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教育变革机遇 2025北京国际教育展聚焦选校新风向

新浪教育
北京目前集团化办学进展迅速,从知名学校集团收编公办中小学,到如今将民办国际化学校纳入集团统一管理。这不仅提示着北京优质教育辐射带动的大趋势,也意味着优质的民办国际教育正在越来越受到官方认可。
在北京这片国际化教育资源丰富多元的土地上,究竟哪一所学校能够成为家长和学生心中的“梦中情校”?对此,有过深入了解的家庭最有发言权。4月19日,一场备受瞩目的教育盛会——由新浪、微博、择校行联合举办的“北京国际教育择校展”盛大启幕,千余组北京家庭纷纷奔赴现场,共同探寻国际教育为孩子未来升学带来的无限可能。

一、理性选择前还需要注意什么?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方向愈发清晰,家长们在为孩子择校时,教育憧憬与选择也更加贴合实际情况。多位演讲嘉宾在活动中强调,家长在立足实际的基础上,更要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给予孩子充分的爱与信任,如此才能做出最适合孩子成长的教育选择。
中学生频道首席生涯规划专家陈建国指出,当下北京中小学知识具有很强的延展性,同时高度注重命题的科学性与多元性。这对孩子的思维拓展能力、举一反三以及触类旁通的能力都提出了极高要求,而这些特点与国际教育方向有着诸多相似与契合之处。
知名教育集团首席教育专家连红特别提醒家长,如果孩子在幼升小阶段就选择进入国际教育体系,那么就应当坚定地走国际路线。她强调,切勿让孩子先就读国际学校小学,之后再转回公立学校初中,因为国际学校与公办学校培养方向截然不同,孩子转回公立学校后将会面临巨大挑战。
北京爱迪学校澳洲高中部副校长马立娟表示,家长要学会理解和接受孩子,但这种理解并非毫无原则的纵容或溺爱,而是要有方法地建立同理心。同时,家长还应为孩子提供成长所需的各种“法宝”,包括学习工具以及坚定且专业的支持。
北京市新英才学校英才书院校长李永洪着重提到,优秀的升学成绩与教师队伍息息相关。一所优质学校的教师通常具备四个显著特点:合理的人员结构、渊博的学识、深厚的资历以及较强的稳定性。
北京清华志清中学国际部博雅教育中心主任秦琳深刻指出,许多孩子出现问题的根源在于从小到大缺乏自主选择的权利,主观能动性被严重扼杀。她呼吁老师和家长要将选择权交还给孩子,无论是专业、学校,还是未来的大学,都应让孩子自主决定,唯有如此,才能让孩子眼中焕发出光芒。
澳籍华人、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管理硕士、北京景山学校教育集团(京津冀一体化校区)国际部校长陈鹤警示家长,若总是向孩子传递焦虑,以充满内耗的方式陪伴,将会在孩子身心留下阴影,甚至导致性格缺陷。在“唯学习论”的教育模式下,部分家长将学习成绩视为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陷入盲目跟风补课的“羊群效应”。而真正优质的教育,应当充分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
二、“好教育”需要承载哪些可能?
当家长和孩子进入择校环节,如何筛选出优质教育?其实可以从一些具体指标入手。
北京耀中国际学校华籍校长孙姗姗女士 Ms. Jessica Sun 首先认为,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自然达成的过程,不能仅仅关注孩子的升学出口,更应聚焦孩子本身,关注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优质教育应当充分满足每个孩子的个性化需求。
北京市仁泽高中副校长张影表示,好的教育能够让学生在丰富的个性化课程选择、富有意义的学习探索、多元互动的交流表达以及跨越边界的活动体验中,实现自主性、社会性和文化性的融合发展,为学生的美好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北京市海嘉学校升学指导薛言Jessie提出,学校不仅要提升孩子的学术能力,帮助他们找到学术兴趣和自身核心优势,还应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锻炼其组织、协调和领导能力。
北京王府校区初高中执行校长、“中国AP之父”、原美国大学理事会副总裁、原ACT副总裁王湘波博士明确指出,国际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能够回国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也能在全球范围内就业,成为各领域的领军人物。
剑桥物理化学博士、康福国际教育董事长、北京市昌平区凯博实验学校总校长秉持“德育智育双馨”的教育理念。德育强调利他、向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行为习惯;智育注重批判性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认知习惯。在教育过程中,更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而非单纯追求分数。
三、未来教育的落脚点
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
青苗教育集团副总校长吴星华认为,学校既要积极推进数字化教育,也要注重培养孩子的人性化特质。因此,学校需要着重培养孩子的提问能力、探究能力、沟通能力和辨别能力,同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使其具备回报社会的意识与能力。
北京市新府学外国语学校国际课程与学生中心主任文彦丁强调,人类具有独特的情感,这决定了我们拥有价值观,同时具备强大的创造性和学习力。虽然在重复性工作方面人类或许无法与机器相比,但在创意领域,人类拥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原生的伦理价值会驱使我们不断追求美好。
赫德学校执行董事、升学专家Audrey Shi指出,面向未来,优质课堂应着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孩子们能够专注地探讨和分析未来世界。孩子们无需掌握所有知识,但必须保持浓厚的兴趣,学会提出问题,并具备良好的合作能力。
北京新东方双语学校校长刘子真详细分析了不同国家大学的录取逻辑差异。他以英国和美国为例,英国大学的录取更倾向于选拔有专业技能的“学徒”,只要学生专业能力强,就容易获得认可;而美国私立大学则希望招收能够“名利双收”的学生,除了考察学术成绩,还非常关注学生的领导力和综合能力。
在《学霸带带我》分享环节,4位来自京城不同国际化学校和课程体系的同学分享了他们的国际教育成长心得。
北京赫德学校9年级美高夏同学分享道,国际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众多探索兴趣的机会,但也要求学生必须有明确目标来驱动兴趣发展,否则容易盲目浪费时间,对未来学业规划毫无帮助。青苗国际学校顺义校区10年级刘同学感慨,进入国际化学校后会发现,很难与他人进行简单比较,因为在多元化的环境中,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目标和优势。
北京耀中国际学校12年级杨同学认为,进入国际教育体系的意义在于能够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交流探讨,这不仅拓宽了国际视野,还能尽早培养团队协作和国际合作能力。哈罗北京13年级沈同学表示,在国际教育体系中,自我驱动力至关重要,持续发展兴趣能够在大学申请中向学校展现自己的学科热情和态度,从而获得更好的申请结果。
活动现场,新浪&微博独家对话的11位国际化学校校长和国际教育专家,分享了他们在国际升学规划和留学申请方面的宝贵经验与独到见解。

至此,2025北京国际教育择校展春展的第二场活动圆满落下帷幕。其他城市有择校需求的家庭可关注新浪&微博在上海、杭州、苏州、呼市、沈阳等地举办的择校展。各位家长可根据自身需求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参展,与名校招生官进行面对面交流,开启孩子的优质教育探索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