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谁是教育产业独角兽 牛文文沙云龙等大咖解惑企业入选标准

新浪教育

关注

新浪教育讯  9月16日,“2018教育产业独角兽峰会”公布了《2018中国教育产业硬(准)独角兽榜》,共有50家教育企业入选。评选选将教育产业龙头、规模营收可持续增长的20家企业列为“教育产业硬独角兽”,将在教育新兴领域积蓄力量的30家企业列为“教育产业准独角兽”。

据介绍,此次“2018教育产业硬(准)独角兽评选”,由创业黑马及旗下的i黑马和火柴盒筹划,共有74家投资机构参与项目推荐,197家教育企业报名参选,2126618人次参与网络投票。最终评选出50家教育企业进入《2018中国教育产业硬(准)独角兽榜》。

“教育产业独角兽”画像

入榜的50家独角兽中,轮次以B轮和C轮为主。此外,B轮和C轮企业共31家,占总数的62%。

入榜的20家硬独角兽,均为估值5亿美金及以上的企业,并且有三家企业最新融资金融为2亿美元及以上,同时有5家企业处于Pre-IPO阶段。

50家独角兽企业诞生时间50家教育产业独角兽,多诞生于2013至2015年,也就是说,教育独角兽的“年龄”多为4至6岁。 

据统计,2014年出生的教育独角兽最多,达11家。2013年出生的有10家,2015年出生的有8家。诞生于2013至2015年,年龄在4至6岁的教育独角兽,占总数的58%。 

入榜的20家硬独角兽,共有11家诞生于2013年至2015年,占硬独角兽总数的55%。

入榜的教育企业,大多主要从事“k12辅导”和“英语等语言培训”两个领域。

据统计,共有27家企业,占榜单总数的54%。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本次有10家素质教育企业挤进准独角兽行列,占榜单总数的20%。

硬独角兽TOP20主营业务20家硬独角兽中,有11家主营业务为K12辅导、7家主营业务为英语等语言培训。另外两家分别是职业培训和教育信息化。

准独角兽TOP30主营业务30家准独角兽中,素质教育企业高达10家,占比三分之一。

此外,有5家主营业务为K12辅导,4家主营业务为英语等语言培训。

独角兽背后的投资机构

投资机构及投出独角兽数量真格基金和腾讯以投出8家教育产业独角兽的成绩,并列第一。

好未来(7家)、经纬中国(6家)、顺为资本(5家)、青松基金(5家)、新东方(5家)、红杉中国(5家)、IDG(4家)、GGV纪源资本(4家)、创新工场(4家)、挚信资本(4家)、涌铧投资(4家)、梅花创投(4家)等投资机构也都投出了三家以上的独角兽。

除公布独角兽名单外,科大讯飞、朴新教育、真格基金等教育产业顶级机构企业负责人悉数出席并做发言,一睹为快。

牛文文:反周期产业如何把握融资与IPO节奏?

创业黑马董事长牛文文发表《反周期产业的机会与把握》的主题演讲,以下为文字实录,经i黑马&创业家编辑。

过去,教育产业和独角兽没有什么关系,目前教育已经成为与独角兽这个词链接很深的热门产业了。

今天,我想与大家探讨我的三点困惑:

1、教育:反周期产业的机会与把握

教育无疑是一个反周期产业。今天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很大,有人预测下行还将持续几年。经济下行时,有几个产业被认为是反周期的,需求会保持平稳甚至增长:教育、文创、医疗健康。

我想跟大家探讨一下,反周期产业该如何把握融资节奏与IPO节奏?

从去年开始,很多教育公司在港股、美股IPO,包括尚德、51talk等好几家黑马企业。对教育产业的创业者和投资人来讲,现在这个时间点也许非常好。但如何把握节奏?要不要早点儿IPO?去哪里IPO?在整个教育产业里,绝大部分企业都是现金流模式,但是最近很火的公司比如蔚来汽车,确实是巨额亏损的,教育公司到底该以现金流优先还是亏损就上市?

我先把我的第一个困惑抛给大家,希望大家一起切磋。

2、教育产业的价值观有那么重要吗?

这是个永恒的命题。

教育产业还不太大,所以大家尚未在教育领域看到,像互联网出行、互联网金融领域中出现的用户价值和公众价值的冲突。

当一家企业在一个细分领域形成垄断地位时,就很容易引起大的争议。虽然教育公司目前还没那么大,但我预测,教育产业会在这几年里加速发展。所以,我们要思考一下:当我们用创新方式做教育时,尤其是用互联网方式做教育时,你到底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还是一家教育公司?教育产业的边界在哪里?是否会因为过度创新而打破了教育产业本质的一些东西,而这恰恰是公众不能承受的?

教育产业是个涉及到公众价值的产业,企业是否一开始就要有一个明确的价值观,有超乎利润和收入之上的终极关怀、社会关怀?

3、教育产业真的会产生巨型独角兽?

在教育领域,有很多独角兽,未来会不会出现BAT量级的超级独角兽、巨型独角兽?教育行业很大,但是其中的公司,我们创业实验室导师于光东老师讲,一家教育公司再大,也只是2%-3%的市场占有率,尚未出现一家BAT量级的公司,甚至也没有出现像美团、滴滴这样量级的公司。

前段时间,我们i黑马记者采访经纬创投牛立群,他有一个观点:未来两三年,教育产业会出现几百亿美元市值的独角兽公司。当互联网进入教育行业,而且AR和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结合后,教育的边界将被打开,很可能出现大规模的用户聚集。

VIPKID的出现,让大家意识到,在看起来不太可能突破资源瓶颈、很多早期公司都已倒下的外教领域里,用创新的方式、人工智能的方式可以创造一家比较大的独角兽公司。那么,未来教育领域会不会出现巨型独角兽?绝大部分人觉得很难,因为教育毕竟是一个深度服务业,不是轻产业,是重产业。

最近一段时间,一些做管理培训和其他培训的同行,总问我在A股上市的事。可以看出,教育已经是个非常火、处于变革前夕的产业。我们创业黑马是一家创业服务业中领先的公司,刚刚登陆创业板一年,大家有时候也把我们当作教育概念公司,觉得A股教育类公司的门打开了。

今天,我们会发布教育领域独角兽榜单和总独角兽榜单。恭喜各位得奖的独角兽,感谢各位嘉宾,谢谢大家!

朴新教育沙云龙:贵以识人者贵,要人才倍出而不是人才辈出

现场,朴新教育创始人沙云龙发表《拥抱变化 创造未来》的主题演讲,以下为i黑马&创业家整编内容:

各位创业黑马营的同仁,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有这样的机会,在牛总的邀请下参与这样的活动,跟大家共同学习。今天我们讲一讲变化和未来。

一、形是过去,势是未来

拳王并不是在赛场上赢得的冠军,只不过是在那里得到了公开的肯定。今天,我们会发放独角兽和准独角兽的榜单,我们相信获得殊荣的这些企业,并不是在今天取得了这样的成绩,只不过是在这样一个非常正式的场合获得了公开的认可。那是过去几年或者更长时间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

我们在想,即使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长期的成功只有在我们时时心怀恐惧的时候才有可能。不要骄傲地回首让我们过去取得成功的战略,而是要明察什么将导致我们未来的没落,这样我们才能集中精力于未来的挑战,让我们保持虚心学习的饥饿以及足够的灵活。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创业黑马,我们讲的并不仅仅是速度,也不仅仅是讲现在,我们更多的是关注未来。因为我们做教育培训一定要看到未来。如果我今天不面对未来,到了明天,我们还将生活在过去,怎样看到未来呢?

二、变化与创新

丘吉尔说:“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可以看到多远的未来。”比如说,我们要去看在过去若干年当中,在中国之外的其他国家,教育培训是如何发展的,在发展过程当中有哪些机遇。

我非常赞同牛总刚才讲的,实际上,他刚才讲的这一点在德鲁克写过的一本书当中也提到过,这本书叫《21世纪的管理挑战》。随着人口老龄化,很多国家的经济发展逐渐减速,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它对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各个行业整个的收入、增长都会降下来,甚至会变到负增长。

德鲁克认为有4个领域不会这样:1、娱乐;2、教育培训;3、医疗;4、政府,当然政府是非盈利的。刚才,牛总介绍了前三点,也提到了反周期的特点。讲得非常准确,判断得也非常有预见性。

我们要对形势有一个判断,形是过去的,势是未来的。如何把握未来的形势来做今天的决定呢?我们经常讲以终为始,怎么样把握未来?拥抱未来,可能我们要去创新。大部分人经常会讲创造力。实际上,创造力和创新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概念,创造力可能是从无到有,创新不一定;创造力是把我们的钱、投入的资源变成产品、服务,但是创新有的时候是把产品和服务变成钱。因为我们毕竟是做企业经营的,所以什么时候发挥我们的创造力,什么时候去创新(借鉴也是很好的创新),这一点无比重要。

而且创新判断好了、预测好了之后,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不能太慢,有的时候太慢,外面的创新也会让我们很难受。

三、战略

实际上,我们要创新的话,要设计我们的战略,我们希望能做到这一点:我们的思考结构决定我们的投资结构,我们的投资结构会决定未来的产业结构。当然,这步要跨越的话,是需要我们做出一个非常大的创造和创新,我们产业结构的改变会决定未来的企业的收入结构和未来的利润结构。

怎么样去做到这一点呢?我们知道守住昨天靠增量,开拓明天靠投资,要想保持持续领先,就需要有很好的战略,战略就是要不断地调整,持续地保证竞争优势。

比如说,作为黑马、独角兽,我们在一个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优势,难免会有其他机构也来学习和借鉴,这都是正常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样去持续创新,持续领先,这个是战略本质之一。

古人讲叫“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当我们资源很少的时候,人也是这样,企业也是这样,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人呢,比如说,钱和资源少的时候,做很多的体力上的投入。

少有斗智,就是当我们资源现在有一些的时候,我们就要去思考,我们参加这样重要的会议,参加培训,包括去参加黑马的戈壁徒步活动,表面上这是一个徒步活动,实际上是大家几天的深度交流,相互学习,这叫少有斗智。当我们有一定资源,企业做到一定规模的时候,我们不仅仅要出很多的力气,我们还要进行更多的思考。

既饶争时,就是当我们资源更多,当我们企业发展更成熟,这个时候就要把握时机,保持持续领先。古人讲话非常精炼,讲得非常准确。

我们怎么样去做呢?我认为大的结构思考就是,如果我们在自己的赛道当中比较领先,我们要先做大再做强。很多人在研究,我是先做强再做大,还是先做大再强?其实都有道理,取决于我们在什么赛道,取决于我们在什么位置。一般领先企业先做大再做强。跟随型企业先做强再做大,当然在变革目标上,要先增长后效率,先结构后能力。这些都非常地重要。

四、组织

讲完了战略,讲组织。企业要增长,很多情况下可能并不是管理问题,而是组织问题。我们讲叫战略决定组织,业务决定岗位,流程决定职责。

战略定了以后,组织如何去定?我们知道结构效益大于运营效益,运营效益大于管理效益,那么这个结构就非常重要了。结构在定的时候,我们要去克服几个组织问题,比如说我们要去提高组织智商,我们要改善组织心智,提高组织能力,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做很多的事情。

什么叫组织智商呢?就是我们如何去实现组织的大脑联网,如何去克服横向的部门墙的问题,就是部门与部门之间是一个深井状态,大家沟通得少,信息不流通,如何使他们横向进行大脑联网;纵向如何去解决智力结构和权力结构倒挂的问题,因为一线最基层的员工、老师、管理者,他们的知识机构和智力结构是好的。我们上面的决策层,我们有权力结构,他们能不能有效地挂钩,上下要打通,横向也要打通。

很多时候,企业在发展,哪怕是一个创立时间不长的企业,我们要避免有组织防卫的情况,要尽量杜绝组织怠惰,更要严格避免出现组织破坏。组织防卫就是大家对于整体的机构的发展目标、策略没有形成共识,一直在观望、顾虑,当然到了组织怠惰、破坏、对抗的程度,就更麻烦了。不能够上下一心,最后业务和业绩就达不到要求。

五、人才

组织讲完了,接下来我们要讲的是人才。刚才一页PPT当中有一句话叫“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它的意思就是先要定组织结构,定好组织结构,让大家各司其职去做。在组织结构方面,我刚才讲了上下级、横级怎么样去避免信息流通不畅等等。

定好组织结构以后,不要盯着大家,员工这个不要犯错,那个也不要犯错。犯错误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事情,每个人每天每时每刻都会在犯错误,关键就是把大的结构定好,然后去发现人才。

如何去发现人才呢?有一句话,应该是王安石写的,《读孟尝君传》,总共80多个字,是历史上很经典的一篇猛文,有80多个字,是一篇驳论文。

大家都说孟尝君能吸引人才,所以人才多,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历史上,我们都知道,他通过这些人,有的人到了城门口不开门会学鸡叫就开门了,有的人去偷了一个东西。

请注意,他立了论,孟尝君是鸡鸣狗盗之徒的领导而已,岂足以言得士?他没有人才。为什么呢?不然的话,擅齐之强,得一士,哪怕你有一个人才,门客3000也好2000也好,其实你得一个人才,你就可以南面而制秦,你就可以把秦国打败,正是因为你是鸡鸣狗盗之徒之领导,所以人才不会来。

我们在选人才的时候很重要,这是一个重要的组织问题。如果人才的水平不行,你吸引过来的人才肯定不行,大家觉得你就是这个标准。我们要确保自身开始,从核心团队开始,我们一级一级招募的人才都是优秀人才。

因为我们知道任何企业永远都缺人,我们天天要想,今天我们发“才”了没有,有没有发现人才,怎么样发现人才,怎么样识别人才,识人有眼,你要看出来谁是人才,有的时候会逆向淘汰,一定要选拔人才,这一点很重要。

我们知道在信息非对称市场,经常会逆向淘汰,什么意思呢?比如说,买个二手车,同样的二手车,同一个品牌,有的要10万,有的9万,有的8.5万,有的7万,很可能7万的卖出去了,这个叫逆向淘汰。

在人才市场有的时候也经常会出现类似的情况,我们怎么样选择人才呢?如何让人才不被逆向淘汰,在上个世纪70年代,斯宾塞提出了一个理论叫信号理论,他认为如果去发信号,我们可以避免逆向淘汰,什么叫发信号:

比如说我们的二手车,你必须发一层一层信号告诉行驶了多少里程,有没有遇到过事故,它的各项指标怎么样。只有准确地发信号,才能防止出现逆向淘汰的情况。

所以我们在选择人才的时候,就要掌握住信号。斯宾塞通过量化推导出人才的标准,他认为主要看受教育的情况,包括他是不是名校毕业,是不是读了硕士、博士等,当然这是他定性的结论,但他是通过定量的推导得出的结论。因此我们未来在选拔人才的时候,怎么样去识别信号?我认为有三个信号:

1、看他受教育的情况。

2、看他过往业绩。因为有的人可能机缘巧合,受教育情况不是最理想的,要看他的过往业绩,如果他的过往业绩很好,这也是一个重要的信号。

这里面有几个注意事项,看他过往的业绩一定是看他的个人绩效,有的人说你看我以前在某某某,我一年能做5000万,我们要看这5000万是不是他个人的绩效。有可能是市场绩效,什么叫市场绩效?因为那个地方市场很好,如果别人去做可能都做2个亿了,做5000万并不好。

还有可能是历史沉淀绩效,他做了5000万是因为上任打下的基础好,任何人来做都至少做5000万,8000万,1个亿,2个亿。还有一种情况叫战略绩效,还有一种情况叫组织绩效。这五个绩效当中,我们只看最后一个,就是他个人绩效怎么样,如果他个人绩效很好,这是一个信号。

3、看他的投入程度,投入程度非常重要,就是他大概能花多少时间在他的工作当中,在他的职责范围内能花多少时间,我们一般认为如果他能够每周大概花80小时以上,我们认为这是符合我们的要求,尤其是我们招募高管和核心团队的同事,就是这样的要求。

最后一条,一定要关注业绩曲线和学习曲线的关系,我来说明一下,我们在做创业黑马,做创业公司的时候,很多情况下也会遇到人和岗位不匹配的情况。我相信大家都遇到过,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很多时候,你要耐心地去做他的工作,一次又一次地给机会,但是我想说,十次呼吁不如一次问责,十次问责不如一次调整,该调整还要及时地调整。

但是很多人不是这样的,比如说现在是9月份,我们发现9月份了,这个人还是不行。我们就想再给他个机会,再看看,马上就到年底了,这时候你就不好意思让他走了,都快拿年终奖了,马上让他走显得你很不地道。

12月份,我们发现他还没有起色,但马上要过春节了,大过年的,别给人裁掉了,最后回家多不好,说不定过完春节他洗心革面、焕然一新。然后,过完春节回来了,刚想谈谈,正月里都是年,这个过年的时候不要给他提。

这个时候就到第二年的3月份了,3月份,这一年的预算也经过了差不多两三个月,你再去谈,他说你再给我1个月、3个月的时间,就得到5、6月份,再证明不行,再去找人,包括人再到位,就到了第二年的9月份。大部分企业都是这么做的,从9月份发现不行,到了第二年的9月份才解决。

请记住,人,是我们教育培训行业最重要的资产,但同时,如果资产不断贬值,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负担。这个时候要及时做动作。比如9月,我们发现不行。我们有一个多年总结,这个不行的人,他往往会持续不行,我们很少见过不行的人忽然就行了。这个比较少,不能说没有,但是是小概率事件。我们更多看到的是行的人不行了,或者不投入了,或者能力跟不上了。这个是大概率情况。

所以,从组织角度来讲,发现不行,及时地调整,这是对组织负责,对组织的绩效负责。但我为什么又补充了一句要关注业绩曲线和学习曲线的关系呢?因为有的人现在业绩是不行,但是你感觉到他马上就要爆发了,如果确实有这样的情况,你不要搞错了,他可能就再需要一个月、两个月就体现出来了,这个时候如果调整,对于个体、组织都是不好的。

当然,这种概率是比较小的,因为我们一次次都是期望有这种概率出现,所以一等等到第二年的9月份,他耽误的不是一年,肯定是一年多,因为你到第二年9月份再来的人,当年业绩肯定没有了,而且他要适应,再调整,再做下一年的预算和计划。

最后反正就是几句话,我们一定要落实好与战略实施相关的决策、变革和激励,这三个关系要安排好。第二,要解决持续经营优势构建,业务演化路径的选择以及竞争合作的互动关系,处理这三大实践主题。第三,要协调坚固这几件事:1、方向正确;2、运作高效;3、心情舒畅。

高层身体力行是前提,中层有效传递是关键,基层的高度参与是根本。企业最大成本之一是取得共识,所以从决策层到基层,大家要拧成一股绳,这是最重要的。最后我们要保持基层员工的饥饿感,巩固中层员工的危机感,激发高层管理者的紧迫感。总之,全员要有责任感。

科大讯飞吴晓如:人工智能构筑未来教育新生态

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落地应用,已经是今年行业的主要话题之一。大会现场,科大讯飞执行总裁吴晓如发表了《人工智能助力教育》的主题演讲。

以下为i黑马&创业家整编内容:

人工智能+教育的时代需求

今天我讲的是主题是《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大家都知道,无论是公益体系的教育,还是现在教培机构的教育,里面有一个永恒的矛盾,那就是教育需求和优质资源之间的矛盾。

这种优质资源的输出矛盾不是短期内能解决的,也不能迅速就把很多老师的水平提升。那怎么办?其实我们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的。因此,我今天要讲的,就是人工智能在教育里面能够起哪些作用。

教育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产业。像马云做到这种程度,都说他的主要精力以后要转向做教育了,可见教育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产业。在教育领域,中国每年的GDP有超过3万亿的投入。现在的每一个家庭,我最近和很多公司的80后、90后人员沟通时发现,他们在孩子开始上幼儿园、上学的时候,比我们那一代更愿意在孩子的教培方面花更多的钱。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公立体系之外,教育投资也是非常大,是一个万亿级市场。刚才牛总也在讲,教育行业会不会以后产生巨型独角兽,以我的观点来讲,这是可能的,但是我们不希望出现巨型的业务和产品。因为我们希望教育是多元化的。如果以后所有的孩子都用同一个产品来学习,那其实对社会来讲是个比较可怕的事情。所以我们讲教育的多元化,本身也希望未来催生出更多的有影响力的企业。

但实际上做教育相对来说也是比较困难的。现代的孩子的父母愿意在教育上花钱,但是在选择产品上,他们是不愿意选那些虽然便宜但是产品不够好的产品的,怕孩子学习过程中花了很多时间,但是又学不好。

在现今这个时代,数字教育越来越多。整个社会从工业化社会过渡到信息化社会,我们也需要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需要更多的个性化人才。但是,实际上我们现在的教育模式很多还是以原有的旧需求在组织,其实这是有问题的。

今天有这么多的独角兽公司,我们也希望里面有很多的黑马涌现,能对教育模式产生一些影响,用新型的教育方法,让我们的孩子学完以后真的给他带来价值。

在教育领域里,我们输出的产品首先就是要有价值,而不是说我只考虑这个产品是便宜的;而是你必须让孩子学完以后有用,他们的父母认为有用。

从整个教育行业来说,我们还要讲的是,面向未来的互联网、面向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现在大家经常会提到,一些简单的技能型的工作,未来会大量地被替代掉。而我们作为教育行业,就要去思考,无论是在学业方面的培养,还是在综合素质上面的培养来说,我们是不是能够让孩子更好地面向未来社会,在将来很多的行业会被改变的过程中,我们怎么能让孩子们在未来社会更有竞争力。

在这张图里面我们可以看到,老师和心理医生是最难被替代的职业,因为教书育人这种工作,永远也不可能用机器去完全替代。我在和很多教育方面的专家沟通时,他们自己也说,现在机器很难替代老师,但是现有的很多老师如果不进行改变的话,他可能未来还是会被替代掉,做更好的老师,也要看他如何更好地培养未来的人才,怎么更好地和现有的技术去融合。

从技术层面来讲,显然现在大家更关注说线上线下的教育,现在在整个公立教育体系里面,也在开始讨论,怎么构建以后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教育环境和体系,更好地输出个性化的教育。

也就是说,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每个受教育者都是不一样的,我们怎么向孩子输出个性化的教育。这显然又会面临一个新的问题:现在很多一对一教育机构都做得很好了,但如果通过一对一形式,后台的优质教师资源是有限的。

所以,在提供个性化教育的时候,我们也必须把传统的优质教育资源和新的技术手段、智能化的手段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输出个性化和面向未来的教育。

在最近几年,国家也明确的提出教育信息化2.0,这就意味着要大量利用新的技术手段,让我们的学校未来更高效,让老师更有效率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教育信息化2.0现在也已经开始关注到现在的公立教育,和现在很多优秀的独角兽企业提供的教育,怎么做更好的融合。

这也值得今天在座的很多独角兽企业去关注。毕竟学生的主要时间是在学校,主要的学习场景是以学校的学习组织模式展开的。如果我们输出的一些教学服务能和学校结合起来,和学校主要学习的场景结合起来,对于我们输出的服务来说就会更有效。

我们也看到,最近教育部做的行动计划里面,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这样的词语高频出现。在座很多的独角兽企业都是互联网出身,大家可能会更有感触。我们进一步来看,未来学校的一些新的变化,也为我们输出更好的教育服务提供了很好的手段。

这张图里面的信息比较多,大家只要关注师生就可以了,现在教育信息化2.0里面,明确提出了“三全两高一大”,也就是说以后要实现对老师、学生信息化使用的全覆盖、对学校的数字化环境的全覆盖,并且提出来要构建一个大的“互联网+教育”的平台,以后它也将是国家性的平台。

当然,这个大平台并不是哪一家企业做的,这需要整个行业互联互通,形成很好的教育生态。但是这里面值得我们高兴的事情是,很多学校未来在公立体系围墙里面的教学活动会被数字化。

在以前,学校的教学活动和我们做的很多产品是没有办法融合的。一旦学校的公立体系里面所做的一些教学活动可以被数字化,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很多的数据和资源,就有可能和我们教培或者其他的产品、服务形成连接,最后给学生提供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这是更有意义的。

这两年人工智能这个词非常热,去年国家也正式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规划》,里面关于教育也占了很大的篇幅。我理解,这里面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如何通过人工智能,提升教学的效率和效果。规划明确提出要开发未来人工智能的教学助理,现在我们已经在做这方面的努力了。我们未来能不能让学生和老师,就像旁边始终有一个虚拟的教学助手一样,帮助他们提高教学的效率?

第二层,本身人工智能就是未来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技能,凯文·凯利的预言里面有一句话,当然他说的可能是比较激进,他说,未来一个人心智的水平取决于你和人工智能协调的程度。实际上我们看在这次《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规划》里面明确提出,未来人工智能要进校园,是每个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在座有一些企业是做学生教育创新的培训,做类似于像机器人培训这样的项目,这都是非常好的方向。

我们讲未来构建的围墙内和围墙外的智能环境,未来一定会对教育行业,从理念到具体教学的行为上,都带来非常大的变化。实际上,这种变化我们现在已经开始在不同的学校里看到了,包含偏远地区的学校,有的已经开始采用双师课堂等方式,来提高教学的效果。

现在很多学校也开始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的形式,在线上再组织让学生自己做自学,线下学校可能更多的是组织学生做一些探讨,知识方面深层次的挖掘。

所以现在我们正在构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体系,这种体系是走向我们以后个性化教学非常重要的一步。

教育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那么,人工智能和教育结合起来,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下面我简单讲一下人工智能的一些技术,大家可以看一下,未来它可能和教育行业产生哪些结合点。

首先,人工智能技术里,我们做的语音合成,让计算机能够自动把任何文字朗读出来,现在已经应用到了很多英语教学中。当然,科大讯飞最早就是做语音合成起家的,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们的语音合成一直在国际上都是处于一枝独秀的地位。

我们给大家看一下,语音合成里面是怎么用人工智能的,我们看用人工智能去模拟一段特朗普的讲话。<播放视频>(现场科大讯飞吴晓飞播出一段人工智能模仿特朗普的讲话)

大家可以看一下,有一定的数据,AI在后台就可以训练模型,可以模拟你的声音去讲任何的话。

现在的人工智能是基于数据驱动的,基于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在教育中也是一样,如果我有一个学生一定量的学习数据,我就可以训练一个模型,去了解这个学生当前对知识点或者对一些深入能力的掌握情况,可以更好地给学生做一些辅助。

现在人工智能也在很多领域不断地取得突破,在这几年里面,有一些原来大家觉得机器很难做到的事情,现在可以做到了。第一个,语音识别,大家都已经很清楚,现在很多朋友在用科大讯飞的输入法,这个其实在课堂中也完全可以用到,老师的一堂教学视频,完全可以转换成一个结构化的课件去检索。

目前,语音识别的能力已经超过了人类的速记员,我们先不说它对语义方面的整理,就是在完整地遵照讲话者的文字记录下来,其实现在的速记员是没有办法和机器相比的。我们曾经还设了一个10万块钱的奖金,看哪一个速记员记录的准确度能够赶上机器,但是从2015年开始,没有一个速记员能够超过机器。

我们再看一下机器翻译,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个事情。现在机器翻译的水平越来越高,大家在用讯飞一些翻译产品的时候,哪怕你不懂英语,在你出国的时候,一般的吃穿住行交流现在已经没有问题了。

所以,我们现在也在和考试中心做一些合作。现在四六级考试时里面有一些翻译题、作文题,已经开始用机器做辅助阅卷了。

当然这里还会带来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我们以后还该不该学英语?其实还有很多的创业公司在做英语培训,但是我个人认为,五年之后,英语作为一种功能性的需求,可能确实是不太需要了。五年之后,可能有95%的人的英语应用水平不见得能赶上机器,这个是比较有意思的事情。

当然,我们从另外一个层面去看,这也说明现在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去学习语言。所以这是两个层面的理解,一方面在应用方面AI能够做到很多原来机器没有办法做的事,另外它也可以辅助我们去教学。

近几年人工智能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进展。我刚才讲机器怎么去听、怎么看,这个还是感知智能,相当于人的眼睛和耳朵的功能。但现在大家开始花很多的投入在做“认知智能”了,就是机器能不能像人一样去理解和思考。斯坦福从2017年起发起一个阅读理解大赛,让机器去读文章,然后预设一些问题,看机器能不能像人一样回答。当然他们目前设置的问题相对还是比较简单的,不需要通过深层次的推理。讯飞在阅读理解大赛上,我们已经可以做到86%的准确率,现在可以做到将近90%左右的水平。

所以未来我们在教育中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比如说我们和新东方在合作一个托福和雅思的作文自动评测,以后在其他方面也可以很好地辅助老师。

AI图文识别也有了很大的进展。像英文手写的识别率我们其实已经到了将近98%,中文的图文识别率可以做到将近97%。这个大家可以展开想象,毕竟现在的很多学习还是落在纸笔上的。最近八部委发了通知要求学生减少使用电子化设备,对这种大量的在纸笔上留下的记录怎么去把它们数据化,实际上我们通过图文识别就可以做到。数据化以后我们才可以进一步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才可以给他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还有机器阅卷,这是我们在考试当中用的,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应用。今年很多省份的高考结束以后,除了人在批改试卷作文以外,机器也在同步批改,这样可以作为一个质检,因为批改的现场压力很大,出现一些失误的话,机器可以帮助做一些纠正。

刚才是简单的说了一下人工智能技术目前的进展,大家也可以思考一下,这些技术和你们现在做的应用可能产生哪些连接。

总体来讲,科大讯飞在教育上,也希望用人工智能构建一个教育超脑,能够看到怎么帮助老师更好的教、帮助学生更好的学。

现在的人工智能还是弱人工智能,它在每个行业里面都需要学习。所以我们需要和教育专家的知识、教育行业的大数据进行融合,通过机器学习产生更大的教育数据。

科大讯飞在底层的能力层做了很多的工作,输出各种相关的人工智能技术,目前使用我们技术输出进行二次开发的,各行业的开发者人数已经达到了70-80万。

科大讯飞过去做的2B的工作相对比较多,我们的2B产品已经在大概1万所的学校里面形成了应用,这里面有大量的数据和资源,这些数据和资源形成了平台性的能力。我们有两层能力,一个是平台层的能力,一个是底层AI层的能力,我们将之结合起来,形成教育超脑以后,除了向现在科大讯飞主流的应用场景继续进行输出之外,也可以向我们的合作伙伴进行输出,共同打造一个更好的良性教育生态。

教育行业确实非常大,也很多元化,不可能由一家企业做好。科大讯飞在教育里面做的,怎么样使课堂的效率提升,更多的是通过教育学的数据,让老师更好的选择一些教育中的优质资源,让学生未来学习的内容是不一样的。

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讲,现在我们要通过数据,实际上给学生绘制了一个知识图谱。比如说这是一个数学所有要掌握知识点的图谱,通过一定量的数据以后,我们训练一下就可以构建一个学生的状态,这些不同的颜色就表明学生对于不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目前大概有1500万的师生在使用我们的应用。

我们提供的应用还是比较有限的,以后我们可以和合作伙伴共同合作,在其他不同的学科,比如说像物理、化学等,在座很多公司都有非常好的产品,我们也愿意把它积极的引入到未来科大讯飞整个的应用体系里面。我们认为,教育还是要构建互联互通开放的环境。

现在教育业中,很多学校也在打造更好的数字化环境,这种数字化环境也需要我们创业者提供各种各样不同的一些设备,包含像一些简单的手持设备或体感设备,能够分析学生在学校中的行为等等。

这种新型学校的数字化设备很多,创新创业者也可以有共同的考虑。在学校里面,优质资源是不可或缺的,尤其越是偏远地区的学校越是缺乏优质的资源,按学科来组织的话,我们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科里不同的实验,都需要不同的资源。优质的内容资源以后是非常有前景的应用,现在国内大家也越来越愿意为知识付费了,我们也希望我们在座的公司有更多好资源的时候,也可以一起来合作。

当然我们最终是要给学生提供最好的应用和服务,在教育里面一定要做精,要做一个应用就要把它做好。

今天时间有限,非常感谢创业黑马给了我们这个机会,和在座的独角兽和潜在独角兽公司做一些分享,也希望未来我们在如何实现教育和技术的连接上,如何实现公立体系和围墙外的教育项目更好的结合上,和大家有更多的交流,谢谢。

达内科技韩少云:我对双师模式的实践和思考

现场,达内科技(以下简称“达内”)创始人韩少云发表《双师模式的实践和思考》的主题演讲。达内是国内双师模式的创始者,也是全球最大的IT教育集团。目前,达内年产值已达30亿,覆盖了70个城市,培训了60万学员 ,并与1200个院校、15万家企业有合作。

以下为i黑马&创业家整编内容:

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一起分享达内双师模式的实践与思考。实际上,达内做双师模式并不是一开始就设计好的,而是在业务运营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让我们不得已做这样一个系统。

一、达内介绍

首先,我先对达内的业务做一个介绍。

达内是一个一站式的人才教育和人才输送提供商。我们为应届大学毕业生做IT或者职业方向的培训,帮他们在企业里找一份好工作。到今天为止,我们培训的对象已不限于此,反而是在职人群占到了60%的比例。

达内的学生构成方面,一半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另外一半是非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其中,有30%是低学历人群。通过达内的培训,也能够让他们在IT行业里面找到合适的工作,比如网络运维、UI设计等。

IT培训产业诞生已久,总的说,是缘起于起美国,发展于印度,壮大于中国。

全世界优秀的IT培训机构几乎都上市了,美国有两家,印度有两家。但无论是在招生人数,还是在销售收入上,达内都远远超过他们。所以,我们今天才敢自豪地讲,达内是全球最大的IT教育集团。

最大体现在,达内去年年产值是25个亿,今年是30亿。此外,我们覆盖的范围最广,在70个城市已经建立了330家的教学机构,员工达到了12000名。

最重要的是,我们采用了双师远程的教学模式,累计培训的学员已经超过60万。而现在IT从业人员约为600万,也就是说,每10个IT从业人员有一个是达内培训出来的。我们也跟中国的高校进行了合作,并把学生输送到企业里面。

二、达内的双师模式是怎么做的?

我今天重点讲讲达内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双师模式。

达内从2005年开始研发双师模式,2006年正式开始运用。

当时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模式?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要解决培训行业里优秀师资匮乏的问题。

达内2002年成立,并在北京建了第一家培训中心,2003年上海培训中心机建立,2004年广州培训中心建立。这三家培训中心,我们都采用面授的方式。

但到了2005年,我们去杭州、南京去建培训中心的时候发现,在当地招聘到合格的老师非常难。有同学问,“为什么北大青鸟在当地就能招到,你们为什么招不到?”答案是“标准不一样”。我在创办达内前已经做了10年的码农,我希望招募到跟我差不多水平的人来做达内的讲师。

在一线城市还好招聘老师,但是到了杭州、南京,就相对困难,这让我们开始研究远程教学。

当然,这种模式在运用的过程中会遇到挑战。比如,实时的直播教学对网速有很高的要求,但当时的网速还没有今天这么快。我们就用专线的模式来解决——我们申请到了中国电信的专线资源,从北京到各个城市去拉专线。

虽然现在互联网的速度已经很快了,但是运作教学的话,SLA(i黑马注:服务等级协议)的能力还差一点。因为运作教学,尤其是实时直播教学,一点问题都不能有。所以即使在今天,达内全部采用专线的模式来进行上课。

我认为,双师模式有三个主要的构成要素:

一是专业级的讲师。达内有200位专家级的讲师在北京授课,因为是远程授课,我们会要求学生到我们的中心来上课。有的同学会问,“为什么不在家里学?”我的答案是,人都是懒惰的,在家里是学不会的。如果我们把专线这种模式丢掉的话,达内的教学体系中心构成和传统的培训机构没什么区别。

二是助教。专家级的讲师在北京去做直播授课,助教是在课堂里面,来管理和辅导学生。达内现在的一个老师最多会面向70个城市,假使每个城市招40个学生,那就是2800个人。这样的话,主讲老师没法跟学生进行互动。学生有问题,只能跟助教互动。

三是TTS系统。也就是说,所有授课的视频都会录下来,学生可以去看回放。此外,所有的教学资料和资源也都会放在这个系统上,学生可以随时查阅,并可以通过系统跟老师互动,给老师评分。

总的来说,双师模式是远程授课的老师以及本地的助教,还有一套完整的教学系统所构成的模式。

三、双师模式只是教学环节里的工具

但双师模式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他们只是教学环节里的工具而已,真正解决教学质量的是内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优秀的主讲教师。

2、科学化的课程设计。

3、一流的教学管理。

别人说,达内是因为用了双师模式才做到了今天,但我告诉大家不是。双师模式是我们重要的创新,解决了教学的瓶颈。此外,我们还有其他的一些创新,打了一票组合拳,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绩。

达内做到今天,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成功的关键要素:

第一,2005年,达内推出了“先学习,成功就业后付款”的模式。这样一来,打消了用户选择购买课程的疑虑。这在全世界都是首家。

第二,2006年,达内推出远程授课,双师教学。

第三,2013年,达内进军非IT职业教育。实际上,达内今年非IT的职业教育已经超过了IT职业教育的份额。

第四,2015年,达内启动了K12的少儿编程培训项目。

所以,强大的创新、强大的团队、强大的产品、强大的管理、强大的营销、强大的体系,才是我们有今天一个成绩的重要因素。

四、达内的挑战

归根结底,是挑战让我们更强大。我们的挑战是什么?

和K12比起来,IT培训的挑战太大了——一锤子买卖,学生培训完就走了,招下一波学生的话,必须再去重新获客。而且,获客成本非常高。在百度上获客成本优化地好是3000块,优化地不好是5000-10000块。

学生都是无产阶级,付费能力差,所以我们才会采取就业后付款的模式。这个业务做起来非常有挑战,但也正因为有挑战,把我们团队锻炼到非常强大。

可以自豪地讲,在IT培训方面,达内是用百度获客上花钱最多的。

另外,双师模式不是根本,根本是在教学体系上面。

首先体现的是内容为王。达内到今天为止,已经建立了20多门课程,相当于大学里面的20多个专业方向。在整个体系里,所有IT行业里面所需要的技术、方向、课程,达内几乎都涵盖了。

虽然是远程教学,但是达内对各个中心学生质量的把控非常严格和到位。所有的学生都要经过每日一练、每周一次、每月一考,找到那些差的学生,再对他们进行重点的辅导。辅导还不成功的,我们就会采取留级的方式。

我们通过TTS教学系统,来对远端的学生做到强有力的管控。同时,我们所有的中心都安装了摄像头,一方面是观看学生的学习状态,另一方面是监督助教的辅导状况。如果班级上有学生在玩游戏,在睡觉,我们就会对助教进行考核和鞭策。

2015年前后,我们对双师教学模式也做了升级。

第一,教学内容要标准化。双师模式天然的缺陷是,主讲老师没法跟学生互动,那怎么也能达到教学的完美效果呢?答案是课程内容做的标准化。我们的目标是,所有远端的助教都可以教授到同一个效果,讲完后远端的学生全听明白了,也就不需要互动了。

第二,教学过程的规范化,教学管理的平台化。教学结果可量化,对远端的学生做管控。我们另外一个升级的模式就是分级教学,因材施教。我们老祖先早就提出了这点,但遗憾的是,在培训机构里面,真正实现这点的非常少。

2015年,我们才开始尝试开始用分级教学的模式。为什么以前没有做?因为规模不到,而规模达不到一定标准时候,分级教学以后经济效益会下降。但是,当一个中心一个月可以招收60人以上时候,就可以在同一个课程方向做分级教学的实施。

所以,达内在同一个课程方向上,每个月招生超过60人的中心,必须分级教学。好学生一个班,差学生另外一个班。好学生可以用更快的速度,教授他们更多的知识。差学生用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去教学,同样也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材施教、分级教学之后,无论是学生的满意度,还是就业质量都是在大幅度提高。

最重要的是,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双师模式,把优质的教学资源复制到远程中心,复制给我们的客户。

双师

当然,双师模式,远程教学不是教学质量的核心,只是复制优质教学资源的手段。优质的教学体系是什么呢?还是内容为王,谢谢大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