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北京中考改革后两门“考查科目”将迎首考 专家支招备考方法

新京报

关注

北京2024年中考临近,初三学子正在紧张备考中。与此同时,初二的学生也在认真复习,为即将到来的生物学和地理考试做准备。根据北京市教委此前公布的新中考改革方案,生物学和地理两门考查科目将在今年夏天迎来首考。各区考试安排如何?今年的考试与往年有何不同?与以往相比,这两门科目由各区自主命题后,会有哪些变化?学生们如何利用好最后的时间高效备考?针对相关话题,新京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多区已公布考试时间,6月26日起陆续开考

生物学、地理、历史、化学调整为考查科目,其中地理、生物学考试时间安排在八年级第二学期末……根据此前北京市教委公布的新中考改革方案,考查科目的考试时间坚持“随教随考随清”,这也意味着初二学生将迎来地理和生物学调整为考查科目后的首次考试。

记者了解到,《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规定了考查科目等级成绩的确定方式。4门考查科目等级成绩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C等及以上为合格,D等为不合格。

每门科目成绩达到原始分满分的85%(含)以上为A等,原始分满分的85%以下至满分的70%(含)为B等,原始分满分的70%以下至满分的60%(含)为C等,原始分满分的60%以下为D等。

记者从多位家长处了解到,目前多区已经公布了时间安排,有的是跟往年“小中考”时间保持一致,有的则是安排在期末考试期间,和其他科目统一进行。比如,丰台区将考试安排在6月26日下午进行,西城区为6月28日,海淀区则为7月4日。

北京新中考改革方案公布已近一年。在北京市朝阳区教科院初中生物学教研员刘颖看来,没有了中考分数的压力,真正热爱生物学等科目的孩子反而更能脱颖而出,“同时,老师们的教学方式也变了,教学中在实践类任务的设计上投入了更多精力。四个考查科目除笔试外,对实验和实践活动考查的调整,传递出来一个信号,那就是对学习过程更加重视,对学习过程中的实验活动,学科实践活动的开展,有了更高要求。”

记者注意到,考查科目对实验和实践活动的重视也在此次考试中得以凸显。今年两门科目的考试总分为80分,考试成绩由笔试和实践(实验操作)两部分组成,其中,笔试均为60分,地理实践和跨学科主题学习20分;生物学实验操作10分、跨学科实践活动10分。与往年“小中考”相比,两科目的实验、实践类分数比重加大。

记者在丰台区一名初二学生展示的该班生物学实验和实践情况表格中看到,学生们完成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种子结构、植物细胞等十几个实验和实践活动,拿到了20分。

各区自主命题,题目难度如何?

与六门考试科目全市统一命题、统一考试、分区评卷的考试组织方式不同,四门考查科目要求由各区按照市级要求负责命题并组织实施,在规定时间将成绩报北京教育考试院。这也意味着,各区可以针对四门考查科目自主命题。

跟以往相比,各区自主命题后,题目是更简单还是更难?考查内容有何变化?

刘颖表示,北京新中考改革始终坚持统筹做好“大减法”和“小加法”,将生物学、地理等四门科目调整为考查科目就是为了让老师和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结合学科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认识更真实的世界。“各区自主命题,家长、学生的都会感觉压力小一点,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不过,刘颖也提到,即便是各区自主命题,也不会有太大差异。“往年各区都会命制一些模拟题,在命制模拟题的时候会研究市里统考的命题方向。所以从这几年已有的命题惯性来说,会要求与历年生物学、地理的学考难度保持一致。”

刘颖透露,各区开展命题工作前,市级层面都做了统一要求,“首先是命题原则,明确要求坚持价值引领、依标命题,要体现北京特色、学科特点。也再次重申了要与历年学考保持一致。”

这也意味着,各区要科学制定命题规划,试卷的整体结构、内容分配、素养水平和难度等均参考历年学考试题,包括基础性试题、应用性试题和综合性试题的比例,以及题目的层次、逻辑、表述等各方面,也都会参考历年学考题。

专家建议善用教材高效备考

对于即将迎来生物学、地理科目学考的学生而言,如何才能高效备考?

刘颖表示,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备考建议也应该因人而异。总体而言,对于学科基础还存在困难的学生,刘颖建议首先要重温教材,“有的学生会在最后阶段大量做题,反而忽略了教材。重温教材不是单纯地大声朗读或者背诵课本内容,可以根据学科的特点,以教材中的插图、小标题、小栏目、书后习题为抓手进行复习。”

刘颖以插图举例说道,每一版教材在编写时都在图片上花了很多心思,教材中的插图有很多类型,像生物学科有模式图、示意图、流程图、实物照片等不同类型。学生在复习的时候也可以从插图入手,“翻开教材,看到一张图,如果是结构图,能不能记住每一部分是什么、理解结构是什么?如果是示意图,是否能解释清楚每个箭头的含义?如果还做不到,就看一看这张图相关的知识点,再把学科的基本概念梳理一下。这样的复习方法不需要背诵、默写,关键是要懂。地理也是如此。”

其次,刘颖建议学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多浏览错题。“生物学、地理学科的错题原因,通常是由于基本概念不明确,或是信息提取不准确,或是分析过程有误等等。当错题改过后,随时浏览,可以把清晰的概念表述、合理的分析过程再熟悉一遍,这个方法可以提高复习效率。”

对于学科基础比较扎实的学生,刘颖建议考试前的这段时间不用反复做题,可以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翻阅一些科普公众号,提升自己阅读专业学科文章的能力,以及从文字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并做一些归纳总结和表述练习。

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