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上线 中小学招生入学严禁采集家长职务收入信息

新浪教育

关注

3月28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由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和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组成。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对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作出部署。强调全面清理取消学前教育经历、计划生育证明、超过正常入学年龄证明等无谓证明材料。3月31日,北京市体育局公布《北京市青少年校外体育培训机构准入审查工作指南》,明确体育培训机构的收费监管、从业人员资质、培训场地、培训内容、线上培训等方面内容。教育企业动态方面,掌门教育、宝宝树、卓越教育等发布最新财务业绩;学而思编程升级,推出软硬件智能学习系统,尔湾科技品牌升级为“量子之歌”……更多教育行业新鲜事,详见下文。

重磅 |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 教育系统疫情防控6要求

3月28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搜索关键词“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即可进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主页(www.smartedu.cn)。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主页显示,该平台直接链接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以及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聚集大量课程及资源。

其中,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由原来的“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升级而来,于今年3月初上线试运行,现有资源达到21334条,其中新上线10335条,比原来增加接近一倍。

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首批上线的2万门课程是从1800所高校建设的5万门课程中精选的优质课程,课程覆盖了13个学科92个专业类。

“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分三期建设。3月28日上线的是专业与课程服务中心,6月底完成其他各中心的开发和上线,12月底完成平台各规划功能的开发与上线。

3月28日,教育部举行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启动仪式,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出席仪式并宣布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持续推进建设并充分运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将进一步缩小‘数字鸿沟’,有助于我们深刻思考新形势下‘教育何为’的问题。”怀进鹏提出,要以平台开通为契机,紧紧抓住数字教育发展战略机遇,以高水平的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

怀进鹏强调,一要建立教育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把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打造成提供公共服务的国家平台,学生学习交流的平台、教师教书育人的平台,学校办学治校与合作交流的平台,教育提质增效和改革发展的平台,实现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和教育现代化的平台。二要坚持优先服务师生和社会急需,为抗疫一线师生打造一所永远在线的网上课堂,加强抗疫知识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三要运用平台深化“双减”、赋能职教、创新高校教育改革、深化评价改革,突出效果导向,推进应用服务支持。四要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推动共建共享。为各方协同发展、共建共享数字社会创造契机。五要加强国际交流,探索数字治理方式,努力成为智慧教育的国际引领者,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教育部部署当前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提出6要求

3月31日,教育部召开2022年第5次全国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视频调度会议,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部署从严从实从细做好当前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会议强调了哪些内容?

会议强调,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要坚定不移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落实落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确保校园一方净土,确保师生生命安全。要坚定不移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主动融入属地疫情防控全局,加快完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一旦出现疫情即刻启动应急机制,果断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尽早实现“动态清零”,确保教育教学平稳有序。

会议对当前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部署。

一是以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要不断提高防控工作科学性、精准性,以最小代价取得教育系统疫情防控最大效果。

二是引导师生全员防控。要引导全体师生参与到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中,全员防控人人有责。

三是加大核酸常态化抽检频次。要增加经常性核酸检测频次,重点岗位人群每周开展核酸检测。

四是落细常态化防控措施。要切实严格校园管理,教育引导广大师生自觉遵守疫情防控相关规定,严防疫情输入校园。

五是落实健康监测。要严格实施因病缺课(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动态精准掌握师生员工及其共同生活居住人员健康状况和行程轨迹。

六是加强值班值守。要认真做好假期应急值守,落实领导在岗带班等制度,遇有紧急、重大情况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理。

北京市教委负责人介绍了《北京高校疫情防控应急封闭管理工作指引》研制背景和重点内容,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有关专项工作组和有关司局负责人分别介绍了教育系统外防输入、安全稳定、高校在线教学、研究生复试和高校毕业生就业等工作有关情况,并部署了工作要求。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各专项工作组负责人和基础教育司、高等教育司、高校学生司负责人,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部直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负责人等,分别在主会场和分会场参加会议。

升学 | 中小学招生入学严禁采集家长职务和收入信息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作出部署。

《通知》要求,各地要科学合理划定片区,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常住人口学龄儿童摸底调查制度,按照“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的目标要求,为每所义务教育学校科学划定招生片区范围。

教育资源相对均衡的地方,鼓励逐步实行单校划片,合理稳定就学预期。教育资源不够均衡的地方,积极稳妥推进多校划片,并将热点学校分散划入相应片区,推进片区间优质教育资源大体均衡。

规范报名信息采集方面,《通知》强调,各地要健全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登记制度,按照材料非必要不提供、信息非必要不采集原则,进一步规范报名信息采集。全面清理取消学前教育经历、计划生育证明、超过正常入学年龄证明等无谓证明材料。

应当采集学生基本信息、家庭住址及家长姓名、联系方式等必要信息,严禁采集学生家长职务和收入信息,不得利用各类APP、小程序随意反复采集学生相关信息。

《通知》明确,各地要全面落实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政策,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要优先满足学校所在县(区)学生入学需求,不得跨设区的市招生。加强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招生管理,不得假借民办学校等名义招收中国籍学生。

普通高中招生方面,《通知》要求,进一步压减优质公办普通高中和民办普通高中跨区域招生计划。各地要全面建立地市级或省级高中阶段学校统一招生录取网络平台,切实加强招生录取过程管理,严禁提前招生、超计划招生、违规跨区域招生,严禁招收借读生、收取借读费。严格落实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民办普通高中独立招生规定,严禁公民办学校混合招生。

保障特殊群体入学方面,各地要健全控辍保学长效机制,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应入尽入。深入推进“两为主、两纳入、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策,全面清理取消不合规的随迁子女入学证明材料及其时限要求,不得要求提供户籍地无人监护证明。认真落实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中考政策,对回户籍地参加中考的随迁子女,妥善做好考试招生报名服务工作。

体育 | 鼓励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 严禁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

近日,国新办举行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发布会。在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负责人郝风林表示,强化体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严禁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将体育课程纳入研究生教育公共课程体系。

在会上郝风林表示,要明确理念深化改革,聚焦教会、勤练、常赛的体育教学改革理念,不断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育教学模式,推进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终身受用的体育技能。二是保障课时抬高底线。严格政策标准和教育督导,强化体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严禁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将体育课程纳入研究生教育公共课程体系。三是优化课程提升质量。

2017年修订出台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9年启动修订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1年印发《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注重大中小幼相衔接,聚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围绕课程目标和运动项目特点,精选教学素材,丰富教学资源,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要夯实条件保障基础,让学生有条件开展体育运动。一是配齐配强体育教师。指导各地多措并举破解中小学体育教师紧缺问题。截至2020年,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师队伍总数突破70万人,比2015年增加14.8万人,增幅为26.2%。推动建立聘用优秀退役运动员为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制度。实施体育浸润行动计划、体育教育志愿者支教计划。二是改善场地器材建设配备。2020年出台《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器材配备标准》《小足球、小篮球、小排球场地建设与器材配备规范》,指导地方加大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力度。截至2020年,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校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率为92.8%,体育器械配备达标率为96.8%。

要为学生开展体育运动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2020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同年,教育部会同体育总局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学校体育和体教融合的理念、目标和实施路径。这次,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将全民健身资源更多惠及广大青少年,夯实广泛参与全民健身运动的群众基础。

此外,教育部将会同体育总局等部门深入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健全体育竞赛和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课程 | 五部门: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考试不得完全交予第三方

近日,教育部、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市监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要求在线开放课程要做到线上与线下课程同管理、同要求。同时,《意见》明确了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责任主体,并提出高校不得将在线开放课程考试完全交由在线课程平台等第三方负责。

《意见》明确,高校是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的责任主体,要制定本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办法,规范课程选用、教学、评价、督导和学分认定等管理制度,将在线开放课程纳入日常教学管理,做到线上与线下课程同管理、同要求。对选用的在线开放课程要配备课程责任教师,全面负责课程教学服务与管理。

对于教师管理,《意见》要求,高校在线开放课程主讲教师及教学团队应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实施完整的教学活动,并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做好在线服务,确保上线课程质量。

《意见》提出,高校应强化课程选用管理,实行严格的意识形态审查、内容审查和质量监督,不得选用内容陈旧、服务质量差的在线开放课程。未经高校审查并正式推荐的课程不得受理,达不到基本规范要求的课程不得上线。

《意见》要求,高校不得将在线开放课程考试完全交由在线课程平台等第三方负责。要严格考核评价管理,在考试中通过人脸识别、双机位等技术手段强化考试监督。同时,提供学分课程的平台必须严格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履行安全保护义务,平台安全保护等级不应低于第三级。

对于学生,《意见》强调,严禁出借个人学习账号给他人使用,严禁通过非法软件或委托第三方提供的人工或技术服务等方式获取学习记录和考试成绩的“刷课”“替课”“刷考”“替考”行为,严禁以任何形式传播课程考试内容及答案。

《意见》中还提到,将建立课程平台“黑白名单”制度,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对提供学分课程的平台进行备案审核,监管规范、课程质量高、管理服务好的平台进入“白名单”,并在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政务网站上公布,“刷课”问题频出、课程质量低劣、管理服务落后的平台列入“黑名单”。高校必须从列入“白名单”的平台上选用学分课程。

文凭 | 教育部:因疫情转为线上学习的国外文凭可获认证

3月24日,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发布提醒称,跨境远程国(境)外学历学位证书和高等教育文凭暂不在认证范围内。消息一出,引发关注。次日,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再发文就其补充解释。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表示,上述不在认证范围内的跨境远程国(境)外学历学位证书和高等教育文凭,是指境外院校所开设的课程性质本来就是远程教育,而不是指境外院校因受疫情影响,将面授课程调整为线上课程的情形。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指出,疫情以来,部分境外院校和中介机构以营利为目的,乘机专门开设远程课程、降低录取标准、扩大招生规模,进行“包入学、包毕业、包认证”等不实宣传,损害留学人员利益。对于以此种方式获得的文凭证书,按照《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评估办法》,不在认证范围内。

对于被境外院校以面授学习方式录取的学生,由于受疫情影响,被迫选择通过在线方式修读部分或者全部课程,在满足境外院校规定的学位授予条件后,其所获得的学位可以获得正常认证。

去年3月,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也曾发布相似提醒,部分国家的某些高校和中介机构以疫情为借口,不断推出各种在线课程,通过降低录取条件、毕业要求或缩短学习时长等方式,并声称不需出国就可以轻松获得海外文凭。“这些行为涉嫌变相售卖文凭,严重侵害了留学人员利益。”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表示,“坚决反对部分境外院校和中介机构以营利为目的,假借疫情突击增开大量在线课程的做法。”

北京 | 发布青少年校外体育培训机构准入审查工作指南

3月31日,北京市体育局公布《北京市青少年校外体育培训机构准入审查工作指南》,明确体育培训机构的收费监管、从业人员资质、培训场地、培训内容、线上培训等方面内容。

面向义务教育的体培机构需准入审查并建立预收费账户

《指南》明确,拟在北京市登记注册,以传授体育技能、提升运动能力为目的,面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从事青少年校外体育培训服务的市场主体需进行准入审查。面向学龄前儿童(3-6岁)及普通高中生开展体育培训服务的市场主体参照执行。

新成立的机构需经体育行政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已成立的机构需要按照《北京市青少年校外体育培训机构设立审查工作指引(试行)》开展自查完善,其中已成立的营利性体育培训机构要向向区级体育行政部门提交审查申请,经同意后到属地市场监管部门进行业务变更。

同时,依据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工作的通知》,青少年校外体育培训机构应建立培训预收费专用账户,按规定加强预收资金管理。

执教人员要持证上岗

《指南》提到,青少年校外体育培训机构应配备运营管理人员、执教人员、教研及教管人员等,其中线下培训机构还应配备场地维护人员、安全管理人员。

其中,专职体育执教、教研人员原则上不低于机构从业人员总数的50%,且数量应满足培训需要。

具体要求上,从业人员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相应的专业技能和培训能力。开展高危体育项目的青少年校外体育培训,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国家规定的职业资格。培训机构应保证上述各类资质证书在有效期内。

培训材料研发人员应具备项目相关行业资质证书或专业能力证明。其他人员应具备岗位相关资质证书或专业能力证明。此外还需符合《教育部办公厅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中的相关要求。

从事青少年校外体育培训的执教人员应具有大专以上高等教育学历或中等以上职业教育学历,并持有以下至少1种证书:体育教练员职称证书;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或一级及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或省级单项体育协会颁发的体育技能等级或教练员证书;体育教师资格证书;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确定的人才评价机构颁发的体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国家体育行政部门或全国单项体育协会授权机构颁发的职业能力培训证书;经省级(含)以上体育行政部门认可的相关证书;境外体育组织颁发的教练(员)证书,并经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或者省级单项体育协会专业水平转换认可。

培训场地应设置视频图像采集装置

在培训场地方面,《指南》要求,线下青少年校外体育培训机构应自有或租赁与培训类别和规模相适应的场所(含办公用房、体育培训用房和其他必备场地)。以自有场所举办的,应提供办学场所的产权证明材料;以租用场所举办的,应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租赁合同(协议),租赁期限不少于1年。

体育场地和器材要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指南》特别提到,青少年校外体育培训机构应在开展培训的室内、外场所设置视频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和回放视频图像能清晰辨认人员体貌特征。

室内培训不得使用居民住宅作为培训场所。不得在地下二层及以下开展体育培训活动。

线下体育培训机构开展青少年校外体育培训,开展培训教学的场地面积应不少于100㎡。棋牌类体育项目每班次培训的人均培训面积不小于3㎡,其他体育项目每班次培训的人均培训面积不小于5㎡

线上体育培训机构应取得备案或许可

培训内容上,青少年校外体育培训机构应坚持“健康第一”导向,抵制“应试体育”思维,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健康、提升运动技能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如使用教材,青少年校外体育培训机构应配备与其培训大纲及培训计划相匹配的合法、合规的教材,语言、文字、字母、符号、引文、摘录、术语、译名、计量单位等准确规范,不得使用未经批准的国外教材。

《指南》提到,线上培训机构应符合国家有关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及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依法取得相关备案或许可,并且向属地体育行政部门提供具备相应权限的内容审查账号。

同时,线上培训机构应当具备信息储存功能。平台上的培训内容及相关数据信息须留存1年以上,其中直播教学的影像须留存至少6个月;用户行为日志须留存1年以上。线上平台应当具备护眼功能和家长监管功能。

各地 | 广州K9学科机构减少超98% 浙江严防“中考移民”

近日,广州市教育局发布《2021年广州教育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要点》,其中表示2021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线下校外培训机构减少比例超98%。2022年广州加快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遵循规律、充满活力、公平优质、开放包容的基础教育体制机制,实现全面、协调、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2021年教育工作总结

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约4.75万个、普惠性幼儿园学位约6.36万个,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53.43%、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88.18%。新增教育集团25个,获评省优质教育集团培育对象21个,示范性高中学位占比超过85%。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安置率已达99%。

截至2022年1月4日,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校内课后服务参与学生人数占应开展课后服务学生总数85.2%。在全国率先探索推行午休“平躺睡”,全市午休能“平躺睡”的学生人数占参加午休托管学生总数80.3%,较学期初增长2.02倍。

从严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出台《广州市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办法》等16份政策文件及若干措施。建立“审批、监管、处罚、退出”闭环管理机制,全市1153家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线下校外培训机构实现机构总量、培训课时、参培人数、招生规模和预收费“五个极大减少”,且减少比例均超过98%。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营转非”、持证机构预收费资金监管、出台学科类培训政府指导价三项工作均提前完成。

通知指出,在教育工作中,还存在以下问题:有利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依然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依然突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待完善,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和影响力与国家中心城市地位不相匹配。

2022年广州教育工作要点

实施《广州市中小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编制基础教育公办学位建设专项规划,通过新改扩建等方式加大公办义务教育学位供给。促进集团化办学规范管理和提升质量。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省级示范区建设工作,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巩固义务教育适龄特殊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5%的目标,继续实施特殊学生15年免费教育,继续办好专门教育。

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深化职普融通,建设集职业启蒙、科普认知、实践体验、劳动技能训练为一体的职业教育体验中心。深化产教融合,推进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平台)建设,推进专业布局精准对接产业发展。

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完善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支持在穗省部属高校发展,继续推进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建设。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扎实推进“双减”试点工作。把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作为教育督导“一号工程”。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功能,提升作业设计与教育教学质量,丰富课后服务活动资源,扩大午休“平躺睡”服务面,打造更加优质的课后服务。完善校外培训法律制度设计,完成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条例送审工作,出台培训机构监督管理办法。健全体育、文化艺术、科技非学科类机构全覆盖和人员、内容、预收费全链条的“两全”监管机制。强化风险防范化解,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加强教育行政执法,加大违规培训行为查处力度。加强政策解读和宣传引导,缓解家长和学生焦虑。全力推进试点工作取得更大进展,确保“双减”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统筹推进规范民办义务教育。确保义务教育学位主要由公办学校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供。基本完成规范民办义务教育主要任务,包括“公参民”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工作,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读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含政府购买学位)比例达到85%以上。开展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质量监测;全面加强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党建工作。

推动落实《广州市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扎实做好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迎检和整改、教育重点工作专项督导、省教育强镇复评等督政工作,积极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和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组织实施2022年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语文、艺术、英语学习质量监测,强化监测结果运用。

浙江严防“中考移民”与违规招生,初高中毕业年级最后学期原则上不得转学

3月28日,浙江省教育厅印发《浙江省中小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下文简称《办法》),将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籍管理与义务教育的学籍管理合二为一,并明确多项转学新规,严防“中考移民”与违规招生。

此外,《办法》鼓励普通高中学校与中等职业学校之间学生互转,以推进普职融通,也为后续出台普职融通的政策提供学籍管理上的依据。

具体来看,《办法》提出,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籍管理与义务教育相衔接,学生的学籍档案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籍档案的基础上接续进行。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籍号沿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籍号。

为防止人籍分离、空挂学籍和跨省跨地区违规招生等行为,《办法》规定,未注册初中学籍的学生,原则上不得参加浙江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不得注册高中学籍。同时,《办法》保障浙江户籍省外学籍学生的权益,非浙江省初中学籍但为浙江户籍的学生,可以按照相关规定,回户籍地参加浙江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转学方面,《办法》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实行多校划片的,同一片内不得转学;通过摇号录取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原则上不得安排转入学生,以防止热门民办学校借转学“掐尖”挖生源。

民办高中学校和公办高中学校之间原则上不得相互转学。外省普通高中学生申请转入浙江省普通高中就读的,须具有浙江省户籍,还需提供转出学校出具的学业已修习学分认定,并由浙江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核查其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办法》明确,原则上学生在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起始年级第一学期、毕业年级最后一学期、学期中途不得转学。浙江省教育厅表示,新增该规定主要是为了防止“中考移民”以及规范招生,确有需要转学的,可以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

在普高和中职转学方面,《办法》提出,普通高中学校与中等职业学校之间学生转学,限同一个招生区域内,须符合有关转学条件,由双方学校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核办。

普通高中学生转入中等职业学校,仅限高一、高二年级学生,且只能转入三年制专业,并应当补学相应的缺修课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转入普通高中学校,普通高中学校依一定程序对学生高中段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后,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核办,并应当补学相应的缺修课程。

《办法》自2022年9月1日起施行。

财报 | 卓越教育、掌门教育、宝宝树等发布最新财务业绩

卓越教育2021财年净亏损4.05亿,同比盈转亏

3月31日,卓越教育集团公布未经审核全年业绩公告,2021财年收益18.98亿元,同比增加12.5%,净亏损4.05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1.27亿元,同比盈转亏。

报告期内,卓越教育集团毛利7.1亿元,销售成本11.87亿元,上年同期10.72亿元。销售开支1.81亿元,研发开支1.46亿元,行政开支2.15亿元。各类教育服务收入构成方面,全日制备考项目1.61亿元,素质教育7395万元,辅导项目16.63亿元。其他收入及收益共7350万元,同比上涨10%。

流动资产方面,卓越教育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2.13亿元,上年同期6.93亿元。当前受限制现金947万元。流动负债总额为8.43亿元,流动比率为0.82,同比有所下降。

卓越教育表示,未来将致力于全日制精准化教学服务,加速布局素质教育,并探索职业教育开辟全新航道。

掌门教育2021年Q4营收5.06亿元,净利润1.46亿元

3月30日,在线教育公司掌门教育(NYSE:ZME)公布了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和2021年全年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掌门教育在Q4实现营收5.06亿元(全文均以人民币计算),同比下降46.6% ;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Q4净利润达到1.46亿元,实现首次季度盈利。

据介绍,根据“双减”政策要求,掌门教育推进多元化业务转型发展,进行组织架构及业务重组,探索新的盈利方向。在素质教育领域,持续深耕并扩大细分赛道领先优势;加码ToB业务,发力教育信息化及SaaS软件服务;依托技术及资源优势,入局智能硬件领域,开发以自学产品为核心的课后解决方案。

掌门方面也透露新方向的进展,2021年第四季度素质教育业务实现收入7000万元,同比增长34%。

在教育硬件方面,掌门教育推出了首款智能学习机,这是掌门教育推出的第一款辅助家庭教育的智能教育硬件产品。资料显示,掌门智能学习机内置从小学至高中全学段9门学科的同步教辅资源及综合素养内容,能够满足小学至高中全学段学生自主学习的个性化成长需求,市场售价3999元。据悉,该款学习机面市单月已售出近万台。

在教育信息化方面,掌门教育透露,正在通过科技创新探索助推教育信息化业务,目前已在多个区域顺利开展。

2021年Q4净利润达到1.46亿元,首次实现了业务扭亏为盈

· 2021年第四季度净收入为5.056亿元(7930万美元),较2020年同期的9.460亿元下降46.6% 。2021年净收入为44亿元(7亿美元) ),比 2020 年的 40 亿元增长 9.6%。

· 2021年第四季度毛利率为40.6%,2020年同期为44.0%。 2021年毛利率为45.3%,2020年为45.2%。

· 2021 年第四季度的经营收入为 6,640 万元(合 1,040 万美元),而 2020 年同期经营亏损为 6.90 亿元。2021 年的经营亏损为 14 亿元(美国2 亿美元),而 2020 年为 13 亿元。

· 2021 年第四季度净利润为 1.463 亿元(2300 万美元),而 2020 年同期净亏损为 5.999 亿元。2021 年净亏损为 12亿元(2 亿美元), 2020 年为 10 亿元。

宝宝树集团2021财年收入2.81亿元,净亏损同比减少

3月29日,宝宝树集团发布2021年度业绩公告。公告显示,2021财年,宝宝树集团实现收入2.81亿元,毛利1.7亿元,同比分别增加32.8%及77.0%,年度亏损3.87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7.8%。

报告期内,在收入构成方面,广告收入2.55亿元,同比增加35.7%;电商收入2388万元,同比增加20.1%;其他收入236万元。同比减少42%。

另外,营业成本为1.11亿元,销售及营销开支2.85亿元,一般及行政开支2.18亿元,研发开支4882万元。

报告期内,宝宝树集团年度亏损3.87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7.8%。目前现金及银行结余为12.4亿元。

同时,宝宝树app的核心变现用户流量录得2160万,同比增长8.5%,微信社群拥有约114万名社群活跃用户,社群活跃度超过25%。

大山教育2021财年净亏损5679万元,同比盈转亏

3月30日,大山教育公布年度业绩,2021财年实现收益3.52亿元,同比增加6%,年内净亏损5679万,同比盈转亏。

报告期内,大山教育毛利1.17亿元,上年同期1.09亿元。销售成本2.35亿元,上年同期2.23亿元。销售及营销开支1368万元,内容与信息技术研究及培训开支2971万元,行政开支6043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7027万元,同比大幅增加623.3%。大山教育表示主要因若干自营教学中心之物业及设备减值亏损大幅增加,出售物业及设备的亏损增加。

同时,大山教育银行结余及现金2.59亿元,上年同期2.99亿元,流动负债6530万元,上年同期2.59亿元。

大山教育表示,2021财年主要在郑州提供中小学课后教育服务,包括线上线下整合课后教育服务,对学校常规的英语、语文、数学及其他课程进行补充。

融资 | YoKID优儿学堂、简单心理完成最新一轮融资

YoKID优儿学堂完成新一轮融资,嘉道资本领投

近日,YoKID优儿学堂及其母公司优儿托育服务集团完成由嘉道资本领投的最新一轮融资。此次投资将为优儿集团在安全化、数字化、专业化、全产业化等方面做到增量提质。

据悉,YoKID优儿托育服务集团是托育产业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旗下品牌包括 “YoKID优儿学堂”、“优儿托育学院”、“优儿托育产业PASS系统”,经营多元化高品质托育园、托育人才培训、以及全方位一站式托育供应链服务管理系统。

2016年7月,YoKID优儿学堂完成Pre-A轮融资,由投资机构China Alpha领投;2017年10月,完成数千万A轮融资,由软银中国领投,明嘉资本、普思资本跟投;2018年5月,完成1.5亿元A+轮融资,由融创中国领投、软银中国等老股东跟投。

简单心理完成1亿元B+轮融资,由千骥资本独家投资

心理健康服务平台简单心理近日宣布完成1亿元B+轮融资,由千骥资本独家投资。据了解,本轮融资将用于推动公司数字化升级、团队建设、业务拓展等。

2021年11月,简单心理完成2亿元B轮融资,由沙特阿美旗下多元化风投基金Prosperity7Ventures(P7)领投,老股东长岭资本增持、恩颐资本跟投。此前,真格基金曾参与其天使轮融资。

简单心理成立于2014年,在全球117个城市拥有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健康工作者,为超百万人次提供过专业心理咨询服务。

公司拥有心理教育品牌“简单心理Uni”,为专业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学爱好者提供学习和职业发展路径;并在北京、上海开设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简单森林”和精神心理门诊。

机构 | 学而思编程升级 尔湾科技品牌升级为“量子之歌”

学而思编程升级,推出软硬件智能学习系统

3月31日,好未来旗下学而思网校宣布,学而思编程课程体系完成升级,正式发布智能硬件学习系统《少儿编程智慧城市·机器人智能拼搭编程课》。

据了解,此次推出的编程课程产品将软件编程与智能硬件相结合。在课堂上,除了设置软件制作学习环节,还有硬件设计操作环节。

新产品售价2180元,包含两款积木硬件与14课时直播课程。学员将通过编程与积木硬件进行互动,如用程序控制科技塔感应光线、天轮感应声音等。

升级后的学而思编程课程主要面向6-12+岁学生。在教学方式上,采用项目制授课与双师模式,分为图形化编程与Python编程两个阶段提供课程。

尔湾科技更名为量子之歌,定位终身学习平台

3月31日讯,尔湾科技宣布品牌正式升级为量子之歌。升级后量子之歌定位为专注于提升全民素养的终身学习平台。

据悉,量子之歌将在三方面发力:满足不同年龄段用户群体的知识成长需求;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在课程内容方面,则兼顾知识内容的专业性、实用性以及趣味性,依托集团内部课研团队与外部专业智库,开发“有趣有料、有趣易懂、可转述可传播”的课程体系。

此外,量子之歌旗下专注于个人价值提升的终身学习平台讲真正式亮相。截至目前,讲真已累计服务超340万名用户。除了定位于面向C端的成人终身学习平台外,讲真未来还将推出面向B端的企业数字化智能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