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孩子成电诈“传声筒”

北京晚报
“只需两台手机日赚千元”“不用说话躺着赚钱”……进入暑假,不少针对年轻人和学生的兼职广告看着让人心动。
男生小谢就被这样的宣传吸引,与对方取得联系。对方自称是短视频平台“客服”,给小谢安排的工作非常简单——只需用一部手机跟“客服”视频连线,通过视频通话,“客服”看着小谢用另一部手机给客服说的手机号码拨打电话,并开通免提让客服与对方通话。通话达到一个小时就能获得650元报酬。
小谢按照对方要求,拨打了30多个电话号码,绝大多数人一接电话就说是骗子挂断了,只有一位老人上了钩。在隔空对话时,“客服”称老人开通了抖音会员服务,如果不取消,每月会自动扣费800元,老人连忙要求取消扣费。“客服”随后告诉老人,会有专人跟她联系办理,双方就挂断了电话。
电话打了半个小时,“客服”以通话不足一小时为由拒绝支付小谢报酬。气愤之余,让小谢更加追悔莫及的是,没过几天,警察找上门来,说他帮助电诈团伙联系受害人,致老人最终被骗走200余万元。
西城区检察院检察官高芸介绍,利用中间人当“传声筒”成为电诈新手段。通过中间人的双机免提串联,远在境外的骗子就能和事主直接对话,既隐藏真实通讯归属地,又能避免警方对电话的追踪和拦截阻断。
高芸表示,涉案者通常误认为自己“不直接骗人就不违法”,“用手机为骗子隔空诈骗铺路搭桥的行为,已经涉嫌犯罪。明知他人实施诈骗犯罪,为其提供信用卡、手机卡、通讯工具、通讯传输通道、网络技术支持、费用结算等帮助的,将以共犯论处。”
■检察官提醒
家长一定要盯紧孩子的“异常信号”,当发现孩子突然持有多部手机或频繁换卡、躲进房间长时间操作手机还拒绝透露用途、账户出现不明小额进账时,一定要及时关注,并定期检查孩子手机安装的APP,特别是有无境外或小众聊天软件。年轻人和暑期兼职的学生一定要对“轻松赚快钱”的兼职提高警惕,切勿出租出借手机卡、银行卡,一旦涉案,机主、卡主也会被追究相关责任。本报记者 孙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