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狄邦华曜教育分享:解码 “以终为始”,让成长可视化

新浪教育

关注

上海国际学校2026年的春季招生已提前拉开帷幕。随着越来越多家庭考虑转轨国际教育或寻求转学插班机会,相关需求持续升温。部分学校甚至在正式启动春招之前,名额就已被家长早早锁定。

在此背景下,由新浪教育、微博教育、择校行联合主办的“新浪&微博2025国际教育秋季择校巡展”首场活动于上海成功举办。活动吸引了上千个家庭亲临现场,了解最新国际教育规划与升学策略。众多资深升学专家、知名校长齐聚一堂,为家长解析多元教育路径,探讨教育的更多可能性。

在教育分享交流场合中,众多学校的展示常聚焦于单向输出 —— 介绍自身所能提供的资源、助力学生升学的成果等。然而,昆山狄邦华曜学校校长、狄邦教育集团副总裁贾莉莉提出,教育更应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需求,思考如何激发并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以 “学生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为核心,调动资源、设计课程、优化学校架构与空间,助力学生成就最好的自己。以下是她的演讲内容分享:

昆山狄邦华曜学校前身为上海华二昆山学校,成立于 2020 年,是一所涵盖幼儿园至 12 年级的 15 年一贯制双语学校。贾莉莉校长拥有 33 年教育从业经验,其中 27 年深耕国际教育领域,经历了从公立学校、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到双语学校的不同教育场景,尤其在北京国际教育领域积累了 18 年经验。

她强调,当下国际教育的大环境、生态以及社会各界对国际教育的认知已发生巨大变化。一所真正的国际教育学校,不应仅停留在拥有外教和国际课程的层面,而需以多向沟通为核心,围绕家长需求、未来教育需求与学生需求动态调整,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一个跨领域、多维度的进程。

狄邦教育集团成立于 2003 年,2020 年推动昆山狄邦华曜学校正式开学,今年已是该校办学第六年。相较于独立学校,集团旗下学校具备显著优势:依托集团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与师资共享,同时拥有稳定的资金支持,还能与集团内其他学校开展互动联动与合作,为学校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教育落地的三大核心维度

在择校过程中,家长往往会关注学校的愿景、使命与校训,但这些内容不应仅停留在网站或校园展示墙上,更需通过实际举措落地。贾莉莉校长提出,可从以下三个维度考察学校愿景、使命与校训的落地情况:

课程维度: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核心载体。若学校愿景为 “启迪学者、发掘潜能、影响世界”,则需配备相应的学生领导力课程,提供体验式学习机会,通过夯实知识基础、设计延展活动,帮助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践,发挥领导力,实现对世界的积极影响。若学校使命聚焦 “以创新之力成有益之事”,家长可进一步了解学校开设的创新课程类型,以及为学生提供的教育创新机遇。

资源维度:充足且优质的资源是教育落地的重要支撑。学校需整合各类资源,包括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外部合作机构等,为课程实施与学生发展提供保障。例如,在语言教学方面,学校推行沉浸式双语小班教学,合理规划中英文授课比例:中文授课课程的评估、作业与课堂教学全程使用中文,英文授课课程则全程使用英文,不存在互相翻译的情况。以小学阶段数学课程为例,一周 8 节数学课中,中文授课部分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帮助学生夯实数学基础、培养数学思维;3 节英文授课部分则在此基础上,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应用能力与国际化数学思维,数学专业术语的学习也在英文数学课堂中自然生成。

机会维度:学校需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与发展机会,包括访校交流、各类活动参与等,助力学生拓展视野、提升综合能力。

学校特色教育体系

一、升学指导与生涯规划

昆山狄邦华曜学校从初中七年级起便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升学指导与生涯规划服务,形成了连贯且循序渐进的培养路径:

七年级:与学生初步接触,挖掘学生的兴趣与热爱所在;

八年级:深度聚焦学生的兴趣点,为学生参与延展课程(CCA)提供专业建议;

九年级:衔接初中与高中学习,提供选课初步建议与延展课程搭配方案,帮助学生初步确定发展方向;

十年级:进一步明确学生发展方向,确定未来选课计划与课外活动安排;

十一年级:指导学生筛选目标院校与大学;

十二年级:全力协助学生完成大学申请。

此前分享的毕业生案例中,一名摄影爱好者在学校升学导师与生涯规划导师的全程指导下,凭借对摄影的热爱成功申请到理想院校,充分体现了该校升学指导与生涯规划服务的实效性。

二、三维教育模型

学校构建了 “学术生活、学生生活、寄宿生活” 三位一体的三维教育模型,致力于培育 “完整的人”。其中,寄宿服务从三年级开始提供,目前主要面向四年级及以上学生开放。

学术生活:以智力培养为核心,帮助学生夯实学术基础;

学生生活:聚焦能力培养,围绕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例如通过领导力培养,助力学生在课堂辩论中展现优势;

寄宿生活:注重心灵成长与价值观塑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处理宿舍人际关系矛盾,同时引导学生将所形成的积极价值观反哺校园社区。

三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学术生活中培养的批判性思维,能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学生生活与寄宿生活中形成的能力与价值观,又能为学术学习提供支撑。

三、“1+X” 课程设计与 ECCSO 模型

在课程设计上,学校采用 “1+X” 模式。其中,“1” 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以国家课程为主线,确保学生掌握基础核心知识;“X” 则代表多维创新课程,包括 i-STEM 课程、项目制课程、跨学科课程等,在国家课程基础上实现多维度整合与创新发展,保证课程的连贯性与动态性,根据世界发展、社会进步与最新研究成果持续更新,实现纵向衔接与横向贯通。

同时,学校通过 ECCSO 模型实现学术生活、学生生活与寄宿生活的一体化融合:

E(环境):涵盖学术环境、寄宿生活的 “家外之家” 环境以及教学空间利用等方面,为学生学习与生活提供良好氛围;

C(课程):构建连贯式、螺旋上升的课程体系,打造创新与动态的学习路径;

C(文化):培育校园文化、学术文化与寄宿文化,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S(支持体系):包含教学评估数据支持与生涯规划支持,为学生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

O(素养):对应学校的四个价值观与四个成功要素,助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以上为演讲嘉宾分享的全部内容,至此,新浪&微博2025国际教育秋季择校巡展的首场活动圆满落下帷幕。仍有择校需求的上海家庭可以关注将在11月22日举办的上海站第二场活动。北京、深圳、杭州、苏州、天津等地的家庭敬请期待接下来的国际教育择校展分站活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