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上外立泰学院钟浈:高性价比的家校协同更是基于学生的发展方向

新浪教育

关注

上海国际学校2026年的春季招生已提前拉开帷幕。随着越来越多家庭考虑转轨国际教育或寻求转学插班机会,相关需求持续升温。部分学校甚至在正式启动春招之前,名额就已被家长早早锁定。在此背景下,由新浪教育、微博教育、择校行联合主办的“新浪&微博2025国际教育秋季择校巡展”首场活动于上海成功举办。活动吸引了上千个家庭亲临现场,了解最新国际教育规划与升学策略。众多资深升学专家、知名校长齐聚一堂,为家长解析多元教育路径,探讨教育的更多可能性。活动现场,上海外国语大学立泰学院剑桥国际中心校长钟浈接受了新浪的采访。

面对新的国际教育形势,钟浈校长介绍,学校秉承“以终为始”的理念,核心在于将学生未来的专业方向与职业规划前置到高中阶段。在入学之初,学校便会与每位学生深入沟通,了解其心仪的大学专业与未来职业构想,并以此为依据,共同商定高中阶段的课程体系与选课方案。

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构建了“校内课程、课外活动与校外实践”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钟校长举例说明,如果一位学生的目标是人工智能专业,学校不仅会在校内课程中强化数学、物理和计算机等学科,还会在课外为其匹配相应的理工科竞赛、课题研究或学术社团。更重要的是,学校会积极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访相关领域的企业,让学生从应用端切身感受技术与行业的发展脉搏。通过这三个层面的紧密结合,确保学生的学术成长与未来发展方向紧密衔接、相互促进。

关于如何平衡教育投入与未来职业竞争力,钟校长强调,关键在于实现高性价比的“家校协同”。他指出,这种协同不仅是常规的家校沟通,更是基于学生的发展方向,共同设计其校内外的学习与实践活动,使校内所学的知识能在校外得到应用和验证,从而形成投入与产出最优的良性循环。钟浈校长分享了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位对飞机制造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在学校选修了相关课程并参与了物理社团,而其具备理工科背景的家长则利用假期,积极带孩子参观包括中国商飞在内的前沿制造企业。这种家校合力,为学生的专业探索和兴趣深化提供了强大动力。

对于家长如何选择国际学校这一难题,钟浈校长提出了三个维度的建议:首要的是考察学校的办学历史与底蕴,这代表了学校长期积累的办学成果与教育稳定性;其次,要关注学校提供的留学路径是否广泛多元,一个优秀的平台应能帮助学生对接全球各大洲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而非局限于少数几个国家;最后,他建议考虑学校的办学规模,适度的规模通常意味着更丰富的课程体系、师资力量和同伴群体,能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支持环境和成长资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