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高考

1981年考生忆高考故事:人生需无知者无畏的劲头

新浪综合

关注

作者:王明春

1977年10月,国家恢复高考的消息公布,正在当兵的我得知后先喜后悲,最后抑郁了半天!喜的是以为可以通过考试上大学了,悲的是,对军人参加高考有限制,我属于被限制之列。

我是典型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从小家里有一个能干又很疼我的奶奶做家务,即使是打杂的事,她也只让我妹妹做。邻居和她开玩笑,说她重男轻女。她说,是啊,你看说“儿”这个字,舌头往里卷,说“女”,舌头往外吐。天然的嘛。她还说,女儿不会做家务,嫁不出去。儿子不用管他,以后自然有人管他。让她老人家不幸而言中,结婚后,老婆从未做过饭,做饭都是我的事,直到家里有了阿姨。在这种环境中成长,我自然手脚笨得可以,但好在读书这事不让家里操心--尽管那个年代基本不读书。大约8、9岁时,一天家里让几个孩子说自己都有什么强项,三个妹妹先说,要么唱歌好,要么跳舞好,最后到我。大言不惭:我读书好。这句话让家里人很长时间里不时用来取笑我,说哪有这样自夸的。

读书好,在那时是没用的,中学毕业统统得上山下乡。我应该1977年高中毕业,到了1976年家里就在为我逃避上山下乡想法,最可行的是去当兵。1976年初找了关系说好了可以当兵,但是要去西藏。我母亲问我:“西藏很苦,怕不怕?”初生牛犊不怕虎,我说:别人能行我就能行。但家里最后没让我去。1977年1 月终于偷偷地当兵去了,四川西昌,空军某部队。那个年代当兵既光荣也虚荣,但开后门当兵逃避上山下乡就得偷偷地了。

还没高兴几天,国家正式宣布恢复高考了,当兵的可以参加高考,但得有两年以上军龄!我那个悔哟,那个郁闷哟!我就觉得我只有读书还过得去,做别的不行。老天怎么专和我过不去啊!我出生遇上饿死人的困难时期,整个一个营养不良;上学遇上文革,这又是精神营养不济;我当兵不用上山下乡了,它又恢复高考了!

家里则不断来信劝我:现在的高考百里挑一,你文革开始进学校,文革结束出学校。高考这事你就别想了,在部队争取提干就不用当工人了,也就不怕手脚笨当不好工人了。莫奈何!想想也是这道理,只好认命。好在兵当得还顺风顺水,学习训练劳动样样不落人后。又因为比当时多数士兵多读了一点点书,起码知道“共产主义”就是要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在当时的部队就算有文化的了。当时我们指导员是飞行员出身,那在部队应该算大知识分子。一次很认真地给我“传授知识”:“你做除法,将除数和被除数的零同时去掉,答案保证是正确的,真的,不信你试试。”再不读书,这点知识我还是有。由于相当于“大知识分子水平”,我被部队作为宣传干事苦心栽培,两次送我去军干部教导队学习。第二次学习是1979年夏天。学习完归队路过成都,回家呆了两天。在家里碰上一位四川大学哲学系1977级学生,问他大学哲学学什么,他说就是艾思奇和李达的几本书。我说他们的书我都读过好几遍滚瓜烂熟了啊。他说,那你就完全可以上大学哲学系了。这本是一句忽悠人的客气话,我却当了真重燃高考希望。当时那年高考刚结束,母亲问院里一位语文阅卷老师要来一份卷子,晚上让我按高考时间做后又请老师打分,我得了60多分,这更增添我的信心,在校生整天读书,一门功课考60多也不错了,我一点没准备就能考60多,有门!回部队时我带了“很多书”(当时买不到什么书),计有:北京海淀区编写的数学复习资料一套6本,历史地理复习资料各一本。回到部队,每天坚持学习两个小时就觉得自己是天下最用功的人。那时部队里没人读书,谁看书还有可能被认为动机不纯,不安心部队。好在当时我已是代理司务长,自己单独住,晚上没人管了。但两个小时的学习我真是“看”书,不动笔。数学也只是看明白公式定理就以为可以了。以为就凭这几本书和这样的用功就可以考大学!真是无知者无畏!

计划赶不上变化,1980年高考时政策又变了,现役军人不能参加地方院校本科高考了!考军校可以,但部队规定,考什么军校不由你自己报名,而由部队指定。我因为在给养股,所以被指定报考空军后勤学校(因为是中专,与高考比考试相对简单)。请示家里,父母也为难。一会觉得我高考很难考上,偏向让我考军校提干;一会又觉得自己的儿子天下第一,复员回家高考也能考上,但又怕考不上毁儿子前程。所以,家里来信的意见不断变化。根据截止日前他们最后的来信,我费尽口舌推掉了军校考试(指导员要求我必须考,甚至告诉我必须服从纪律,我则以纪律我服从了,思想我不服从,到时候交白卷威胁他)。没一两天,又收到一封迟来的家书,因为成昆铁路塌方,这封信我晚收到了几天,否则也没有前面和指导员的舌战了。信里他们又让我参加军校考试,父母的话就是圣旨,我不顾脸面去找了指导员,低三下四表示反悔,记得指导员听完后,说了一句“年轻人啊……”,然后哼哼冷笑了两声。一天后通知我,已经晚了,我不可能重新报名了,这场风波才算划上句号。不过这也是我长大成人的一个分水岭,我去找指导员前下决心:这是最后一次无条件服从父母,以后我的事自己说了算。

1980年11月,我从部队复员回家。当即去上了成都8中的高考补习班。我妹妹正好是当年高中毕业,她们每天起早贪黑学习,而我在部队每天就只有2小时学习;补习班的数学作业,特别是平面几何,我完全不会做题;自以为“滚瓜烂熟”的政治,过去学的和高考要求的也大大不同。这时我才知道火车不是推的,自己把自己推一大坑里了。第二学期,我没去上补习班,我知道补习班节奏太慢,我有更多的要恶补。那时高考6门课,历史地理语文政治我可以自学,数学我让母亲找了一个家教老师,一位中专退休老师,极有水平。英语嘛,当年卷面成绩折半计入总分,于是我放弃了,准备得零分。在知道火车不是推的后,调整了目标:如果当年能过预考,第二年就接着考,如果不过,自己就真的不是百里挑一的分子,而只能是分母,就不再想高考这事了。最理想就是当年能蒙上,但大概只能上成都大学吧(类似北京联合大学)。

预考成绩出来后觉得自己当年的任务就算完成了。高考心态就很放松了。考后对了答案,也觉得自己不可能上分数线。双胞胎妹妹应届毕业成绩先出来,都比最低录取线差几分。没记错话,当年理科录取线是370,她们一个369,一个364。家里原本对她们上大学期望最大,觉得我和大妹妹错过了上学读书的好时光。大妹妹1980年考上了湖南大学,家里更以为双胞胎妹妹能考上。于是那几天家里的气氛很压抑( 她们第二年都考上了大学,此是后话)。作为往届生,我的成绩是从街道办取回的,晚了几天。取回来时,自己吃惊不小,居然考了393分(考后怎么对的答案?)!准备得零分的英语得了23分(卷面46分,一靠过去多少学过一点,二靠选答题乱蒙)。很差的数学得了55分,其中有10分很轻松,至今记得。那是一次在老师家上完课闲聊,说到有各种方法,他说比如证明正弦定理,教科书上的例题是一种方法,但有更简单的方法,就是画外接圆,这个方法比书上的简单得多。确实简单,我一下就记住了。高考卷子一发下来,看到有这题,10分,兴奋极了,用画外接圆的方法最先做好了这题。不好意思的是,现在早忘了具体是怎么做的了。当年四川省文科录取线是345,重点线是370。赶紧给那几天闷闷不乐的母亲打电话:

我:我的成绩也出来了。

母亲:(有气无力地,想妹妹都没上线,你更没戏)哦,好多嘛?

我:300多一点。

母亲:(仍然有气无力)哦,多好多嘛?

我:多93。

母亲:(声音高八度)啊?!多好多?

我:93。

母亲:393?

我:是。

母亲:……我马上回来。

当时是在成绩出来前先填志愿,重点大学和一般大学各填5个系,每系填两个专业。以前家里想让我考理工科,但我坚持考文科的哲学或者中文。妥协的结果是考文科,但主要考经济类。填志愿时,根本没想到能考上,重点大学完全是游戏心态填的,哪个大学牛X就填哪个。第一志愿是北京大学,第二是复旦大学。第三志愿时,我说不能太看不起川大吧,就填了川大的中文系新闻专业和汉语专业。第四志愿是武大,第五志愿是兰大。一、二、四、五是按母亲的要求填的全是经济类的。

一般院校才是认真填的,觉得万一考上了呢,所以没有麻虎。全填了财经类的。

最后我被四川大学中文系录取了。入学报到那天,系办公室当年负责招生的夏老师一看我报到的通知书就说,哦,是你?你是第三志愿哈,我们川大中文系从来不收第三志愿,你有意见莫得哦?这哪是问有没有意见,明明是告诉我对我特殊照顾了嘛。我赶紧说:我感激不尽感激不尽。

历史没有如果。

如果我考军校提干,现在大概也是上校大校甚至少将一类军官,物质生活应该也很滋润,自己也许还是很得意的。

如果我复员后没有考上大学,也许会混一个电大之类的文凭,在工厂好好混,然后没准混进省里某厅某局,也会觉得自己还行。

但读过大学后再看这两条路,会觉得不上大学自己人生的可怕,那是一种心灵之窗不能充分开启,别人在阳光大道上前行,自己在黑暗中奔跑且不自知的可怕。

这里最重要的是另一个“如果”:

如果当年我知道高考有多难,我当时的知识水平和高考有多大差距,我可能根本就不会动参加高考的念头,一定会去考军校提干的。

人,特别是年轻人,潜力是无限的,人生需要一点无知者无畏的劲头。

初稿写于2009年12月17日,修改于2017年6月2日。

2017新高考调查

调查状态:进行中 欢迎参加问卷调查
1.

在选考科目中,你最倾向于哪一种搭配方式?(6选3)(必选 3-3项)*

物理
化学
生物
政治
历史
地理
2.

你选择科目最主要的依据是?(必选)*

选自己喜欢的
选自己擅长的
按照传统 “文科”/“理科”选择
3.

如果心仪的高校对于选考科目的要求,与你自身擅长的科目发生冲突,你怎么办?(必选)*

按照高校要求选考,为了心仪的学校,奋力一搏
按照自己擅长的科目,调整目标院校
不确定
4.

有两次考试机会的科目,第一次考试取得较好的成绩后,你还会再考一次吗?(必选)*

会再考一次,精益求精
不会再考了,留出时间精力复习其他科目
不确定
5.

为了满足学生不同的选考科目组合,很多学校试行“走班制”,你认为这样:

促进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
增加学校教学、管理负担
对学生、学校没有太大影响
6.

新高考改革后,取消录取批次,由考生对学校和专业做出选择,成绩位次靠前的学生优先选择。你认为这样:

增加了报志愿选择学校和专业的难度,给考生和家长更大压力
扩大了考生的选择空间,学校和专业的选择更加灵活
与之前的形式差别不大
7.

新高考改革后,实行分段填报志愿和录取,不设调剂。你认为这样:

是更保险稳妥的录取方式,使考生有学可上
可能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拉低一些学校的录取分数
分数对选择和录取的影响更大了,成绩好才是硬道理
8.

从高考的整个准备和参加的过程来看,新高考比之前更难还是更简单了?

更难
更简单
不好评价
9.

你期待新高考改革吗?

期待
不期待
不好评价
10.

你最期待的高考改革措施是哪几项呢?(1-6项)*

不分文理科
英语、部分科目一年两考
选考模式、个性化选择
录取“两依据一参考”(依据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
取消录取批次
报考、投档以专业为主

年龄

18岁以下
18-28岁
29-39岁
40-50岁
50岁以上

性别

所在省份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上海
山西
山东
四川
陕西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台湾
香港
澳门
澳洲
北美洲
亚洲其他国家
欧洲
其他

所在城市

小编提醒:

高考分数不高却能进好学校,现实吗?其实家长和考生缺的只是经验和专业知识而已,高考志愿专家长期活跃在高考志愿填报第一线,接触过无数的考生和案例,不同的分数分别有怎样的发展方案,选择哪一种对考生最有利,专家非常了解。借助志愿专家指定的完美志愿填报方案,是考生展翅高飞前父母能给予的最好礼物。新浪搜罗志愿填报经验丰富的专家,经过严格审核,组成新浪志愿填报专家团(网址:http://zhiyuan.edu.sina.cn/solution/view/),是考生志愿填报的强大助力。

QQ咨询:3331309779

微信咨询:高考志愿通(微信号:gkzyt_sina)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