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应为学生暑期兼职撑“遮阳伞”

北京晚报

关注

李霞

暑假来临,不少高中毕业生选修“社会第一课”,涌入劳务市场,准备找份兼职。但部分企业趁热欺“生”,让应聘者频频掉入求职陷阱。

据法治日报报道,有的企业要求暑期工先交体检费、制服费等,学生钱还没赚到,先倒贴一笔;有的老板把暑期工当免费工,借故克扣工资、要求无偿加班;有的企业挂羊头卖狗肉,说是招聘影院检票员,实则安排去洗碗。还有推销人员伪装成老板,诱导学生交报名费等,等学生反应过来,对方早已拿钱走人。甚至有不法分子打着“赚快钱”“躺着就能赚钱”的旗号,让暑期工沦为电诈“工具人”。

高中毕业生暑期打工,原本值得提倡。一则增加收入,减轻家里负担,培养自食其力的能力;二则增长见识,为以后择校择专业、求职找工作积累经验。此外,高中毕业生以及大学生涌入暑期劳务市场,对有短期用工需求的企业也是机遇。雇佣暑期工不仅成本低,还可为行业培养后备军。然而,暑期工作陷阱频现,不仅学生权益受损,也扰乱正规就业市场,进而让社会诚信系统蒙受污点。

为何每年都有企业和商家打暑期工的歪主意?无非是看中学生社会经验不足、自我保护与维权意识弱。在部分企业看来,暑期工是一锤子买卖,大可不必讲规矩。此外,现行法律对暑期工的权益保护规定不够清晰,给了部分企业钻空子的机会。现实中,由于暑期工与企业很少签约,兼职踩坑后也往往难以维权。

需要指出,暑期工与企业即便不签订劳动合同,也存在雇佣关系,同样受法律保护。日前,北京市公安局通报典型案例,提醒暑期工严防兼职刷单诈骗。相关部门提示之外,更要严厉处罚“揩油占便宜”的企业和商家,建立黑名单、畅通维权渠道,帮学生上好“社会第一课”。此外,学生暑期兼职不妨多留个心眼,尽可能留下书面证明、聊天记录,以便维权。面对“躺赢”工作,更要保持清醒。

暑期工不是“待宰的羔羊”。监管部门应加强暑期劳务市场管理,为学生暑期兼职撑起“遮阳伞”,别让暑期工伤“薪”。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