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高考

过来人谈经验:从10分到90分 物理逆袭的秘诀

新浪博客

关注

曾经的我和大多数同学一样,都是谈“物”色变。初中时,物理是我的弱项,上高中后我认为反正我以后也不选理科,学不会物理也无所谓。就这样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我浑浑噩噩地过了半个学期。可是当第一次期中考试成绩出来后,“10分”这个史无前例的低分,还是给了我狠狠的一击。我感到当时班上同学的眼光都聚集到身为班里倒数第一的我的身上,无地自容的我从那时起决定要好好地从头学习物理。

起步:基础做起,重视教材

起先,薄弱的基础导致我完全听不懂老师的讲课,自己做题又找不到突破口,无从下手。在和老师交流之后,我放弃了自己原来认为的课本不重要、理科只要多刷题就可以的错误观点,决心从基础开始恶补,并给自己设定一个小目标——记住重要的概念和公式。在这个阶段,我主要就是从课本入手,背下了课本中的概念、定义,而且力求做到完全理解它们的含义;对于课本中的公式,更是做到了知道公式是如何得來、如何互相推导、如何运用的;对于课本例题,我不但记住题目的结论,还记住了它是如何分析,运用了哪些处理方法。

刷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我终于也可以开始刷题了。

开始做题时,我一看到题目就感觉“头大”,但是我还是硬着头皮一题一题地往下看,看看有哪些题是我能够解出来的。事实上每个知识点总对应有简单的题目,看到简单的题目,我脑海里会浮现出课本里的知识,自己也有了解题的思路,知道什么类型的题目应该从哪个方向入手,要怎么分析,要用什么知识点、公式,渐渐地,我能够解出越来越多的题目了。就这样从简单的题目开始,不但巩固了我的基础知识,还让我找到了运用所学知识的感觉,让我感到自己摸着了门道。

升级:学会分析,善于总结

刷题不总结,等于白刷。

物理中有许多的模型,比如纸带模型、滑块模型等,每一种模型都有自己的特征,代表着某一类题目,每一种模型都有着相应的解题“套路”。所以,每当我遇到了某一类题目,都会对它进行总结,比如力学计算题,题目给出的条件中物体涉及的运动、有无摩擦力、有没有能量的转化,解题时的突破口、分析的方法、运用的公式等我都一一记下,并时不时拿出来翻看。除此之外,对易错的题目以及课本上的经典模型,我也进行了总结。经过自己的总结,才能让知识内化为我们自己的东西。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当我看到某个题目,就可以立即判断出题目属于哪一种模型,以及模型的相关信息。

实战:顾全大局,万无一失

拿到试卷后,我从不着急下笔,而是大体上浏览一下试卷,了解试卷的结构和难易程度,这样才不至于让我在看到难题时乱了阵脚。另外我还参考老师的建议,在考试时合理安排时间。并且告诉自己在考场上,不要钻牛角尖,如果超过预定时间还没找到突破口,就应该果断放弃,切勿因小失大。但是对于会做的题目,都保证做到万无一失,另外,不管会不会做,我都尽力做到试卷上不留空白,比如选择题我会在排除错误答案后猜一个,解答题我会尽量找得分点,写出能写的步骤和公式。

决心容易下,坚持却很难。一直以来的努力让我的物理成绩在高考前提高到了90分,也让我知道了乌龟也能走很远,人生路上最重要的就是不断超越自己,越努力你就越幸运。

选自海淀名师团队的博客,点击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