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2025年北京市人工智能应用成果宣传推广系列活动

新浪教育

关注

2025年10月9日,2025年北京市人工智能应用成果宣传推广系列活动(助学专场)在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举办,近百位北京市各区数字教育支持管理单位、中小学校教师代表出席。

本次活动聚焦以智助学,以“智赋课堂・育见未来”为主题,设置“1+4”即1个主论坛、4节课堂展示总体结构,由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北京电化教育馆)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中国教师研修网承办。

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书记李宁做《智启未来,农科院附小人工智能应用探索》主题发言,面对时代赋予现代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农科院附小主动拥抱变革,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小学教育的深度融合路径,全校教育工作者始终保有对教育本质的清醒认知,以积极主动的探索姿态驾驭技术浪潮,让技术真正融入教育肌理、赋能育人实践。

论坛案例分享环节,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朱立、杨巧盈老师围绕《AI作业批阅赋能分层教学》进行分享,介绍学校依托点阵笔、智慧作业等数智技术,实现学情精准采集与分析,开展个性化教学,构建“采集-分析-实施-评价”闭环,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能与学业质量。

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裴瑞雪老师围绕“AI学伴在安全主题班会中的应用”为例,介绍学生借助AI分析事故数据、创作宣传作品、排查安全隐患,融合数据调研、创意表达与技术应用,构建了“生活化、智能化、全员化”的校园安全教育新范式。

北京第一实验小学祝洁老师介绍了团队的《我来编童话》项目式学习案例,详细介绍分阶段推进,融入人机协同教学、评价共创、虚拟混合现实技术及成果展示等案例内容。

微格教学展示环节,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苗若楠、毕正子老师分别展示了《AI赋能小学英语听说教学》及《我会变——人工智能在低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两节创新课例,两节课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为推进课堂教学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益参考,展现了智能技术在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能方面的独特优势,获得了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

本次活动邀请到北京教育学院信息科技学院副院长胡淑均做点评指导。胡教授对各学校的汇报分享给予了充分肯定,学校的各类实践例如个性化的指导、AI学伴、沉浸式学习、游戏化学习等都倡导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价值追求,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升学生自学能力与探索创新精神。

上午活动的最后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研究推广部主任季茂生做点评总结讲话。季主任提出三个重点关注层面。教育层面,教师用数据说话统整教育全链条。学习层面,由因材施教到因智施教,由知识传授到核心素养提升再到高阶思维培养;通过AI教学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鼓励学生不断探究来突破最近发展区,完成知识的突破;以学生为中心的融合实践活动。评价层面,利用AI将对学生的评价由单一的评价到多元化的评价、客观的评价、精准的评。最后,季主任强调人工智能赋能智慧教育的时代的已经到来,面对这一挑战全体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探索、谨慎应用、包容推进、不断创新。

9日下午,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海淀实验二小的四位优秀教师进行了课堂展示,充分展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语文学科柯梦青老师执教《清平乐村居》,巧妙运用智慧平台实现师生深度互动;科学学科王梓熙老师《用浮的材料造船》借助虚拟实验提升探究效率;信息技术林蔚佳老师的《AI魔法训练——手势识别》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理解人工智能原理;美术学科曲非凡老师《AR校园导游图》则利用增强现实技术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北京市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陈丽、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范颖、西城教育研修学院石沙、海淀实验二小耿鑫等专家分别进行专业点评,充分肯定各课例在教学设计、技术融合与核心素养培养方面的创新实践。

本次活动为北京市人工智能应用成果宣传推广工作搭建起区际、校际经验共享、智慧交融的平台。后续,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将持续探索各区智慧教育创新成果,持续开展“以智助教、助学、助评、助育、助研、助管”六大典型应用场景系列论坛活动,展示区域及学校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为推进首都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