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门头沟校园里建防汛“安全岛”

北京日报

关注

本报讯(记者 任珊)行军床、充气床、棉被……北京今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已告一段落,门头沟区妙峰山民族学校里的防汛物资依旧储备充足、摆放有序。作为避难场所,该校在今年7月24日和7月30日的两场大雨中,分别临时安置了52名、40名村民,发挥校园“安全岛”的作用。

“在去年的暴雨中,学校在断水断电和通信中断的情况下,利用校内教室、会议室等,共安置受灾群众1112人次,学校成为临时避灾场所和防汛抗洪救灾人员驻地。”妙峰山民族学校安保干部宋朝辉说。

在恢复重建中,门头沟区在该校建设“安全岛”,完善了应急物资装备。如今在教学楼的门口,摆放着储水箱、移动卫生间、应急移动电站。步入楼内,教室的名牌有点“特别”——根据平急两用不同需求,学校将所有教室、办公室的名牌制作为双面名牌,一张“一年级一班”的名牌,反过来就变为“应急安置室一”。宋朝辉介绍,应急时18间教室将变为应急安置室,总务处是应急保障部,安全教育实践教室是应急医疗处置室。“考虑到暑期正值北京主汛期,暑假前,我们将桌椅集中摆放到墙边,把空间腾出来,应急转换时速度会快很多。”宋朝辉说。

妙峰山民族学校只是门头沟区探索建立平急两用校园“安全岛”的一个试点。目前,区应急管理局正联合教委等部门研究和制定“安全岛”建设标准。未来,在门头沟山区,每个镇街将建设至少1个校园“安全岛”,应对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灾害。沿永定河的校园“安全岛”还有望串联起来,形成资源共享的“岛链”。

校园“安全岛”等临时避难场所,还纳入门头沟区今年试运行的“京西哨兵”应急指挥系统。记者注意到,系统设有“应急资源一张图”,积水点位、滑坡区、避难场所等点位清晰可见,不仅有避难场所基本信息、物资详情,附近可调用的物资装备、应急队伍等也十分明确。

门头沟区应急管理局应急管理科科长朴新宇说,强降雨来临时,各镇街应转移的户数、人数、行动不便人员数、责任人信息等均纳入系统里的“指挥一张图”,在一个系统里统筹调度,力争突发情况下把村民转移得快、安置得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