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高考

港珠澳大桥奇迹背后的高校力量

新浪教育

关注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24日上午9时,大桥正式通车。这座动工于2009年12月,历时9年,投资1200亿元的世界最长跨海大桥终于与我们见面了。

这是我们中华儿女的骄傲,一桥飞架三地,天堑变通途,被誉为人类历史上的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历时8年,总投资1000亿元以上,全长55公里。

中国人类的建造奇迹再次震惊全世界,港珠澳大桥是世界建筑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海底公路最深的跨海大桥。它被英国卫报评为“新世界的七大奇迹”之一。当然在大桥的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离不开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不畏艰难险阻的努力,创造了400多项新专,7项世界之最,填补了世界多个领域里的空白。

如此高难度的大桥建设,凝聚了无数科技工作者的心血。而国内高校在大桥的建设上也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港珠澳大桥背后的高校实力。

清华大学

王牌专业:土木工程

作为国内顶尖,同时也是工学第一的学府,清华大学的土木水利工程学院在此次工程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清华大学的土木水利工程学院教授宋二祥教授带领的团队为港珠澳大桥的控制工程——岛碎工程的设计和建设长期提供技术咨询,特别是对沉管隧道“半刚性”管节实施方案的可行性提供了论据和关键技术支撑。土木水利工程学院李克非教授团队曾针对港珠澳大桥中的控制性工程难题——混凝土钢筋在强度腐蚀条件下的耐久性设计开展了长达近十年的攻关,为大桥使用寿命能达到120年提供了系统技术支撑。

长安大学

王牌专业:交通工程、道路与铁路工程、地质工程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陕西宝鸡人,先后毕业于陕西的各所高校,1982年毕业于宝鸡师范学院物理系(今宝鸡文理学院),后就读西安公路学院(今长安大学)桥梁与隧道专业。

长安大学此次在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中主要参与的研究有:沙爱民教授主持的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导隧工程的关键技术以及刘建新教授主持的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梁工程的专题研究成果,为港珠澳大桥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方案和依据。

以贺栓海教授为首的工程控制团队经过长期的高难度跟踪分析,高精度梁测反馈控制,保证了大桥的精准匹配拼接和合拢,创造了外海特大跨径桥梁建设精度的佳绩。除了港珠澳大桥的总工程师苏权科还有20多人都是总监理或总设计师。

同济大学

王牌专业:土木工程、建筑学

同济大学在此次港珠澳大桥建设中,多个研究团队深度参与,破解诸多技术难题,主要为人工岛的建设、沉管隧道接合与抗震、通航孔桥、抗风等贡献了方案,确保了大桥如期建成并通车运营。

西南交通大学

王牌专业: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

西南交大这次最大的贡献也是最关键的贡献就是帮助大桥稳稳的扎根海床。

土木工程学院的卜一之、张清华教授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通过艰苦研究团队助力港珠澳大桥120年的使用寿命,并为大桥钢梁架设技术提出了有效建议。

马建林教授团队主持了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梁工程施工图设计大直径钢管复合桩试验专题研究,他们的不懈努力帮助港珠澳大桥稳稳的扎根于伶仃洋。

天津大学

王牌专业:土木工程

天津大学王元战教授课题组承担了港珠澳大桥建设工程桥隧连接人工岛沉入式钢圆筒结构的稳定性及渗流分析工作,解决了波浪作用下软土强度弱化、沉入式大圆筒结构破坏过程模拟等科学技术,为完善人工岛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港珠澳大桥建设的主体工程包括跨海桥梁、海底隧道和桥隧连接人工岛,其中桥隧连接人工岛是港珠澳大桥建设的关键工程之一。

华南理工大学

王牌专业:土木工程、建筑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华南理工大学承担了港珠澳大桥16公里连续钢箱梁和大跨径钢箱梁结构桥梁的沥青铺装技术研究任务等。

以王荣辉教授为首的多个教授博士生组成的施工监控团队负责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梁工程的监控工作。另外还有朱良生教授带领的海洋与海岸动力学团队所负责的“桥位现场波浪观测”技术对大桥的建设工作起到关键作用,以及张肖宁教授带领的团队承担了港珠澳大桥16公里连续钢箱粱和大跨径钢箱梁结构桥梁的沥青铺装技术研究任务。

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组成的技术攻关组,历时三年共同完成了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基床回淤监测以及预警预报系统研发与应用。此项研究荣获中国航海学会颁发的航海科技进步一等奖。

浙江大学  

王牌专业:工学类

浙江大学在工程设计阶段解决了埋置墩台施工期间的复杂受力分析和墩台设计承载能力分析等关键技术难题。在工程施工阶段,攻克了超大节段钢结构海上安全运输、桥位快速安装和空间精准对接等系列技术难题,为大桥工程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并获得了港珠澳大桥管理局等各参建单位的一致好评和肯定。

东北大学 

王牌专业:自动化

跨海大桥建设所需的管桩钢、通航主桥的桥梁钢的工艺技术来自东北大学,港珠澳大桥建设的大量高性能、绿色桥梁钢板应用了东北大学王绍东教授团队研发的基于新一代栓孔控冷工艺技术。有效满足了桥梁钢高强度和高韧性的需求。

长沙理工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在原副校长黎正稳教授的带领下先后在大桥主体桥梁工程、土建工程施工等作出了卓越贡献,保证了大桥土建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广州大学

广州大学和抗震研究中心提供了大桥抗震方面的设计和相关技术专题研究。为大桥抗击8级以上地震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保证大桥如期顺利完成。

上海交通大学 

程志虎作为港珠澳大桥总监理工程师,教授级别的高级工程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港珠澳大桥有很多高级负责人都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河海大学

河海大学作为一所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的学校,在很多水利相关的超级工程中都离不开它的身影。在朱利翔教授带领的团队将目光聚焦到过往在长江口、南沙港等项目中实施的大圆筒施工工艺,开创性提出大圆筒快速成岛设计方案。把一个个大圆筒插入海床固定,再填砂成岛。这个大胆而创新的想法,迅速获得交通部各级专家首肯,让原本需要2-3年建成的东、西人工岛实现了“当年动工、当年成岛”的世界深海筑岛奇迹。

还有一些重量级的人物,除了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苏权科(长安大学桥梁与结构工程专业) 还有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重庆交通大学桥梁与隧道专业)、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工程师——林鸣(东南大学港口水工建筑专业)、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设计师——刘晓东(东南大学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专业)。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彰显了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也是我国高校水平一次强有力的体现,从港珠澳大桥等一系列超级工程可以看到我们国家正在朝着科技强国进军,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很多技术将会成为世界一流水平。

不只以上这些高校,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中,有很多学校都尽了自己的一份力,小编就不一一列举了。

其实,“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从来就不是一句只用来喊的口号。那些让我们敬仰的学者与工程师,正是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来反哺国家和民族,助力大国崛起。也许这里正有哪所学校是你的理想,也许有一天,你也会成为这样的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