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外语

答家长问:让孩子对英语着迷要用心理战术

新浪教育

关注

好多妈妈们问起很多英语启蒙、英语学习的细节性问题,其中一个问题让我沉思许久——“如何让孩子着迷?”这是个含金量特别高的问题,也彰显了教育的本质——孩子是学习的主宰!

这次博文,我就结合对《孩子是如何学习的》一书的几点感受,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用热爱,让孩子对英语“为之着迷”  

如何让孩子着迷?用热爱,让孩子对英语“为之着迷”

“着迷”这个词应该是“喜欢”的最高境界,有点“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的味道。

简单来说一下怎么让孩子在英语上“不能自拔”的战略战策!

一、心理战术:——无压环境的创设

用热爱,让孩子对英语“为之着迷” 代言词:快乐、满足用热爱,让孩子对英语“为之着迷”

培养孩子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不管是学习什么,即使开始的阶段很快乐,也总有回归平常的那一天。但如果了解孩子是怎样学习的,激励他把学习转变成发自内心想做的事情,却是可以实现的,这也便是我想说的——得到内心的“快乐与满足”。

用热爱,让孩子对英语“为之着迷”那怎样创设无压环境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对照表,它昭显了积极暗示与消极暗示的作用:

案例一:正确定位

消极暗示:今天听了英语没有?是不是应该看看英语书了?

积极暗示:八点到了,我们的“英语小书迷”在哪?

案例二:家长示弱

消极暗示:快唱唱这几天学的英文歌!给大家读读英文书,讲个英语故事听听!

积极暗示:我家宝贝可了不起了,自己学唱了那么多英文歌,还会讲英语故事,我都不会讲呢!!

案例三:注重过程

消极暗示:我们这个孩子记性不好,学什么忘什么!

积极暗示:宝贝每天都有收获,今天又认识了这么多的单词,句子!

案例四:关注细节

消极暗示:你这个孩子怎么什么也学不好。

积极暗示:宝贝观察的真仔细呀!宝贝太专注了!

。。。。。。

通过以上几个案例积极和消极暗示的对比,大家可以发现一个相同的问题——作为家长,我们总是对孩子有期待!或者换句话说,我们接受不了对他们付出这么多,没有得到我们认为的相应的回报。我们希望他们很棒,我们接受不了他们本来的面目,所以总是对他们不满意,不满足!

这种感受通过我们的语言表情投射到了孩子身上,他们会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压力与情绪。这时候学习就变成了父母的事情,也就“成就”了如今很多孩子为了父母“牺牲”了他的一生,只为达到父母的满意与放心。这时候作为自己发自内心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被外因取代,我们经常看到的中高考后,许多学生“撕书泄私愤”,也变得可以理解了。

前天,妞妞书桌上的水彩笔都被放在了笔筒里,我很不满意的对妞妞说——

妈妈:妞妞,怎么水彩笔放笔筒里了,不是有专门别在书桌上的笔盒吗?

妞妞:不是我放的。(赶快去找笔盒,没找到)

妈妈:妞妞,这是你的办公室,怎么笔盒去哪了你也不知道!

妞妞:(钻到桌子底下扒拉他的玩具)

妈妈:妞妞,给你收拾好了的东西,不要随便乱放!

妞妞: 。。。。爸爸,你看你在那看电视,玩手机,高兴的来!你再看看我!

这便是作为父母我们不自觉地从方方面面给孩子带来的压力,也是一种负面消极情绪的传递——你怎么就是不行!

人们在某些时候能学会多少东西,取决于那个时候他们对任务以及他们执行这项任务的能力的感觉。当我们感觉自己强大,有能力胜任时,再困难的任务中我们也能跳跃前进。困难并不会使我们气馁,我们会这样想:“迟早我会完成。”还有些时候,我们只是想:“我永远无法做到,这对我来说太难了,我从来也不擅长这一类事情,为什么我必须要做呢。”等等。教育的艺术之一就是要为孩子创造积极地情绪,能够感觉学习者是处于哪一种情绪中,人的情绪可以很快地从一种转变为另一种。当孩子情绪低落时,强迫或者催促他们是没有用的,只会让他们感到更害怕、更泄气。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后退,卸下压力,让他们放心,安慰他们,给他们时间——随便他们需要多长时间——等他们重新获得了足够的精力和勇气后,再回到任务上去。

二、“题海”战术:——多种素材的供给

用热爱,让孩子对英语“为之着迷”代言词:全面撒网,择“优”录取用热爱,让孩子对英语“为之着迷”

对于英语这个语言学科的学习,只学习书本上的那点知识肯定是不够的,毕竟语言代表着文化,文化昭显出一个民族的根基。

对英语而言,适合孩子学习的素材相当之多,不管我们的孩子是何种性格,什么年龄,总会有吸引他的学习素材。但对刚刚开始英语起步的孩子来说,素材的供给是影响孩子“入迷”的重要因素。

健康的孩子充满求知欲,无所畏惧,他们的学习不会把自己关进盒子里,把自己封闭在小小的城堡里,人为地限制自己的学习,而是要带领他们从很多方向进入到生活。每一个新学习的东西都会让她们意识到其他需要学习的新东西。他们的求知欲随着学到的东西不断增长。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持续不断地给他们提供充足的营养。

在妞妞的英语学习之路中,妞听过上万首的儿歌,看过好多部原版动画,同时我也买过不少的英文绘本与读物,往往我们要供给孩子1个素材,自己却要对100个素材心中有数!但是最终发现,孩子感兴趣的是那些他能引起共鸣的作品,包括他身边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或者他这个年龄阶段感兴趣的事,而且难度要适宜!内容多的、难的,并不能证明孩子在英语上有多么优秀,同样,内容少的、简单的,也不能说明我们的孩子有多么的不行。

以前博客中我专门写过一篇《家庭教育中怎样进行英语阅读启蒙》的文章,主要介绍了吸引不同年龄孩子的英文绘本与读物,很多都配有生动的音频,即使是英语水平不给力的爸爸妈妈们也可以立马上手操作,而且互动性特别强,单单《I can read》系列那套里面十多本可爱动听的小故事,妞妞曾在两岁多时深深为之着迷,我每天下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她拖着我和她一起演那些小故事,乐此不疲!很多英语句子没有多长时间她便早早上口了,我从不给她翻译她听的英语故事,但是在情境中她已全部了解。

那天在家整理妞小时候的录像,无意中发现了她当时讲里面《Don't wake the baby!》这个故事的视频,感觉特别稚嫩可爱,和大家分享一下:

所以说,如果让孩子遵循自己的直觉,学习让他们好奇的事情,而不是我们给他们指路或者让他们学更多的东西,那么孩子会进步得更快,会涉及更多领域。“给他们提供充足的营养”以保持他们的求知欲,并不是说向他们灌输东西,或者告诉他们必须自己学习,而是要让他们接触到最广泛的、最多的有营养的粮食,就像带他们去一个没有垃圾食品的超级市场一样。

三、“道家”战术:——无为而治

用热爱,让孩子对英语“为之着迷”代言词: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用热爱,让孩子对英语“为之着迷”

道家老子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无,只有无才符合道的原则,这也正是我们作为家长所要做的。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总被一个习惯包围着,就是不断地有人教给我们该怎样做,家中有父母,学校有老师,等我们长大了,我们对待自己的儿女也沿袭了曾经自己的父母对待自己的那一套,无限制的扩大了教的能力,忽视了孩子自我成长,自我学习的能力。反而言之,就是对孩子个人的不信任。

习惯未必就是好的,就是对的,但是传承下来的习惯,我们往往从不会去质疑。如今回想咱自己的成长之路,每个挫折,每种坎坷,都不是父母、老师教出来怎样应对的,而是经过自己爬模滚打摸索出来的。随话说——教出的曲子唱不得!应该就是这个道理。

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将这种期望寄托于“教的过程”,这也便是如今的名校效应。其实我们必须意识到孩子是独立的学习的,而不是被聚在一起学习的;他们学习是出于兴趣和好奇心,而不是为了取悦或者满足掌控局面的成年人;她们应该掌握自己的学习,自己决定想要学什么,想要怎么学,应该用他自己的怎样的方式自由地探索和理解。

除非我们认识到这一点,放弃我们能够了解、测量、控制孩子思想的幻想;否则,我们在与孩子“智斗”的过程中,永远不会取得很大进展。

在今年的复活节前夕,我和妞妞一起观赏了许多关于Easter的英文儿歌动画,当时给妞看英文儿歌动画时,并没有什么要求,只是想让她大体了解一下西方有关复活节的习俗,但妞很快就被里面动人的旋律和情节打动,情不自禁、重复不断地听唱起来,如今对那几首她喜欢的《Five Little Bunnies   Easter Bunny Song》、《The Way the Bunny Hops   Easter Songs for Children》,已经能张嘴就来了,这也是她根据自己的好奇与兴趣点,自己习得的过程。     

在整个动画中,涉及到数学里减一的概念,但是是用复活节小兔一只只减少来呈现的,五岁半的妞正好处于对数字的敏感期内,她对这首《Five Little Bunnies   Easter Bunny Song》就格外感兴趣,妞自己找出了honey bee的衣服,扮演起动画里的小动物来,配合里面跳跃性的音乐,跳起舞来,大声唱起了减少后剩下的数字,如今看来,这是她不断形成自己英语思维模式的过程。

这是妞在边听复活节动画,边跳舞的视频,这两个视频正好反映出她自己的需求和自己习得学习的过程。第一个视频是她在跳《The Way the Bunny Hops   Easter Songs for Children》的时候,忽然停下来,对这首歌曲很不满意,自己主动打开了《Five Little Bunnies   Easter Bunny Song》这首歌。第二个视频便是她享受《Five Little Bunnies   Easter Bunny Song》这首数字减法的歌曲,相当投入!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来,在整个过程中,首先妞收获到的是快乐,还有音乐带给他的享受、英语学科对她精神上的填充和丰富。更重要的是她是用自己的方式自由地探索和理解。

你如何判断,如何确定孩子在学习什么东西呢?甚至他们是不是在学习呢?答案很简单,我们无法判断,我们不能确定。我对教育的看法建立在一个信念之上,尽管有很多证据可以支持这个信念,但是我无法证明,可能永远也证明不了。这可以称之为“信仰”,这个信仰就是人天生是学习的动物。鸟儿会飞翔,鱼儿会游泳,人类会思考和学习。因此,我们不需要通过哄骗、贿赂或者恐吓去“推动”孩子学习。我们不需要刨开他们的头脑以弄清楚他们是不是在学习。我们需要做的——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尽我们所能地把这个世界带到家中,给孩子们需要的及他们要求的帮助和指导,然后就走开。我们要相信他们能做好余下的事。

这也便是:无为而无不为——恰恰是有所作为!用热爱,让孩子对英语“为之着迷”

用热爱,让孩子对英语“为之着迷”

那什么是孩子擅长了解世界的原因?

——因为孩子热爱这个世界!

——因为所有真正学习的精神都是爱,而不是思考的窍门和技术。

祝愿我们所有的爸爸妈妈们都能让孩子通过那种爱来学习和成长,让他们对这个世界“为之着迷”!!!

本文选自MissMa--刘小妞的博客,点击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