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一校三区招7075人 提供平台支持学生创新

新浪教育
“高校驾到”栏目原创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新浪教育讯 2017年高考即将拉开帷幕,高校招生有哪些新政策?2017各高校招生计划、招生政策有何变化?为帮助考生了解最新资讯,新浪高考频道特别邀请哈尔滨工业大学招办主任邢朝霞老师、哈工大的两位优秀学子潘晓白、卢光正做客新浪,在线解读2017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招生计划及报考规则。

哈尔滨工业大学招办主任邢朝霞老师

哈工大学子潘晓白

哈工大学子卢光正

招生政策重点内容摘要:
哈尔滨工业大学始建于1920年,是首批进入了211工程、985工程前9所院校之一,也是 “九校联盟”(C9)的一员。经过97年的发展历程,哈尔滨工业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理工为主,理工经管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哈工大在山东省威海市和广东省深圳市分别设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目前形成了一校三区的办学格局。
在教育部第三轮评估中哈工大有19个一级学科排在前10位,10个一级学科进入了前5名,一级学科进入前5名的数量在全国工科数量排名中位列第二位。在全世界非常著名的US NEWS排行榜上,工程学排在全世界第七位,并且连续两年蝉联第七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总的计划人数是7075人,深圳校区在校本部同一代码下招生,一共是4400人,其中500人将在深圳就读。威海校区的招生计划是2675人。哈工大对于学生的培养是同一标准、同一规格,三个校区的学生会颁发同样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哈工大支持学生科技创新,在课程安排上给予学生较大自由,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社团并锻炼自身能力。哈工大有许多社团,包括机器人队、无人机、航模协会、科协、智能车俱乐部等,学校会提供大量资金供学生研究,还会配有导师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有一个实现梦想的舞台,并在操作过程中让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是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和透彻。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毕业生在社会上有良好的口碑,就业质量良好,世界500强和全国500强企业及其附属单位前来招聘的就有1800多家,就业市场供不应求。据统计,哈工大毕业生有47.5%的学生选择了读研,另外有14%的学生选择出国深造。
访谈完整文字实录如下:
主持人: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新浪教育《高校驾到》栏目,我是主持人戴全英。
高考已经进入了倒计时,除了复习之外,报志愿更是重要的一环。为了帮助各位家长和考生更好地报志愿,了解各大高校的招生政策和录取规则,《高校驾到》栏目特地邀请全国各地各高校的招办主任来到我们的演播室为大家进行分享。今天我们要邀请到的嘉宾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招办主任邢朝霞老师,邢老师您好。
邢朝霞:您好,全英。
主持人:今天邢主任还给我们带来了两位优秀的学子,他们分别是大一的学生卢光正同学。
卢光正: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还有大三的同学潘晓白同学。
潘晓白:各位网友大家好。
首批进入985工程的一流大学 目前已形成一校三区的办学格局
校园内学术氛围浓厚、鼓励创造性思维、锻炼机会多
主持人:欢迎三位嘉宾的到来。节目的一开始首先有请邢主任简单给我们介绍一下哈工大的基本情况。
邢朝霞:哈尔滨工业大学始建于1920年,是我国学习国外办学的两所样板院校之一。哈工大的发展一直得到了国家的重点关注,1954年我国首建了6批重点高校,其中就有哈工大,哈工大也是唯一的一所京外高校。
大家也知道,哈工大是首批进入了211工程、985工程前9所院校之一,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C9高校”。经过97年的发展历程,哈尔滨工业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理工为主,理工经管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座落在美丽的“冰城”哈尔滨,同时在山东省威海市和广东省深圳市分别设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形成了一校三区的办学格局。
主持人:我想知道在两位同学的心目中,哈工大又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
潘晓白:其实哈工大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它给我们很大的自由,课余我们有很多自由时间去学习一些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可以做一些自己真正感兴趣的科创内容。
另外我们学校有一个很大的特色是我们有很多机会去锻炼自己的能力。比如我们有大一年度项目,还有大二项目,还有许多实验室的项目,以及我们有非常多的社团,例如机器人队、无人机、航模协会、科协、智能车俱乐部等等。而且我们学校同学对这方面的热情非常高涨,其实我们在学校里很多时候可以看到无人机协会把他们的无人机飞起来,特别炫酷。可以看到智能车俱乐部的同学把智能车拿出来展示,以及机器人队也展示我们的机器人,在赛场上看到我们的机器人和其它高校队伍的机器人一决高下。另外,我们的创新基地可以观赏到类似于烹饪机器人、行走机器人等各类机器人。
主持人:听起来很酷炫。卢同学讲一下。
卢光正:因为我是大一的学生,就我一年的感受来说,哈工大首先是一所学术氛围非常浓厚的学校。因为在我们的课堂上,其实不想我们高中生本来以为的那种印象,想象老师讲得很随意,讲完课以后就消失了。实际上我们的老师都是非常喜欢与学生交流讨论一些问题,下课以后老师都不会走,跟我们探讨一些更深入的问题。而且我们每个楼层都有相应的自习室,这些自习室非常方便,大多人满为患。
第二,我们学校非常鼓励创造性思维,尤其是我们的数学老师和物理老师,总是让我们碰到一个问题想出其它方法,解决一个问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而且经常带我们深入了解更本质性的问题,揭晓其中的原理到底是什么。
第三,如果有人想在我们学校锻炼能力非常多,像学校的各类赛事,还有各个学院举办的业余培训活动,是业余充电的好去处。
19个一级学科排在全国前10位 工科实力整体强悍
2017年三个校区总共招生7075人
主持人:刚才我们从三个不同的维度走进哈工大,了解哈工大的一些基本情况。
我们知道其实哈工大在工科方面的实力非常强,下面请邢主任给我们介绍一下我们的王牌或者优势专业有哪些?
卢光正:哈尔滨工业大学大家知道是以工科见长的院校,我们在教育部第三轮评估中19个一级学科排在前10位,10个一级学科进入了前5名,一级学科进入前5名的数量在全国工科数量排名中位列第二位。全世界非常著名的US NEWS排行榜,工程学排在全世界第七位,而且连续两年蝉联第七位。很多家长说我们报考哈工大到底报考什么专业?我们学校这些工科类所有专业都非常好,只是有一些专业家长们认知度高一些,说是不是这样的专业更热门。有一些关注度低一些,认为是不是不热门。其实不是这样,在工科环境大的锻炼下,很多专业对学生都是非常好的选择,不要存在专业认知的偏差。
主持人:看孩子适合学习什么。
邢朝霞:对。
主持人:哈工大今年招生计划具体是怎样的?
邢朝霞:哈工大一校三区,总的计划是7075人,深圳校区在校本部同一代码下招生,一共是4400人,其中500人将在深圳就读。威海校区的招生计划是2675人。哈工大对于学生的培养是同一标准、同一规格,因此我们颁发同样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主持人:其实有很多家长和考生想问这个问题,是不是深圳校区还有威海校区跟总部是不是一样。
邢朝霞:是一样的。
主持人:完全没有区别。
邢朝霞:我们培养的标准和规格是完全一样的。
小编提醒:
高考分数不高却能进好学校,现实吗?其实家长和考生缺的只是经验和专业知识而已,高考志愿专家长期活跃在高考志愿填报第一线,接触过无数的考生和案例,不同的分数分别有怎样的发展方案,选择哪一种对考生最有利,专家非常了解。借助志愿专家指定的完美志愿填报方案,是考生展翅高飞前父母能给予的最好礼物。新浪搜罗志愿填报经验丰富的专家,经过严格审核,组成新浪志愿填报专家团(网址:http://zhiyuan.edu.sina.cn/solution/view/),是考生志愿填报的强大助力。
咨询电话:010-58983379(工作日10:00-18:00)
微信咨询:高考志愿通(微信号:gkzyt_sina)

扫描添加高考志愿通微信
学校大力支持学生科技创新 全方位为学生创造实现梦想的舞台
根据兴趣爱好自由选择社团或项目 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主持人:感谢邢主任给我们的介绍。刚才其实潘同学有提到哈工大的竞技机器人,他也是其中团队的一员,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个社团吗?
潘晓白:我们竞技机器人团队始建于2002年,至今已经15年的积淀,在全国高校的机器人队伍里也是一支公认的老牌强队。2002年到目前为止,我们参加过好多比赛,特别是从2008年以后,我们在亚太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获得过一次国际冠军、两次国内亚军、两次国内季军,还有两次是遗憾的止步于八强,但是实力也是得到大家公认。
另外,我们团队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有非常严密的纪律和非常完整的管理体系,我们每周都会有固定的例会让我们来讨论方案、汇报工作。
主持人:你参加这个社团有多久?主要在里面做些什么样的工作?
潘晓白:我在机器人队已经待了有一年,我在队里主要负责的是机器人的调试。我们这个调试是属于电控组的一部分,我们是写程序、连线路,整体调试机器人的运行各种状态。
主持人:你觉得参加这个跟你的学习有没有冲突?
潘晓白:冲突谈不上,只是会占用一定的课余学习时间。不过从另外一方面,它促使我提高学习效率。从总体上来讲,我对时间的利用率比之前更高了,而且从比赛的角度来看,我学习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习不到的东西,而且更激发了我学习的兴趣。
主持人:理论跟实践结合起来。
我听说有很多比赛,是不是参加了特别多的比赛,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潘晓白:确实大学期间参加的比赛比较多,但是没有任何一个比赛比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让我印象最为深刻。因为这个比赛不像其它比赛,这个比赛投入特别多,而且需要一个非常强大团队的支持,每年我们投入的经费比较多,而且队员干了一年,周期非常长,特别辛苦,经常是熬整个通宵干下去,身体和心理承受极大的压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团队过程中,我体会到了队友之间相互配合和相互鼓励的精神。
主持人:您觉得在这个社团各种比赛当中,之所以能取得那么好的成绩,它的原因都有哪些?
潘晓白:我们都知道我们学校机器人队取得很多荣誉,但是自从我加入机器人队之后我才切身地感受到这荣誉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队员们辛勤的付出,他们一直在不断地突破、不断地挑战极限,而我们的口号就是“极限尤可突破,至臻亦不可止”。通常我们会追求极致,不断挑战、反复调试,对机器要不断检修、不断改进,因为像我们这种竞技类机器人比赛,没有更好,只有最好,在比赛之前我们只要有时间就会反复地调试、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发现问题。
主持人:我们来跟卢同学交流一下。你是大一的新生,你又刚刚加入大一的项目,你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一般大一做这个项目难度是不是特别大?
卢光正:这个项目我大概是在去年的10月份开始的,而且我觉得这个项目其实是对我们大一学生的能力锻炼得非常彻底,因为要想做好这个项目难度其实是不小的。我觉得在这个项目中,它对我们的能力锻炼得非常多,比如我举几个例子,首先你面对这个问题要找到它的切入点,从哪里开始,要做什么。第二,要有良好的自学能力,要在浩如烟海的厚厚的书本中找到你所需要的,你要知道取舍,不能面面俱到。第三,你学到的知识一定要懂得运用,要把你学的知识化到你的想法当中。第四,学校着重培养我们的是创造性思维,因为这也是我们花的笔墨最多的地方。做设计这部分,我们花了很大精力。很多时候我们今天去图书馆泡了一天,就把昨天的设计稿给撕掉了。我们在图书馆其实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撕稿,反复得撕了几十张稿。不过听到撕的声音没有悔恨,反倒是爽快,因为我们的灵感正在积累、正在进化,变得越来越称心如意。而且学校为了支持我们这件事,还给每个小组分派了导师,导师用尽可能我们能理解的语言掌握原理性的东西。而且老师传达给我们的可能并不是高深的知识,反而是一些思想,让我们沿着某些方针去做一些事情。
主持人:可能家长和考生还不知道,介绍一下你这个项目具体做什么。
卢光正:这个项目主要是做一款烹饪机器人。因为我们常用的机器人,像面包机、煲仔饭,比较专能,专门面向某一款菜品,做的东西比较少。市面上当然也有一些烹饪机器人,但是他们是把食材和调料同一时间放进去,但是中国的菜品丰富多样,不可能是在同一时间把所有的调料加进去,这样出来的菜品只能是一盘大杂烩,称不上是一门艺术。所以,我们的想法就是能不能做一种可以涵盖更多的菜品,而且还可以将这些调料或者其它原料分时间去加工,用分布执行、分布加工的模块化的思想达到更多的菜品还有色香味俱全更加艺术性的菜品,能够把它实现出来。
主持人:这个过程当中学校给你们提供什么支持?
卢光正:学校会为我们确定一些主题,这个过程中导师和学长对我们的帮助是最大的,因为像导师对我们都是非常真诚的,他们基本上会把他们所学到的经验,可以说是基本上没有什么保留地传给我们了。研究所有很多示范性的机器人,为了使我们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这些机器人,甚至会让我们和这些机器人零距离接触,让我们亲手去触碰、操作,我们的设计工作就能理解得更加深入。
主持人:在做这个项目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卢光正:其实收获和感触还是颇深。
首先,虽然我们学校的这个主题定了下来,也是把用的软件、形式也都给我们规定下来,但实际上它留有很多自由的空间,在这个自由空间下,我们可以自由地天马行空,想象一些我们梦想中才能想到的我们特别想设计的科幻性的物品。而且我觉得在执行这个项目的过程中,似乎是在影视剧中或者是其它科幻的电影,或者是在自己的梦境中才会遇到精密、炫酷,充满科技感的项目,通过自己的建模一点点堆积起来,好像自己的梦想一步一步实现了。
导师在这个过程当中,你明显觉得那些神奇的机械装置都是在电视里看到的,离你非常远,但实际上当你的导师带你进入实验室,当你发现你可以真正自己去触碰甚至是去操作的时候,我相信不管是换了谁,身体里的血液都会是沸腾的。
还有就是学长们对我们的帮扶,学长们说其实这是一种哈工大精神的传承,他们会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传给我们,而且告诫我们,当我们成为学长的时候也要继续把这些经验传承下去。其实工大人就是这样一代一代把这些经验积累、传承,才使新一代的工大人更进一步。
主持人:学校提供了把我们的梦想变为现实的平台。
作为一个大一的学生,也可以说是师兄,你想对将来的学弟、学妹说什么?
卢光正:大一的项目还是难度很大的,做项目的学生必须要有一种无畏的精神,而且在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下,其实对我们各项工作的要求都是比较严格的,事实证明,如果学弟学妹是一位有梦想的勇者,欢迎你来到哈工大。
就业市场供不应求 招生单位大多来自经济发达地区
47.5%的学生选择了读研 14%的学生选择出国深造
欢迎有勇气、有梦想、有热血的同学报考哈工大
主持人:刚才听了两位优秀学子的分享,感觉哈工大确实在培养人才方面做了非常多的事情,我们跟邢主任交流一下,本科生毕业之后他们的深造或者是就业情况具体如何呢?
说一下就业状况,其实哈工大毕业生在社会上的口碑一直都非常好,企业里面对哈工大学生的评价是基本功扎实,踏实上手快,估计你通过这两位同学的分享也能有这种感受。以去年为例,2015—2016年学校一共有4772家企业在学校投放了招聘的岗位,我们每年的本科毕业生在校本部不到4000人,47.5%的学生选择了读研,还有14%的学生选择出国深造。剩下这部分就业的学生只有1000多人。再加上我们的硕士研究生,我们的毕业生还不到6000人。你想一下4772家用人单位,其中有很多单位在工大招不到人的。
有很多家长特别顾虑,哈尔滨这样一个地处比较偏远的地方,经济又不太好,会不会比较难找工作?或者是会留在那个地方?其实不是这样子的,我们调研了一下这4772家用人单位里,1008家来自于北京,其余的大部分来自于广东、上海、浙江、江苏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同时我们也看了一下企业的性质,大概800多家企业是国防类的单位,在世界500强及其附属机构有530几家到我们学校投放招聘的职位。国内500强及其附属单位一共1322家,我们不只是就业率高,就业质量也非常好。
主持人:所以说只要在大学学到真正的知识和能力,其实全国各地的招聘单位我们都可以去。
邢朝霞:是这样的。
主持人:如果对于那些想要报考哈工大的考生,邢主任有没有什么建议?
邢朝霞:因为很多学生在这个时候都会特别关注,我到底要报什么样的专业,有没有什么适合的,很多人会提到你要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其实我见到好多高分的学生,会发现他们真的很难有特别明显的兴趣。你可能不是适合某一个专业,而是适合具有某种类型特征的专业。比如说工大的大工科类的专业,像我们刚才同学说,你有这样的勇气、有梦想、有热血,都可以来这个地方学这样的专业。你以前可能也听说过我们的小卫星团队,他们这个团队的创始人也不是一到工大的时候就知道要做这些事情,是大二的时候看到了好多人做这样的事情,他说我也有这个梦想,想把小卫星发射到天上去,于是他的梦想就在学校实现了,这是一个特别适合你实现梦想的舞台。我想跟同学们说的是,哈工大最美的是实验室,哈工大最牛的就是哈工大精神。在这里你会有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邢主任,也感谢两位同学的分享,我们这一期的访谈就到此结束。如果各位家长和考生想要关注更多高校的招生信息,可以继续关注我们的高校驾到。如果想要进入到我们的高校交流群进行分享,也可以关注我们新浪高考官方微信公众号——高考家长圈,点击进去就可以跟大家一起分享了。
再次感谢三位嘉宾,也感谢大家的收看,再见!
新浪教育“高校驾到”栏目陆续为广大考生及家长推荐高校,解读高校最新招生政策,敬请关注!
“高校驾到”栏目联系方式:
电话:010-58983871
邮箱:quanying3@staff.sina.com.cn
责任编辑:戴全英
2017新高考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