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北京高考成绩6月25日中午前发布

新京报

关注

“公正、科学、规范、准确……”,6月16日下午,一进入位于清华大学的2024年北京市高考数学评卷点,就可以看到电子屏幕上的几个大字,以及东西机房、中央机房不同题组评卷老师的分布情况。在当天举行的2024年北京市高考评卷媒体开放日活动上,新京报记者跟随北京市教委、北京教育考试院来到清华大学评卷点。

北京教育考试院副院长周玉玲介绍,高考成绩将于6月25日中午前发布,各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和全市高考考生分数分布表也将同时发布。6月27日8时至7月1日17时,统考考生填报本科志愿,单考考生填报单招志愿,录取工作将于7月8日至8月2日进行。

全市设6个评卷点 1547名教师参与评卷

北京市2024年高考已于6月10日结束,全市6.7万名考生完成人生大考。

记者了解到,今年北京市的评卷工作已于6月11日开始,预计6月24日结束。今年北京市共组织了1547名教师,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六个评卷点进行评阅。

哪些人能参与高考评卷?周玉玲介绍,高考评卷教师队伍由高校教师、各区教研员及中学教师组成。北京制定下发了遴选高考评卷教师的工作文件,进一步细化选聘标准和资格条件,突出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

同时,各评卷点高校和各区教委严格审核把关,积极选派思想政治素质高、学科业务能力强、安全保密意识强和经验丰富的人员参加评卷工作。注重加大对特级教师、高级职称教师、市级(区级)学科教学带头人、市级(区级)骨干教师的推荐遴选力度,保持评卷队伍尤其是骨干力量稳定。

高考评卷点实行全封闭式管理

6月16日下午3点左右,在清华大学评卷点门口,记者看到安保人员正在入口处值守,在查验工作证件后,方可进入评卷点所在楼宇。同时,评卷教师的个人物品,如手机、纸巾、智能手表等,都要放在专门的盒子里,不得带入评卷现场。

在清华大学高考数学评卷点现场,老师们正坐在一个个“格子间”里,看着电脑上的试卷,认真地进行评卷。评卷现场的墙上挂着《评卷教师工作守则》和《评卷工作人员职责》。现场还设有服务处,当评卷点出现电脑问题、评卷老师有其他需求时,服务处可以第一时间为评卷老师提供帮助。

周玉玲表示,评卷现场实行封闭式管理,评卷教师和评卷工作人员出入时要接受严格检查。

记者在现场看到,所有人员进入评卷现场都要过多道关卡审核,入口处有保安人员负责盘查,谢绝无关人员入内。评卷老师需持评卷证和身份证,两证一致方可入内。

同时,清华大学评卷点设置了“双安检”,除了安检门,还有工作人员手持安检仪进行二次检查,经安检人员确认之后方可进入。

周玉玲介绍,评卷现场还采取公安人员值守、昼夜值班巡逻等措施确保安全,要求每班值班人员不得少于3人,严禁无关人员进入评卷场所。评卷开始前对所有计算机网络、软硬件系统、评卷应用系统进行统一安装和测试,加强信息安全保护措施,防止病毒感染和黑客入侵。网络连接采用局域网形式与外网物理隔离,确保网络安全畅通。

此外,存有答卷数据信息的服务器放置在有防盗门窗的专用机房,服务器机房、关键评卷场所实施24小时的视频监控,确保视频监控全方位,不留任何死角。对评卷数据库落实一日两次备份管理、异地存储等安全措施。

各科目试题全部实行“背靠背双评”

如何确保不同阅卷老师的评判标准一致?如何确保每份答卷的评判都科学客观、公平公正?

周玉玲介绍,答题卡扫描后,将采取加密手段隐藏考生信息。客观题由评卷系统自动识别选项并根据标准答案直接评分。对主观题图像按题切块后,通过评卷系统随机分发到相关评卷教师账号,每名评卷教师只负责分发题目评阅,无法看到考生整张试卷。

同时,在正式评卷前,学科评卷组组织各题小组长以上负责人集中学习研究《答案及评分标准》,通过试评统一认识。组织全体评卷教师进行业务培训,使每名教师掌握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防止出现偏宽、偏严或宽严不一的现象。

针对评卷过程中发现的违规卷、雷同卷等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对评分有分歧的试题,须由学科评卷组集体研讨,达成一致意见后确定处理方案。各科目试题全部实行“背靠背双评”,对双评超过阈值的试题,再进行三评或者四评。评卷专家每天对评卷质量进行一定比例的抽检,对经过三评或者四评的仲裁卷全部进行复查,确保每份答卷的评判科学客观、公平公正。

此外,在各科目评阅结束后,还会组织专人对评卷数据进行专项复核,采取两套系统背靠背校验,依照规定程序和步骤对各个环节逐一排查,确保成绩信息的准确可靠。

北京大学高考语文评卷点

尚未出现满分作文 但已有“满分作文备选”

“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优秀作文,作为满分作文的备选。至于最终是否满分,还有待专家组的合议。”6月16日,在2024年北京市高考评卷媒体开放日上,针对“是否有满分作文出现”的提问,2024年北京高考语文科目作文组副组长凤潇如是回答。

2024年北京高考语文科目评卷组组长、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宋亚云介绍,北京大学成立了2024年语文评卷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其中专家组和评卷员共360人,“来自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评卷员有200人,来自各区的中学老师、教师进修学校等单位的评卷员有160人。”评卷员中90人左右拥有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学术带头人等称号。

宋亚云表示,评卷过程跟往年基本一样,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制定标准答案和评分细则。题组长和小组长要认真研读试卷全文、评分标准、参考答案等,反复研究后制定科学的标准参考答案,并撰写好评分细则。同时,还要挑选样卷,每份样卷都要写详细的评语:为什么这样评、理由是什么?为什么要扣分、理由是什么?“经过至少三次以上讨论修改后,才形成一套非常可靠的参考答案和评分细则。”第二阶段领导小组开展动员,组长进行培训,让全体评卷员掌握好评卷标准。同时,科目组负责人带领全体评卷员认真学习高考语文评卷教师手册。第三阶段评卷员进入正评,在此过程中,质检组将采取多种措施确保评卷质量。

此外,宋亚云介绍,今年特意增加了质检组人手,确保满分卷、雷同卷、怀疑卷等不同类型的试卷百分百全覆盖,做到无遗漏。同时,题组长会从多个角度监控本题所有阅卷员的评卷情况;质检组也会采取多元化的抽查方式,监控个体的阅卷质量,主要包括监控总量、速度等,“防止出现评卷忽慢忽快、忽松忽紧等现象出现,尽量把分值差压缩在很小的范围内,做到零误差。”

清华大学高考数学评卷点

数学110分卷面评阅中每题均出现单题满分

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李沛雨在媒体开放日上介绍,今年共有6.7万名考生参与高考,评阅的数学试卷数量也同比有所增长,除了选择题40分是由机器来判之外,其他110分都是在该校数学评卷点评阅。

今年数学试卷难不难?学生们作答情况如何?李沛雨表示,数学评卷专家组认为今年数学卷整体难度适中,从110分的卷面评阅情况来看,成绩分布比较合理,高分段与去年持平,“截至目前,每道试题均已出现了单题满分。”

记者了解到,在数学评卷教师的遴选上,北京教育考试院和清华大学严格审核把关,积极选派思想政治素质高、学科业务能力强、安全保密意识强、经验丰富的阅卷人参加评卷工作,同时注重加强评卷教师的教育培训和管理。

“今年参加数学评阅的老师超过270位,其中超过一半来自清华大学,其他还有各区的教研员和一线的骨干教师。”李沛雨表示,清华大学数学阅卷点成员一起学习并研究答案及评分标准,结合考生作答情况,制定了严格的评分细则,“在评卷启动前,全体评卷人员都严格进行了业务培训,熟练地掌握了评分的标准和评分的细则,防止出现偏宽、偏严或宽严不一的现象。”

■ 高招·校园开放日

北航今年新增4个本博贯通试验班

包括飞行器动力工程、人工智能等4个方向,实行八年制培养

6月16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4校园开放日举行,北京招生组、各本科招生专业承载学院老师面对面解答考生家长关心的问题。在同日召开的招生信息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今年北航新增了四个本博贯通的试验班,实行八年制贯通一体化培养。

新京报记者 刘洋

现场

各大院系“摆摊” 面对面解答考生、家长问题

记者了解到,北航共有北京、杭州两地三校园,位于北京市的两所校园为学院路校区和沙河校区,前者主要承载信息类、文科、医工专业,沙河校区主要承载航空航天类专业和理科专业。杭州校区承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将于6月22日举行校园开放日活动。

6月16日,北航在京两校园面向社会开放,一早,在学院路校区求是广场,北京招生组和各大院系纷纷“摆摊”,为考生及家长解读学科专业、研究方向、就业前景等问题。各专业学生们也拿出看家本领,展示机器人、无人机以及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模型,供学生及家长体验,加深了解。现场展示的北航“冯如杯”竞赛学生优秀科技创新作品,吸引考生及家长驻足观看。研究生街舞社、武术协会、星月口琴社的学生们也在现场演出,热闹非凡。

就业

近五年北航毕业生重点领域就业人数多

在当天举行的招生信息发布会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务部副部长、招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刘睿围绕办学实力、人才培养、升学就业等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涵盖工、理、管、文、法、经、哲、教育、医、交叉10个学科门类,现有在校生37706人,其中,本科生16328人,研究生20256人,留学生1122人。建校以来,共有100位院士从北航走出,其中在校工作的“两院”院士37人。

升学深造方面,2023年,北航本科毕业生升学率达74.36%。其中,国内深造率约为67.73%,本科毕业生保研率达50%。近五年北航毕业生就业分布数据显示,北京最高,占比为59.78%,华东地区占比16.21%,西部占比7.65%。从就业领域看,三分之一的毕业生进入了航空航天系统,三分之一进入IT信息领域,其余进入公务员、选调生以及事业单位等。“具有升学率高、就业质量高、毕业去向落实率高以及重点领域就业人数多的特点。”刘睿说。

招生

今年新增人工智能等4个本博贯通培养试验班

刘睿特别介绍了今年的招生最新亮点,为培养服务国家需求的战略科学家,北航今年新增了四个本博贯通的“卓越人才培养试验班”,分为飞行器动力工程、网络空间安全、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四个方向,分别依托四个国家级试点学院实行八年制本博贯通一体化培养,围绕“卡脖子”技术,适应国家紧缺人才专业领域建设需求进行培养。

此外,北航今年新增了和中央财经大学的合作项目,双方共同开展“计算机+金融”的联合学位培养,两个学校各设一个班,北航在信息大类招入,大一结束后在进入计算机学院的学生中进行选拔培养,中央财经大学则在高考期间即可报考该项目。此外,刘睿建议学生们在报考时务必和招生咨询人员沟通,在指导下更好地填写志愿。

随后,北航学院院长、北京招生组组长刘虎,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额日其太,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刘建伟,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张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刘偲,杭州北航国际创新研究院(学院)党委书记孙青峰分别就北航本科大类培养及书院育人模式、四个本博一体化卓越人才培养试验班概况及人才培养情况、中法航空学院国际化办学情况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说明。

此次校园开放日期间,众多兄弟院校也赴现场参加交流。北航学院路校区图书馆、航空航天博物馆、校史馆以及沙河校区面向考生和家长开放,方便考生和家长近距离感受北航的学习、科研、生活环境和校园文化氛围。

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