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疫情 让在线教育迎来“公测期”

蓝鲸财经
一场疫情,让学校开课时间推迟。
2月12日,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不停学”,只能把课堂搬到线上。
于是,在线教育机构被推到了台前。
在线教育迎来“公测期”
因为这次疫情,在线教育完成了刚需化转变:不在线上课,那就只能停学。从历史上看,在线教育存在这么多年,基本没有过这样的时刻。
曾经有人觉得在线教育是互联网改造教育行业,值得推广;有人却表示反对,认为只有在线下,教育的效率才能真正体现。反对的声音,是在线教育推广缓慢的原因之一。
但现在,以前没接触过或者不信任在线教育的用户,纷纷开始尝试在线学习,对整个在线教育的快速普及起到了很大的刺激作用。尤其在低线城市,以往在线教育的接受度更低。但为了“停课不停学”,家长和学生们必须通过电脑或者手机进行在线学习,这是一个打破偏见的重要契机。
经过尝试,能够接受在线教育方式的家长和学生大有人在。
比如说,新东方将所有的线下课程都转移到线上。一开始,有的家长不愿意孩子长时间盯着屏幕,在开课前直接退课。
但俞敏洪表示,真正试听了两节课后,退课的家长极少。也就是说,家长发现,在线课堂其实不比地面课堂差到哪去,甚至在有些方面还要更好。比如有家长和学生反馈,在线上课期间和老师互动感觉更加轻松。
再加上5G商用的落地,疫情过后,在线教育甚至很有可能成为普惠教学和培训机构的必要手段。在线教育缺少的,也许就是这样一次被普罗大众尝试接受的公测机会。
在线教育促进教育均衡
虽然在线教育还有成长的空间,但好处显而易见。最重要的一点,长远来看,在线教育正极大地促进教育均衡。
学生和老师可以来自全球各地,不用在暑假和寒假出门上补习班,减少了家长的接送负担。一些师资力量落后的偏远山区,也可因此享受到优质教学资源,加大教育公平的可能。
其次,便于学生查漏补缺。线下授课学生只能靠笔记加强记忆,但线上授课除了老师的真人互动直播外,课后还可以随时反复看回放,回放也能帮助父母在课后更好地辅导孩子。
此外,在线教育也会更加便于个性化教育。学生可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来选择课程。也可自主地选择上课方式。老师也能随时看见学生的学习进度,根据数据分析,进行个性化的诊断,推送具有针对性的习题和课程,提高教学效率。
只是,线下转线上并不容易。不仅需要技术支持、课程储备,还需要充足的资金。
疫情是一场压力测试
疫情是场压力测试,现金流是一道考题。
全部停课退费,虽然短期内不会有太大问题。但再撑一段时间,就只能关门大吉。老师员工的生计,立刻就成了问题。当前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课堂搬到线上,让学生在家中上课。
虽然许多在线教育机构陆续公布免费送课方案,但要想留住用户,还是要靠课程质量和教学水平。
与此同时,线下教师如何适应在线教育,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不仅学生、家长对在线教育比较陌生,许多老师也不太适应。
全国各地公立学校自2月10日起,陆续开始在线上课,300多个城市的60多万名教师摇身一变成了“主播”。初次接触在线教学,部分老师一时手足无措,成了网络段子的主角。
这个问题,其实需要老师长期浸染在在线教育的环境里,还需要教育机构提供专业的支持和必要的培训。不管是地面教育还是在线教育,老师都是最根本的力量。回归教育本质,才能真正把教育做好。
种种问题虽有,但在线教育于疫情中崛起,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之前预计要三年时间才能赶上线下的在线教育,如今全面提前。与此同时,线上教学的扩张没有地域限制,更有可能迅速达成头部效应。
因此,未来中国教育市场的发展,也许正如俞敏洪所说的,必然是地面教育和在线教育双向发展,“两边都能产生巨大的公司”。这次疫情过后,教育领域会出现大的在线教育公司,以作业帮、猿辅导、新东方在线为首的一系列公司,都有希望跻身进去成为其中之一。
责任编辑:潘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