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高考

2017年北京高考大作文评析:家国情怀 时代担当

新浪教育

关注

2017年北京卷,在形式要求上延续了二题选一、文体特征鲜明的传统,在内容导向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凸显责任担当意识。无论是议论文“说纽带”,还是记叙文“共和国,我为你拍照”,最令人眼前一亮的当属题目的选材。正值高考恢复40周年,高考选拔什么人才,为国家贡献怎样的接班人,这两道作文题给出了鲜明的答案。

“说纽带”一题,表面看只是对词语的解说;早在2005年,北京卷就出过“说‘安’”的题目。但它毕竟与以往大不相同,原因在鲜明的时代性和社会性。从题干材料看,“经济全球化发展”需要纽带,让人想到“一带一路”这个重要的国家战略;“文化的发展”需要纽带,让人想到洋为中用、中西合璧的文化课题;“历史的传承”需要纽带,叫人联想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社会的安宁”需要纽带,叫人联想社会治理的创新与完善;“校园的和谐”需要纽带,又令人想起校园霸凌、校园风气等一系列社会热点问题……“纽带”的多义性让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但前提是学生的视野和情怀要跟得上这份选择。要谈出时代感,就不能只呆在教室里死读书,更要关注时代,关注国家,拥有广阔的视野。作为议论文,要展现逻辑性和思想性,又不能局限于搜集信息、了解现状,更要探求原因与价值,阐释利弊和方略,拥有当前时代和当下社会主人翁的责任担当。

“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一题,可谓是“中国梦”的具象化。设想国家在32年后的样貌,本质上是将学生放在“蓝图设计师”的位置,因此有没有自觉的担当精神,有没有厚重的家国情怀,从基础上影响着整篇文章的质量。今年参加高考的考生,32年后50岁,恰好是整个社会的中坚力量;这篇作文从某种意义上是对他们的警醒,提醒他们每张照片都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此外,作为记叙文的专用题目,它的题干保持了一贯的指导性,“有叙述,有描写”,提示表达方式上要综合使用;“可以写宏大的画面,也可以写小的场景”,提示切入的角度可以大到国家、社会的整体面貌,也可以小到一顿饭、一辆车、一个人。这也提醒未来的考生,首先要走出教室,开放视野,关注时代与国家,拥有自觉担当的意识;其次,既要留意大的形势、动向,又要关注身边的小事,让对国家、自我的期许与责任具化在生活的点滴之中。

学而思高考研究中心 刘强

小编提醒:

考生们进入考场,家长们开始焦急万分:孩子发挥失常怎么办?志愿填报到底怎么下手?那么多分数线应该看哪条?为什么每年那么多高分考生选择复读?高三的艰苦岁月还要再来一次吗?……家长的焦虑,大多来源于对于志愿填报的不了解,本以为志愿填报很简单,却发现什么都不懂,害怕孩子的志愿就毁在自己手上。这时,应该求助于专业人士,新浪高考志愿专家(网址:http://zhiyuan.edu.sina.cn/solution/view/)多年来潜心研究志愿填报,熟悉各行各业就业情况、全国各个院校专业信息、各省市往年录取情况,协助考生做好生涯规划,选择相应分数最好的大学和专业,提高被心仪大学录取的几率,告别志愿填报瞎蒙高分低就风险。

电话咨询:010-58983379(工作日10:00-18:00)

微信咨询:高考志愿通(微信号:gkzyt_sina)

调查状态:进行中 欢迎参加问卷调查
1.

在选考科目中,你最倾向于哪一种搭配方式?(6选3)(必选 3-3项)*

物理
化学
生物
政治
历史
地理
2.

你选择科目最主要的依据是?(必选)*

选自己喜欢的
选自己擅长的
按照传统 “文科”/“理科”选择
3.

如果心仪的高校对于选考科目的要求,与你自身擅长的科目发生冲突,你怎么办?(必选)*

按照高校要求选考,为了心仪的学校,奋力一搏
按照自己擅长的科目,调整目标院校
不确定
4.

有两次考试机会的科目,第一次考试取得较好的成绩后,你还会再考一次吗?(必选)*

会再考一次,精益求精
不会再考了,留出时间精力复习其他科目
不确定
5.

为了满足学生不同的选考科目组合,很多学校试行“走班制”,你认为这样:

促进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
增加学校教学、管理负担
对学生、学校没有太大影响
6.

新高考改革后,取消录取批次,由考生对学校和专业做出选择,成绩位次靠前的学生优先选择。你认为这样:

增加了报志愿选择学校和专业的难度,给考生和家长更大压力
扩大了考生的选择空间,学校和专业的选择更加灵活
与之前的形式差别不大
7.

新高考改革后,实行分段填报志愿和录取,不设调剂。你认为这样:

是更保险稳妥的录取方式,使考生有学可上
可能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拉低一些学校的录取分数
分数对选择和录取的影响更大了,成绩好才是硬道理
8.

从高考的整个准备和参加的过程来看,新高考比之前更难还是更简单了?

更难
更简单
不好评价
9.

你期待新高考改革吗?

期待
不期待
不好评价
10.

你最期待的高考改革措施是哪几项呢?(1-6项)*

不分文理科
英语、部分科目一年两考
选考模式、个性化选择
录取“两依据一参考”(依据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
取消录取批次
报考、投档以专业为主

年龄

18岁以下
18-28岁
29-39岁
40-50岁
50岁以上

性别

所在省份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上海
山西
山东
四川
陕西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台湾
香港
澳门
澳洲
北美洲
亚洲其他国家
欧洲
其他

所在城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