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择校新视角 新浪&微博上海择校展助力名校升学路

新浪教育
上海国际学校2026年的春季招生已提前拉开帷幕。随着越来越多家庭考虑转轨国际教育或寻求转学插班机会,相关需求持续升温。部分学校甚至在正式启动春招之前,名额就已被家长早早锁定。
在此背景下,由新浪教育、微博教育、择校行联合主办的“新浪&微博2025国际教育秋季择校巡展”首场活动于上海成功举办。活动吸引了上千个家庭亲临现场,了解最新国际教育规划与升学策略。众多资深升学专家、知名校长齐聚一堂,为家长解析多元教育路径,探讨教育的更多可能性。

思路打开,去触碰“天花板”级别的学校
家长对孩子升学的焦虑不仅来自于对进入名校的执着,还来自于孩子已经很努力了,可终究还是离理想院校差了那么一点,这种遗憾让很多家庭不甘心。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适配的、满意的优质教育,正是教育多元化的意义。活动现场,多位校长从教育选择和教育出路上给各位家长理性分析,为择校家庭提供去触碰“天花板”级别学校的多元选择。
上海存志高级中学国际课程班总校长黄利鸣认为,很多时候孩子未能进入国内顶尖名校,并非努力不足,而是这类院校对智力水平的要求也更高。而国际教育恰好提供了另一种可能——只要孩子肯付出努力、具备一定的能力,就有机会叩响原本难以触及的 “天花板” 院校大门。
那么,如何对国际学校进行选择呢?
上海宏润博源高级中学执行校长刘刘表示,也许从市面上的各类信息中去观察国际化学校,家长会发现学校的软硬件似乎差不多,不过当你亲身走进校园,就会打破这种固化的形象认知,如果深入地和老师、同学做交流,更会发现每所校园独特的教育内涵。
上海诺科学校招生办主任闵璐同样认为,若想洞悉一所学校的真实样貌,家长不妨在工作日走进校园,去亲眼观察学生的真实课堂状态,感受校园的风气与学子的精神风貌。因为,学校的管理理念与育人方式,往往会直观地体现在学生身上,这份藏在细节里的真实,无法伪装。
很多家长在选择国际学校的思路变得更宽的同时,对出口的选择视野也延展的更广阔。
上海明复日高执行校长杨勇发现,选择留学日本的家庭不断增多,他表示这背后不仅是因为家长看中日本留学相对较低的留学成本,更在于孩子在完成学业后,可依托日本的产业优势与国际化平台,获得多元且广阔的就业前景。
成功留学,需要学校多维度支持
当家长坚定地选择了一所学校或是一条升学道路,接下来学校就需要认真负责地给学生设计可落地成长方案。
对此,狄邦教育集团副总裁、昆山狄邦华曜学校校长贾莉莉认为,学校应该跳出单向输出局限,不止要关注资源支撑与升学路径,更要倾听学生诉求。教育核心是从 “我们能做什么” 转向 “助力学生成为什么”,以课程、管理、空间为抓手激活潜能,落地 “以终为始”,让学生的成长可见可感。
上海外国语大学立泰学院剑桥国际中心校长钟浈进一步表示,家庭与孩子各有特质,教育需要以终为始,从升学方向、职业规划倒推,有针对性的为孩子提供精准的课程内容、活动与升学保障,从而助力孩子的梦想落地。
WLSA上海学校副校长、华盛怀少学校常务副校长杨正群以WLSA上海学校为例介绍道,WLSA 始终践行教育长期主义,手握三把关键密钥,即以链接全球的优质资源、创新驱动的特色课程,以及让多元背景的学生接触到独树一帜的教育。如今,学校更是面向教育未来持续深耕课程创新,为全人教育注入强劲动能。
英澳美全球化校区运营校长、上海英澳美行中国际运营校长张莹则以BANZ为例表示,面对择校家庭多样化的升学诉求,BANZ学校不仅为学生搭建多元升学通道、匹配各类优质资源,助力其做好扎实的学术准备,更会提前为他们创造真实可感的跨文化体验,全方位支撑成长与升学需求。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副校长刘薇补充道,在学术赋能之外,学校还需要给到孩子们情感支持。面对孩子遇到的来自家庭或自身的成长烦恼,或是因为学术、时间管理引起的迷茫,教师的及时介入,既能守护孩子的身心健康,又能有助于筑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敞开心扉,后续的升学规划也更顺畅。
活动现场,新浪教育&微博教育独家对话了多位国际化学校校长和国际教育专家。他们分享了自己在国际升学规划和留学申请等方面的宝贵经验与独到见解。
至此,新浪&微博2025国际教育秋季择校巡展的首场活动圆满落下帷幕。仍有择校需求的上海家庭可以关注将在11月22日举办的上海站第二场活动。北京、深圳、杭州、苏州、天津等地的家庭敬请期待接下来的国际教育择校展分站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