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学校的自我重塑与破局:严控师资队伍、创新课程体系
捕捉行业变化,洞悉教育未来,12月13日,以“教育蝶变 科创未来”为主题的2023新浪&微博教育盛典•国际教育峰会在北京香格里拉酒店举办。百余位国际教育行业领导者、海内外国际教育专家、校长大咖共聚一堂,通过主题分享、圆桌论坛、报告解读等形式,拆解教育难题,共绘教育变革蓝图,探索行业新趋势,共创新未来。
北京爱迪学校校长刘丽、香港汉鼎书院校长余静、广东碧桂园学校总校副校长张龙、幕晗教育联合创始人兼总裁贾志国、深圳福景外国语学校校长刘志海出席本次国际教育峰会,围绕“国际化学校的自我重塑与破局”展开讨论,各抒己见。
立足教育本身和家庭诉求 实现课程的创新和突破
国际化学校课程的创新和突破与当下的教育环境变化密切相关,正如深圳福景外国语学校校长刘志海所言:“随着民促法、双减、公参民等等政策的落地,国际教育将更加规范、更加健康。2023年,全国各地也落地了一批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一些港人子弟学校和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在此背景下民办国际学校不断地突破创新、不断发力,为学生提供具有升学优势的课程、高水平而稳定的师资队伍及清晰的管理体系。”
学校所开设国际课程的多元化发展、创新和突破要与家长的诉求相结合,北京爱迪学校校长刘丽指出,课程的创新和改革要基于国际学校在办学本身的这种追求,要紧跟着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期待。家长之所以愿意选择国际化学校。是因为国际化学校对孩子的培养契合了他对孩子以后的远景的一个诉求。他们希望更多全人教育、更多与时代接轨的教育,因此学校课程所提供的教学方法、硬件软件配备要基于社会、家长的诉求而优化。
对于刘校长的观点,幕晗教育联合创始人兼总裁贾志国表示认同:“校的发展一定是根据市场需求导向,这样学校才能成功。”对于课程的发展新趋势,他给出了自己的观点:“未来有一种可能,更深入的领域会进入到职业化课程体系,因为职业化是我们当下的政策的导向,也是未来办学的趋势。”
每个区域的教育情况各不相同,课程的创新从来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学校结合本区域的教育特点、家庭需求进行的创新和突破。香港汉鼎书院校长余静表示,在香港外籍人特别多,一般家长会去选择适合他孩子的一所学校。我们可以看到香港有日本学校、法国国际、新加坡国际,这些学校除了他要做的这些国际项目之外,它们都有其本国的一些课程,他会学习他本国的一些语言,或者说以他本国的语言为教学语言等等。 从整体上来看,其实香港的国际教育是非常多元化,因此我们的教育要能够满足不同的学生和家长的多元化需求的。
课程的创新和改革不是单方面的借鉴和吸收,而是懂得取舍。广东碧桂园学校总校副校长张龙分享了该学校23年来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做了“加减乘除”的四则运算:“学校通过加法,积极的实践各种国际课程,使得国际课程体系变得极为丰富;通过减法我们更聚焦了,把课程树立好;通过乘法,使得国际课程跟国内的教育高效融合;除法就是学校坚守办学初衷,培养出具有家国情怀、民族灵魂的人才。”
严格把关师资队伍建设 赋能和减负两者要兼顾
伴随着国际化学校的课程愈加丰富多彩,国际教育对于教师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深圳福景外国语学校校长刘志海表示:“随着家长对教育更加理性和成熟,他们更希望孩子一生当中能够遇到一个高水平的有责任心、有爱心的老师。”国际化学校是如何打造一支高质量、符合家长教育诉求的师资队伍呢?对此,众多校长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结合了广东碧桂园学校二十多年的办学经历,广东碧桂园学校总校副校长张龙分享了该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时的宝贵经验:“国际化学校把单语老师培养成合格的、优秀的双语老师是很困难的。因此学校需要加大师资组建的投入,通过招聘不断地补充新的师资力量,进而提升学校的整体师资素质。”
对于学校师资素质提升措施的具体落地,香港汉鼎书院校长余静从两个方向给出了答案,她表示学校在组建师资队伍时要严格把关,不仅要注重教师与学校理念的一致性,还要注重考查教师的工作能力,一个是双语能力,另外一个是与学生的共情能力。此外学校要建立一个学习型的社区,注重老师的自身发展,发挥老师的能动性。
在培养优质师资队伍时,老师的时间和工作量的饱和与其提升成长需要足够时间和精力二者之间往往形成矛盾,这也是很多国际化学校在培养优良师资队伍时所遇到的困难。北京爱迪学校校长刘丽在学校做新项目、尝试新的想法时曾遇到过该困难,刘校长分享了管理经验:“我们要先衡量老师们的工作量、时间,然后把相应的老师现有的活把他从手里拿掉再去布置。学校要两手抓,一手先给老师减负,一手再给老师加赋能,结合这两个方向,学校尝试新项目新的教育教学新方法的成功几率就会很高。”
时代在变化,学生对教育的需求在改变,老师的教学方式应与时俱进。幕晗教育联合创始人兼总裁贾志国总结道,老师们要迎接新技术的挑战,AI的使用不仅可以助力教学效率,同时对于打造生动课堂有很大帮助。新时代的教师无需惧怕新工具,人类自身的体验不可替代,善用利器方能趋利避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