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留学

美媒:孩子社交媒体上瘾 家长使用“戒烟”策略

环球时报

关注
听新闻

美国彭博社4月11日文章,原题:社交媒体的“大烟草时刻”来了 彭博社最新推出的纪录片《不能视而不见》讲述了一些孩子在社交媒体的影响下发生悲剧后,父母将科技公司告上法庭的真实故事。该纪录片揭示了许多父母已察觉到,社交媒体正在重塑孩子们的大脑,催生出一个注意力不集中、充满社交焦虑的年轻世代。

同时,科技平台在遏制这一切方面所作的努力远远不够,甚至可能永远不会真正有所作为。这一点,从脸书母公司Meta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的语气转变就能看出端倪。2024年1月,他曾在听证会上面对这些父母说:“对于你们所经历的一切,我深感抱歉。”然而不到一年,他就改口说:“我现在不再道歉了。”事实上,他最近还削弱了脸书上的事实核查和内容监管机制。

当然,社交媒体公司此前也做出过一些积极改变。2020年,有社交平台推出了“家长控制”功能,以帮助限制孩子使用时间;2021年,照片墙(Instagram)将青少年账户默认设置为私密。但许多人质疑,这些账户是否真的变得更安全。并且,这些做法仍无法解决算法结构这一核心问题。一些社交媒体平台通过推送情绪化内容来提升参与度,让数百万孩子沉迷其中,有的最终被引向鼓吹厌女情绪的“男性至上”角落或宣扬不健康饮食的“骨感网红”陷阱。而且,“有害内容在监管介入前被迅速传播”的问题也没有被解决。

尽管美国两党都希望解决网络危害问题,但国会立法多年陷入僵局。因此,纪录片中所呈现的家长发起的诉讼,可能反而更具成效。诉讼在上世纪90年代对抗烟草巨头时起到了关键作用,当时一系列案件通过内部文件和证人证词揭示,烟草公司有意制造上瘾产品并隐瞒健康风险,导致公众信任迅速瓦解,吸烟开始变得负面。类似的策略也许同样适用于社交媒体,让其在16岁以下青少年中逐步“失去吸引力”。

事实上,这样的文化运动已经开始。乔纳森·海特的《焦虑的一代:如何养育手机里泡大的孩子》等书籍,以及英剧《混沌少年时》的热播,引发了强烈的公众讨论。尽管相关立法仍停滞不前,但这些文化产品正在推动变革。在英国,一个由家长自发组成的草根运动正迅速扩展——父母会组成群组,集体决定延迟孩子使用智能手机的年龄;澳大利亚则已经立法,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全面禁止16岁以下未成年人注册社交媒体账户,这项法律或许将在其他国家被效仿。英国的政策制定者也表示,他们将依据相关法律对违规科技企业实施重罚。与此同时,美国多个州正在推进“无手机校园”法案。

硅谷不会主动把孩子从上瘾产品里解救出来,所以我们或许应该转向另一个目标——让社交媒体像上世纪90年代的香烟一样,被孩子们认为“这并不酷”。当父母、学校,甚至青少年自己都开始主动远离这些平台时,大科技公司也别无选择,只能被迫做出改变。(作者帕米·奥尔森,朱迪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