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北京举办2025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成果宣传推广助研专场活动

新浪教育

关注

为深入贯彻落实《北京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2025—2027年)》,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展示区域与学校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创新成果,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北京电化教育馆)于2025年10月30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举办“北京市人工智能应用成果宣传推广系列活动(助研专场)”。本次活动以“AI赋能教科研,推进智慧教育新生态”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各区数字教育支持单位、人工智能试点校及其他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参与。

本次活动由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中国教师研修网承办,围绕人工智能在教育科研与实际教学中的融合展开,内容涵盖经验交流、主旨报告、教学课例展示与专家点评等多个环节,旨在搭建交流互鉴、成果共享的平台,助力首都智慧教育体系建设。

聚焦AI+教育,共话智慧未来

活动在领导致辞中拉开帷幕。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党委书记、校长张冬梅代表学校热烈欢迎各位参会老师。她强调,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简称“人大附小”)在智慧化校园建设、数智赋能教育教学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围绕“建设智慧化、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学校”这一办学目标,着力探索小学校园场景下的人工智能+教育适用模型,加强人工智能与育人环境的双向融通。她表示,很荣幸借助本次活动进一步梳理以智助研的实践与探索,期待各位专家给予更多指导,并希望与各位同仁共同研究,推动人工智能环境下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李会然副校长介绍了学校在“AI赋能学校发展”方面的实践与探索,展现了学校在推进智能教育环境建设、课程融合与教师发展等方面的成果。

随后进行的案例分享环节中,多位一线教师和专家围绕AI在不同学科与教学场景中的应用展开深入交流。人大附小刘大鹏老师以“小学数学智慧作业”为例,探讨了AI如何精准支持学生学习;陈丽老师则分享了“智慧赋能教师画像”的实践经验,呈现了AI在校本教研中的创新应用。来自北京师范大学良乡附属中学的李艳校长和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的董玥老师,分别就AI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基于真实情境的智能助手设计等主题进行了汇报。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袁野老师则从资源建设角度,介绍了“AI匠心工坊”在推动智慧教育落地中的重要作用。

在教师沙龙环节,主持人李会然与多位教师围绕“AI赋能教育工作”展开对话,探讨了AI技术在不同学科教学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现场气氛热烈,思维碰撞不断。

本次活动邀请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副教授张志祯进行现场点评指导,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研究推广部主任季茂生作总结讲话。两位专家对参加分享的各校案例和人大附小的沙龙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这些教育实践对北京市人工智能教育的推动具有积极意义。同时,本次活动也是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区域实践的重要一环,未来将持续开展系列宣传推广活动,推动AI教育应用走深走实,构建开放、协同、智慧的育人新生态。

课例展示+专家引领,呈现智能课堂新样态

下午的活动以三节AI赋能现场课例展示为核心。语文课上,人大附小翟桂红老师执教《介绍一种事物》,借助AI技术实现作文智能评改,提升写作教学效率;人大附小傅江波老师的音乐课《送别》融合AI技术,打造“乐贯古今”的沉浸式学习体验;海淀区中关村三小高晶晶老师的英语课《I love pets》则通过AI互动增强课堂趣味性与参与感。三节课分别展现了AI跨学科融合的多样可能。

课例结束后,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李小春老师、西城教育研修学院熊雪亭以及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邸磊院长分别对三节课进行了专业点评,从教学设计、技术融合与教育实效等角度提出建议,为教师进一步优化AI教学实践提供了方向指引。

为扩大活动影响,本次活动通过中国教师研修网同步开设线上直播,助力推动北京市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成果广泛共享,吸引了全国范围5000余位教育工作者远程参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