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高考

名师支招高考冲刺 细致与补漏很重要

山西晚报

关注

原标题:名师支招高考冲刺 细致与补漏很重要

如何在高考最后冲刺阶段步步为营、胜券在握?山西晚报联合山西省实验中学,线上、线下同时推出2020名师助力高考冲刺专题。该专题由山西省实验中学多位高级教师倾力呈现。除山西晚报将以文字形式进行报道外,名师视频还将在山西晚报APP、微信公众号中同步呈现,敬请关注。

A 语文:重视积累、排查、纠正、整理、归纳

综合来看,2020年高考,语文将成为最大的拉分王,首先《考试大纲》取消,意味着考试范围增加,所学皆有可能是考点。第二,卷面文本量增加,给阅读速度慢的同学增加了很大的压力,一不小心就会做不完试卷;第三,考法贴近生活,更具灵活性,这就要求考生具备更加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虽然高考有了变革,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一样可以拿高分。考生在冲刺阶段,可以针对高考语文学科考点的四大板块,进行充分准备。

特邀名师:李清

山西省实验中学语文教师,中教高级,担任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曾荣获山西省教学能手、太原市优秀班主任、太原市毕业班工作优秀教师等称号。

默写题力求6分必得

高考语文科目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

其中,高考语文的考查点之一是积累背诵,也就是默写题,分值是6分。这类题目几乎是送分题,考查范围是限定的64篇古代诗文,要求同学们此处不能失误,保证6分必得。前提是大家能把必背文章熟记于心,经过三轮复习的强化,相信同学们已经成竹在胸,考前一个月的时间,建议同学们再把自己丢过分的或掌握不扎实容易遗忘的地方再进行落实。

古代诗文鉴赏 建立知识网络

近年来,中华传统文化逐渐受到广泛重视。就高考来说,近些年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在复习阶段,可以通过对文言传记当中的常识进行分类、整合、归纳,熟悉命题思路等来着手。文本类文学能力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淀,很难速成,从人才培养的语文综合素质的要求来看,不光要有语言运用的能力,信息筛选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要有审美鉴赏的能力,所以文学语文鉴赏的教育是语文学科必不可少的内容。

古代诗文鉴赏考查分为两个板块:

对于诗歌板块,同学们需要建立知识网络体系,掌握一些知识术语,明确题型,同时熟记答题的模式、步骤、角度,做到心中有数。鉴赏是个难点,理解很重要,如何能够理解好,可以借助选择题来进一步帮助自己理解诗歌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鉴赏。鉴赏时从表达技法、意象意境、情感态度以及表达效果等几方面综合思考,力求答案准确完备。

对于文言文板块,希望同学们利用考前有限的时间继续夯实课内的重点实词,课外的高频实词,以及重要虚词、固定结构和文言句式。要做好这些方面,建议有重点地进行一些专题的小训练,比如,进一步加强断句、文化常识和文言翻译的训练。

文言文阅读可以遵循一定的步骤:

第一步,通读文章;

第二步,浏览最后概括全文的判断题;

第三步,读原文,然后逐个做题。理清层次,把握主要内容,为重点语句理解和分析概括类题目做好准备。深入理解文意,解答翻译、断句和实词、虚词类题目。

现代文阅读 规范答案

建议这段时间可以回顾一下一轮二轮复习过的经典例题,回顾时按照这样的思路,考了什么?我的答案是什么?二者比较之下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最终落脚在启示上。回顾经典例题最重要的是要回顾高考真题,进一步规范自我答案。高考真题永远是最好的范本,既体现答案的要点,又体现思维的流程,所以需要在回顾时进行学习和借鉴,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思维才能更好地对选项进行取舍,更快地抓住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

高考作文 审题是关键

作文是高考语文考试的重头戏,达到60分的高分值,因此作文的分数也会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到考生语文科目的得分。一篇作文可以拉开十几分甚至更多的差距,这就需要同学们重视起来。

作文的审题是关键,这就要求同学们首先审题明确,不能偏题。目前,高考作文试题的类型主要有材料型、任务驱动型、时事评论型、漫画型等。材料作文要认真研究近五年高考试题,归纳材料特点和审题方法。对于有关键句的材料,要抓住关键句立意;对于出现多个人物或事物的材料,要寻找主要人物或事物,归纳中心事件,寻找核心立意。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抓住材料的核心事件和任务要求,注意文体特点和限制性条件。漫画作文要弄清漫画要素,要理清人物关系,根据人物类型探求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而把握漫画寓意;注意把握人物、事件的比喻义、象征义,根据漫画中人物的语言、解说性文字或标题把握寓意。最后,应多角度思考,与现实对接,确定立意。

其次注意既不能够带“外伤”也不能够带“内伤”,所谓“外伤”就是缺少标题,字数不够,错别字较多,篇章结构不完整等,一旦有外伤,得分会比较低;另外也不能有内伤,比如观点偏激和错误,内容的重心把握不当,结构混乱等。

提高作文水平,考前积累这三样:

1、作文的思路结构:大约要准备3-5个考场灵活驾驭的行文结构,这样便于在考场上节约构思时间。

2、准备素材:素材包括热点素材,时政素材,新颖经典的素材均可,多多益善。

3、文章的亮点:积累各种热点话题下,言之有物、掷地有声的名言,比如合作共赢、共享独创、诗和远方、人情温度、共战疫情、传统时尚等等话题重点,每一个话题重点之下都应该准备一些相应的名言来为文章呈现一些亮点。语文是考功底,考素养,最后一个月同学们需要抓住重点,赢得时间,在考场上写出一篇饱满充实的文章。

B 数学:梳理基础知识、基本思路、解题技巧

目前,高三数学复习已到了最关键时期,如何做好冲刺阶段的数学复习?如何解决遇到的复习难题?针对高考数学科目,做题有技巧,复习也有技巧。

特邀名师:张永刚

山西省实验中学教师,高三数学备课组组长,国家十三五课题组成员,山西省优秀班主任,太原高中数学教学能手。

心态大起大落 极易失分

临近高考,对于数学学科来说,心态是至关重要的一点,需要考生首先关注。心态的大起大落会直接影响到数学成绩,已成为高考中普遍的现象。考生如果能突破这一点,对于高考也十分有利。

数学科目今年没有考纲,意味着考试范围在原有基础上会有一定的突破,高考的命题基本维持稳定,与往年大致相同。最后的冲刺阶段,关键是要把基础知识、基本的思想方法,还有解题技巧进行梳理,从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复习易错题并及时归纳和整理,把自己没有熟练掌握的方法捋顺。在基础知识的梳理中,要罗列出所学的所有定义,定理,法则,公式。要做到三会两用,即:会代字表述,会图象符号表述,会推导证明。同时,能从正反两方面对其进行应用。

题海战术不可取

高考进入倒计时,复习切忌题海战术。有的同学认为,要想学好数学,只要多做题,功到自然成。其实不然,只顾钻入题海,堆积题目,在考试中一般仍然难有作为。每个人的能力不同,效率高的同学可以一天一套题,正常来说三天做一套题即可。

目前,建议每天适当安排运算能力的练习,运算能力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可速成。有些同学在数学开考前一天还要认真做题,是有一定道理的,保持自己思维的活跃性。所以每天适当安排数学的运算练习,在这个阶段能够维持运算技能的熟练即可。在习题的选择方面,考生可以反复去练习真题,互联网的便利条件给考生提供了很多帮助,大家可以在网络上找一些题目新颖、样式新颖的模拟题型来做,如今数学科目在高考在各种形式上摒弃了“八股”化模式,题目变得非常灵活,高考实际主要落实的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新题型则是训练学生的考试应变能力。

做题之后,要加强反思。同学们一定要明确,现在正做着的题,一定不是考试的题目,而是要运用现在正做着的题目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因此,要把自己做过的每道题加以反思,总结题型的方法,做到知识成片,问题成串。

突破难点 拿到高分

针对数学科目,主要需从审题能力上做宏观的提升,如果能读懂题,明白出题人的意图,成绩自然而然在一定水平线。目前从高考的阅读方向上看,加大阅读量是必要的,高考数学这两年添加的数学各种情景试题越来越多,对学生审题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可在这方面多下功夫,找一些阅读量大的题目进行测试,提高自己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这是在高考中突破难点,拿到高分的一个渠道。

数学快速提升的空间很大,是一门可以立竿见影的学科。学数学,技巧很简单,融会贯通是难点。许多同学认为数学难学,原因在于知识点和题型之间建立不了联系,琢磨不出命题人是要考察什么。因此,首先要保证所有的数学基础知识能听懂,概念清晰,把数学的解题方法和所学的知识结合应用,这样就能保证凡是考查到涉及相关知识点的题目都能够找到相应的方法匹配,并将这道题目解答出来。

定制个性化复习方案

现阶段是个性化比较强的复习阶段,每个同学掌握知识的能力不同,因人而异制定适合自己的针对性复习计划。可以从自己的预期目标出发,比如150分的满分,如果预期目标在100分左右,就把重点放在基础类型的题目上;如果目标在120分,就要在基础分值上有一定的突破;想要达到140分或者满分,就要从审题能力,思维技巧上做很大的突破。

定时训练在做题中也应关注,哪怕做一道题,也可以给自己营造一种考试氛围。比如说做一道大题,估计用时5分钟,做题时用闹钟控制时间,计时测验,表针在不停运动的过程中,看到时间流逝,自然很紧张,这种心态更符合考场心态。

考生要明晰试卷难易程度分配,一般基础知识占总分值的100分左右,真正的难题分值并不多,整张试卷中需要思维高度、难到动不了手的题目,也就15—20分。根据历年考试经验,数学模块考点比较重要的是函数、统计,一般分值都较大。复习中根据自己的情况,设置复习内容。如果想得到高分,必须在函数上有突破;掌握基本分数题,试题中几道大题的类型比较固定,试题样式较常规,三角、数例、立体几何,选做中的极坐标、不等式,这些知识点方面保证拿分。

采写 山西晚报记者 李婕 田晓瑛

摄影 山西晚报记者 武六红 寇宁

责任编辑:黄晓冬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