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商学院

MBA畅聊:我与中大管院 黎思伟恰同学不再少年时

新浪教育

关注

“学习是一辈子的修行,有幸能在人生不同的阶段在中大学习,无论恰在少年时,还是不再少年时,身边都有优秀的同学和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我不断成长。”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2016级PIMBA黎思伟

自2003年进入英国全球银行广州分部担任程序员一职,五年后带领团队负责该公司亚太地区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与分行前端系统部署与维护的工作,再到目前成为Business Analysist经理、加拿大项目负责人,一路成长,一路寻求突破。本科就读于中山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黎思伟,在2016年,选择再次回到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攻读在职国际班MBA课程。

重回母校,见证昔日与今朝的改变

“以前在中大第一教学楼上课的时候,教室内还没有空调,都是风扇。如今的校园就不同了,无论是教室还是住宿环境都变得更加舒适了。”13年前,黎思伟就读的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13年后,在职业发展道路的加速阶段,他选择了MBA。

“我读本科的时候,中大管院MBA大楼还没有修建起来。那时候这里是一大片湖,现在用了一小半的湖面建起了这栋MBA大楼。”一半湖面,一半高楼,更映衬出了管院MBA大楼之外的鲜活与内部的灵动。

挑战与提升共存,坚定攻读MBA的初心

由一开始最基本的程序员做起,慢慢地提升业务能力,成为小组负责人,带领团队工作,黎思伟认为,在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职业要求对任职者的能力要求不同,而单一的职业能力并不足以支撑一个人进一步发展。这也是职业生涯中最大的挑战。“虽然一开始我的工作是程序员,但是我并没有完全将自己定位于此。在工作中,更多的时候我要去协调以及沟通一些资源的分配,也需要跟管理层人员进行学习。”

当今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往往包括来自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环境变化的挑战、个体意识的挑战以及组织与个人职业发展契合的挑战。作为任职者,在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个人职业技能也要随之进行一定程度的提升。“攻读MBA,在时间和金钱方面都是一个大的投资,我希望通过重回母校,在管院攻读MBA过程中,解决我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疑问,帮助自己建立与梳理框架,运用系统性思维去看待、解决问题,并进一步提升个人的能力。”对于工作15年的黎思伟来说,攻读MBA更多的是一种带着疑问的学习,朝着提升自我的目标去专研。

因为日常的工作都是处在英语交流的环境中,黎思伟在择班时选择了与自身工作联系更为密切的MBA国际班。作为加拿大项目负责人,早上七点起床开会,晚上十一点仍在忙碌,对于黎思伟来说是常有的事。然而家人给予的关怀与支持,让黎思伟在家庭生活、繁忙的工作与高强度的学习之间,找到了支撑点与平衡点,也让他能够全身心地投身于MBA课程学习。“无论工作还是管院MBA的学习,我认为都应该有意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并且严格执行计划。”

繁忙而又充实

“在职国际班每月集中四天授课,强度非常大。同学们都很努力,常常做作业到深夜,或者凌晨4点就会起床打卡。”为了更好地领会老师们的授课内容,黎思伟每个月都会要求自己读完一门英语课本。不仅严格要求自己,作为班长,黎思伟更是积极带领同学们主动学习,在每一次上课前组织小组讨论,并进行不断的组别更新,既调动了大家的学习积极性,还有效促进了同学们友情的快速融合。“每一个能够考上中大管院MBA的同学,无论在学识方面还是思考问题深度方面都非常优秀,希望大家能够在班级课程讨论中,在思考问题及分析案例方面,产生不同角度的思想碰撞。”

“当时选择竞选班长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希望有一个好的机会锻炼自己, 同时还可以力所能及地帮助大家。” 在职班的同学所居城市分布广泛,在相聚不多的时间里,黎思伟希望在未来一年里能够开展更多的班级活动,留下更多属于大家的美好记忆。

本土培养与海外交流,铸造国际视野

在斯德哥尔摩大学商学院里,黎思伟曾聆听到诺贝尔奖评委的亲身讲课;在特拉维夫大学中,则感受到了当地创业方面与国内不同的氛围以及犹太人的营商能力、待人接物之道的魅力等。“在斯德哥尔摩大学商学院上课,是我第一次踏足瑞典这个国家,一切都是学习带来的全新体验。”

丰富的国内外学习经历,不仅让黎思伟在管院的学习中,更新了对MBA学习的认识,更重新认识了自己。“以前我对MBA的认识单纯归结为泛泛的学习,然而在管院MBA的学习历程,让我更加系统地了解了现在商业运作的方方面面,并且明确了自身的喜好,加深了自我认知。”

通过课堂的案例学习,黎思伟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件事情,对各方利益的平衡有了更为准确的把握,对于方案的理解与执行也更加得心应手。“学习最重要的是搭建系统性的框架,能够以系统性的思维看待并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知识点的堆积。”而这也是他在管院学习中最大的收获。

关于未来

作为2016级学员,明年自己将离开校园,此时的黎思伟思绪万千。“在采访的前一日,我正好加入了一个新的微信群,群成员全部来自2003年7月1号入职公司且到现在还留任的小伙伴。从一开始入职的300人,到如今剩下三十人左右的队伍。在15周年的时间点,大家又交汇连结在一起,不觉让人感叹时间的神奇。”入职至今已经15年,公司愿意给予员工不同的机会及平台,是他坚守并继续留在公司的初心与原因,同时也是激励他不断追求自我进步的动力与源泉。

“关于未来,我希望不仅自己能够在管院继续收获成长,同时还能带领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提升能力,让更多优质业务在中国落地开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