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国际学校

王鹏: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国际学校家长

新浪教育

关注
王鹏如何做国际校家长

517日上午举行的新浪2015“北京国际高中大型公益择校说明会上,30余所优质公办学校国际部及国际学校接待了全国超过4千名家长、学生的现场咨询,国际教育的火爆程度不言而喻。从学校课程提供到国际教育走向,从留学国家选择到学生升学规划,新浪教育特别安排的4大主题讲座更是为现场观众提供了启发式思考,其中昌平新东方外国语学校校长王鹏老师发表了演讲《“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国际学校家长》。

昌平新东方外国语学校校长 王鹏昌平新东方外国语学校校长 王鹏

国际教育同样需要家长陪伴

对于国际教育而言,多数家长自己并没有过类似的经历。大概也即因如此,他们身感对于国际教育有着更多的未知,也就有了更大的期待。事实上,国际教育并非如此神秘。

30年前,哈佛学校写过这样一段话:“我们所谓的世界性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教育成合格的本国公民,而且要培养成为世界公民,不仅要具备理解他人的思维和能力,而且要具备理解自身和祖国的思维和能力。”昌平新东方外国语学校校长王鹏提出,培养一个所谓的国际人才,上什么样的国际课程并不是最重要的,毕竟那只是载体。可以说,没有任何一种模式、课程或理念能够包打天下,还要考量孩子的特点以及家庭的资源。

“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在国际课程中同样重要。”王鹏校长提出,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热爱读书,但事实上,给孩子买1千本书,不如陪伴他们读上一本,或者说家长读两本书要比给孩子买200本书要管用得多。

因此,选择国际教育进而出国留学这条道路,家长实际要做的事情远不止选择一所学校这么简单,还有更多的“投入”需要做到。第一,要有经济支持,这无可厚非,因为选择国际教育如果没有资金投入,很多事情没有办法完成。第二,要安心陪伴,静待花开。家长做到这件事情更加不易——用什么样的方式陪伴孩子,决定了前期经济投入的价值回报。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想要孩子取得预期的成功,父母首先要力争做一个合格的国际高中家长:想让孩子达到某个预期,不管是读书、旅游、慈善、社会责任还是领导力,家长首先要往那个方向发展;另外,除了花钱以外,花一点时间研究这个阶段孩子成长的特点、沟通方式,由此思考自己如何与孩子更好地相处。

以下附演讲实录:

主持人:非常感谢刚刚朱总的演讲。刚刚大家也看到了,朱总已经是满头大汗,其实他刚刚来的时候我说,这个演讲厅有点热,要不然您把外套脱了,他说家长都这么热情,为了表示对家长的尊重一定要穿着西装外套,非常感谢你们。

刚刚朱总跟我们讲了一下美国大学教育人才培养观,我们都知道选课是一门学问,这就要求家长好好把关。当家长和学生在选择好国际学校后,又需要哪些知识?家长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国际高中家长?接下来有请昌平新东方外国语学校校长王鹏先生为我们支招,有请。

中国家长有着最参与程度和控制欲望

王鹏:各位家长,还有很多老朋友,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来跟大家聊一个特别的题目,就是怎么样去做一个国际课程或者叫国际中学的家长。中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国家,在整个国际教育市场上,其中我觉得有很多的不同点,但其中有一个东西是在全世界可能我们的水平是最高的,就是中国的家长对教育的参与程度和控制欲望都是最强的。所以今天坐在这儿的应该是将来要接受这些国际课程教育的学生为主才对,但是因为家长你要买单,所以你不放心,比如说有些家长试图搞一些非常专业的课程,比如说IB有哪些课,但即使是界内人士没有专门的一两年的训练也搞不清楚,你要结合规划式的建议,或学生的性格等等进行分析。AP的课程不是一个文凭课程,是一个尖子生面向美国的高中阶段的课程,但没有文凭,还有所谓的Alevel,还有VCETEBC的课程,所以你想成为一个国际课程或者国际教育领域的一个专业人士。我先打击一下,这个不是一个特别靠谱的想法,这个会把自己带到很深的焦虑中去。因为我知道今天在这儿的家长,一大早跑到这儿来,就是担心自己给孩子选错了一个课程或者一个学校,而陷入万劫不复的地步。其实没这回事,说到宿命这点儿,儿孙自有儿孙福,他能到什么程度跟自己自身的积分是有关系的,我今天感到很震惊,因为新浪的号召力实在是非常惊人。居然在长城饭店这样一个地方还需要排队,就像券商的营业部一样,大家都担心自己错过这拨行情,实际上不存在这件事。

种瓜有可能得瓜,不种豆一定得不到豆

我今天与大家交流的题目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句话其实说的不对,种瓜有可能得瓜,不种豆一定得不到豆,这么说可能比较准确吧。因为即使所有的家长认为你自己应该做的工作都做到了极致,你也不见得能把孩子送到你想让他去的那个学校,因为这个里边所有的因素都具备一个东西叫运气,或者叫人品,这个很重要。其实一些名校,不管是录取率是8%还是9%100个里面录取的这几个人肯定都有充分的理由,可以写满3A4纸。但是我跟大家保证,那91个或者93个被拒掉的孩子,其实如果被录取的话也有非常充分的理由,可以写4A4的纸,那些孩子就真的应该被拒掉吗?不见得,只能怪他运气不够好。这叫尽人力听天命,今天聊的就是你怎么样去种瓜、怎么样去种豆,抱着一个什么样的心态、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因为现在时间有限,所以我只从一个角度来跟大家做交流。

这个屏幕上的字是30年前哈佛学校写的一段话,他们在做所谓通识教育时的其中一段话。我先把这个务虚的部分先念完,再来看我标注的一部分。我们所谓的世界性的教育或者世界中的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教育成合格的本国公民,注意这个,面向本国,指的是美国人,而且要培养成为世界公民,这个大家很熟。下面一句话,前面的那句话很虚,后面这句话是各位家长今天听完以后你回去可以努力做到的,就是不仅要具备理解他人的思维和能力,而且要具备理解自身和祖国的思维和能力。这句话先放在这儿,然后大家听完了以后咱们再回来回顾。就是具备理解自身的能力,这是面向学生的,也就是你要培养一个所谓的国际人才,他上什么样的国际课程不是特别重要,那只是个载体,还有很多学生从来都没上过国际课程,就在一定的体系中一路中考、高考,最后也上到了很好的美国大学,表现也非常好。虽然我们也是做国际课程的,但是我认为国际课程也好、国际教育也好,是一个学生成长为国际化人才的非必要、非充分条件。上了可能会如虎添翼,不上也有条条大路可以通到罗马。这个背后就意味着肯定有一些东西不是这个课程本身所决定的,甚至不是一个学校所决定的,而是它有一个共性的。

西点军校

屏幕上的这个学校,我相信在座的部分同学和家长应该去过,这个是美国国家陆军学院,它有一个比较有名的名字叫西点军校。这个学校出了很多名人,不光是军事上的,还包括美国真正的国家领导人,美国五百强企业的CEO。因为从美国的60年代到90年代,连续30几年的统计显示,实际上美国的五百强企业(这个名单当然也在更新)里面做到CEO级别的人,不是毕业院校排第一,就是在学校的校友最多,它并不是大家心目中所期待的藤校,而是这个西点军校。当然有很多其他的分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年都会有很多的家长在问一个问题,比如说我的孩子应该在国内读高中还是去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地球上某一个讲英语的国家读高中,就是说去那个地方之后在一个全英文的环境中,学生在丰富的课外活动的帮助之下就会变得特别优秀,然后进入名校的概率就变得特别大。尤其是在去年,我在微信的朋友圈里面看到了无数的人在转某些专家的说法,这些人都是自己做美国中学的申请。大陆籍的学生申请到美国大学的比例远高于在中国本土的学校。这个比例不管对不对,但里面有很大的误导,没有任何一种模式、没有任何一种课程也没有任何一个理念能够包打天下,你得看这个孩子自己的特点,包括你家庭的特点或者资源。

运动与留学

我举一个例子,很多男孩子去到国外,我说美国不是因为只有美国,是说着方便,比如好多小孩去美国读中学,甭管初中、高中,去了以后极度不适应,不是学习问题,是体育问题。因为我们传统上认为,一般什么样的人四肢比较发达呢,有一句话叫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而实际上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教育,是鼓励学生头脑和四肢一样发达,甚至是头脑发达,四肢更发达。所以如果一个男孩子不喜欢体育,你在任何一个国家的高中包括初中,下午320以后你就是一个孤家寡人,没人跟你玩,男生肯定不带你玩,因为本来咱人种就有差异,而且女生也不愿意跟你玩,我经常鼓励我们学校的男生去健身房,为什么呢?我说你必须得去健身房,因为你这样才能够避免尴尬,就是到了美国之后除了大陆的女孩子之外你没有勇气追求任何一个西方的姑娘,因为你发现国外的姑娘运动能力是你的两倍,这样你就觉得特别的自卑,你下次绝对没有勇气再走进健身房,这是很多男同学遇到的问题。然后就有人说我去打篮球吧,但是打篮球你在底下只能做啦啦队,啦啦队也需要选拔、比赛的。由于我们这种文化的差异,你是去人家国家读书,所以比如你乒乓球打的很好,但是在那你连案子都找不到,也没人跟你打。

我自己总结,我觉得我们双方在球的运动上,最大公约数是网球,比网球更大的球基本上大家就没有共同语言了,我们觉得他们很笨,他们觉得我们没力量,网球是一个分界线。所以网球好的学生还是比较占优势的,能交到朋友,甚至还能赚点儿钱。我教的清华二中的一个学生,因为网球打的特别好,去了以后主营业务就是给同学一对一的辅导学生,因为他是李宁杯的全国单打的亚军、双打的冠军。他去美国提供一对一的服务,同时提供其他的服务,比如穿个网球牌子多少美金,推销球拍等。去了以后基本上第二年开始就不用家里给钱了,他是他们学校非常有名的网球私教,每个节日都有人请他到家里吃饭然后顺便教教网球,所以网球是最大的公约数。所以一个孩子如果从小就不热爱体育,那只有一种可能性,他父母都不热爱体育,父母如果有一方热爱体育这个孩子基本上就可能热爱体育。所以种瓜才能得瓜,不种豆一定不得豆。所以父母从来就不锻炼身体,你指望孩子去健身房,这事基本上是不现实的,但家长会把所有的责任、压力都推到学校每一个课程当中去,这个不是不行,但结果不会太好。 屏幕上的是美国一个大学的橄榄球比赛,在美国的校园当中什么样的男生是最受欢迎的,是女生倒追的,不知道今天有没有同学在场,我告诉大家女生倒追的男生一定是橄榄球的四分位,棒球的击球手或者主力投手,篮球的控位诸如此类的人。要说学习好的学生,没人理你。这跟我们在这儿接受的教育是不同的,而且我们接受的教育跟现实是不一样的,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只要学习好这人什么都好。实际上,你会发现有一个永恒的命题在中国也成立,那就是美女永远爱野兽,她们喜欢有一定流氓气息的人,第一,他孔武有力,浑身散发着雄性荷尔蒙的信息。第二,这些人往往都比较豪爽、比较仗义、比较男人。

家长对待“跳伞”的态度

我再举一个发生在我老板身上的例子,看看家长你们听后能做些什么。我在新东方工作再有一年就20年了,跟着俞老师见了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发生在他自己有身上的特别有意思的就是他女儿跳伞的故事,他女儿在加拿大,很喜欢跳伞。俞老师历史上第一次抛掉所有的高管,说必须紧急回去处理家务事,原因是他女儿练跳伞跳到中级班,就是要到1800米到2000米的高度跳,他的太太坚决反对,因为这个东西伤亡率是有一定比例的,当你跳伞时如果不打开伞基本上就活不了。他太太说,你要上去跳咱们就断绝母女关系,他女儿说,断绝就断绝反正我要跳。结果俞老师临时回温哥华,对他女儿说别跳了,你看你妈心理素质也不是特别好,如果你跳了你妈妈心脏病发作你弟弟怎么办。最后他女儿说,我必须要跳,因为我们跳伞班没有人因为家长的担心不跳,我是惟一一个,这肯定是件非常丢脸的事情,最后没办法就让她去跳。而据俞老师说在下面等待的家长,他仔细观察就发现,在下面等待的家长分成了完全不同的两拨,一拨就是在那儿祷告,还有一拨家长带着野餐的全套装备,并准备开香槟庆祝。我不说大家也能猜出来这两个群体,这个东西没有所谓的对错,但能讲出很多理由来,因为我们很多人就一个孩子。

其实我曾经做过一个很无聊的调查,我说在场的家长有两个以上孩子的举手,有很多人举手。我再告诉你一个数据,伞兵训练的伤亡率是千分之三,你愿意让你的孩子上去试一下的举手。情况最好的一次有10%的家长说可以试一把,其实你有3个孩子、你有6个孩子,跟你敢不敢让他上去没有太必然的关系,他可能会减轻你未来有可能的悲痛,但是这个是不能替代的。

所以这件事值还是不值,说白了跳伞培养孩子的不是体育精神,而是冒险精神。我在04年到06年管理了两年半新东方的留学公司,发现中国孩子普遍没有的,第一个就是冒险精神,这个冒险不是莽撞,你背着降落伞叫冒险,不背着降落伞就是莽撞,就是有一定风险。通过相对科学的方式控制在相对低的水平上,但是你不能杜绝。大家发现,肯尼迪家族死的都很奇怪,其实欧洲有很多所谓的老家族,我曾经接触过一个比利时的贵族,我认识他时他70岁,是北外的一个退休教授。我说你觉得你觉得以什么方式死去是特别美好的,他说我们家族普遍觉得最好的死亡方式就是在高山滑雪的时候一头撞在一块石头上撞死,瞬间就没了,然后在雪山上挂着。他说我叔叔就是那么死的,我们全家人都觉得特别光荣。然后说他叔叔的一个叔叔也是这么死的,这个方式很好。当然不是说年纪轻轻的人,因为他70岁了我才问他这个问题。

这个背后其实是一种,有限度的去承担一定的风险,有句话我忘了哪个商学院说过,人生最大的冒险就是你从来不冒风险。四平八稳,这是最大的风险,因为你的人生就算是最后平平安安的着陆了,但是会非常的乏味。大家说有人就喜欢平平淡淡才是真,但这是另外一回事。

能力与成就

这个大家可能会有一点点感觉,再讲一个小姑娘的案例。我在这儿讲,我先声明一点,我讲美国、讲哈佛纯粹是为了交流比较方便,你可以替换成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学校,因为咱们在聊怎么做家长的问题。

屏幕上的这个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个故事,这个姑娘我没见过,我曾经去哈佛找过她,但是没找到。这个是特别经典的案例,如果大家把这个案例听明白了今天就算听明白了。这个姑娘从小父母离异,她爸是一个不太负责的男人,离异后就跑了,也不给她们母女钱,她母亲还有点本领。她妈开好几十个轮子的大火车,就是三四十个轮子的那种,那个挺挣钱的。但是大家都知道美国的法律,我忘了多少岁以下的小孩是不能单独留在家里的,大概是十几岁。所以她妈妈就面临一个问题,要照顾她就没法开大车,这是她们母女两个唯一的经济来源,要开车照顾不了她,照顾她,她妈妈就没有其他的谋生方式。她07年上的本科,所以这是10几年前的事了。最后怎么办了呢?其实很简单,她母亲说咱俩商量一下,要么你我都在家呆着咱俩领低保,要么你我闯荡江湖。小姑娘说,没办法,走吧。大火车分前后两截,前面是开车的,后面是可以休息的,他母亲就在那儿给她挂上小黑板教她,这在中国叫私塾,而她母亲就是私塾先生,带着她闯荡了美国的好多个州。如果到了某一个地方,她妈呆的时间稍微长一些,比如10天,她妈就会到当地找一个公办学校,对校长说你看我们家孩子挺可怜的,现在我把她教到小学四年级了,能不能在你这儿上两天数学课,很多校长都很支持她,就让她上。这样这个姑娘就上了无数个学校,有几万同学,她不知道听了多少不同老师的不同版本的课程,当然主力是她妈。

就这么一个姑娘,06年申请大学的时候,她申请的所有学校的招生官都给她妈打电话说,你让她来,随便选专业,你随便挑,而且可以得到全奖。然而这个姑娘成绩是不是好到这个程度呢?我后来专门问了一个哈佛的录取官,我说你给我讲讲凯莉以前到底是什么成绩?她说她的成绩大概是前15%的学生,这个对于哈佛这种学校是很烂很烂的成绩,你前5%都不一定有戏,你得是前2%,她是前15%(包括标准化成绩和GPA)。但是她的背景无人能敌,不是因为她可怜,比她可怜的人太了多,比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很优秀。

她的特点不是在于她有一个不负责任的爹,不是有一个颠沛流离的童年,而在于她在这个过程当中积累了很多未来成功所必要的冰山下面的东西。第一个,这个姑娘是不是有极强的适应能力?估计她有全国独一无二的适应能力,她换了很多学校。这个适应能力背后有很多东西,咱不去展开了。这姑娘的合作能力也很强,大家看这个姑娘的表情就知道她是一个非常阳光的人,在这样一个童年中长大的她还那么阳光。当然她妈妈是第一功臣,今天咱们讲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家长。这个姑娘能在逆境中出来,性格还这么阳光,成绩也非常不错,未来大概会成为一个很成功的人,何况她还读了法学院,当然法学院是哈佛抢着给她的。当时有4个藤校为了她打仗,跟她妈做工作,跟她妈说你挑专业,至于给奖学金的事,你开条件。最后这个姑娘就跟我们很多人一样,还是喜欢清华、北大,别的学校再有特点还是清华、北大好,当然哈佛确实也很好。

家长对孩子的影响

最后我讲几个大家现实当中会遇到的问题,其实我今天讲的跟国际教育都没有太大关系,这只是一个壳子。比如说很多家长,今天在座的家长有没有希望自己的孩子不愿意读书的?没有,肯定没有,有也不敢举。我给你们两个选择,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愿意读书,但是咱们也客观地讲,有些孩子确实读书效果不太好。我给你两个选择改善这个状况,第一个就是你有钱,每周带他去逛一次西单书店。第二个,你每天晚上看10页书,不出去打麻将,少应酬两场。然后每个月拿出一个专门的周末下午的时间跟孩子去喝杯咖啡,问一问他这个月读的对他影响最大的一本书,聊一聊。做过这件事的家长举手。我把频率降低一点,一个学期一次,就是你一个学期固定的跟自己家孩子进行一次这样的关于书籍的谈话,甭管你聊的是《莎士比亚》、《龙应台》都无所谓,聊过一次的举手。

还不错,能勉强的有10个,非常好,这些家长都很优秀。

就是你给孩子买1千本书,你还不如陪着他读一本书,或者说你自己读2本书,比你给孩子买200本书都管用得多,当然尽量别读鸡汤类的书,或者成功学类的书,那个读完以后烧自己的脑子也烧孩子的脑子,多读稍微有那么一点点的内涵的书。

再比如说很多家长你走到这条路上,我说一个实在话,大家可能听了以后也很不舒服,你想选国际教育这条路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就是没有钱肯定是不行的,有钱行不行不知道,但钱是必要非充分条件,比如孩子要出去留学,这件事有没有意义呢?当然有。有多大意义呢?取决于你除了出钱之外你还出什么。我举一个在大连的学生的例子,他也是我管留学公司的时候的一个学生,最后他没有在我们这儿做申请,因为他很小,他爸是大连的一个法医,就是天天解剖死人,而且都是缺胳膊少腿那种。这个父亲当时做了一个特别了不起的事情,他从这个孩子小学一年级开始,每个学期放假带他去一个不同的博物馆,就是每个学期去一个,我遇到他的时候他女儿上初一还是初二我忘记了,就是小学六年一个学期都没差过。这个父亲不是很有钱,但如果他的女儿将来申请国外的学校的话,她一定能够做到一条,这是90%以上的学生都讲不清楚的,就是我为什么申请你这个学校、为什么申请这个专业,这姑娘肯定能讲明白,因为她见过了大千世界里几乎所有的博物馆,这个世界基本上我都见过了,所以我知道我要做什么。这个你是用钱解决不了的,当然没钱肯定是不行的,最起码得坐火车、住宾馆。

 同时做义工、做慈善,这是走向国际教育,甚至在国内,都应该培养的东西。但是做慈善怎么做,也取决于家长的参与,学校当然有义务做这个事情,但是如果家长不做引导,最后这个孩子因为给了一笔钱,或者搞一个形式上的,做一个小手工卖一卖,把钱捐掉,这个有没有意义?当然也有意义。但是这个事情对孩子心理的成长有多大的价值,取决于你家长动多少脑子,你有钱还得有方法,还得花足够的时间。

最后我举一个上上星期我带着我太太和孩子去巴沟的华联去吃饭的例子,我们在一层等电梯,一个妈妈领着姑娘就过来了,姑娘大概有67岁的样子,刚刚到电梯下降按纽的高度,这个妈妈先做了一个动作,按了一下向上的箭头,电梯可能人很多,大概过了半分钟没反应,这个妈妈就开始用手拍这个按纽,拍了半天。然后过了不到3秒钟,她女儿也做了完全同样的动作,而且一边拍一边在那儿骂,那个小姑娘穿的特别漂亮,长的也挺好,但是瞬间这个形象就崩溃了。我后来就跟我太太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必有什么样的孩子。所以各位家长,你走上这条路,实际上要做的事情,第一,你得有钱,这个不用回避,没有钱很多问题你根本没法做,例如你孩子要去柬埔寨做志愿者,你总不能让航空公司出机票,你也不能指望学校给他报销所有往返的费用,你得有钱,这是毫无疑问的。大家做到这件事情不容易,更不容易的是,怎么样去安心陪伴静待花开,这个静待不重要,关键是安心陪伴,你用什么样的方式去陪伴决定了你前边金钱的投入,你能用几倍的杠杆把它撬动起来。同样去柬埔寨做义工的小孩很可怜,我给他买了糖。有些孩子在心灵深处因此得到了真正的震撼,这个孩子回来以后就完全换了一个人,这个不是偶然的。

所以今天跟大家聊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国际高中的家长,其实就两句话,第一,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你想让孩子达到一个东西,你首先自己得往那个方向发展,不管是读书、旅游、慈善还是社会责任,还是所谓的领导力。第二,花一点时间,除了花钱之外,花一点时间研究一下这个阶段的孩子成长的一些特点,包括沟通的方式,就是他的荷尔蒙上来以后你怎么样去面对他的一些问题。

我揭一个我自己的家丑,我们学校上周一直在解决一个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学生穿鞋的问题,有的孩子会穿1万块以上一双的鞋,这个问题其实比你关注开什么有效的课程强一百倍,这个会不会伤人呢?不会伤人,有的家长就是有钱,甚至这鞋不是他自己买的。这对其他同学会有本质的影响吗?这个也死不了人。但问题是这个背后肯定是有很多东西会影响他未来20年的走向。所以这个问题我们一直没解决好,从上个学期一直到现在一直没有解决,我们现在还在想办法,并为此专门找了心理学的人到学校驻点研究这个事。所以各位家长如果你不是专门花精力研究,IB有几门课,学校录取标准是什么,这个都是结果,你现在就是浇水、施肥、陪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谢谢各位家长的聆听。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