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高考

河南高考考务中心实施“全景监考”

映象网

关注

6月7日,高考正式开考,今年高考延续了去年的“无声入场”,同时监考工作仍然是“高压”状态,除了考场内监考,还有远程考务中心进行视频监考和考生身份验证。

对考生信息和照片多次比对 每个考生比对3次

除了考场内的严密监考,各考点的考务中心可以看作是考场监考的“大脑”。

考生在进入考场后首先需要录入指纹并拍照,这是为了进行身份识别,而进行身份识别工作就是在考务中心完成的。

据考务中心内监考员介绍,考生录入指纹并通过身份验证后就要拍照,照片将传输到考务中心,监考员就要对考生现场照片、高考报名照片、准考证照片和身份证照片进行比对识别,判断是否存在替考现象。

目前,所有的人脸识别工作都是监考员人工识别,为了避免人工失误,每一个考生照片将经过3级识别。

视频远程监控 发现问题可第一时间处理

此外,考务中心还对考点内所有考场进行远程视频监考。在九中考点的考务中心大屏上,可以实时监控各个考场内的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块监控屏幕显示的是四个考场的画面,并且不可以放大,这是为了避免画面放大后出现试卷内容泄漏的情况。

除了大屏整体监控,考务中心还有多台小屏由监考员对每个具体考场进行视频监控。

据了解,每个小屏上显示3到4个考场,由一个监考员负责。如果有考场出现异常情况,考务中心将立即通知考场所在楼层的负责人。

调查状态:进行中 欢迎参加问卷调查
1.

在选考科目中,你最倾向于哪一种搭配方式?(6选3)(必选 3-3项)*

物理
化学
生物
政治
历史
地理
2.

你选择科目最主要的依据是?(必选)*

选自己喜欢的
选自己擅长的
按照传统 “文科”/“理科”选择
3.

如果心仪的高校对于选考科目的要求,与你自身擅长的科目发生冲突,你怎么办?(必选)*

按照高校要求选考,为了心仪的学校,奋力一搏
按照自己擅长的科目,调整目标院校
不确定
4.

有两次考试机会的科目,第一次考试取得较好的成绩后,你还会再考一次吗?(必选)*

会再考一次,精益求精
不会再考了,留出时间精力复习其他科目
不确定
5.

为了满足学生不同的选考科目组合,很多学校试行“走班制”,你认为这样:

促进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
增加学校教学、管理负担
对学生、学校没有太大影响
6.

新高考改革后,取消录取批次,由考生对学校和专业做出选择,成绩位次靠前的学生优先选择。你认为这样:

增加了报志愿选择学校和专业的难度,给考生和家长更大压力
扩大了考生的选择空间,学校和专业的选择更加灵活
与之前的形式差别不大
7.

新高考改革后,实行分段填报志愿和录取,不设调剂。你认为这样:

是更保险稳妥的录取方式,使考生有学可上
可能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拉低一些学校的录取分数
分数对选择和录取的影响更大了,成绩好才是硬道理
8.

从高考的整个准备和参加的过程来看,新高考比之前更难还是更简单了?

更难
更简单
不好评价
9.

你期待新高考改革吗?

期待
不期待
不好评价
10.

你最期待的高考改革措施是哪几项呢?(1-6项)*

不分文理科
英语、部分科目一年两考
选考模式、个性化选择
录取“两依据一参考”(依据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
取消录取批次
报考、投档以专业为主

年龄

18岁以下
18-28岁
29-39岁
40-50岁
50岁以上

性别

所在省份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上海
山西
山东
四川
陕西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台湾
香港
澳门
澳洲
北美洲
亚洲其他国家
欧洲
其他

所在城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