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赋能”精彩回顾:中国经济增长的变局与新局
中国经济现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正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但与此同时,中国也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不少新的问题和矛盾。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哪些因素制约着中国经济的短期复苏?又有那些动力支撑着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
本期直播以“中国经济增长的变局与新局”为主题,邀请到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教授、华东理工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上海公共经济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吴柏钧进行精彩分享,同主持人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潘春阳一起,共话“中国经济未来发展趋势”。
本期直播有哪些精彩内容?让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吧!
一、如何看待2021年中国经济局势
关于中国经济增速预测
吴柏钧: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冲击。2020年,通过对疫情的有效防控,我国出口在下半年得到了恢复性增长,全年GDP增速达到2.3%。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经济从10%以上超高速增长,滑到了7—10%左右的高速增长,前些年又调整到了4—6%左右的中速增长。当前以及今后一个阶段的经济增长目标,应该是保持中速增长,避免滑到低速增长。
“工业品价格→服务业价格→消费品价格”的价格传导机制
吴柏钧:中国经济到今天为止还是典型的由工业生产来带动服务业、服务业又进一步影响家庭部门消费行为的模式。如果制造业的原材料价格升高,它会传导至服务业,服务业的价格就会上涨,最后会传导到居民消费品价格上。
当前通货膨胀的类型和原因
吴柏钧:关于通货膨胀类型,一种是成本推动型的,由于原材料和能源价格的上升导致生产成本的上升,从而推动了整体价格水平的上升。第二种是需求引致型,国内消费需求增加、投资需求增加,导致价格水平的提高。2021年第一季度的通货膨胀很大可能是成本上涨造成的,至于是国外因素引起还是国内因素引起的,我认为两方面因素并存。好在我们有较强的供给能力,所以恶性通货膨胀并不会发生。
人民币汇率升值的三大因素
吴柏钧:2021年开年几个月中,人民币的汇率确实升值了。原因有三点,一是美元的走弱;二是中国对外贸易逐步增长;三是中美贸易争端有趋于缓和的迹象。这些因素对中国的外汇储备、汇率变动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就业率是反映我国整体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吴柏钧:十几年前我国开始逐渐调整,把经济增长、货币供给、就业改善作为宏观调控的目标,所以中国当前是一个多经济目标的国家。其中,就业方面越来越成为反映我国整体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根据2020年的统计数据,国内就业情况好于预期,如果今年经济能够进一步反弹,劳动力需求将会进一步增长,就业率将维持高位。但就业问题不容乐观,一是非常多的行业,特别是制造业部门,技能工人岗位出现了用工短缺;二是大学生就业面临结构性矛盾,毕业生技能与工作岗位需求不匹配,这些都是国家亟待解决的难题。
二、国内国际市场制约中国经济短期复苏的原因
2021年影响国际市场规模的因素
吴柏钧:第一个因素是疫情防控情况。如果两个季度之内疫情在国外还是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那么今年的国际市场规模可能会有受到一定的冲击。第二个因素是各国经济救助计划的实施。不少国家的救助计划确实能够带动生产等方面的尽快恢复,像东盟和欧盟,他们的政策将会从“短期救济”转化为“助推复苏”。第三个因素是国际经济秩序的稳定性,贸易争端如果最终得以缓和,那么2021年的国际经济格局和市场规模应该是远远好于2020年。
2021年影响国内市场规模的因素
吴柏钧:第一个因素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老百姓获得了劳动收入,就业率的提高也保障了就业报酬的稳步增加。但是居民资本收入占比依然不高,亟待进一步提升。第二个因素是社会保障水平。如果社会保障水平和覆盖面比较低,那么它会显著降低消费意愿,所以今年将会是我国大力推动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的一年。第三个因素是投资需求问题。2020年,我国在消费率略有下降的情况下,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投资来支撑经济的增长,这一点在2021年的整体格局中不会发生改变,值得关注的是如何提升民营企业的投资积极性。
三、如何畅通国内大循环?
两翼并进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吴柏钧:一方面要以大城市、特大型城市为核心建立城市群,吸引更多的农村和内地劳动力转移到这些城市中来,从而推动整体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将县级城市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中、小型城市的先天优势和潜在能量。上述两方面构成了未来中国“两翼并进”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城乡融合的乡村振兴计划
吴柏钧:通过对传统农业的作业方式、生产技术、基础设施、社会服务等进行改造,全面地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
打破行政壁垒的区域性经济发展计划
吴柏钧:点状的开发区经济有一个非常大的弱点——区域之间的市场非常容易被行政壁垒所割裂,导致难以形成全国性的统一市场。近年来,国家提出的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京津冀发展、成渝双城经济圈、上海自贸区和海南自贸港等重大战略,都表明了中央要打破现在的行政壁垒,建立全国性的统一的市场。
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吴柏钧:基础设施,包括交通、水电煤、电信等方面的有形设施。公共服务包括,医疗、教育,体育、文化等方面的无形服务。这些年,政府在上述两类“公共产品”上的持续投资已见成效,民众可以明显感受到道路、高铁、机场带来的便利,很多公共设施得到完善,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我国的产业升级与环境治理
吴柏钧:这些年我国在新兴产业、战略性产业中的投资已经使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中的地位发生了显著变化。与此同时,我国的传统制造业必须对自身的生产技术、产品设计、工艺流程进行全面的改造与升级,才能够适应全球市场竞争。最后,我们需要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同步进行环境治理,相信未来国家会在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领域有很大的作为。
四、宏观经济政策:财政VS货币
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工具箱”
吴柏钧:国内的政策体系与国外稍有不同,我们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构成了一个综合性政策“工具箱”。其中,已有非常多的财政政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已经制度化,与此同时,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却有待提高,对制造业等实体经济部门的助益不大。未来,财政政策的实施将更加精准,而货币政策的实施将进一步提高其绩效,共同推动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不会急转弯
吴柏钧: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国的货币政策不会突然收紧。这样的政策是符合实际需求,也是比较理性。如果过早地收紧货币流量,很可能会造成损害实体经济部门,特别是出口部门的发展。
五、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之间的关系
吴柏钧:我国四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得益于两个市场的发展:一个是国际市场的不断开拓,另一个就是国内市场的培育和成长。只有两个市场同步拓展,才能够给我们的经济增长不断创造新的需求。“双循环”实际上是要让我们以国内市场为主,发展以国内需求为基础的经济,同时获得更多的国外市场份额,从而实现经济以较高速度增长。
“双循环”与未来经济增长方式
吴柏钧:我国生产与消费平衡的经济会逐渐转向消费为重的经济增长方式。中国应该在朝消费型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生产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这样才会成为一个世界经济强国。
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市场”
吴柏钧:中国现在是一个世界性工厂,有大量的生产供给能力,从而有大量的出口。但随着国际市场不确定性的增加,国际市场规模明显受到制约,我们需要逐渐调整,希望中国今后不仅仅是一个负责生产的“世界工厂”,也可以成为一个组织贸易的“世界市场”。
中国经济增长的变局与新局
吴柏钧:今年中国经济能否全面复苏,我认为还不能简单判断。是否能够看到“曙光”,关键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部门的发展,以及我们的应对和政策。如果应对的好,中国经济的希望很大。对全世界来说,真正要走出这一轮的经济危机与萧条,一定是有赖于新技术革命,以及由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新兴产业的发展。所以我想,危机一定会过去,危机过去以后,新的世界经济格局就会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