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高考填志愿听谁的?

北京日报

关注

高考放榜后,志愿填报成为考生、家长的大事。以张雪峰为代表的各方“指路大神”纷纷登场,花费动辄大几千乃至上万元的高考志愿填报服务遭到疯抢。舆论吵吵嚷嚷,有人说这是“智商税”“贩卖焦虑”,也有家长为自己没有抢到而捶胸顿足。

争议背后,是炙手可热、“钱”景广阔的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市场。高校专业录取信息和规则繁杂,未来就业形势又复杂难测,填报一张志愿表,对普通考生和家长来说确实不容易。家长生怕选错专业,浪费分数,大部分学生则对以后能做什么、想做什么心里没谱。社会焦虑客观存在,自然有人到咨询机构买个“心安”。

可购买咨询服务就能万事大吉吗?要知道,人社部门并没有制定“高报师”职业标准,所谓的“高报师”证书,不过是教培机构自行组织发放的,很容易掺水。据报道,行业的火热,让“高报师”供不应求,从业者鱼龙混杂。多家机构的“高报师”招聘广告显示,没有专业要求,只要交几千元钱,突击培训一个月,就能持证上岗。除此之外,更有机构虚假编造“内部信息”“内部数据”。这样的机构以及“高报师”,能规划好考生的未来?

退一步讲,即便一些机构和“高报师”经验丰富、专业性强,能给出相对靠谱的建议,可行业乱象频仍,那些信不过、不想请,或者请不起“高报师”的考生又该怎么办?其实,仔细梳理不难发现,高考志愿填报难的缘由之一是信息差。造成这种信息差的原因,不是没有足够的信息,而是庞大的信息碎片化分布,导致处理信息成本太高。于考生和家长而言,获取信息的时间十分有限,查来查去往往是一脑门浆糊。

我们常说,无论学什么、做什么,热爱才是学有所专、干有所成的秘诀。但有专家指出,相当一部分考生其实并不了解自身兴趣所在与能力所长,期待他们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拿定主意真的很难。可立足长远的教育指导,恰恰是我们所欠缺的。

可见,破解高考志愿填报痛点,遏制志愿填报服务乱象,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尽量拉平信息差。对此,相关部门要立足当下、升级服务。比如,日前,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首次推出“阳光志愿”信息服务系统,为考生提供专业介绍、就业去向及前景查询等服务,可谓“及时雨”。另一方面,功夫也要下在平时,在初高中阶段就加强职业生涯教育。以新加坡为例,中学里就专门配置升学指导教师,并开设相关课程。这值得我们借鉴。

当然,从根本上说,人生没有标准答案,无论是张雪峰,还是别的什么人,甚至家长,谁都难以给出稳赢的建议。信息纷杂、犹豫不决时,考生不妨看淡外界的声音,听听内心的召唤,方对得起充满青春热血和理想主义的美好年纪。高考填志愿也不是人生最后一次选择,今天的孩子见识广、主见强,家长们也不妨多尊重孩子的选择,无须过度焦虑。

晁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