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舆论没必要纠结“烧烤产业学院”的名号

新京报

关注

据报道,近日,《岳阳开放大学与岳阳市烧烤协会产业共建战略协议》签约仪式举行,宣布共建全国首个聚焦烧烤产业的产教融合实体平台“岳阳烧烤研究院”和“岳阳烧烤产业学院”。“岳阳烧烤产业学院”将面向社会培训烧烤人才,面向从业人员开展学历提升,提高技术素质和创新能力;面向初中毕业失学学生开办“岳阳烧烤”专业,做强做大岳阳烧烤中职教育。

“烧烤”和“研究院”“产业学院”,搭配在一起确实很少见,多少也有些违和感。也因此消息一出,就引发了不小的关注,这当中也有些质疑的声音,认为烧烤这种街头饮食,还需要“研究”?

但如果仔细看看,也有不少细节值得揣摩。比如,该院的培养层次就是中专,本身就是职业教育,初中毕业生和社会从业者都可以报名;同时岳阳烧烤发展得也颇为兴旺,有50多家知名品牌店,带动全市从业人员5万多人。而今年5月,人社部拟新增17个新职业,其中就有“烧烤料理师”这一新兴职业。

有学生需要学手艺,市场也有着不小的需求,政策层面也给了专业化、规范化的指引,那么,把烧烤正经地放到教育视野中琢磨,倒也合情合理了。在多方合力之下,专门地培养烧烤人才,也难说不会给本地餐饮的产业化带来新的想象空间。

不能忽视的是,每年中国还有1000万职业教育的毕业生,这个人数和本科毕业生相当,撑起了教育的“半壁江山”。职业教育学生的学习方向,未必是那些令人眩目的“高大上”领域,而是很具体、很生活也很市场化的某项技艺,培养一种能为自己找到就业饭碗的能力。

以此而言,舆论也没必要对职业教育的名号过于纠结,只要能满足社会需求、实现人生价值就足够了。

当然,人们更希望看到的,是这个培养模式真的连通了市场,真的帮助学生掌握了一技之长,也真的帮助当地产业进一步壮大。无论如何,相比于名号,能否解决就业、活跃经济,才是衡量这些教育探索的最重要指标。□江城(媒体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