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高考

面对复读 家长更应调整心态

信息时报

关注

原标题:越来越多的孩子希望再次努力实现理想——面对复读 家长更应调整心态

复读的选择虽然是一样的,但每个学生的自身条件和选择复读的原因各不相同。近年来,选择中考、高考复读的学生,不再仅仅是考试落榜生,越来越多的是已经可以考上高中或者大学的学生,甚至还有一些已经获得重点高中、重点本科的学生,他们复读只是希望通过再次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那么,对于复读生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呢?作为复读生的家长,该如何面对孩子的选择,怎么做才能陪孩子顺利度过复读这一年?

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卫静雯

本期邀请专家:林海健,全国团体心理辅导组导师和营地指导员、广州市校外教育协会秘书长、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实践基地主任、海珠区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辅导组专家

专家林海健表示,复读生一般都有失败的痛苦经历,希望通过再次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但由于许多不利的外界因素及他们自身的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使得他们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并容易陷入心理困境。要想取得理想的复读效果,对于家长来说,帮助孩子调节好心态、摆脱考试失利的阴影、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是最重要的。

帮助孩子缓解压力

复读生的压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家长,所以家长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林海健认为,当下,大多复读生心理健康呈现出不良倾向,如缺乏自信、紧张焦虑、人际淡漠等心理问题。作为家长,重要的不是从知识上指导学生,而是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帮助孩子们缓解压力,调整心态。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家长应该保持平常心看待复读,调整心态,尊重、肯定孩子的选择。用分析的眼光和孩子平衡利弊,最后肯定孩子的选择,给予孩子信心。同时,家长也要做好榜样,学会情绪管理,以积极的心态和行动影响孩子,避免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给考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与孩子“并肩作战”

若已经决定复读,家长就应该与孩子“并肩作战”,加强与老师的联系,多听取建议,全面了解孩子,也要对孩子进行适当的监督和引导,配合孩子进行一年的奋斗。更重要的是,在不同阶段找到应对策略和方法:比如在7月至8月的“迷茫期”,家长要帮助孩子分析考试失利原因,并帮助孩子调整好心态,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方能进入正常的学习状态,从而进行有效的学习。在9月至10月的“恢复期”,要消除急躁心理,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奋斗目标(或制订学习计划)。

在11月至12月的“焦虑期”,因为复读生也是考生,面对考试既有优势也有不足,还是要以正常的心态去面对。在第二年四月末到五月的“高原缺氧期”,更要告诉孩子,“行百里者,半九十”,要学会坚持,对未来有所憧憬。

复读期间如何时间管理?

林海健认为,一张一弛,文武有道,适当的娱乐不仅让复读生大脑得到有效休息,还带有一定的启发性,建议复读生在节假日有计划地进行娱乐活动。作为孩子的父母,也应该结合孩子学习任务和适当娱乐放松的意愿,合理引导孩子制定科学、合理的假期计划:

1。多补弱增强。考生应该先对较薄弱的学科进行查漏补缺,再把优势学科进行深入学习。

2。针对性学习。梳理假期学习内容,做到假期学习内容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有的放矢。

3。多错题归纳。多进行错题归纳,并写在错题本上。

4。集中学习时间。假期时间的划分要适当集中,确保有深入学习的时间。

5。劳逸结合。适当的运动或者休闲娱乐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是否需要复读?

要结合自身情况做判断

专家林海健认为,不是所有的考生都适合复读,也就是说复读是有条件的,家长和考生一定要结合自身情况理性做出判断。一般来说,以下几类考生不宜复读:

1。非自愿复读学生。此类学生一般受家长逼迫,产生心理抗拒,压根学不进去。

2。心态不好的学生。当心理压力得不到调节,会紧张,大考的时候甚至头脑一片空白,影响发挥。

3。分数过低的学生。有些学生落下太多知识,基础极为薄弱,一年时间很难追上。

4。分数太高的学生。以几分之差没能考上理想大学或上了重本线还不满意的高分同学,一般分数上升空间较少。

5。难以突破的学生。已经起早贪黑,非常刻苦,几乎耗尽全部精力,还考不好的学生不宜复读。

6。自制、自控能力不高的学生。不够刻苦学习,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的学生,不适合复读。

复读成绩不理想 应该如何面对?

当复读成绩出来后,万一不理想,或者还不如上一次,家长该如何面对,又该如何合理引导孩子面对呢?

1。重塑信心。指责和过度关心都不可取,给孩子冷静的空间;让孩子重新树立信心,帮助孩子重振旗鼓。

2。理性分析。只有家长走出误区,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处理情绪问题。首先是要告别过去,总结收获和不足;二是通过研究志愿填报,报好志愿、规划未来;三是发展志趣,提升生命内力。

3。转移注意力。留意孩子的情绪问题,陪伴孩子出去走走,开拓视野,愉悦心情。

责任编辑:黄晓冬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