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北京市举办高校国防教育大思政课

北京晚报

关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传承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展示新时代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推进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5月16日晚,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以及北京卫戍区政治工作部联合主办的“强军号音”音乐会暨北京高校国防教育大思政课,在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军乐团音乐厅举办,吸引了来自北京各高校的500多名师生代表参与。

唱军歌学党史

体验不一样的思政课

“强军号音”音乐会暨北京高校国防教育大思政课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作为序曲拉开帷幕。

第一篇章“星火传承”,通过演奏和演唱《红军胜利会师陕北》《当那一天来临》《祖国不会忘记》《军民并肩向前进》《接过雷锋的枪》等曲目,深情回顾了人民军队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以及依靠人民不断取得胜利的基因密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郑天亮以《秉赤诚之心 铸科技钢铁长城》为题,分享了革命家庭背景对其个人成长的影响、一生致力于国防科研建设的体会,以及青年学子如何运用所学专长报效祖国。

第二篇章“强军有我”,演奏演唱了《龙腾虎跃》《在和平年代》《强军有我》《军兵种歌曲联奏》《灯火里的中国》等曲目,展现了新时代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特别是北京卫戍区官兵驻守京畿、护卫中枢,始终作为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部队的全面过硬形象。退役军人代表、清华大学武装部副部长王晓丽和北京化工大学硕博连读学生邹阳明,分别以客串主持人的身份,围绕《最美芳华献国防》和《换羽新生、强军有我》进行了现场演讲。

第三篇章“青春逐梦”,演唱演奏了《战马奔腾》《青春舞曲》《钢铁洪流进行曲》《我和我的祖国》《强军战歌》等曲目,全面展现了首都高校学子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勇于承担民族复兴的重任,愿意到国防和军队建设一线、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发光发热的青春誓言。著名军旅歌唱家杨洪基在倾情献唱《我和我的祖国》后,以“老兵”的身份对广大青年学子寄予了殷切期望。

出教室到现场

沉浸式互动效果显著

军歌是用热血谱写,用奉献唱响的,它们承载着鲜明的时代印记,每一句都凝重而有力。经典军歌讲述着峥嵘党史,闪耀着光辉理想;时代战歌展现着澎湃力量,激荡着青春热血。

无论是当天思政课的讲述者还是聆听者,都在激昂的军歌声中,让报国的青春愿望更迫切,信念更坚定。

“参与‘强军号音’音乐会暨北京高校国防教育大思政课,我深感触动。置身于这堂沉浸式的演出中,仿佛重温了军旅生涯。这种坚毅的军人风采和震撼的军歌展示,再次点燃了我内心的激情,也让我意识到无论身处何地,都应为国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退役军人代表、清华大学武装部副部长王晓丽认为,这种沉浸式国防教育大思政课在感染力、浸润力和说服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它不仅能够强化青年的国防意识,还能引导他们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特别是在青年成长过程中,为他们指明了方向,并能有效激励青年投身军旅、报效祖国。“如今,我已从一名解放军战士转变为高校教师,身份虽变,但传播知识的使命未变。因此,对我来说,这堂思政课程既是职责所在,也是初心所系。未来,我将继续让青春与迷彩相遇的火花,照亮强军兴军的新征程。”

作为退役军人代表,同时也是北京化工大学的硕博连读学生,邹阳明以严肃认真的态度表达了他对科研学习的执着追求和对国家强军事业的坚定支持。他表示:“在新时代背景下,作为研究生党员,我们有责任在科研学习的道路上勤奋努力,不断突破,为国家的强军事业贡献我们的才智。作为一名曾经的军人,我将致力于激励更多青年加入国防建设,为国家的和平与繁荣尽一份力。我将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工作。”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与政治学专业的大二学生牟奕池表示:“从激昂的音乐和感人至深的故事中,我不仅回顾了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从星星之火到钢铁洪流的伟大发展历程,还深刻理解了‘为人民而战’这句口号背后的使命与担当,坚定了我参军入伍的决心。从《红军胜利会师》到《我和我的祖国》,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号召。从前辈们的故事中,我看到了自己应有的样子。”

牟奕池还表示,国防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基,他深感作为人大学子的责任重大。因此,他希望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保家卫国的实际行动中,履行一个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据他介绍,自己已在学校完成了参军入伍的报名。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艺术管理专业大二学生王方怡认为,与以往在学校课堂中接受的理论思政课相比,这场以音乐会形式呈现的沉浸式思政课,让她感受到国防教育的力量,并为她提供了精神坐标和行动指南。“爱国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具体的行动。每个人都应以自己的方式承担起爱国的责任。因此,我将把爱国精神融入我的作品,创作出更贴近人民群众需求的音乐,以此践行一个青年人应有的担当与责任。” 文/顾昕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