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外语

北外教授张连仲:让英语学习促进孩子成长

新浪教育

关注

今年8月,张连仲教授在由微语言主办的“2018首届全国中小学英语听说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高端论坛”上,进行了“从英语教育的人文性追求思考中外双师英语课堂的价值”的主题分享。

张连仲教授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教育部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修订组核心专家,教育部《信息技术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研究》课题组组长。

学英语要依靠兴趣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看法,英语学习费时较多,而收效较少。甚至,多数人碰到老外的时候,会下意识地往回躲。这使得我开始反思一个问题:我们要如何看待英语教学?

我国现在学外语的人,大概有三亿多,大部分人都在拼命记单词,很多老师也是这样,巴不得学生天天记单词。可是现在来看,我们要换一个思路了。语言学习不能只像原来那样,只为多记单词、语法,能应试而学。我们现在要思考的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人的因素。在21世纪,人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呢?重新梳理外语教育需要什么、应该怎么做、什么样的新技术能帮助我们显得尤为重要。翻开国家开设小学英语课的文件,英语学习目标第一条说的就是“兴趣”。学生不一定要学的好,但是得喜欢学。事实上,有很多学生,特别是男孩子在学英语的时候,并不希望死记硬背。他希望,在语言听说的过程中,在做游戏、在表演中学英语。

语言其实就是这样的,就应该这么学。现有的教学模式让孩子失去了英语学习的兴趣,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因此,我们需要调整。语言学习追求什么呢?追求的是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这两点非常重要。这样的自信心,其实超越了英语本身。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看,孩子学习某一门课程,首先要觉得我可以、我能行,其次是培养他的语感,培养他更好的表达能力。

所以,国家英语课程标准这样规定:它要求我们的英语学习与课堂教学应该是有趣的、生动活泼的、应该有真正的交流互动,让孩子们参与进来、敢于表达。

目前推进的基础教育改革进程中,小学、初中、高中的英语课堂都在发生着变化。但是,由总体到个体来看,变化还不十分充分,很多课堂还是在教英语,而不是教孩子们喜欢学习,爱用英语尝试交流。所以,我们要改变,我们要让我们的学生敢说、爱说、会说;要让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高效的学习方法,强韧的学习毅力,这些都是我们现在的研究工作。我们要提供新的生态,给孩子们更多机遇,让孩子们全身心投入进去,真实地交流,真实地接触,真实地学习,这是我们所期待看到的。

敢说才能学好英语

现代外语教学强调一个概念,叫做confident speaker。十二年前,我曾来到甘肃皋兰县的一所中学。学校有一个中美教育部合作项目,用几千万美金为当地的孩子开发出了很好的学习课程和课件,课件里面的游戏都非常有意思。项目组里还包括几十位美国麻省理工、哈佛等名校的教授。我们把课件安装到电脑里,几个老师先试用。上完课后,四五个初中女老师就坐在那里一声也不吭。我问大家都有什么感受,那几位女老师坐在那儿依旧推来推去。

项目进行一年多之后,初中老师就能用email跟美国的大学教授进行有效沟通交流了。她们给外国教授写邮件,教授说,“Oh, I see it, do you mean this?”然后帮她更正过来,中国老师就回答说:yes, yes, yes。于是就这样,中方老师很快学会了如何与外国教授进行有效地交流。

又过了一年多,我们获美国教育部长邀请进行考察。坐在我旁边的美国教育部长提议,让中国学生讲几句。一个穿着棉袄的初二的男孩“嘭”的一下站了起来,用冻得有裂口的手,指着美国的教育部长说了一句话,一句让我铭记一辈子的话。他说:“You speak too fast, I want it slow”。说完,又“嘭”地坐下了。我问老外,你们听懂了吗?他们答:听懂了。美国的教育部长听到男孩的发言后很高兴,他说“That‘s what we expected”。我想,这个孩子勇敢地站出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他表达的十分到位,这比孩子能记住多少单词更有意义。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今年在剑桥开会的时候,台上专家对场内几千老师说:“We don‘t need you any more。”为什么?因为现在连手机都可以开始做翻译工作了。但接下来他又说了一句,“We need you not to teach like this,but to teach with feelings,with emotion。”。如此看来,语言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人与人的情感交流上来。

现代信息技术让外语教学可以做的更丰富、更真实、更可爱。现在的外语教学,指向远超于我们原来的理解,因此我们需要拥抱变革,改变我们现有的教学模式。现在学生学习英语,需求和要求都不一样了。大城市的孩子可以面对面的和外教一起学习;但是全国有一亿多小学生、几千万的初中生,这么大的一个数量,怎么可能每一间教室都能有一个外教上课呢?

微语言的课程:真实有效的交流

我们运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就能帮助学生实现真实有效的交流。微语言,大视野,什么叫大视野?学生学的不是课本,不是课本中的一个个单元,不是单词,而是一种和世界交流的方式。微语言向全国中小学校展示的正是这样一个想象的空间。微语言的课程基于课标英语教材,基于课标里的话题,基于中国老师的课堂实践,通过大屏幕让学生从教室内就能够与外教实时沟通交流,让语言学习变得生动、活泼、有意思、真交流。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慢慢发现,原来自己已经可以跟外国人进行真实地交流了,这样的情感因素是值得思索的。

微语言的课程提供了一种英语学科教学改革的有效方法, 同时创建真实情感和真实语言的交流的平台。在助力教育公平方面,微语言模式的普及面就可以更加广泛,学校的老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便利,让山区里面的孩子,接触到优质在线外教,获得真实的学习体验。

所以,我期待让学生在课堂上,在中教老师的支持下,直接就教材提供的话题,跟外教就某一个场合某一个活动场景,进行真实的交流和语言的实践。由此可见,微语言在着力改造中国的外语课堂,提供一个新的模式,打造一种新的生态,同时我希望学生做到三个提升:第一,提升学生的话题表达能力;第二,提升内化语感和可迁移的学习能力;第三,提升自信与积极性格养成。

中方老师和外方老师各自具备特点, 而在我看来,两位老师的搭配并不是一个主讲和一个助讲,而是双师互动。中方老师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熟悉学生的情况,他知道问哪个学生以及问什么问题。的确,中方老师的语言熟练程度需要提升,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的语言能力获得提升。所以,对于中方老师来说,怎么组织教学才能让外教更好地与学生有效互动,什么时候你告诉他该Shut up,什么时候外教该多讲一些,在这些方面,中教才是controller。所以,中方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起到主体和调控的作用,以及外教对中教教学的尊重,都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梳理的。

微语言现在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学生在中方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准备好的话题跟外教交流,能够迅速地提升学生自信心以及表达流畅性,表达逻辑和表达深度的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效果不只是口语能力提升,更训练了学生在一定情境下组织语言,在单位时间内进行表达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听说过程中获得,并将传递到写、读等一系列的语言技能中去。所以,在小学、初中的义务教育阶段,重点抓这样的创新课堂,我们收到的效果将会是多维度的。

信息时代的外语教学,老师仍不可取代。老师们不仅要学会使用信息技术,还要保持自己的爱心,并开动脑筋,让学生利用良好的信息技术条件更好地学起来,而不是加以限制。

我们要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的优势和教育政策的各项支持,营造出更好的教育环境,让中国的孩子都能接触到真实的外语交流语境;培养他们敢于张口,勇于表达的自信;帮助孩子建立良好语感和健康的心态。

责任编辑:张佳睿 实习编辑:李子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