进入的,为了能让他们顺利升入好的大学,我们在课程设计之初希望孩子能打好中国根基,在高一开设了国家必修课程,融合了英国、美国大学先修课程,进阶再让他继续进入到各个项目里拓展他们的国际视野,通过这样的过渡方式,让他们三年时间自然的衔接到未来大学的课程。
我们学校不但是AP授权的学校,也是爱德思A Level课程授权学校,英国北方大学联盟的授权学校和加拿大绿色通道项目的协议通道。
美加项目开设AP课程,我们学校开设十四门之多的AP课程,孩子们可以在当中选择喜欢、想学习和未来专业相对应的AP课程。比如说我们有开设AP计算机、AP微积分、AP物理、AP心理等等一系列的课程。我们也选用走班制的形式,一人一课表,每个孩子的课表都是定制的。美加方向每年收获上百封Offer,都是一系列名校。
英澳方向也是西城区唯一一个开设A Level方向的学校,在校内就可以进行相关的考试,同时根据孩子们未来升学的意向,我们在高三期间开设IFY的项目,我们通过项目免预科申请到英国大学的大一。
德国方向,其他学校学生必须在中国读211、985本科,配合德福成绩才可以进行德国方向的录取,我们学校专门开设了德国绿色通道的项目,给高中孩子搭建了通往德国留学的途径,我们的课程也是高一开始零基础培养德语能力,高三我们就可以直接升入德国大一,但这个项目比较适合理工科擅长的孩子。
同时我们的德国项目里为了培养孩子们提前了解德国文化的能力,也开设了各种德国游学课程,让他们提前走出国门,真正去到德国,包括我们在中国餐厅里让他们体验德国文化。三十五中德国方向录取结果也特别好,50%的学生录取到慕尼黑工业大学,柏林自由大学等等一系列的名校也都有学生被录取。
三十五中的艺术项目成立7年之久,毕业生也是遍及全球各大艺术院校和综合类院校下面的艺术学院。一提到艺术留学各位家长想象到的其实是这样一个传统艺考的场景,传统艺考培养孩子们的造型能力是很强的,但是缺乏对孩子们思维品质的培养和表达。
三十五中的艺术项目与传统艺术教育有非常大的不同,我们是希望在课程里面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去培养他们的创意性表达,让实操能力、国际视野都有进一步提升。国际留学的艺术方向其实是具有多出口和双赛道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艺术的途径去申请的学校包括宾夕法尼亚大学、康奈尔大学的建筑设计专业、纽约大学的电影专业、南加州大学的动画专业,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艺术专业,可以为孩子们打开更多的可能性。
最近我了解到一些艺术领域的新兴专业,比如说服务设计、无障碍设计、新材料设计、环境设计、智慧城市等等,这些名词对于家长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但现在在我们艺术行业里面其实与科技融合的趋势是非常凸显的,每一年都会诞生出非常多的新职业的产生。
我们的艺术留学途径培养的不仅仅是艺术家,也不仅仅是我们现在所认识到的各行各业的设计师,我们更培养的是面向未来国际化的,拥有设计思维的未来人才。
在STEAM融合课程中,学生会进行人工智能与服装设计结合;回归生活,关注到社会中的很多残疾人也想穿上美美的婚纱,也想体验自己的婚礼,孩子们会利用服装支撑性的作用,让残疾人通过服装设计站起来,真正穿上自己想穿的服装;关注到现在社会中有很多人养宠物,宠物在家里,我们又要上班,有的异地隔得很远,怎么能体会到宠物的心情,所以设置了远程交互的服装设计。
还有孩子把视角放到了缺水干旱的非洲,他希望人们穿上衣服的同时可以将水资源进行过滤、净化,真正起到社会关怀包括实用性的价值。还有同学参与了人体工学与家具设计,真正创造出来一些很实用的小家具、小椅子。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艺术与科技融合的课程能打开学生国际的视野,能把他们的奇思妙想真正的运用到他们设计上。
那么,三十五中国际部艺术项目能给大家提供什么?首先是强大的教师资源。艺术留学未来的专业方向其实是非常丰富的,我们的教师也是从时装设计、动画设计、城市设计、数字设计、传媒设计、计算机,各个方面给孩子们提供到未来升学非常强大的支持。
硬件设施方面学校打造了非常专业的艺术教室,为孩子们提供非常沉浸式的工作室的工作环境。
课程设计方面,我们同时是兼顾了国家必修课程和融合课程、标化课程,搭配上艺术课程,希望孩子们可以全面发展。在课程实际中我们突出了艺术特色,从造型能力到设计基础,到最后升学必要的专业素养的培养,学校会从零开始培养学生的绘画造型能力,同时开设了2D类课程,3D类课程,希望通过孩子们自己体验平面和立体不同的设计,来选择自己未来对应的升学方向,包括平面、摄影、面料、电影、插画、动画、纯艺、建筑、服装、珠宝、工业、雕塑等等的专业。通过高一、高二的这些体验知道在高三的时候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专业方向,什么样的专业方向适合我。
高一的孩子们目前上课目标为夯实基础,点燃他们的热爱,高二为立体课程里拓宽能力,高三选定自己未来的方向,教师协助学生完成未来作品集的完成。
在校外资源的联动方面,学校会带着孩子们去三里屯进行写生,带着他们走到央美等美院进行观展和讨论,我们也会联动家长资源。
在2020年我们在疫情之前带着孩子们去到了美国进行了为期14天海外游学,我们与海外10所学校建立了联系,让孩子在高一的时候就走进大学校园,让他们亲身体验哪些学校适合自己,知道自己未来的专业到底什么样。
当然,我们不仅仅走出去,还会把优秀的学长邀请到学校里,每一年的高一冬天和高二寒假期间都会有校友会,我们会邀请优秀学长给高一、高二的孩子们开一些讲座,跟他们聊一聊目前国际化的形势是什么样的,国际上流行的话题是什么,他们上学的感受是什么,以他们亲身经验带动高一、高二孩子思考。
我们的艺术项目毕业生已经覆盖了美国、英国、澳洲、欧洲、东南亚等等一系列的国家和学校。
可能有的家长会问:如果说孩子平时挺热爱艺术,但是没太有绘画基础,能不能跟得上?我们有摄影、电影、传媒类,孩子如果擅长工程类的,建筑设计、工业设计、汽车设计、产品设计,这些都是可以考虑的。如果有的孩子喜欢计算机编程,已经展现出这方面的天赋了,我们就考虑交互、游戏、娱乐、服务设计的方向。如果孩子非常喜欢历史、人文,通过艺术史这个概念也可以帮助他升学,哪怕是对商业方面感兴趣,还可以考虑艺术品管理、时尚管理、创意产业等等。
三十五中国际部成立十年之久,已经有960名毕业生走向世界,我们在梳理学生档案时发现,五个自信的全人教育其实是伴随着学生发展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们五个自信首先从生存自信出发,培养学生的品格和文化自信,进而转变成他们的内驱力,推动他们的学习自信和发展自信。
我们在生存自信的锻炼里开展了魔鬼训练营,带着孩子们进行40米高空速降,也有生存能力的挑战。志成义工,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孩子们的品格自信,最远走到贵州丹寨进行支教活动。同时我们通过志成研学走遍了祖国大地,比如说四川、广州,今年将要去到敦煌,用这样的形式让孩子们领略中国的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
发展自信,我们为孩子们梳理了68项竞赛课程,做他们背景提升。孩子在学校内部可以报考不同的竞赛项目,我们每周会整理下一周开辟的竞赛是什么,发到群里,孩子们就可以自行报名。三十五中还有丰富的社团课程,历史社、篮球社、足球社、辩论社等等,孩子可以在学校内部选择他们喜欢的方向进行研究。
我们希望我们的志成学子不仅有聪明的头脑,健康的体魄,更要有温暖的内心,立志成人的初心,让孩子们从志成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