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留学

海归就业:为何大学毕业后找工作很难?

新浪教育

关注

原标题:为何大学毕业后找工作很难?

在当今社会,无论是海外大学毕业后回国还是国内大学毕业,很多孩子毕业面临着很难找到心仪的工作。一些人以金钱为职业目标,把自己拍卖给出价最高的雇主,之后发现自己痛恨这份工作;也有的人不知道该做什么,匆匆忙忙地去求职,然后又觉得不合适,又匆匆忙忙离职。到头来自己越来越茫然;也有人,对自己的能力和职业没有合理的预期,这山望着那山高,不停地变换职场,职业道路越换越差。那么,该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呢?加申汇特邀嘉宾将为您分享这方面的经验和建议。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全球经济形势不稳定,总体上企业招聘员工变得很谨慎,世界范围内大学毕业生人数则逐年上升。2019年,中国本土普通高等院校大学毕业生为830万左右,创十年来最高,再加上归国留学生人数在2018年达到52万左右,就业竞争异常激烈。但是海内外企业发展需要补充大学生,却发现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才,这两者之间一定出了某些问题。对这些现象,我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方面是学业与就业准备不足。许多学生就读的专业不是他自己了解或喜欢的,当年父母让他们选择这个专业,或者受到社会和市场环境的影响,什么时髦就读什么,比如计算机金融之类。但是这样的学生进入大学后才发现根本不喜欢这个专业,无心认真读书,勉强毕业以后,对自己未来应做什么更是缺乏认识,非常迷茫。

第二个方面是学业与就业选择不清。常常有同学问我,老师我应该毕业时考研,还是就业?我不喜欢目前的专业想就业,但父母让我考研,我不知道该怎么办?通常学生会听从家长的意见,很多人被迫去考研;还有些同学是要回避就业去考研。

第三个方面是虽然学校与社会在就业方面做了许多事情,包括就业前的指导,职业专场招聘会等等,尤其是招聘会看上去轰轰烈烈,几千人,上万人参加,但这些措施解决的仅仅是表面现象,不能解决深层次的问题。真正在现场招聘会找到工作的学生非常少,他们缺乏心理认同感,缺乏职业方向感,深感无力痛苦与困惑。

第四个方面是许多学生进入职场几年内,要么无所事事,要么频繁更换工作,对自己的职业缺乏长远规划,因而对工作没有兴趣。

第五个方面是还有许多学生认为出来工作,一定要专业对口,不对口就是浪费,就是不务正业,即使有适合他做的工作岗位,也不接受。这都是一些受传统的专业与就业思维限制的想法,在这个时代不完全适用了。

如果一位学生是学医的,未来不做医生觉得很可惜,这还可以理解,但一位学习商科或文科的学生,就需要灵活就业的思维方式了。还有同学认为自己专业学得不好,没有信心未来从事这一行,其实这种想法也比较狭隘。学生在大学阶段学习的都是基础专业知识,还谈不上精通,并且在企业看来,几乎所有的大学生到了具体岗位都必须重新培训学习,在大学里学的那点东西根本不够用,不管是从哪所名牌大学毕业。

众所周知,当代教育实践中存在着许多不利因素,大学课堂基本传授本专业的知识,没有涉及到如何将专业知识应用在一个企业里的某个具体岗位上。学校认为这是毕业生未来自己要解决的问题。事实证明,大多数学生在摸索职业发展道路上,付出太多的代价,走过太多弯路,有些人因此变得消沉,不得不说,这是大学教育的一个缺憾。

另一方面,大部分老师的职业发展路径,一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接触过企业社会,即使有些就业指导老师,他们也没有在企业工作过,没有相关企业工作经验,无法对学生就业开展正确指导,所以学生无法为将要进入的多姿多彩,并且十分复杂凶险的社会做好充分准备。

学生临近毕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以至于有些学生说我毕业等于失业。那么,大学生应如何选择正确的职业道路?先来看看几个职业选择误区,第一点,被动就业误入歧途。学生对未来没有思考,偶尔进入某个行业,没有真正了解这个岗位,因为表面的原因或其他原因盲目而选择,不知道这条职业之路伸向何方,直到他在那里走了好久好久,才发现自己误入歧途。还有一种情况是为生活所迫,需要金钱而从事某一工作,或者是为了摆脱无聊无所事事状态,找一份事情做。

职业选择的误区第二点是保守职业,放弃机遇,对失败有深深的恐惧,不允许自己冒险。学生对职业选择过分保守,不愿冒险。这样的人通常有一点自卑,他们在选择任何一条职业道路时总是过分谨慎,总考虑负面点,但是在职业上不愿意冒险就失去尝试的机会,在其他方面也一定会面临风险。

第三点是盲目就业,薪水高于一切。学生求职的主要目标是追求金钱,而非个人事业上的满足感。我们通常会看到大四学生把自己拍卖给出价最高的雇主,最后他们发现痛恨所做的工作。当高一点机会出现时就选择跳槽,职业发展目光短浅,而这些人对金钱的追求迟早会让人只剩下空虚感。

第四点是匹配误差,能力与兴趣的错位,能力兴趣严重不一致,自信与能力严重不协调。这样的学生经常做出错误的职业选择,例如社交能力很差的人,但工作常常要求与陌生人打交道;而喜欢社交的人却整天坐着望着报表,输入数字。最终,他们都会对自己的职业丧失兴趣。

知道了这些职业选择的误区,学生们还需了解企业最看重毕业生的哪些素质与能力?对企业来说,他们最看重的是学生的适应能力,即能否在企业内适应环境融入团队,其次是专业能力,第三位是品德,第四位是沟通能力,第五位心理素质,第六位组织能力。

但在毕业生眼中,他们通常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条件:第一是综合能力,第二社会经历,第三学校的名气,第四自身潜力,第五专业技能,第六学历,第七是品德,第八是学业成绩,这里可以明白学生与企业的寻人标准是有差异的。国内大学毕业生选择企业时考虑的因素:第一是发展快的企业,第二是福利工资,第三要有良好的培训,第四提供职业规划,第五企业知名度与影响力。

综上所述,我认为学生选择正确的职业道路,首先要做到的是调整就业的心态,因为企业看重的学生条件与大学生自己认知有很大的差别,双方的期望值不一样。其次,学生在求职当中一定要明白困扰自己的因素是什么,必须跨越的鸿沟是什么。如果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那么就搜集资料,建立自己的知识库加深了解。如果是求职方法技巧欠缺,那么就去寻求专业的就业指导,进行一系列包括简历撰写,面试技巧等等在内的培训。

在做正确的职业选择方面,还有一些人认为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一定比普通大学毕业生更容易就业。虽然总体来说,名牌大学享有较好的社会声誉,学生的学习能力应该比较强,社会企业容易认可学生的能力,占有一定的先入优势,学生更容易得到offer,但事实上企业普遍反映,名牌大学的一些学生存在耐心不够,沟通协作意识不强的缺点,他们尤其在团队合作方面的能力急需要改善。

在求职市场上,一个普遍的事实是,除开那些最好的名牌大学,其他普通大学毕业生即中等水平群的学生,他们才是就业市场主力,他们就业是否一定很不容易呢?来看一下他们对就业的定位,这些学生最喜欢的职业排行依次是技术研发、市场广告、贸易、采购、人力资源、行政后勤、销售,其中销售排在最后一位。但在市场上,销售人才缺口最大,而很多学生却不愿意选择。

2019年一份调研结果显示,全国有3万个以上的销售缺口,愿意从事的人只有18%左右,约5500人左右,在批发零售,生物制药,包括房地产行业都需要大批的销售人员,但很多同学认为销售工作不体面,不稳定,技术含量低,不愿意尝试,大家都一窝蜂去寻找那些普遍认为体面的岗位,这导致了供求错位,结果就是45%的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而50%的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因此,对于那些普通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需要与市场的环境,机会与能力匹配,能适合自己的工作就是当下最好的工作。要改变就业的观点,认识到在人生每个阶段,目标是不一样的,成功并没有唯一标准。当一个人对就业岗位有了正确的认识,对自己能力持实际的态度,对社会有比较多的了解后,就会对自己的职业状态感到满意,而在未来,一定会有更好的机会在等待这些适应性强,有能力品德好的人才。

一份调研数据可以佐证,在一个企业中,79%的中高层管理者是毕业六年以上的本科生,能在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学生,76%来自非名牌高校。非名牌高校的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和名牌高校中等水平以下的学生,最适合在私人企业与管理不完善的企业生存。

可以说,最后往往是耐得住寂寞的学生获得了成功,因为他们通常有更强的改变自己的欲望,他们的行为与专注的程度比那些条件优越的学生更为聚焦和集中。如果把职场比喻成一场马拉松,只有坚持和努力,才有希望跑出好成绩。

最后,正确的职业规划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很有可能会让人在必要的时候重新规划,也有可能再次回到道路的分岔点,但我们要做的是不应该在道路没有被完全探明之前就半途而废,也不应该被困在错误的道路上。应该制定工作计划,并周期性的检视所选择的道路,因为这条路的前方可能还有岔路,应该根据社会出现的机会,自己合适的能力,以及结合目前自己当下的情形接受出现的工作机会。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加申汇”,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责任编辑:润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