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高考

新高考选科专家指导:这些误区一定要避开

新浪教育

关注
新高考选科提前规划 专家教你避开这些误区

新高考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前不久第三批执行新高考的八省市,正式公布了新高考综合改革方案。而在2014年浙江、上海两省市已经率先实行了新高考。2017年北京等四省市也正式加入了新高考,截止目前全国31省市中已经有14个省市加入了新高考。

新高考的一个特别大的亮点在于取消文理分科,改为在七科或者六科当中选择三科。本期《高考大讲堂》,我们采访了新高考选科各方面的参与者现身说法,他们分别是:北京市第二十中学教学处主任陈平、高一年级主任周阳玢、浙江2017届高考生梅一凡。

从学校教学管理者、一线教师和考生的亲身经历来看, 其实面对这么多的选择,考生家长在面对这些选择时有很多困惑,如何选择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呢?我们特别邀请还高考全科名师祝云天老师做客录制现场,为家长答疑解惑。

新高考选择变多,竞争激烈不会变

新高考选科相比传统的文理分科,为考生提供了更多个性化的选择方向。 

北京作为第二批加入新高考的地区,从2017年入学的高一新生算起,已经有两届学生完成了选科。根据北京市第二十中教学处陈平主任的介绍,二十中开齐了6选3全部的20种选科组合,并给与学生充分的选择空间,实行分层分类走班教学。

陈主任还介绍,有别于二十中这种注重个性的选科模式,有些学校采取定二走一,或者定一走二的模式,甚至干脆为学生提供几种固定搭配,让学生“吃套餐”。

祝云天:我们现在社会面临着多元化的发展,所以把自主权放给学生了,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把优势科目组合起来,来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挑战。

新高考相比传统文理分科的模式,选择的方面更多了。但是有一点它不会变的,就是竞争的激烈程度不会改变。

所以说在选科的过程中,可能既要考虑眼前的苟且,还要考虑诗和远方。如果说是完全任务式地选科,肯定有好多局限性。所以,我们今天跟各位网友一起来分享一下,我们怎样从方方面面考虑,做一个综合性的方案选择比较好。

跟风、盲目选择……新高考选科误区要避开

周阳玢是北京市二十中的高一年级主任,也是一位英语教师。根据她的观察,有些孩子会在选科之前过早地放弃自己不准备选的科目,或者会倾向于选容易得分的科目,其实他们在思维上是存在一些误区的。为此,周老师特别建议考生和家长,科目之间不分伯仲,做选择之前不妨把目光放长远一些。

祝云天:我们在选科的过程中,让15岁、16岁的孩子非要定自己的未来,非要根据自己的现状,说我就决定学这一科了,以后就决定搞这个专业了,我觉得有点难度。

有的学生觉得我现在的成绩哪科好就选哪科。还有的学生靠感觉,我就觉得这一科相对来讲比较好学一些。尽管我的优势也不是那么明显,但是我觉得好好学习、有信心,对未来的学习应该还是有帮助的。所以,信心肯定是撼动这一科的切入点,所以他会选这一科。

还有的是迫于这种选科的压力,比如说学校要求在期末考试之前大家给出一个方案,如果不给方案的话,可能下学期上课都会受到一点影响。所以,他们也会权衡利弊,到底短时间靠感觉好,还是靠现有的成绩比较好呢?所以无论如何在高一第二学期结束的时候,他们都要把选科初步给定下来。是这样的情况。 

高中生的成熟度不高,这是一个硬伤,所以他需要人来引导。所以说,孩子进入高一的时候,老师很关键。比如这个老师教学的方式很传统,或者说在国家新课标模式下还以死记硬背为主……所以孩子难免对学科形成误区。比如说你讲课我不喜欢,或者说我不喜欢这个老师,我就不喜欢学这个科了。在未成年阶段或者是不成熟的时候,孩子很容易很容易有这样的判断。

还有一种误区就是跟风。大家都觉得学物理有好的出路,有90的专业可能就是跟物理相关的,有些理科有效。人家学奥理,我也学奥理。但是我物理成绩不好,未来吧,我先把它占住,是这样的。中国人喜欢有一种占有的思想,我先选一科占住,未来的工作肯定是往后看,但是我先把它选好。他以为选了就等于拥有了。

兴趣、成绩、潜能、职业规划……选科考虑要全面

梅一凡是2017年首届新高考的浙江考生,当时他选择了物理、化学、历史三门选考科目,考上了浙江财经大学,学习工商管理专业。

回想选科的心路历程,梅一凡说,他当时主要考虑了三个要素:学科可报考的专业数量多少,课程是否容易拿分,以及自身的兴趣特长。周老师也向我们介绍,孩子选择科目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学习研究兴趣、特长优势等。

祝云天:我们应该从多学科、多角度看一看自己的潜能,来系统分析一下这样比较好。我觉得参考维度有几种:

第一,学生选科是从目前的成绩,比如某学生目前的六科成绩,物理明显偏好,都能考90多分,化学也相对比较好,生物也比较好,而政治、历史、地理可能都是及格分数线左右,他可能就把擅长的三科先选下来。

第二是这个学生未来的潜能,我对这科也喜欢,但是目前我也知道这一科大概怎样去学,就是考试考不出来自己应有的成绩,但我相信自己未来能学得很好,我也喜欢这一科。

第三,这个学校相关某个科目的师资配备得比较好,比如说化学老师,好多学生都喜欢他,有好多学生比如说没听过这个化学老师的课,可能难免对化学老师没有思想认知。但是听过这个化学老师的课,可能真正地内心产生一种化学反应了。所以,我觉得也会选这个课,因为这个老师比较好,我选这个老师的课比较放心。

第四,未来的职业规划。比如说这个学生想搞人工智能、想学自动化,但是学自动化在大学相关的专业必须要学物理。为了更好地工作,他不得不去选跟物理相关的专业,或者说他目前职业规划有初步设想的话,他会毫不犹豫地选物理。

还有是根据形势的报告,比如这一科选得比较多,比如这一科特长也不是特别好,我选下来意味着竞争,我要选在我那一科能学下去,而且在竞争的时候,我的位次是比较靠前的。这样的模式比较好。

还有的学生就觉得,我先姑且定下来这一科。比如说六科,现在我初步定四科,在四科里面再去一科,因为我再学一段时间看一看。我觉得大家的选科基本上都是这样的模式,当然这些都是对未来有想法的,或者是说通过高考竞争,我想上一个好的大学、上一个相对比较好的专业,是针对这样的学生而言的。比如说像成绩中下等的学生,可能就是眼前的苟且,无论选哪科,都是把任务完成就可以了。这样的学生他需要真的激发潜能。所以,选科的参考基本上都集中在这些方面。

分数才是新高考竞争力的筹码

大多数学生在选科时会综合考虑以上几个关键因素,但是有时候两点产生冲突,这一科虽然是我喜欢的,但是我并不擅长,这种情况要怎么去处理、权衡呢?

祝云天:我觉得首先分析一下目前的现状,我这一科能不能更往前一步了,或者说我这一科的局限性在哪里。比如说我现在的化学还可以,但是就是考70多分。我也不是说我不聪明,但是我的性格里面可能有一个固化点,比如我一看这个题难我不想往下做,或者是没有这种性格,没有迎难而上的性格,如果明显找到自己学这一科的规划点,也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觉得有必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个固化点打开的话,这个学生我觉得未来的选科还是可以的。

所以,我觉得对普通层次的或者是对成绩普通的学生来讲,他把自己意向选的科拿过来依次去分析。我现在这个科,比如说即使选了,它的优势也没到一定程度。但是我决定选它了,我必须要打开这个勾画点。打开这个勾画点未来才有可能性。所以,分析目前固化的原因,接下来他有可能会拥有更多的可能性。我是这样看的。

主持人:事实上分数才是竞争力的筹码是吗?

祝云天:当然,在未来新高考的体系下,我相信大家分数还会大幅度涨。比如说像北京的情况,前1%的学生,无论你考试的分数是多少,只要你能排前1%的话,赋分是100分。未来我们可以这样设想,考清华、北大的学生,或者是考超级一流大学的学生,这些学生可能选这个科的话,经常会遇到300分,因为物理、化学或者政治是300分,前1%嘛,或者说最少最少也得94分,是这样。未来如果按照原来传统的理综、文综的模式的话,加起来看的话分数会高得惊人,这种赋分制。

选科的切入点在于对未来的规划

祝云天:在选科时,普遍的思维方式还是有的,我觉得那就是对未来竞争的思考。就是我选这门课的话,我肯定要考一个好的大学,比如说他通过大学,我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我特别喜欢这个大学或者特别喜欢这个专业,比如说我要学人工智能,在人工智能方面要想有一个很好的突破,自动化或者是像计算机这些东西,肯定得需要选物理。

而且人嘛,有一个哲学家说的话特别好“既然选择这条路了,可能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所以学生选的这个组合,还是根据未来的设想,根据需要,根据我对未来竞争的判断,还有我个人兴趣的判断,这两个判断是他选科的最好最好或者说组合最好最好的方式、切入点。

主持人:好的,所以归根结底选科的切入点是在于对未来的规划和判断。

最优秀的考生会同时选择物理历史

主持人:根据祝老师对高中学科特性的研究,能不能为我们的考生和家长介绍一些常见的选科组合呢?

祝云天:我是这样看的,我们现在会发现一些新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是说有的省份是3+1+2,这个“1”是什么呢?历史或者物理,你们要在两个科目里一定要选一个才可以。我在线下就会发现,好多优秀的学生,他一定不选历史或者物理。有的极个别、极个别优秀的学生,会历史跟物理都选的。

为什么会这样选呢?主要是这个学生,历史它是情境思维,可能比物理表达得更加明确一点,就是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我选一个怎样的方向比较好。

比如历史,大家喜欢罗斯福新政,我站在罗斯福的角度上,站在那个年代的角度上,站在一个研究者的角度上,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我能引出很多很多的感悟。

这个学生就觉得这个历史能够给我提供好多思考的角度,有人生独有的智慧。现实是不是这样呢?现实可能也是这样。

比如说一个优秀的学生来学历史的话,都是在学鸦片战争。比如说从固有的模式上来讲,鸦片战争就是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还有外交上等等,这些总结一番。而有的优秀学生不是这样的,有的优秀的学生会觉得这是两种文明的碰撞,工业文明跟农业文明的碰撞。工业文明跟农业文明在碰撞的过程中,可能工业文明完胜于农业文明,或者说这种落后的文明体制、机制可能被先进的文明碾压得很残酷。

所以,他就得出一个很好很好的人生智慧的关键词:碾压。会觉得我们这个大时代是碾压的时代。他通过历史,通过鸦片战争这一块,我们落后就挨打,到底是被人家怎样碾压的,在碾压的过程中有多少人觉醒、多少人站起来、多少人把这个体系给重构出来。

所以,好多优秀的学生喜欢历史,他会从历史不同的情境、历史不同的角度引发出一种思考,这种思考就是个人的智慧,会觉得选这门课能给他提供的好的思维太多太多了,是这样的,或者说他收获挺大。

物理呢?学生的这种建模,被人类200多年来,特别是近代200多年来,一些好的定理或者是说一些好的研究成果,都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很大的研究成果,他就觉得我从教科书里能分享这些,我是一种幸运,有一种幸福感。而且物理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方面也挺多的,比如说个人的能力方面,比如模型的构建能力。我长大以后要想做一件事情,不是想一出就一出,有一种模型构建。

主持人:他从宏观上去考虑一个问题。

祝云天:对,所以说只要是成绩相对优秀的学生,他基本上还会考虑物理、历史或者是物理和历史,这样的学生其实相当相当优秀。如果说哪个学生能把物理跟历史同时学到位的话,这个学生是相当相当棒的,当然这样的学生少。

主持人:但是我们认为物理和历史它分别是一个最能代表文科和最能代表理科的学科,同时学这两个科目,它可以报什么样的专业呢?

祝云天:如果说哪个学生要选物理跟历史的话,基本上专业都是全能报的。

主持人:所有的专业全能报?

祝云天:对,他既然选这个专业,要想把它学下去,那这个学生是相当相当聪明的,学到这种素养、智慧,他的学习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好。

主持人:根据物理的学科学到的素养和知识来看,学生可以报考比较典型的专业有哪些呢?

祝云天:比如说选物理的话,就是计算机、自动化、机械,甚至医学。因为选物理的话,可能涉及到95%以上的专业,比如说在一些理科院校都是可以的,比如说通讯,这些都是物理。如果我要选历史,不选物理,选化学或者是选生物,它可能就比较狭窄一些,比如经济管理类的、金融类的,还有关于其它管理类的,这样的专业比较多一些。但是如果不选物理,想到一个大学,要想学一个很好很好很热门的理工类专业,这样的可能性还是微乎其微的,是没有的。

主持人:因为物理是很多理工科专业的基础。

祝云天:对,对,而且在大学招生方面,理工科占大半壁江山。

主持人:据您的观察,学生还比较常选什么样的组合呢?

祝云天:根据成绩不同,优秀的学生肯定会选物理,选一门物理,选一门化学,或者再选一个地理,我觉得优秀的学生会这样去选。然后中等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目前的成绩状况去判断,他在选物理上会有一定犹豫的,他会选化学,会选生物,甚至会选政治,是这样的模式。

他根据自己的现状还有成绩定选科的话,他的出发点,我们觉得也是情有可原的。所以,成绩最好的学生、优秀的这批学生,物理肯定得选,化学也尽量得选。如果再选一门历史,这个学生就是超级一流了。如果这个学生要不喜欢历史的话,像传统的三大科,比如物理、化学、生物,就是说我未来想报医学,他觉得对生物也感兴趣,物理、化学也是我的强项,这么多年思维也是挺好的,这个学生也会这么选的。如果这个学生的成绩,特别是对理科比较恐怖的,对历史、兴趣也不是那么多兴趣,所以有的学生也会选历史、地理、政治,相当于现在文综的模式。

所以,我们通过这些数据来看,喜欢理、化、生、史、地、政的学生比例还是挺高的。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的一些组合,它所对应的一些专业是什么呢?

祝云天:对应的专业,选物理的话,因为好多学校会要求,比如说我这里拿到了去年清华大学在北京选科之前给出的选考科目规定。

比如文科实验班不限制选考科目,可能你要选哪个都可以。文科实验班里边有人文、社会、哲学、汉语言、经济学、国际政治、新闻学。文科实验班,比如说新雅书院,它基本上也不限,法学也不限,就是你选任何专业都可以。但是我们要看到这个问题,你选任何科都可以报这个专业的话,这个专业的分数有可能就很高很高。所以,经管学院本来分数就很高很高,但是大家可能选择任何一个科目的人都可以在未来报志愿的时候,越是高分的学生越往边上去济。就是说喜欢任何组合都能报的专业,它的分数可能未来录取率就比较高。

但是像其它的,比如说物理跟化学,都需要选考,人家告诉你,一定要选考物理跟化学。比如说理科实验班、临床医学,还有物理必须要选考的,比如像航天,还有测量、测控,这些方面是必须得选的。物理必须选。化学必须选的可能就是化工与材料,像这些模式,他必须要选一门化学。如果说你不选一门化学,可能这个专业就不要你了。

所以,我们看专业,目标的院校有规定或者是对这个专业有规定。比如说这个学生要学工科实验班里的环境,这个学生要学化工与新材料,或者是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或者是材料化学,这个学生可能在报志愿的时候,人家已经告诉他了,这些专业必须要选化学,是这样的。所以,学生在选科之前根据自己初步的兴趣,来定一些科目,还是有必要的。

明确规定的比较多。

新浪高考家长群网友提问:

网友:物理、生物、地理和物理、生物、化学,哪个组合会更好呢?

祝云天:从我的这个角度上去讲的话,从重要性的广度上看的话还是物理、化学、生物这个组合更好一点。如果说孩子有特殊的兴趣,比如说我的地球科学或者是地球物理很感兴趣,或者是对医学特别特别感兴趣,或者是化学这方面成绩不是那么好,或者不是有那么优势的情况下,他选择物理、生物、地理也是挺好的。我就觉得两个参考的指标:第一,孩子的现状。他之所以选这门课的目的是什么。第一个目的是有优势,我选择这门课相对来讲,比如说我选物理、生物、地理,比物理、化学、生物在总分上是有优势的,学习是有兴趣的。所以,他可以根据这方面来选。

第二,有初步的专业印象,根据我自己目前的现状,我化学成绩不是超级超级好,也能跟得上,也不错。但是对地理可能更感兴趣,经过学习可能用不到地理,可能是物理、生物工程这一块。所以,根据自己的现状,还有根据未来的潜力、意向,这两个方面比较好。

所以说并没有最好的组合,而是最适合自家孩子的。

网友:理科比较好的男孩想在化学和地理中间选择一科,哪一科更适合呢?

祝云天:我个人建议还是化学。

主持人:所以还是比较传统的物理、化学、生物三科。

祝云天:我个人化学还比较好一点。

网友:孩子选了政、史、地纯文组合,在高考中会不会竞争没有优势呢?

祝云天:纯文组合的话,他首先在报专业的时候,有好多纯理科的专业肯定是不能报的,因为人家会给他专业限制的。特别是好的学校,对专业限制还是很明显,所以她报这个志愿难度(很大)。特别是理科这一块,只能像刚才说的人文相关的、财经相关的、法学相关的,像这些专业。所以,他在选专业方面是受到一定的局限的。

还有喜欢纯文专业的话,就是可能人家报的专业你不能去报,但是你报的专业人家会能报。

主持人:也就是竞争力可能会大一些。

祝云天:这个相反,选择纯文的专业,一个是选专业的时候会受到局限。第二,在竞争方面可能就是说你面临的竞争会更大一些。

网友:对于纯文的孩子来说,您有没有什么更好的选科建议呢?

祝云天:选科建议是这样的,他继任是我可能理科思维不是特别好,或者我害怕理科,我就选纯文了。最好的建议就是选了以后赶紧拼命学习、拼命努力,用自己的优势来赢得未来。要不然的话,他选这一科,我仅仅是把眼前的苟且给撑过去了,但是未来诗和远方还需要你去努力奋斗。而且何止努力奋斗,要奋斗到有竞争力,要达到一定的程度,或者说要持续地努力奋斗才行。

主持人:所以说分数还是硬道理。

祝云天:对,分数肯定是硬道理。

网友:孩子喜欢物理,但是为了好得分而改选了历史,在兴趣和竞争优势之间您该如何权衡呢?

祝云天:孩子喜欢物理,但是为了得高分选了历史。可能这个长会看到现在,我就觉得孩子对物理喜欢、有兴趣,可能未来的潜力更大。如果我是家长的话,我还是鼓励孩子喜欢物理。

主持人:就是说跟着他的兴趣和潜力来。

祝云天:对,选物理。因为物理外行是不好学的,而历史是我不学这个历史,但是未来想看相关的书籍,从历史中获得很好的感悟。比如前两年流行一本小说《明朝那些事》,好多人都觉得从这里面能看到好多好多道理,但是很少见到说一个喜欢历史的,说我没事拿物理书过来看一看的,这样就很少。所以,既然是孩子嘛,他对物理也不排斥,也喜欢物理,我觉得先选。真正得高分,真正有优势,还是孺子可教的,从技术上还是可以的。

主持人:有信心就可以有超越是吗?

祝云天:对,对,对。

网友:实行3+1+2之后,音乐生应该如何选科呢?

祝云天:音乐生应该是一个女生的话,我估计这个“1”的话基本上就选历史了。因为这个3+1+2,如果说有音乐特长,从我们一般的思维来讲,可能理科成绩不是特别好,更倾向于选文科。所以,这个“1”基本上倾向于历史。但是“2”怎样选呢?如果说理科的这种可能性很小的情况下,物理不选,化学也想选下来,难度也不大,我估计这个3+1+2,就像您说的,就相当于史、地、政了。

主持人:就可能是纯文的组合了。

祝云天:对,纯文的组合。

主持人:非常感谢祝老师为我们新浪网友的耐心解答。今天祝老师从实操层面讲了很多方法,相信屏幕前的考生和家长有很大的收获。本期《高考大讲堂》的全部内容就到这里,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新高考选科的内容,可以扫描屏幕上的二维码,加入“新浪高考家长群”,与全国家长一起学习交流,我们下期再会!

祝云天:再会!谢谢大家,再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