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高考

广东高考生评作文:时政热点多 读报更好写

大洋网-广州日报

关注

昨日,高考作文“揭盅”:选取“关键词”,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对于这一题目,不少考生笑逐颜开,表示对关键词都是“热词”,很熟悉也思考过,有话可说。但是,数学考试出来后,不少考生脸上“晴转阴”,有考生表示数学题“难度感人”。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晓星、张丹羊、申卉、何瑞琪、秦松、方晴、魏丽娜、伍君仪、李栋、徐静 实习生陈喆灵(署名除外)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杨耀烨、邱伟荣、陈忧子、邵权达、王维宣、廖雪明、庄小龙、骆昌威

作文全是热词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考生反应

对时事了如指掌 天天读报大有裨益

昨日,在广铁一中考场外,一位考生对于作文题的见解让人惊艳。

“这道题考察了考生对国家重大事项的关注,它不是死板的话题,比较贴近时事,和去年漫画作文题比起来难度不高。只要你平常关注时事,自然会有思考,然后写出来,描绘你眼中的中国就可以了。”考试结束后,广铁一中高三(2)班的汤耀森带着轻松的笑容,走向在门外守候的爸爸,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汤耀森选了三个关键词——一带一路、美丽乡村和空气污染。“一带一路可以说是近年最重大的国家战略,它把世界第二、第三大的经济体即中国与欧盟及附近国家都联系起来,不仅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而且促进全球化和全球经济发展。”他侃侃而谈,“美丽乡村是一个概念也是一个政策,要求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不要忘记共同富裕的目标,把乡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提升上来。同时,在这些经济成就面前,不要忘记还有一些问题,比如空气污染。”

作为学习任务繁重的应届考生,汤耀森是如何做到对时事了如指掌的?他表示,自己虽是理科生,但对时事感兴趣,每天吃晚饭前的十几分钟,他都会看《广州日报》,晚自习结束后再看《新闻联播》。尽管高三一年没用手机,但并不是活在“象牙塔”里。

对此,汤爸爸表示同意,“我觉得高中生都应该关注国家大事、形势发展。首先,看报纸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广州日报》上有一个闲情版,上面的文章很生动,我们会把好的文章剪下来给他作参考。其次,看报有助于对时事的提炼,他看标题就知道大概的内容。最后,评论版的文章也挺好的,能够让孩子有观点和思想的碰撞,锻炼思辨能力。”

都是“热词”早有准备 不同组合都有得写

对于上午的作文,个别学生表示有些意外,不过更多同学表示还挺好写。“都是热词,老师之前也提到过。”一位同学说。

南武中学的考生谭沛蓥表示,她选了3个关键词。一带一路,这是她昨晚着重复习的一个知识点。中华美食,她承认自己就是一个“吃货”,了解甚多。广场舞,她认为很多人一起跳舞表现出中国文化的包容和活力。

“我料想今年的作文题会很开放,但没想到放得这么开。”走出增城中学考点,陈同学和老师们击掌相庆。他说,刚拿到题目的时候,发现这些关键词可以排列组合成不同的内容,比如“美食+长城+熊猫”可以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国地理人文环境之美,“高铁+共享单车+移动支付”可以展现中国创新创业的成就等等。“就像炒菜一样,用不同的食材组合成不同的论点,比去年的高考作文题容易多了。”陈同学说。思来想去,他决定写创新创业方向,“贴近时代,立意较新”。

记者随访后发现,选择“移动支付”和“共享单车”为作文关键词的考生居多,不少考生表示这些是社会热词,也是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写起来言之有物。一名男生直接将这两个社会新事物进行了对比论证,“我首先讲移动支付不止改变了传统的支付方式,更体现了我们生活的积极一面。然后他结合亲身经历谈共享单车需要改进的地方,最终落脚点是向外国人展示中国积极的变化及存在的问题,进而展现真实的中国形象。”

专家点评

作文想拿高分“两耳要闻窗外事”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陈少华教授表示,这是一则有多角度可选择的作文题,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对中国的认识,从中选出两三个关键词。比如,可以选择“一带一路”“高铁”“京剧”,畅谈“一带一路”战略,可以带动中国高铁的出口,可扩大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又比如,可以选择“空气污染”“共享单车”“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的广泛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空气污染问题,有利于人们的健康,而移动支付又为共享单车的使用提供了方便和支持。同时,这也是一道引导考生关注现实的作文题,让学生在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条件下,面对中国和世界的互动,以正确立场和方法认清世界和中国。

考生要写好作文,平时“两耳要闻窗外事”,对这些中国关键词的内容要有关心关注、深入思考,才能写出好文章,让外国青年更好地了解中国。

此外,他认为这还是一个适应面非常广的作文题,适合城市和乡村的考生,在这12个“中国关键词”中,总有几个是考生所熟悉的,这样每个考生都有话可说。只要找到切入点,思想健康,感情真挚,注意语言文字的运用,相信写出自己的特点与亮点。

关键词的有机关联才是立意关键

广州市第六中学的肖刚老师表示,这道题目可以看成是“请用三个关键词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材料提供了有限制的12个与中国有关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考生也都比较熟悉,有“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新与旧”等多重关系,同时这些关键词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科技”等方面,可以任意进行排列组合,但是需要考生明确所选三个关键词之间的“有机关联”,这是限制性任务,也是本道作文题目审题立意的关键,此处要求正是新考纲对“思维品质”考查的具体体现。

其次,题目要求“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这里有一个隐性要求,考生要有良好的“读者意识”,也就是要注意写作的立场和口吻,认识到这一点有助于表达的融入感。

第三,题目要求“明确文体”,即文体必须是议论文、记叙文等中的某一种,务必清晰明确,这与近几年“文体不限”的要求明显不同;最后,“选好关键词”“选好角度”也都隐含着“可以自主选择,但是所选内容和角度必须有机统一,逻辑链条必须清晰完整”的要求。总体来说,这道题目主要是考查考生对所生活的国家、社会是否保持足够关注,并能做出清晰描述或判断。

仅对关键词泛泛而谈难拿高分

卓越教育高中语文科汪雅蕙老师认为,2017年全国卷I作文选材贴近中学生的生活。涉及的有关中国形象的“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移动支付”等内容,是考生再熟悉不过的,足以引发对国家形象的思考,探讨现代生活,畅想未来发展。

同时,题目开放性强,可以在众多关键词当中选择两到三个,对关键词本身的理解与关键词之间的分析也是开放的,考生切入角度可以多样,个人的角度、社会的角度、国家的角度、哲学的角度、文化的角度都是可以的。

汪雅蕙提醒同学,有话可谈的同时也要注意到题中的两大“陷阱”:一是不能对关键词泛泛而谈,如果只是展开两三个关键词泛泛而谈,而没有分析关键词背后的有机关联,只能走向平庸;二是注意突出文体特征。材料要求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国,所选文体广泛,感论文、评论文、传统议论文、散文或者是书信体都可以,但是不能文体杂糅,如果议论文夹杂散文或者记叙文,就容易走向低分层次。

祖国给你出了一道“思考题”

据新华社北京电 (记者萧海川、魏圣曜)今年高考语文考试甫一结束,各地高考作文题迅速成为社交媒体的焦点。人们如此热烈地讨论、分析,不仅因为这是一道分值最高的考题,更是希望从中寻获时代发展的号角与回响。在某种意义上,这也代表了祖国发来的询问,是一道属于全体年轻人的必答题。

请问你会如何看待这个时代?中国在发展,但当代中国并非产自虚空,而是从1978年、1949年、1840年乃至更久远的历史长河中,披荆斩棘一路走来。京剧、长城、大熊猫象征着古老的华夏,“一带一路”、移动支付、共享单车代表着青春的中国,空气污染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呼吸之痛。这些词所指代的内涵,或传统或现代,或喜悦或苦恼,但这就是你我生活的当代中国。

请问你将如何改变这个时代?畅想共和国百年华诞,如今考场中的十几岁少年,届时也到了“知天命”的年龄。此时,你在考场“为共和国拍照”,彼时,中国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与现在的你息息相关。

人生最幸福的事,并不是身居高楼广厦、手握美酒琼浆,而是祖国需要你的聪明才智、你需要祖国来施展抱负。“我与祖国共韶华”,就是将个人勤恳奋斗、兢兢业业的一小步,汇聚为国家、民族发展的一大步。

人生是一场更漫长的考试,中间要经历太多的选择、判断、填空。做一个大写的“人”,满怀赤子之心、同情之心,保有这样的品格才能在人生大考中取得佳绩。

数学各有所难

理科:难在分布列

文科:概率题最难

昨日17时5分,六中第一位考生走出校园,她头顶上披着校服,看起来十分淡定。“数学难吗?”记者问道。她淡定答道:“不知道怎么描述,题目很‘感人’!”

记者发现,不少人都感叹数学偏难,但文理科学生所说的难题并不一样。“理科数学最难的是分布列,考得太偏了。总体感觉有简单的有难的。”一位男生说,不过对于试卷难易他并不太在意,“今晚还要继续复习理综,全力以赴就好。”

多位文科女生则表示,文科数学最难的是概率题。“整个考场都没有人提前交卷,很多人都没时间做完。”一位女生说。南武中学考生谭沛蓥也说数学有点难,基础题型难度较低,但大题部分看上去简单,解题时就发现不容易。因为时间不够,自己直接放弃了概率和圆周曲面的两道大题。“数学难啊,统计题的计算量比较大,勉强做完卷子。之前模拟考都能估分,这次把握不了。”虽说如此,与朋友步出铁一中考场的周同学还是一脸轻松地笑了,不纠结,不对答案。“我对明天有信心!”她说。

记者发现,文科考生普遍反映“几何易,概率难”,意思是几何的大题简单,而概率统计题有难度,有的甚至说这道题审题都有困难,不得不放弃。一名考生说这张试卷好比“坐过山车”,前面的选择填空题容易,然后难度逐步爬升,大题又简单一点,然而最后一道大题又让人苦恼,总体时间不够。

理科考生则反映“大题计算量大”,特别是到了最后,越计算心里越没有底气,非常考验综合心理素质。当然也有理科同学霸气地说,今年数学偏简单,自己全部做完还检查了,预计起码有120多分。

增城中学副校长欧阳宇叮嘱考生,一门考试结束后,要迅速遗忘,千万不可后悔而不能自拔。

各地高考作文题一览

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

全国卷I:

老外眼中的中国关键词

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内蒙古、陕西、重庆、海南

全国卷II:根据古诗句自拟文

四川、广西、贵州、云南

全国卷III:我与高考或我看高考

北京

“说纽带”和“共和国,我为你拍照”

天津

重读长辈这部书

上海

预测

江苏

车辆与时代变迁

浙江

有字的书、无字的书、心灵的书

山东

24小时共享书店

调查状态:进行中 欢迎参加问卷调查
1.

在选考科目中,你最倾向于哪一种搭配方式?(6选3)(必选 3-3项)*

物理
化学
生物
政治
历史
地理
2.

你选择科目最主要的依据是?(必选)*

选自己喜欢的
选自己擅长的
按照传统 “文科”/“理科”选择
3.

如果心仪的高校对于选考科目的要求,与你自身擅长的科目发生冲突,你怎么办?(必选)*

按照高校要求选考,为了心仪的学校,奋力一搏
按照自己擅长的科目,调整目标院校
不确定
4.

有两次考试机会的科目,第一次考试取得较好的成绩后,你还会再考一次吗?(必选)*

会再考一次,精益求精
不会再考了,留出时间精力复习其他科目
不确定
5.

为了满足学生不同的选考科目组合,很多学校试行“走班制”,你认为这样:

促进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
增加学校教学、管理负担
对学生、学校没有太大影响
6.

新高考改革后,取消录取批次,由考生对学校和专业做出选择,成绩位次靠前的学生优先选择。你认为这样:

增加了报志愿选择学校和专业的难度,给考生和家长更大压力
扩大了考生的选择空间,学校和专业的选择更加灵活
与之前的形式差别不大
7.

新高考改革后,实行分段填报志愿和录取,不设调剂。你认为这样:

是更保险稳妥的录取方式,使考生有学可上
可能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拉低一些学校的录取分数
分数对选择和录取的影响更大了,成绩好才是硬道理
8.

从高考的整个准备和参加的过程来看,新高考比之前更难还是更简单了?

更难
更简单
不好评价
9.

你期待新高考改革吗?

期待
不期待
不好评价
10.

你最期待的高考改革措施是哪几项呢?(1-6项)*

不分文理科
英语、部分科目一年两考
选考模式、个性化选择
录取“两依据一参考”(依据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
取消录取批次
报考、投档以专业为主

年龄

18岁以下
18-28岁
29-39岁
40-50岁
50岁以上

性别

所在省份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上海
山西
山东
四川
陕西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台湾
香港
澳门
澳洲
北美洲
亚洲其他国家
欧洲
其他

所在城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