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校园餐”全链条置于阳光下
最近,多地发布了“校园餐”投诉举报公告,鼓励广大师生、家长和社会公众参与监督。有的地方还开展“校园餐”排查整治专项行动,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七类校园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举报线索。
孩子们在学校能否吃得干净卫生、营养健康,是社会的普遍关切。这些年,各地“校园餐”食品安全问题仍不时出现,有的学校给学生发放过期面包,有的食堂所用肉类已经变质,还有的学校存在权力寻租、利益勾连等违规操作,性质极其恶劣。今年6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相关《意见》,其中提到“健全社会参与的监督机制”。眼下,多地相继发布公告、畅通举报渠道,将“校园餐”全链条置于阳光下,既是对相关政策的落实,也是回应社会关切的必要之举。
保卫学生“舌尖上的安全”,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要看到,从采购验收到加工储存,再到配送供餐,“校园餐”涉及环节多、流程长。但凡其中一个环节掉链子,都有可能酿成食品安全事故。同时,“食堂开放日”等活动毕竟有限,绝大多数家长很难有走进校园“后厨重地”的机会,引入举报机制并非一劳永逸,还需要创造条件方便社会监督。
在这方面,很多学校都形成了值得推广的经验。比如,有的学校借助现代科技、引入监控系统,推进“明厨亮灶”,家长可随时查看食堂情况。再如,某地有学校还推出“家长餐厅”,相当一部分餐厅员工是学生家长,家长亲力亲为、从源头降低风险。本学期以来,北京校外供餐的中小学校也实现了“桶餐到班”全覆盖,统一提供非一次性餐具、校领导落实陪餐制度、推进智慧食堂建设等。总之,要想校园食品安全的“监控”不留死角,各方都得出把力。
民以食为天,让孩子们吃好,更是天大的事情。“严”字当头,将各方责任落实到位,“校园餐”才能真正成为放心餐、良心餐。
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