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商学院

MBA案例:产业集团“金控野心”渐退之后

21世纪经济报道

关注

原标题:产业集团“金控野心”渐退之后:要有金融思维 致力服务产业

近年来,金融似乎成了大型产业集团的标配,怀抱着“金控野心”,崛起的产业集团积极布局金融业。直到今年,金融监管趋严,产业集团进军金融的步伐才开始变得缓慢,偏向聚焦主业。

“一些企业家对金融认识不够深入,认为金融就是融资,给体系内输血,其实存在监管合规问题;然后觉得金融牌照稀缺,会有价值,先拿了再说,并没有深入思考。”一位曾在多家大型产业集团负责金融业务的高管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不过,今年5月,金控集团监管首批试点消息传出,首批5家试点机构分别为招商局、蚂蚁金服、苏宁集团、上海国际集团和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监管层面也密集发布相关文件,比如印发了《关于加强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办法》也在途中。

在此背景下,一些产业集团因时而变,发展策略有所调整。

比如,两年前,绿地金融投资控股集团(简称“绿地金融”)董事长兼总裁耿靖表示,银证保、第三方支付、海外金融牌照一个都不能少。而今,绿地金融方面回复称:“金融行业的门槛会越来越高,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动机不纯、实力不足的企业将会被淘汰出行业。在这一背景下,绿地金融未来将本着谨慎务实的原则获取核心金融牌照。”

曾经不断获取金融牌照的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百度金融等互联网金融巨头也改口了,一方面联姻传统商业银行,另一方面,则开始宣称“去金融化”,声称不做金融,定位科技公司,为金融机构服务。

谨慎前行的同时,还应思考的是,涉足金融为何而来,又如何用金融而非产业的思维经营“金融”。

“我认为,金融是依附产业发展而发展的新兴产业,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去发展的。但一些民营企业做金融,往往前台10人,后台1人,而金融机构是前台10人,后台3人,所以这个问题较为突出。”上述高管认为。

苏宁最早布局金融,亦是出于服务产业发展的考虑。对于苏宁目前的金融布局,该高管直言:“比如,供应链金融应该保留,第三方支付格局已定,空间有限,至于消费金融、民营银行等,苏宁需要摆脱原有的思维模式,需要加强金融思维,提高风控水平。”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博客,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实习编辑:李想 责任编辑:关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