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高考

高考40年 广东自主命题13载

新浪综合

关注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在高考方面也是一块“试验田”

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40年来广东高考多次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发展完善。这40年里,广东高考在考试内容、考试科目、考试模式和录取方式等方面,都在进行着不断的改革和探索。在高考创新方面,也不断走在改革试验的前沿。

在形式方面,除恢复高考后首次高考(1977年)在冬季举行外,其后20多年均在7月举行,2003年高考时间提前至6月7-9日进行;备受关注的志愿填报方式,也从最初的高考公布成绩后填志愿的方式,改为报名后高考前填志愿(1987年开始),至1999年,又改回考生在高考成绩公布后再填报志愿。另外,在试卷及科目方面,也有不少调整和创新。

关键词

试卷

亮点:开卷考试 自主命题 全国卷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第一年,广东实行自主命题并开卷考试!这是40年来,广东第一次进行自主命题,也是广东高考40年来,唯一一次的开卷考试,及唯一一次在冬季进行的高考。

1978年起,全国实行统一命题的基本模式开始。广东省的高考也进行全国统一命题,省里组织进行闭卷考试。自2004年起,广东省开始实行自主命题。直至2016年,自主命题12年的广东高考重新回归“全国卷”。

关键词

科目

亮点:3+2 3+X 3+3

恢复高考之初,高考分为文科、理科和外语(课程)三大类。文科考试科目为:政治、语文、数学、历史、地理;理科考试科目为: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报考外语专业的加试外语。

1978年,文科(含哲学、外语专业)和理科(含医学、农林专业)增加外语科。

1980年,理科增加生物科。1984年,教育部将数学、英语(精品课)两科在高考中实行标准化命题考试的改革试验任务交给广东省。中山大学和广州外国语学院进行了紧张研究,于1985年取得了成功。1986年,广东的标准化考试,在原来的数学、英语基础上,又增加了物理科。

1989年,广东省标准化考试科目除原有的语、数、英、物理、化学外,增加政治科,剩下的历史、地理、生物3科,使用全国高考试题。1991年,国家教委将广东的命题纳入全国统一命题,推广广东经验。

1995年,广东考试科目设置实行“3+2”方案,即全体考生均考语数英,其中报考文史类的加考政治历史科,报考理科的加考物理化学科。

1999年,广东接受教育部高考科目改革试验任务,推行“3+X”方案。其中3为必考科目(语、数、英),每一个考试都必须参加考试;其余6门(理、化、生、政、史、地)是选考科目。

2016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广东省将在2021年高考时实行新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新方案将统一高考实行“3+3”的考试模式,本科院校招生不分文理科设置考试科目,实行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和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的考试方式。

录取

关键词

亮点:分段录取 按比例投档 合并批次

1977年,广东省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地市初选、学校录取、省招生委批准的办法。第二年起开始“公布考生各科成绩”,对上线考生张榜公布;不上线的邮寄成绩单给本人的办法。

在分段择优录取方面,广东省从1980年便开始实行“在政审及体检合格前提下,从高分到低分,参照志愿顺序和相关成绩,分段择优录取。”自1984年,第一批录取学校录取方法进行改革,开始实行“根据志愿,按比例投档”的录取方法,并放宽体检标准。到1988年,第一批和提前批实行“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二、三、四批录取实行“根据志愿,按1:1.2的比例投放考生档案”。1993年,本科院校全实行“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

在补录方面,广东省在2002年,首次组织本科补录。2006年,首次进行5个批次的“二次录取”。至今,在一次录不满的情况下,每个批次的录取依然会有“二次录取”。

在创新方面,1984年开始,便实行免试保送,推荐少数优秀学生入学;1985年,广东开始实行保送少数优秀应届毕业生面试入学制度。但近年随着加分政策收紧,保送生方面也大受影响,人数继续下降。2003年,中山大学开始自主选拔录取工作试点。2015年,广东省考试院发出关于做好2015年基于高考(课程)基础上综合评价招生录取模式试点工作的通知,正式明确7所高校采用“综合评价录取”模式在粤招生。

录取批次上,从最开始学校录取,省招生委批准;到分多批录取;2003年,调整录取批次,实行分A、B进行投档,录取批次达到最多。直到2016年,广东省调整普通高校录取批次,将第二批本科A类和B类院校合并为第二批本科。2017年,广东省在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中将专科院校原3A、3B两个招生批次合并为“第三批专科批次”,设两组平行志愿。

此外,在录取方式上,广东的现代化进程也一直走在前沿。1988年,基本实现电脑调配第一、二、三批高校录取的考生档案。2003年,所有科目实行网上辅助评卷。

2021年及以后的高考生(2018年及以后入学的高一学生)录取,普通本科高校将采取“两依据一参考”(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考试招生录取方式。高职院校将依据“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来择优录取。

小编提醒:

高考分数不高却能进好学校,现实吗?其实家长和考生缺的只是经验和专业知识而已,高考志愿专家长期活跃在高考志愿填报第一线,接触过无数的考生和案例,不同的分数分别有怎样的发展方案,选择哪一种对考生最有利,专家非常了解。借助志愿专家指定的完美志愿填报方案,是考生展翅高飞前父母能给予的最好礼物。新浪搜罗志愿填报经验丰富的专家,经过严格审核,组成新浪志愿填报专家团(网址:http://zhiyuan.edu.sina.cn/solution/view/),是考生志愿填报的强大助力。

QQ咨询:3331309779

微信咨询:高考志愿通(微信号:gkzyt_sina)

2017新高考调查

调查状态:进行中 欢迎参加问卷调查
1.

在选考科目中,你最倾向于哪一种搭配方式?(6选3)(必选 3-3项)*

物理
化学
生物
政治
历史
地理
2.

你选择科目最主要的依据是?(必选)*

选自己喜欢的
选自己擅长的
按照传统 “文科”/“理科”选择
3.

如果心仪的高校对于选考科目的要求,与你自身擅长的科目发生冲突,你怎么办?(必选)*

按照高校要求选考,为了心仪的学校,奋力一搏
按照自己擅长的科目,调整目标院校
不确定
4.

有两次考试机会的科目,第一次考试取得较好的成绩后,你还会再考一次吗?(必选)*

会再考一次,精益求精
不会再考了,留出时间精力复习其他科目
不确定
5.

为了满足学生不同的选考科目组合,很多学校试行“走班制”,你认为这样:

促进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
增加学校教学、管理负担
对学生、学校没有太大影响
6.

新高考改革后,取消录取批次,由考生对学校和专业做出选择,成绩位次靠前的学生优先选择。你认为这样:

增加了报志愿选择学校和专业的难度,给考生和家长更大压力
扩大了考生的选择空间,学校和专业的选择更加灵活
与之前的形式差别不大
7.

新高考改革后,实行分段填报志愿和录取,不设调剂。你认为这样:

是更保险稳妥的录取方式,使考生有学可上
可能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拉低一些学校的录取分数
分数对选择和录取的影响更大了,成绩好才是硬道理
8.

从高考的整个准备和参加的过程来看,新高考比之前更难还是更简单了?

更难
更简单
不好评价
9.

你期待新高考改革吗?

期待
不期待
不好评价
10.

你最期待的高考改革措施是哪几项呢?(1-6项)*

不分文理科
英语、部分科目一年两考
选考模式、个性化选择
录取“两依据一参考”(依据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
取消录取批次
报考、投档以专业为主

年龄

18岁以下
18-28岁
29-39岁
40-50岁
50岁以上

性别

所在省份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上海
山西
山东
四川
陕西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台湾
香港
澳门
澳洲
北美洲
亚洲其他国家
欧洲
其他

所在城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