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实验国际部王珏:在信息洪流中筑牢AI 时代核心胜任力
新浪教育
苏州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经济与创新高地,近年来城市国际化水平持续提升,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也稳步攀升。随着外向型经济的蓬勃发展,众多外企与科研机构纷纷入驻,当地对优质国际教育的需求日益旺盛。如今,苏州已汇聚起从老牌名校到新兴特色课程中心的多元教育矩阵,形成了丰富立体的国际教育生态。而面对日趋复杂的升学路径与个性化教育需求,苏州家长获取权威全面的择校信息、寻求科学教育规划的诉求愈发强烈。
为精准回应这一核心诉求,助力苏州家庭高效规划国际教育路径,11月1日,由新浪教育、微博教育与择校行联合主办的“新浪&微博2025国际教育秋冬择校巡展·苏州站”顺利举办。活动集结了苏州本地老牌国际化学校、新锐特色校以及部分上海优质名校参展,涵盖A-level、IB、AP、DSE等主流国际课程,不仅全面匹配了苏州家庭的多元教育选择,更搭建起家长与名校之间高效直接的沟通桥梁。其中,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国际部王珏出席了本次展会并进行了主题为《留学之后,算法之前:在信息洪流里练就主动成长的底层技能》的精彩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王珏(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国际部):
各位家长,大家早上好!首先做个自我介绍,我来自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这是苏州一所优质公办学校,我任职于学校国际部。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国际部办学历史悠久,2012 年启动首届招生,2014 年迎来第一届毕业生,至今已培养 12 届毕业生。
作为一所办学多年的国际部,今天站在新浪择校展讲台上分享国际教育相关思考前,我先做了简短回顾:若按常规思路,我会介绍国际部的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机会与体验,但今天我想换个角度,从留学价值与未来胜任力两个核心问题切入,分享主题为《留学之前,算法之后:在信息洪流中练就主动成长的底层技能》。
选择这个主题,源于我的两个观察与家长们普遍存在的两个困惑:第一,国际部办学多年,首届毕业生已完成国际高中、海外大学、研究生阶段学习,部分毕业生进入职场近 10 年,他们完整经历了国际教育-海外就业-归国发展的全流程,见证了行业与社会的变化,其经验也能为初三家长解答孩子未来十年会面临什么提供参考;第二,作为苏州较早创办的公办学校国际部,我们见证了本地国际教育市场中,家长、学校、学生在选择上的变化与思考,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共性问题。
过去 2-3 年,许多家长与我们深入沟通时,常会提出两个关键问题:
第一,留学的性价比:是否值得投入?家长普遍关注费用差距,国际高中阶段费用尚低,但海外大学、研究生阶段的花费,可能是国内就读的 10 倍甚至数百倍。在这样的成本差异下,留学是否仍有价值?
第二,未来的不确定性:孩子能否胜任 AI 时代?当前初三学生进入社会约在 8-10 年后,回顾 2015 年与当下的差异,很难想象 2035 年的世界模样。AI 已逐渐融入日常,未来孩子面对高度 AI 化的社会,能否具备足够的胜任力?若留学与国内读书、甚至适度躺平的胜任力差异不大,为何还要选择留学?
今天的分享,希望能为家长解答这两个困惑。而答案并非来自学校的主观判断,尽管我们有多年办学经验,但单一学校、城市的信息存在局限。真正有说服力的答案,来自亲历者:我以研究的方式,通过访谈和开放式问卷,收集了两类人群的反馈:一是我校高二、高三在读学生,二是已毕业的 12 届校友,部分已工作近 10 年,希望通过他们的真实想法,为家长提供参考。
针对高二、高三学生,我设计了三个问题,以下是他们反馈中的核心观点:
- 海外求学需具备的群体必备技能
(1)生活技能:做饭不止于饱腹
所有学生都提到会做饭,但意义远超吃饱,做饭是重要的社交载体。有学生观察到学长学姐靠做火锅快速交到朋友,也有学生调侃不会做可以蹭饭,本质上都是对海外社交方式的理解。
(2)语言能力:从交流工具到学术能力
学生认为语言不再是简单的沟通工具,而是应对学术场景的核心能力,比如在夏校体验中,能否听懂老师 3 小时无降速的英文讲座,能否参与国外常见的 “small talk”(闲聊),直接影响学习效率与融入程度。
(3)软技能:底线意识与决策能力
有学生提到在文化差异的灰色地带建立底线,这一观点尤为亮眼。学生表示,海外文化中对错标准可能与自身价值观不同,此时需判断是否要为融入放弃原则,核心是做对自己负责的决定,思考取舍后的结果能否承受。此外,学生还提到读自媒体的技能,体现对信息筛选能力的重视。
第二,个人需警惕的潜在挑战
学生坦诚分享了自身可能面临的问题,如 “贪玩、易受外部诱惑”“拖延症”“想家”,这些自我认知展现了对海外独立生活的清醒判断,也为后续规划提供了方向。
第三,对 10 年后世界的想象
学生普遍认为AI 会高度发展,同时担忧情绪问题加剧、环境恶化、人口老龄化、经济波动等社会议题。尽管这些想象未必全面,但能体现高中生对未来的主动思考与准备意识。
已毕业的校友,部分已工作,从学术、独立生活、人际社交三个维度,为学弟学妹提供了具体建议,同时补充了职场适应的关键能力:
第一,学术与生活胜任力
(1)学术上,需重视自主研究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避免因海外学习自由度高而松懈;
(2)生活上,除了做饭、独立处理事务,更要善用资源,如学校支持服务、当地社区资源等,驯服 AI,将 AI 作为学习、工作工具,而非依赖。
第二,人际与职场胜任力
(1)社交上,强调主动参与闲聊,建立多元人脉,同时坚守自身底线;
(2)职场上,建议提前培养职场技能,平衡工作与生活,尤其提到跨文化协作能力在全球化职场中的重要性。
通过学生与校友的反馈,我们可以对留学是否值得、国际教育有何意义得出初步结论:
第一,留学的核心价值:软技能的培养
一位毕业校友提到:“留学时光的珍贵,在于能在陌生文化与环境中从容生活,这种适应力、跨文化沟通能力,是未来社会重要的软技能。” 海外经历不仅是知识积累,更是独立解决问题、接纳多元文化的成长过程。
第二,AI 时代的竞争力:主动掌握工具
新加坡国立大学招生老师的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AI 不会驯服人类,但会 AI 的人可能驯服不会 AI 的人。” 这提示我们,国际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更要引导他们主动掌握 AI 等工具,提升未来竞争力。
关于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国际部的课程设置、能力培养体系,今天不再占用过多时间展开。我们对国际课程能为学生带来的成长充满信心,也希望家长与学生理解:这条路径或许不轻松,但对成长意义深远。
学校国际部将于 11 月 22 日举办首场开放日,欢迎家长报名咨询更多细节。
最后,祝各位家长未来规划顺利,也期待大家倾听后续校长们的分享,共同探索适合孩子的国际教育路径。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