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高考

2017年高考 这4大谣言和6大骗局千万别信!

新浪综合

关注

2017高考临近,和高考相关的谣言和骗局也多了起来。今天,就给大家梳理一下往年常会出现的高考谣言和骗局,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注意。预祝大家高考顺利!

高考4大谣言

1

XX的准考证丢了!

“朋友捡到一个准考证,有认识的通知一下:姓名:xxx,考点:xx,考场:xx,座号:xx,准考证号:xxxxxx,联系电话xxxxxx,扩散,扩散,别耽误孩子高考。帮助他人手留余香!”

真相

同一信息多地散布,联系电话多为虚假。其实早在2012年,就有“XXX的准考证掉了”的谣言,年年考试,年年传谣,骗子们,快放手吧!

准考证丢了怎么办?

若真捡到高考准考证,最快捷的归还方式,就是与准考证上的报名单位联系,这个报名单位一般就是考生的学校。

考生若丢失准考证,可由所在中学或街道出具证明,到所在区高招办,办理挂失及补办手续。

2

2017年英语考试变化

“英语改革教育部最新通知”曾经也被疯狂转发,有的说英语要退出高考,有的声称2017年高考英语分数将大幅提高。

真相

教育部对考试招生制度方案会“先试点再推广”,并会按照“三年早知道”的原则,方便考生和家长了解。

小编提醒:

高考分数不高却能进好学校,现实吗?其实家长和考生缺的只是经验和专业知识而已,高考志愿专家长期活跃在高考志愿填报第一线,接触过无数的考生和案例,不同的分数分别有怎样的发展方案,选择哪一种对考生最有利,专家非常了解。借助志愿专家指定的完美志愿填报方案,是考生展翅高飞前父母能给予的最好礼物。新浪搜罗志愿填报经验丰富的专家,经过严格审核,组成新浪志愿填报专家团(网址:http://zhiyuan.edu.sina.cn/solution/view/),是考生志愿填报的强大助力。

咨询电话:010-58983379(工作日10:00-18:00)

微信咨询:高考志愿通(微信号:gkzyt_sina)

3

考题泄露,花钱能买试题

每年高考语文还没开考,网络上就已“剧透”出N个版本的高考作文题,引发全省乃至全国网络上的疯传、疯转。

真相

高考试题属国家绝密材料。高考试题的保管和运送都有严密的管理措施,所有接触试卷的人员都实行封闭式管理。因此考试前,试题是不可能被泄露的。

4

阅卷老师只顾赶进度,不管对错

一条内容为“高考阅卷老师冒死揭露内幕,学生前途就是这样被耽误”的信息引人关注。说高考阅卷工作,只为赶进度不管对错,且会跨科阅卷。部分网友大呼“难怪自己当年高考分数低于预期值,原来就是这样被坑的”。

真相

有关人士披露阅卷流程和细节称,高考阅卷人员遴选过程严格。为了充分理解当年高考试题吃透评分标准,评卷老师还要接受严格的岗前培训。培训中老师们会对标准卷进行试评,绝不可能跨科阅卷。一旦发现评卷老师可能存在问题,卷子都会复查重评。阅卷结束后,相关部门还会对试卷多次校验。

高考6大骗局

关于高考,考生和家长一定要谨防所谓“内部指标”、虚假查分网址等以高考招生为名的各种诈骗手段。下面是高考招生常见六大骗局,一定要谨防上当受骗!

1

发送虚假查分网址

诈骗分子通过短信发送虚假查分网址,让考生输入身份证号、姓名、手机号、银行账号等信息后,将这些信息记录并贩卖,或者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精准电信诈骗。

2

以高考为由头的“木马”诈骗

诈骗者向考生和家长发送带有木马链接的短信,或是在网站上设置一个诱骗性的木马链接,只要点进去之后,木马程序便植入手机,获取关联银行卡等信息,通过拦截获取支付验证码,经网购消费变现或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红包转账提现。

3

以“特长生加分优惠”诱骗

骗子们称能办理艺术、体育、小语种等各类“特长生”加分,还会煞有介事地要求考生提供“特长生”资格证书,以此骗取钱财。甚至还会冒充高校招生办工作人员,租用办公地点、考试场地,设立小语种、艺术类提前招生考试现场,私自组织考试,骗取考试费和录取费。

4

冒称军队机关或招生部门人员

一些不法分子冒充军队机关或招生部门工作人员诈骗,有的假冒军校领导、军队干部,吹嘘有“内部招生指标”、“计划外招生指标”;更有甚者,编造虚设招生机构,伪造各种公文,诱骗考生和家长。近年来,军队保卫部门与地方公安机关连续破获多起假冒军队院校和国防生招生诈骗案件。

5

伪造录取通知书

骗子通过邮局,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事先打入银行账户内。

6

“自主招生”、“定向招生”须弄清

一些骗子利用考生和家长不懂自主招生、定向招生政策进行欺骗,有的吹嘘自己可以弄到某某大学定向招生计划,保证录取,公开叫价,收取高额“定向费”。

考生和家长一定注意,经教育部或省教育厅批准可以进行自主招生的高校已对社会公布,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既要达到高校自主招生测试合格标准,还要参加高考,并达到高校所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由高校按招生章程公布的相关规则择优录取。

2017新高考调查

调查状态:进行中 欢迎参加问卷调查
1.

在选考科目中,你最倾向于哪一种搭配方式?(6选3)(必选 3-3项)*

物理
化学
生物
政治
历史
地理
2.

你选择科目最主要的依据是?(必选)*

选自己喜欢的
选自己擅长的
按照传统 “文科”/“理科”选择
3.

如果心仪的高校对于选考科目的要求,与你自身擅长的科目发生冲突,你怎么办?(必选)*

按照高校要求选考,为了心仪的学校,奋力一搏
按照自己擅长的科目,调整目标院校
不确定
4.

有两次考试机会的科目,第一次考试取得较好的成绩后,你还会再考一次吗?(必选)*

会再考一次,精益求精
不会再考了,留出时间精力复习其他科目
不确定
5.

为了满足学生不同的选考科目组合,很多学校试行“走班制”,你认为这样:

促进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
增加学校教学、管理负担
对学生、学校没有太大影响
6.

新高考改革后,取消录取批次,由考生对学校和专业做出选择,成绩位次靠前的学生优先选择。你认为这样:

增加了报志愿选择学校和专业的难度,给考生和家长更大压力
扩大了考生的选择空间,学校和专业的选择更加灵活
与之前的形式差别不大
7.

新高考改革后,实行分段填报志愿和录取,不设调剂。你认为这样:

是更保险稳妥的录取方式,使考生有学可上
可能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拉低一些学校的录取分数
分数对选择和录取的影响更大了,成绩好才是硬道理
8.

从高考的整个准备和参加的过程来看,新高考比之前更难还是更简单了?

更难
更简单
不好评价
9.

你期待新高考改革吗?

期待
不期待
不好评价
10.

你最期待的高考改革措施是哪几项呢?(1-6项)*

不分文理科
英语、部分科目一年两考
选考模式、个性化选择
录取“两依据一参考”(依据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
取消录取批次
报考、投档以专业为主

年龄

18岁以下
18-28岁
29-39岁
40-50岁
50岁以上

性别

所在省份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上海
山西
山东
四川
陕西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台湾
香港
澳门
澳洲
北美洲
亚洲其他国家
欧洲
其他

所在城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