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高考

2018高考复习:中等生逆袭成黑马的终极秘笈

新浪博客

关注

谁愿意永远处于平凡而不起眼的中等生群体呢?谁又甘愿成为尖子生旁的陪衬?其实只要找准方法,改变就可以即刻开始。

不过中等生也有不同类型的区分,先来测试一下你是哪种类型的中等生吧。

1。自控力差型

表现:打开书本准备要复习,从开始准备到坐下来,10分钟过去了。做题做到一半,手机响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拿起手机再说。“今天的偶像剧更新了,我就看5分钟,5分钟!”结果看了一晚上。

对策:我的分心计划

树活一张皮,人争一口气,我这个中等生被隔壁家与我同岁同届的学霸“压迫”了十几年,做梦都想着来一场逆袭。就先从做计划开始吧!

制订一个学习计划或许不难,真正难的是执行一个计划。我抱着一半不服,一半尝试的心态为自己设置了一张计划执行表。共计划、完成度、分心的时间以及原因、获得奖惩五项内容。

我在“分心的时间以及原因”这项记录下各种分心的原因:涂鸦、给空心字母上色、抓住一只在灯光下乱飞的小虫……各种乱七八糟的理由都有,怪不得我比不过学霸了。这个表格对我的帮助极大,它不但记录了我的学习进度,还让我明白自己因为开小差在时间上的浪费有多少。

在最开始的8个小时复习计划里,我分心的时间高达5个小时,其中最离谱的一项是到客厅看了2个小时的综艺晚会。我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了。我开始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尽量专注地复习。即使这样,我每天也只能完成60%左右的进度。(李璐)

2。无方法型

表现:试过各种学习方法,均不能坚持到底,更不见任何成效。坚信“书山有路勤为径”,闷头苦学,不相信任何方法和捷径。

对策:你的金玉我的软肋

学习方法不是静止的。

那些黑马只是简单地介绍了方法,没有详细地去说明他们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运用那些方法的,更没有提到他们当时的知识掌握程度、所处的学习环境、学习习惯和性格等。既然这些都无法知晓,怎么可能复制他们的成功呢?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刻板地复制别人的方法又有什么意义呢?

于是,我想着要让我的学习方法流动起来。

在与一个喜欢思考的同学聊天的过程中,我偶然地发现他在总结这一块做得很有创意,也更为科学。他把总结的话语分条罗列在一张张小纸片上,又把这些纸片贴在书上或某道题目旁边。他的书本、习题集上贴了许多纸片,有记录错因的,有记录各种题型的通用解题方法的,还有记录学习某个知识的心得体会的。我在与他聊天后如获至宝。与自己把总结写在笔记本上以后就再也不看的方法相比,他的方法显然更有效。

还有一位理科成绩甚好的同学告诉我,他喜欢自己在课前分出重点,第二天听课时就可以分清主次。这个方法虽然很好,但是它打乱了我原本的听课模式。

在寻找学习方法的过程中,我更清楚地认识了自己。而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我也更能体会和把握什么方法适合自己,什么方法于别人有如金玉,于我如鸡肋。(西北工业大学 毛珂)

3。无规划型

表现:不会管理时间,一道题得花两道题的时间来做。每天学习的时间比谁都多,计划也安排得满满当当,但成绩就是不如意。

对策:打破时间管理中的马太效应

我听到中等生们最多的抱怨便是时间不够。

说到学习时间紧,很多人首先会想到的就是怎么挤时间。压缩睡觉的时间,压缩吃饭的时间,压缩休闲娱乐的时间,把一切学习以外的时间都压缩到极致,仿佛这就是时间管理的终极目标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有的人花了很多的时间去学习,几乎不太可能再挤得出什么时间了,但进步仍然十分缓慢。自己非常痛苦地看书做题,那些成绩比自己好很多的学霸却每天都摆出一副很悠闲的样子。中等生问我:“我的时间已经全部拿来学习了呀,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绕来绕去都离不开一个关键的话题:效率。

要明白效率和时间的关系,不如先来和学霸算一笔账。

这样算下来,我们每天用来学习的时间可以达到12个小时,比学霸的学习时间增加了50%。

这是一个可喜的数字,每天多50%的话,累加起来的结果确实相当惊人。

不过,这笔账漏掉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看同样的内容,学霸看一遍就记得差不多了,我们只能记住一小半,甚至看了一遍之后什么也记不住。一道普通的数学证明题,我们解出来所需的时间比他们多了5分钟,甚至更长——相信大家都有过解一道数学题花上半个小时的经历。这样一算,我们拼了命地付出比学霸多50%的努力,结果效率反而比他们低得多,这可真够冤的。

如果把长时间学习导致的负面结果也算进去,那就更冤枉了。这就是时间管理中的马太效应——成绩越落后的同学,越觉得时间不够用;成绩越拔尖的同学,越觉得时间多得用不完。

重要的是,我能做到。

怎么打破马太效应呢?

做最重要的事

做没有价值甚至负价值的事情的人是傻瓜,做有价值的事情的人是庸才,唯有只做最有价值的事情的人是人才。

你选择了做某件事情,就意味着你无法做另一件事情。真正懂得如何利用时间的高手,一定是懂得如何舍弃的人。我们做事的标准不应该是某件事有没有价值,而应该是某件事是不是最有价值。确保自己一直都在做最重要的事情,实际上也是确保了自己在高效地利用时间。

做力所能及的事

在有限的时间内寻找最重要的事情来做,要放弃那些看起来不太有价值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放弃那些看起来很有价值,但是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事。

老师不止一次叮嘱我们,考试时碰到一道难度极高的题就跳过去,要把时间花在自己熟悉的题上。

在平时的学习中,也是一样的道理。

做符合自己能力的题目是最划算的。还记得前面的那笔账吗?同样的题目,学霸可以在一个小时里面做十几道,而我们只能做几道,效率的差异就从这里产生了。我们要保证自己的学习效率,就要多做和自己水平相适应的题目,这样才能既有成就感又能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综合卷的复习时间怎么分配?

答综合卷时的顺序将影响着你答题的心情和效率。在平时复习时,要反复尝试,寻找适合自己的答题顺序。比如,先写物理,再写化学,最后写生物。还要规定每个学科的用时,即使放弃也不能超时。其次,要像考试时一样遵守先易后难的原则,遇到比较难的题目尽快跳过,过一会再返回来做。

对中等生而言,最大的问题不是不知道有哪些规划技巧,而是他们明明知道,却因为疲于巩固知识,没有花心思去练习和掌握。如果你觉得自己已经到了瓶颈期,不妨试着把每一份试卷都当作高考题来做,你会惊讶地发现,原来你还有提高的空间。你不仅还有潜力可以挖掘,而且还应该拿下那些本就该属于你的分数。

责任编辑:戴全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