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查重”伤了原创论文

北京晚报
张悦
毕业季临近,毕业生正为毕业论文忙活,为评审中的查重头痛。据半月谈报道,一些毕业生明明独立认真撰写了论文,可到了查重环节,总会被揪出各种“毛病”,大片的标红既看得人心惊肉跳,又让人疑惑重重。
有的查重标准不合理,专业术语、文献资料甚至法律条文都被判重复;有的查重陷入技术依赖,一些高校用上AI检测,不少学生的原创内容被判为AI所写。毕业生被迫投机取巧,靠“不说人话”通过查重关。或把论文从汉语转成英文、再转成俄语、再转成汉语,或把被认定为重复的内容故意改得拗口或调整语序……论文改得半通不通了,重复率也就降低了。
论文查重的本意是杜绝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异化为降重游戏,背离了查重的初衷。查重应遵循只要是原创内容就不该被判重复的原则;人文学科引用史料等不可更改的内容,同样不该算重复。矫枉过正的查重机制,既起不到检验学生专业水平的作用,无益于学术规范,还可能对学科教育产生负面影响。有老师反映,因为查重不合理,费心指导的学生论文也得不到好评,指导积极性受挫。
论文查重沦为降重游戏,根子不在查重的机器,而在查重的机制。论文查重系统的运行标准,由技术平台自带,由学校制定。受技术限制,查重系统本就容易“误判”“漏判”,如果平台靠卖查重报告谋利,还很可能故意提高查重率。学校过于依赖查重结果,不断提高毕业论文查重标准,对毕业生显然不公平。
论文查重不是不能用,关键是怎么用。学科之间差异这么大,应该有不同的判定方式;算不算重复,不能单凭查重系统说了算。学校应听到毕业生的呼声,主动调整查重规则,让平台方优化查重技术,不给正常写作的学生添麻烦。其实,一篇论文的水准高不高,在于学生有没有创新点。一篇重复率为零、AI检测为零的论文,如果只是通篇废话的学术垃圾,这样的查重又有何意义?
学生诚信为学,论文评审注重创新,不为查重而查重,才是最该遵循的学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