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留学

回国杂感:我们缺席彼此生命里最重要的十年

新浪教育

关注

之前看到过两篇不同的文章,共用一个题目,写的都是生活中最平常的事,读了却让人颇有些共鸣。《我们缺席彼此生命里最重要的十年》,《我们缺席彼此生命里最重要的十年》。于是也想借这个题目说说自己的事儿。

正因为今年也是我离开爸妈独自出门的第十年。十五到二十五,十年不仅仅是贯穿狮城坡上到七叶树故乡,最后再到牛仔之乡的那些经历,更多的是跟父母在最重要的这十年里越离越远的一种悲哀。

十年成长的过程少了父母的陪伴的确有点残忍。我一直很自豪,因为在所有我接触的同龄人之中,我有最理解我最支持我的父母。老爸只会给我原则性的建议,却从不 会滥用父亲的威严强加给我一些道理,老妈对我的各种唠叨十几年来总和绝对超不过某些试图“圈养”自己小孩儿的家长一天的分量。以至于我一直笑称现在的自己 是他们“多年放养”的结果。结果我妈每次都会说,放养的品种多好,原生态天然健康,生命力顽强。久而久之,我竟然把这种无私的理解和支持当成了理所当然,自私地只顾着自己的生活,而渐渐开始忽略了他们的感受。殊不知天底下万物都没有“应该”的,而每一种情感也都需要悉心经营。

从最开始出国那会儿每天隔着电话跟爸妈聊几个小时,汇报这,汇报那,连每天清晨赶公车路上看到什么样的人,学校里的午饭太甜了,等等都会向他们汇报,到现在基本上所有的电话都很极端地简化成了三句话,身体怎样?学术怎样?生活怎样?每次电话都不超过十分钟,有时甚至两三个礼拜都不打回去;尽管联络的手段也多了,微信,skype,我的smart phone可以随时可以跟他们联系,可是归根结底,理由无非就是那么两个:忙,懒。

过早地独立让我一直保持着尽量不麻烦父母的习惯。父母也知道在外不易,也知道我们的共同话题再逐渐减少,所以他们一直默默地保持着最大的理解和支持。他们从来没有亲口说过想我,只是十年了,除了零七年我在家过年那一次,其余每年团年饭他们都会在桌上多留一副碗筷给我,从无例外。

直到那天确定了此次回国的大致行程,聊着聊着,老妈在电话的那一头若有所思地做起了简单的算术。她说,儿子啊,你说你以后每次回家来也就20天左右,假设你每年都回来一次,老妈的身子骨还可以再动个30年,这辈子我们朝夕相伴的日子也就600天了,连两年都填不满……电话这头的我顿时哽咽语塞,沉寂了好一会儿,老妈还以为线路不通喂喂喂了好几声,我赶紧抹掉眼角的泪花,深呼吸一口,说道没事儿没事儿。从小到大做了无数数学题工科PhD在读的我,此时面对一道如此简单却残酷的算术题,竟然会手足无措。

这 次回来,从坐上休斯顿飞旧金山的飞机那一刻开始,爸妈就在大洋的另一边忍受时差的折磨一直守着。因为从旧金山飞北京是候补票,而这个暑假往返中美之间的航 线条条爆满,还不知道能不能离开旧金山,所以从北京到长沙的机票迟迟没有办法买。直到最后确定坐上国际航线那一刻,已经西海岸时间中午12点,而北京时间 已经是凌晨三点了,爸妈一直没睡守在电话那头等着我确认然后他们好立刻买北京飞长沙的机票。他们俩第二天还要上班。

到了北京之后,在没有电 话跟家里取得联系的拿到电子票的确认码时,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用机场的自动办票机检索,当自己的名字和机票确认页在屏幕上突然弹出来时,心中的激动紧接着 是让爸妈熬夜的惭愧。结果当晚8点半起飞11点到的飞机因为首都机场流量管制,硬是被活生生拖到第二天凌晨三点起飞,五点多到的长沙,我没有手机,只好用 公用电话给家里报平安,于是爸妈又一夜没睡,守着电话,等待我起飞的通知然后算好时间来机场接我。

在出站口分别给守候多时的爸妈一个深情的拥抱。尽管我出国这么多年,他俩显然还没有适应这种很西方的感情表达方式,老爸楞了一下,伸手要帮我拉行李,我断然拒绝了,自己的行李怎么能让老爸拿呢?结果妈在一旁说,你就要你爸拿一下嘛,他能这样帮你拿行李的机会多难得啊。于是我就怔怔地看着老爸微微发福的身体拖着我的随身行李箱,在前面快步开路。那一个瞬间,像极了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背影》。

就这样,我在路上折腾了四十多个小时终于到家,爸妈也在家陪着熬了两夜。对于他们这样的年纪,更是折腾中的折腾。

记得有一次聊天,小潘说 “以前学生的时候想回家,是有时间没机票钱,现在工作了要回家,是有钱了没时间。”所以呢,要回家看父母这个问题总会有别的客观因素来搅局,但是每次从出 站口见到父母的时候,又会感觉到回来其实也就是一念的事儿。我们在外面这么拼,不也就是为了让亲爱的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么?我喜欢那种拖着行李在出站口远远看到在人群中翘首期盼的父母的那种感觉,那是多么有画面感多么温馨的场面。因为每次这样的场景出现,就仿佛有一个旁白在念到“我回家了!”

本科四年在外未曾归家,而去年回家和今年回家,心中对回家的理解却有了全新的概念。现在似乎开始理解小姜同学每个假期(寒暑春)都回国的理由了。因为确实,在外面呆久了,对国内的依赖和联系会慢慢减少,而恒久不变的却也是最最重要的关联就是父母。我一直口口声声说支持自己的父母在这个年龄充分享受生活感受幸福的权利。但是直到今天老妈早起给我做早饭时,亲口对我说,现在感到最幸福的时刻就是我回国的日子,我才意识到原来自己也是父母最宝贵的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他们幸福,就是我的幸福,所以为了他们,更应该常回家看看。

晚饭的时候,一家三口坐在餐桌旁,边吃饭边聊天边看电视。我突然意识到,这个十年前天天出现的最普通的画面,在未来的日子里只会出现得少得可怜。于是我便静静地往口里扒着饭,静静地享受这一刻。

如果你还在用诸如“忙和懒”之类的荒唐理由将自己和父母渐渐隔绝,又或者面对着乍舌的机票价格始终犹豫不决的时候,请试着解答一下之前说过的那道算术题。那剩下的两年,再昂贵机票省下的钱也买不回。

本文摘自《大西洋船员》的博客,点击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