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数学试题解析:提升数学能力是王道

新浪教育
2018年高考来袭,975万考生创近8年高考人数新高,首批00后登上高考舞台引发关注。作为全国人民共同关注的年度大考,高考是一个孩子命运的转折点,也是一个家庭希望的寄托处。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激烈竞争中,每一年的高考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为了帮助今年的高考生深入了解真题,精准估分,同时帮助在校高中生了解高考命题趋势,新浪教育联手乐学高考的名师,为广大考生和家长在高考后第一时间解析高考全国卷。高考数学试题解析我们邀请到的是乐学高考数学名师张钢、杨浩波。

以下为直播文字实录:
主持人:各位新浪的网友大家好,欢迎关注新浪教育高考特别节目,2018年高考首日已经结束,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新浪高考特别联合K12在线教育领导品牌乐学高考为大家送出高考期间的特别节目,“2018领跑未来 直击高考 真题解析”暨2018高考解析直播节目。今天我们请到直播间的是乐学高考两位数学老师,杨浩波老师和张钢老师,首先请张钢老师和网友打声招呼。
张钢:各位新浪的网友,大家晚上好,我是来自乐学高考的张钢老师。大家都称呼我“张Sir”。
主持人:非常欢迎张老师,张老师是乐学高考数学学科的负责人,也是首席讲师,有一线教学经验十多年,是非常资深的一位数学老师,再次欢迎张老师的到来。
接下来请杨浩波老师跟网友打声招呼。
杨浩波:Hello,屏幕前的观众朋友大家好,我是来自乐学高考的数学老师杨浩波,大家可以叫我波少。
主持人:非常欢迎杨老师,杨老师看起来非常年轻,估计今年扔在高考大军中可能还可以蒙混过关一把。杨老师是少年数学天才,心算能力非常强,在高中的时候就修完了大学的高数和现代课程,是非常优秀的。再次欢迎两位老师的到来。
去年新浪教育就联合乐学高考推出了高考试题的解析,受到了非常多考生和家长的欢迎。今年大家也是很期待咱们今天的这个环节。
首先,请两位老师来分析一下今年三套试题的难度以及特点,还有今天 的江苏和浙江数学大战,大家都在讨论说到底是江苏的题更难还是浙江的题更难,也想请两位老师给我们解析一下。
试题进化有规律 提升能力是王道
张钢:其实大家都可以翻翻每一年的高考分析,其实数学真题出来前,大家说的话都是类似的,稳中求变,变中求稳,试卷特点呢,就是重视双基,综合性,应用性,文化性,创新性。这种对在座的各位就是片汤话,没有任何的营养和价值。我们的理念是要给大家真正务实的东西,真正的干货,希望能真正帮助到你们。
在座的各位可能有一部分是今年参加高考的同学,还有一部分准高三的同学或学生家长,还有的呢可能就是不明真相的群众,过来看一看热闹。其实大家对高考数学都是非常关注的,段子可以说是层出不穷,曾经有一位网红教师,江苏数学大神葛军老师。今年就有同学说,今年的高考数学又是葛军老师出题了!葛军老师出面说,现在的高考数学实在太简单了。当然,我们都当段子说,在我们心中,葛军教授在数学命题上真的是出神入化,他能够精准的把握难度和区分度。这个能力也是我们终身都要追求的一个目标。
网上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就说有七成的网友特别害怕数学,也可以说,高考数学就是用来淘汰这70%的人的,当然实际上没有这么夸张。但这确实反映出一个问题,那就是高考数学的的确确是需要一些方法和技巧的,我们今天就在第一时间结合着历年考题还有今年考试的特点,跟大家谈一谈备考建议。
杨浩波:没错,这就是你2019高考数学复习的起点,就是你数学涅槃重生的时刻,这一个小时,每一刻都是精华,你要庆幸,可能就因为这一个小时,一年之后你和别的同学在数学拉开了四五十分的差距,别人上二本,你上一本;别人上一本,你上重本;别人上重本,你上清北。
张钢:好,咱来看题。
主持人:详细说说今年的题目
张钢:我们先从压轴说,这也是大家特别关注的。就像出了语文试卷,大家特别关注作文一样,参与度高嘛!今年,无一例外,依旧还是一道导数题。我们先不讲他具体怎么解,到时候在乐学高考app我们会录相应的真题解析,我们今天主要聊一聊这道题怎么考的,我们又该怎么破。
我们先看一下题面:f(x)=1/x-x+alnx,两小问,第一小问要求这个函数的单调性,这道题第一小问,是要求一个复杂函数单调性,那面对一个超越函数,我们肯定要借助导数工具,这背后就要考察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和求导法则,由于这道题涉及到参数,必然会涉及到分类讨论,那这里我就教过我的学生分类讨论之旧约新传,旧约就是经典四连,比方有人冤枉你了,你都怎么回复,你是谁啊,你说啥呢,你干嘛啊,你别问我我不知道啊。
类似的,这里的讨论也有经典四连:啥函数?有根么?谁大啊?在哪了?当然我在这里说的都比较的口语化,至于背后的逻辑我就不在这里展开了。
那至于第二小问,很多同学说这个以中值定理为背景的题目。其实这个,我在近几年的课里都有所涉及,这类题目无非就是移项,通分,重组,再构造,转化成一个显得函数的单调性问题。在这里我们就不多说了,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我的一轮课程,导数双变量那节课,讲过非常类似的题目了。
当然我说的是旧约,新传的背后和零点分段有关,我就不在这里具体展开了,确实今天时间有限。
对于核心的内容,固定的结构,我们应该有足够的应对措施,这个背后就有很多同学关注今年我们有没有命中压轴了。因为16年新课标1卷,考了一道极值点偏移,我当年成功命中它,让很多同学直呼“舒爽”。考完之后直接到app的咖啡厅来发来贺电。在我看来,这件事出乎意外,又在意料之中。出乎意外就是指,历年的地方试卷有考过,比如说天津卷,湖北卷。意料之中是指,它的核心考查内容是单调性,这也是在高中阶段最重要的性质了,我们试想,在单调性为核心的基础之上,加上美丽的包装,或者是极值点偏移,或是双零点问题,或者更一般的双变量问题,那我们面对他们的时候,会不会更从容。因为最高纲领我们如果可以get到了,就可以做到融会贯通,各个击破。
其实预测这件事,是有一定的概率的,但的的确确,试题进化有他的一定的规律性,可能前两年我们运气比较好,预测到了,因为我们一直以来也在关注整个试题的规律,与命题人做着博弈。但是我们坚信一点,提升数学能力才是王道。如果你能力足够强的话,其实不需要预测。就像波少这样的,见题灭题。
杨浩波: 没有没有,
张钢:固定的结构还有,我们再来看今年的全国新课标2卷,f(x)=e^x-ax^2,第一小问,是在a=1的情况下,证明不等式关系,这道题参数都被具化了,非常典型的端点效应。当然这道题通过求导一次,是不够的,需要再次求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二阶导。那对于二阶导的小草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画出来,通过导数的小草图慢慢地倒到一阶导的单调性,进而判定它的最值,而后就可以清楚原函数的单调性了,很常规。那至于第二小问,由于a>0,我们直接将其除到不等式另一侧,进行参变分离即可,后期对构造的新函数采用求导,分析其单调性和最值。大家也能感受得到这道题目真的是相当的“常规”。这类常规操作,我们还要有哪些储备呢?比方说17年所考查的隐零点问题,设而不求,整体代换的操作思路,比方说还有同学们比较挠头的导数不等式,但如果我们通晓它的紧密交织的关系图,就会发现其命题方向的脉络。除此之外解题技巧也有,像变换主元、双元问题的降维打击等等,我信手拈来说出这么多导数压轴的处理特点,那回过来再看今年的题目,完全在我们的掌控之中了。
杨浩波:今年其实我们也挺惊讶的,一考完学生就在我们的咖啡厅里马上就抱怨,说国I的概率题马上就炸了,题序改变了。我们先不看题,先讲一下,之前考前同学们发来小道消息,说概率统计会和圆锥曲线互换位置,没想到真正考试考出来会发现真的概率统计的题放到了第20题。但是你会发现实际上仍然没有脱离考纲,只不过命题组更想倾向于稳中求变。今年这一道概率统计的题,这上面第一步的解题逻辑,第一问说的是你需要从200个物件当中抽出20个物件,判断这20个物件当中有没有两个物件正好是次品,每一个物件是次品的概率是P。这一段话很多人就听不懂,其实就在于不能理解二项分布和超几何分布具体的区别。我们说过二项分布和超几何分布有什么区别,二项分别是指你要做N次实验,每次实验的概率都是一个P,而超几何分布是只做一次实验,考虑一次实验当中次品的个数。你会发现这个题,因为每一个物件的概率都是P,你并不知道这200个物件当然到底几个次品。显然第一问你就应该理解是一个二项分布,这是它的第一个难点。而且你会发现这道题最核心的问题在哪儿,最核心的问题是问P取什么值才达到最大,那么这个地方,我们就要通过导函数,对P要求导,得到这个函数,那么你会发现,最后导函数中,就有1-10p这么一个整体,所以p应该是1/10取得一个最大值。这个时候其实大家如果学到大学就会明白,实际上是把一个大学的内容给下放了,是一个极大概率似然的理念。不理解这个概念没有一点关系。这题的难度最主要是在于第一问,把概率统计的大题给上到20题,让你理解一下二项和超几何的区别,以及与导数相结合这两点,你会发现只要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以及一定的数学思想,这道题难度并不是很大。第二问的问法,我这里就不展示,给大家讲一下。今年概率统计第二问的问法非常之传统,你会发现16年那道国I,判断到底是在哪个点处期望值是最优的,同样第二问跟今年的第二问的思想是如出一辙的,这是关于国I的这道题,很多人说考完概率就炸了,其实并不炸,只要理解核心就可以了。
“234”巧解长篇概率统计
张钢:概率统计题目略长,大家不要彷徨。
杨浩波:给大家一点数字让大家明白这个题目到底多长。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比如说15年概率统计的大题,一共有280个字,2016年应该310个字,17年340个字。
主持人:逐年递增
张钢:等差数列
杨浩波:如果解决这个关系是不是可以完美地预测一下今年的概率统计大题应该有370个字,但是没有什么用,今年这道概率统计大题又回到310个字,又是波动数列,这里我们不深入进行讲解。
张钢:关注这些数字没有任何用
杨浩波:有时我们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搞一些有的没的,这些东西真的没有用。
主持人:牵扯到思维的理解。
张钢:模型的转化
杨浩波:我们现在看一下这道题想考察的是你的什么核心能力?它实际上考察的无外乎就是把语言文字转化成数学模型的能力。
主持人:怎么转呢?
杨浩波:首先这个能力其实非常重要,不光是在你做高考的概率统计题有用,比如说当你读到大学、研究生,你要写论文,你要去做研究,同样需要把语言文字转化成数学模型,最终验证你的结论,这种能力其实贯穿于你的学习过程当中。对于这一类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处理?我们不要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文字很长,但实际上跟语文的断句是一样的,把一大段话分离成一小段一小段话,把每一小段话代表的那一小段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先分类,每一段分好类,数学逻辑、数学分类做好之后,最后做一个整合。有的东西并不太难,是因为你在整体直接处理一件很难的事情,如果把很难的事情分解成很简单的事情,一一处理,你会发现难题无外乎就是如此。
主持人:化整为零。
杨浩波:先分类再整合,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其实概率统计是有一个完整的体系,你只要记住三个数字就可以:234。
张钢:概率统计有自己的一套体系,导数也有自己的一套体系,每一个核心板块都有相应不同的体系,这是我们需要抓住的东西。“234”,在座的各位一定要听清楚。
杨浩波:234,三个连续的自然数事实上就构成了概率统计这个板块的基本核心骨架。2是分别是古典概型、几何概型。3是代表三大分布,二项分布和超几何分布以及正态分布,以及最后还需要知道统计当中四个重要的图表,茎叶图、散点图、频率分布直方图、列联表,今天考了一个散点图,还有列联表,国II和国III都考了。大家记住这234,概率统计手到擒来。
关于概率统计和导数,同学们可以下载我们的乐学高考APP,高考完了之后我们数学团队会给大家带来一个非常详细的关于今年数学高考的解析。你可以下载乐学高考APP以后,找到里面主页的口令按纽,输入“乐学数学亮”这五个字,你就可以获得2018年的五折优惠券。
主持人:我们知道乐学高考的课程是以体系化、直播化的方式给同学们带来一个非常精准和有效的学习内容,这种直播也是非常方便的一种方式,同时也在权威的预测中帮助考生来把握高考的动向。作为乐学集团核心的一个产品,它是经过三年的匠心打磨,现在成为高中生的首选,注册用户突破了300万,是非常大的一个量。
知识联动 带着函数视角看待数列
张钢:咱们刚才说了两道算是比较靠后的位置。我们再谈谈其他,所谓的送分题解答题的第一道题,国I考的是解三角形,给的是四边形的图案。国II、国III考的都是数列。
我一直以来跟我的学生说,数列是一类特殊的函数,最值、不等量的关系,当你带着函数视角看待数列,会发现切入点不太一样,做起题就会驾轻就熟。这是我对数列这一块知识所谓的认识。
主持人:角度跟思维还是很重要的。
张钢:没错。为什么有的同学学起高考数学来,越学越轻松,越活越通达,为什么?是因为关联,他们就是我刚才所说的,掌握了事物与实物之间的联系,把它们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做到了把一本书读薄了,那这种同学,他不轻松,谁轻松啊,是不是?今年不管是选择题对应的数列还是解答题中的数列,难度并不是很大,完全在我们的预料之中。
“转换统一”解三角
杨浩波:下面我们来谈一下三角。其实谈到三角,许多同学非常头痛。为什么?我这里先给大家讲一下。你刚学三角的时候,先从一个单位元定义三角函数,单位圆定义当中,正弦等于Y比R,余弦值该等于X比上R,这是最基本的。接着你又发现你需要接触和差角、二倍角、升幂公式、降幂公式,化三一公式,你会发现这里面公式道道特别的多。这个时候第一步你需要对这个公式做一个整体的认识,你的第一关需要把他们打通成一个整体,这是需要具备的第一个能力。
张钢:公式再多一定要知道打通合并成一个整体,以一个整体的视角看。
主持人:其实你要把知识能够内化。
杨浩波:第二个我们谈到三角就在于三角函数本身的性质,因为三角函数本身也是一个函数,函数的三大性质,比如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三角函数能非常体现这三个性质,你需要做到关于这三个性质,就需要把三角函数和它的图像之间做成一个有机的结合,你要想到三角函数就要把图像和本身联系在一起。
张钢:性质众多,大家一定要记住和图像相结合。
杨浩波:最后谈一下解三角形。今年这道解三角形的问题,如果你平常模考做得比较多,这一类题应该是驾轻就熟,构建一个平面四边形,当中使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求相应的边。平时只要训练得足够多,拿下它没有任何问题。
张钢:解三角形至少在三角这个板块里是非常好地体现了转换统一的能力,我们要达到一个非常极致统一的状态。角、名、式尽快统一。
圆锥曲线不可怕
最后得谈一谈大家非常厌恶的圆锥曲线。圆锥曲线这个事无风不起浪,今年 新课标一卷把圆锥曲线和概率统计互调了位置,二卷也变换了位置。国I这道圆锥曲线的题目,给了一个X轴上的椭圆,它要求过右焦点F,与椭圆交于AB两个点有一根直线L,第一小问,L与X垂直的时候,AM的解析式到底是什么样。大家能看得出来第一小问,当看到直线和X轴垂直的时候,这根直线本身过焦点,这道题特别的损,损在哪儿?交于AB两个点之后,让你求AM这根直线,你不晓得A点到底是在椭圆的上边还是下边?上下所对应的直线斜率是不一样的,但难度不大。
主持人:设一坑。
张钢:对。第二小问证明角OMA和角OMB,就是涉及到一轮课程的斜率态的内容。两个角,你画出相应的几何图案,都能翻译成像几何图案的代数背景:k1+k2=0。至于K完全可以利用两点之间,Y1-Y2、X1-X2之间的比值去构造就可以了。
主持人:这就是日常非常常见的内容。不仅让我这个老高考生想起来了当年的一些数学往事。
张钢:但这道题有一个小小的细节需要同学们注意一下,当你把所谓的K1+K2=0,利用点的坐标的形式表达好之后,这里有一个X和Y的二选一,到底是消X还是消Y,这是需要较真的。我的建议是还是以直线x等于my+1,消x得y的二次方程。说实在的,只要你认真按照所谓科学系统的一个复习的策略,这些内容应该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主持人:没有那么可怕
张钢:您说得太对了,没错,这是国I圆锥曲线的题目。
下面一起分享一下国II的圆锥曲线,y的平方等于4x,是一个焦点在x轴上的抛物线,涉及到焦点F。过焦点F,而且斜率为K的直线L,套弦长公式就好,第二小问,过AB两个点,与准线相切,让你判断圆。波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杨浩波:你发现这个时候一条直线和抛物线交于两点AB,AB为直径的圆还有准线,AB中点做准线的垂线,垂足的那个点正好应该是那个圆和准线的切点,我们根据一个点,如果在圆上,这个时候这个点和圆的直线的两个端点连起来,向量的数量积为0,就可以把这道题解了,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一轮课程中所说的向量态转化问题。
解析几何很“轻松”
张钢:解析几何我一直强调,大家不要背太多的奇技淫巧,给自己增加太多负担,没有必要。今年整个考风,解析几何的难度有下降,大家面对它要朴素一点,以返璞归真的态度去学习我们的圆锥曲线。我们破圆锥曲线的题目基本上是基本图形、基本思维。我们在整个破题转化相应的思路上寻求一些突破,我们在相应的计算过程、计算方法上寻求一些升级,在这种基础之上再加上一些所谓的技巧,圆锥曲线对于我们来说其实也是比较的轻松。其实张老师想说的是非常轻松,复习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得法。
主持人:我们屏幕前的很多同学肯定内心都在暗暗地吐槽,两位大神在这儿从头到尾都是“轻松”两个字最高频地出现。
张钢:确实也是实话实说。大家这一年当中按照所谓的科学的系统的复习方案去走,你的感受,一年之后和我应该是一模一样的。不是说我教了十几年的书会这么去想,大家也会这么去想。
主持人:是因为也带过了很多学生,看到了大家的成长。
张钢:是这个意思。当然我们现在所说的都是解答题目,波少可以跟大家分享选填的思维。
杨浩波:选填你可以发现,有些题还比较简单,我们今天重点聊一下压轴的函数导数或者压轴的解析几何。当你处理这类压轴题的时候,是你整个学习板块知识的综合,更加考核的是你的综合能力。比如说到了11、12题,如果你做不出来就要反思,你是不是对知识的综合性没有把握好?一般考的是函数导数,但实际上是代数板块的综合,包括函数、导数、三角、数列。比如又到了16题,会出压轴的立体几何问题,考察你的空间想象能力还有相应的计算能力,还有构图能力,都非常重要,涉及到你几何板块的综合。
主持人:这个题看起来可能比较简单,但实际上难。
张钢:压轴题还是考察同学融会贯通的能力。
杨浩波:数学当中有这么一个说法,如果题干叙述得越简单,往往题就越难。哥德巴赫猜想叙述得多简单,但是现在还没有被证明。
张钢:其实还有一个板块也比较棘手,就是立体几何板块。
立体几何降维处理
主持人:这一块空间想象能力等等各种能力的考察。
张钢:去年平面几何在大纲中从选做题里砍掉了,过去是三选一,现在是二选一,平面几何都没有了,对所谓的选择恐惧症的同学特别开心,终于不用三选一,现在二选一就OK了。实际上大家有一个错误的认识,这辈子都不会再有平面几何的内容再叨扰我了,不是这样的。其实呢,立体最精华之处,就在于降维处理,利用一定程度的空间想象能力,把他尽快转换到平面几何图案,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内容,亲切的形式。这才是核心之所在。而后你再多掌握一些技巧,为你保驾护航。比如:道德经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立体几何交叉表;同向进面、不同向进面,平行;倒逼式分析法处理垂直。行列式求法向量,一分都不失。
杨浩波:我们把导数、概率统计还有三角数列以及一些压轴的思想,包括立体几何的核心思维,关于今年的试题我们讲这么多。具体你想看逐题的解析,这时你可以下载我们的乐学高考App,我们明后天有一个专门的直播具体解析这些数学试题,当然也可以下载乐学高考app,主页当中点击口令按纽,输入“乐学数学亮”五个字,就可以获得2018年的五折优惠券。
张钢:现在我们还有一个9元的畅学活动,大家感兴趣也可以去乐学高考app参与一下。
主持人:今年真正的高三学他们这时候可能是考试一天也挺累的,准高三的学生和家长应该会多一些。刚才两位老师从各个方面聊了题型、各个考卷的难度,包括一些解题的方法。接下来想请两位老师给到准高三的考生和家长一些备考建议。
数学备考:投入精力 做好规划 认清自己 掌握方法
张钢:在座的大部分还是准高三的同学,咱先不谈备考建议,我想问一下大家, 你们对自己一年之后的预期分数是多少?
主持人:大家可以在屏幕下方call一下自己的小目标。
张钢:自己先定一个小目标,对自己一年之后的小目标是多少,学霸不说,肯定奔着150分去。一般的同学或者是稍微学习能力还不错的同学呢?
主持人:我曾经采访过一个学霸同学,考了142,说自己考得不好。我说多少算好,他说通常考148。
杨浩波:在这里我给大家做一个简要的介绍。比如我们就做一个假设,你就假设高三这一年就学一门数学,你花比较多的时间在上面,只学一科,你能达到135甚至145的分数。但是回过头来想一想,高三一年难道只有数学这一个科目吗?显然并不是,还有另外5科要学,不可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第一,你要知道你的资源是有限的,你要合理分配你的时间。第二,你要遵循一个比较合理的复习方案,你只要拥有一个比较合理的复习方案,比如说我们可能会给你提供一些,这时你拿到高考数学120分是没有问题的。具体120分怎么拿?给大家算一个小帐。120分怎么算出来?你只要遵循复习方案120分没有问题。你把选择最后两道选择压轴题去掉,最后一道填空压轴去掉,这一部分有15分吧,接着圆锥曲线的第二问你可能写一个小步骤,扣掉5分,比如说导数求了一下导得了两分之后,最后的10分也去掉了,这一部分又有15分,15+15=30一共扣掉30分,你就算把这些看起来很“难”的题去掉。
张钢:加引号的“难”。
杨浩波:剩下的120分其实你是完全能够在一个合理的复习范围内拿到,所以真的不要把数学想得太难,120分,遵循一个合理的数学复习方案,明年高考一定能够拿到这个分数。
张钢:听完波少说的复习方案,讲到标准分数或者极限分数之后,大家应该能体会得到,有两个消息,一个是好消息,一个是坏消息。坏消息是数学这个学科你想复习到位必须要投入时间。
主持人:需要投入一定的精力和规划。
张钢:必须要投入时间,好消息,如果按照所谓科学、系统、有规划的复习方案,我们提分应该是顺理成章的。
下边我想问问在座的网友,你真的想把所谓的高三一年的复习方案做到所谓科学系统,至少应该做两件事情。第一件事,你得知道你高中这三年都学多少东西,学多少版块。
主持人:知识的梳理。
张钢:第二,你在每一个时间节点应该做什么。
主持人:一个规划
张钢:今天剩余的时间里给大家聊聊这两个核心。第一个内容,高中数学到底学哪些内容?
杨浩波:我秀一下专业的功夫,如何一口气说完高中数学。
函数导数三角数列,向量直圆圆曲立几,概率统计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极坐标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集合复数逻辑框图一共17大板块。
张钢:高中数学整个涉及到17大板块,这17大板块,高三整个一年都要和这17大版块做斗争。但是说实在的,凡事都得抓住核心,面面俱到都应该知道是面面不到的。我给大家再梳理一下,真正意义上五大核心关卡是什么,在座的小伙伴可以简单记录一下。
函数导数、向量三角、数列不等式、解几立几、概率统计。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刚才说的节奏,我是把函数导数放在一起。目的何在?所谓的17大板块固然重要,但是不能做到面面俱到。我们应该注意的是版块和版块,尤其是核心版块与核心版块的一种关联。
我现在把17大板块简练到5大关卡,我们的一轮复习就是“通五关、斩高考”。大家一定要注意,要关注的是核心板块的联系。而且你在复习当中,一定注意在复习结构当中要做到极致的减法,要做减法。
主持人:如何做这个减法?
张钢:正如我刚才所说,你要学会的是把这17大板块融会贯通,抓住好核心板块之间的关联,通好这五关。这样做比较好去抓住相应的核心和重点,也比较好地去找到知识和知识的一种联系,更好地去吸收和掌握一些所谓的巩固的老的知识。
当然除了这种所谓的主动学习以外,哪里不行补哪里,需要借助外力补。除了主动学习以外,被动学习我就不多说了,就是在学校里,得听老师的话,听妈妈的话,该让你做什么就得做什么,该复习什么就复习什么。一轮复习大家一定要注意一点,要做到面面俱到,不要丢三落四,突出重点、面面俱到。刚才所说的实际上是针对版块。另外一个我想跟大家说的是,大家也得好好看一下《考试大纲》。
主持人:《大纲》很重要。
张钢:《考试大纲》同学们说我没有啊,你找你的学哥学姐要一份,一般来说相连两年之间的《考试大纲》变化不会特别大。所以你可以参考一下之前的。关注考试大纲就是关注到底考什么东西。
主持人:考察的方向、考察的内容。
张钢:我之前遇到太多这样的学生,特别有意思,前年还有一个同学,拿着圆锥曲线第二定义的题考我,老早在所谓的大纲当中给删除掉了。
主持人:已经不考了。
张钢:对,还有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公式给我。让我给解一解,我说你的题哪儿找的,这么奇怪,他说我在当地的图书大厦买了一本教辅资料。
主持人:买到假的。
张钢:我也这么觉得。他说我看了快一个月了,看不懂。我说你当然看不懂,压根儿没学过怎么能看得懂。咱不说这些出版社多么误人子弟,如果你自己提前看好考试大纲的话,知道到底考察哪些内容,你怎么可能做这种所谓的无效复习?浪费一个月的复习时间,总共高三这一年能有多少个月?你就把这一个月浪费掉了,实在太不值当了。
主持人:前期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张钢:没错,看考试大纲,得知道考察什么。另外,看考试大纲还能知道知识点的所谓重视程度。有的知识点,你得知道它了解就OK了。有些知识点要求的是“理解”,有些知识点要求的是“掌握”。大家能感受到这三个不同的层级的区别吧。对于掌握的这种层级的知识点,你花更多的时间,多花一点气力复习,这才叫科学。
另外,大家还得关注一下数学思想。
主持人:这也是前面两位老师多次提高的。
张钢:数学思想我们刚才提的不是特别全面,高中数学都有什么数学思想?比如函数方程、分类与讨论、数形结合、划归与转化、或然必然、有限无限、特殊一般,这七大数学思想我在课上跟学生说这叫“七龙珠”,我说高三这一年赶紧把七龙珠收集齐了。
主持人:男学生听到这个名词一下子亲切了。
张钢:我想问问在座的各位,这七龙珠你们现在都get到了吗?退一步,你们都知道吗?如果知道的话,能不能在考试当中运用得熟练,驾轻就熟地使用?你也是一个准高三的所谓的准成年人了,现在做高考的数学题,你是现在还是利用初中的那种,解题模板套路解题,还是利用所谓的思维,或者是相应的模式去转化?这确实值得同学们去深思的一个方向。这是我跟大家说的所谓的三个不同的一轮的复习的重点
重视考纲 “517”做好二轮复习
杨浩波:刚才钢哥把一轮复习的重点给大家强调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明白,没有听明白我再给大家总结一把。概率统计当中三个数字234。同样我们数学的一轮复习当中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三个数字,就是517。5其实就代表着5个最基本的关卡。1代表的是一个重视,你需要重视考纲。最后就是7,就是7大数学思想。可以说你只要把这三个数字融会贯通,你的一轮的复习就已经完美了。二轮复习应该做怎样的规划和准备呢?一轮复习,帮你把最基础的知识点和体系搭建完之后,相当于帮你打好了地基。二轮复习在于综合知识体系以及重难点拔高。我们的二轮复习就会把一些独立的知识点做一些深入的总结和归类。给大家举个例子,会发现高考从选择题第8题开始综合性已经体现出来。给大家举两个小例子,比如一道以向量为叙述方式的题考的却是三角。本身问你的是概率统计,看你概率是多少,但是往深了去探,会发现背景是直线和圆。意味着你的二轮就把各个知识板块做好综合,而不是独立孤立地学这些板块。
张钢:没错,我们现在说的这些东西不是空穴来风,都是历年模考当中获取的一些信息。
杨浩波:比如说到了压轴的函导,是不是整个几何板块的综合,综合题在高考数学题当中是占非常大的比例。如何应对这个综合性?要求你在二轮复习当中必须做到两点,第一点,要以高考的中难题作为一些背景去训练,作为一些模板训练。第二,辅以一些有名地区的模考题。我曾经听说这样一个观念,有的同学说我们应该以高考题为重要,有些模考题不重要。
张钢:甚至不做模考题,只做高考题。
杨浩波:这是一个误区,模考题也有好的,给大家举几个例子,比如说河北、山西、河南等老牌劲旅学校。
张钢:这几个省市参加新课标一卷的年头比较久了,他们在把控全国新课标一卷整个难度和相应层级上拿捏得比较准。
杨浩波:像东三省一些重点中学或者说安徽、福建的一些顶级学校,你会发现这些学校的模考卷相当有价值。当然你会发现并不是我们说这些地方的模考卷一套卷子当中每道题都有价值。
张钢:20多道题都做不现实。
杨浩波:你要挑选有代表性的题,我们也会为你做一些总结和归类。
张钢:所以我们就以高考真题为骨架,以精挑细选的模考题点亮你的高考复习。
高考复习确实是有一套科学、高效的复习体系的。
三轮复习回归课本
再说说三轮:回归课本。在乐学高考App的高中数学产品中,有一类碎片化课程——晚安课。今年四月,我特地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20多期的内容都在为大家传递数学文化的内容,我给大家举几个例子,你们听听看,有没有感觉,比如说:高斯函数、符号函数、凹凸性、三角形数、卡特兰数、回文数、祖暅原理、阿波罗尼斯圆、内摆线、蝴蝶定理、浦丰实验、阿基米德三角形等等,这些你们都知道它们来源于哪里么?课本。当时我所讲解的题目均采用的历年高考试题,可谓是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除了我们要达到知道的层面,那又能不能对它们再进一步做出强化呢?那么在把玩这些经典数学问题的同时,我们是不是也能培养出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这,确实值得深思。今年在二轮课程中,我给大家祭出了很多平行版块的内容,比如极参专题,易错易混,高屋建瓴,云端系列,还有回归课本,你猜最受学生喜欢的是哪一个?竟然是回归课本。学生就压根没想到会从课本知识中的一个小小的公式引发如此之多的思考。这样吧,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比如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谁人不知,谁人不晓,但是从它可以衍生出中线定理、三等分点定理、三点共线定理、定比分点定理等等。你看,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定理,没有任何的奇技巧淫,不需要增加你任何的记忆负担,背记所谓的二级结论,只是在我们过去认知的基础之上,向前迈了一小步而已。当然,这是我们高考数学备考中的冰山一角。其背后衍生出的诸多的问题,我们有没有在日常的复习中深度思考,这是不是值得自省。
主持人:非常非常感谢今天两位老师的精彩解析,但是因为时间的问题,很多考生和家长可能是意犹未尽的,另外可能也有一些考生和家长是从中间进来听直播的,没有听完整。现在这个怎么办呢?在这里给大家来推荐一个方法,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的试题解析的信息,可以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咱们的乐学高考app来进行免费下载,第一时间可以获取乐学名师对2018年高考的精彩解析。同时在我们的高考结束之后,第一天高考结束了,随着试题解析出来,接下来同学们填报志愿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俗话说七分考三分报,高考志愿填报也是要认真对待的,如果说想要获取专业的权威的志愿填报信息,可以搜索新浪高考志愿通或者拨打电话010—58983379。新浪高考志愿通是有8年的大数据积累经验,能帮助大家更加科学有效地来报考。此外,考生和家长如果说想要了解更多的学校的信息,在我们的直播最开始应该看到升学帮的app,是涵盖了2000所学校、500个专业的详情,也可以在应用商店搜索下载。另外,我相信全国各地的高考的家长可能是在对孩子的报志愿上,包括孩子的长远规划上,会有一些共同的问题需要探讨,如果你想和全国的家长来进行交流,也可以在微信中搜索高考家长圈,加入新浪高考的全国家长的交流群,和全国的家长探讨。再次感谢大家对新浪高考、新浪教育的关注,也非常感谢两位老师的解答,最后的最后想请两位给咱们准高三的考生、屏幕前的考生家长送上一些祝福和寄语。
杨浩波:我祝2018年高考的考生个个考出好成绩。
张钢:祝各位考生备考顺利,人生成功,没有任何的问题!
主持人:大神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借两位考神的吉言,希望各位考生明天都超常发挥,希望未来的高考生都能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今天的直播就先到这里了,非常感谢大家。
责任编辑:闫国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