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国际学校

妈妈分享:留点让孩子做白日梦的时间

新浪教育

关注

最近有几位读者私信我,说他们每周都追我的《逃逃美学》,好听的当然说了一地:真实、有同感、有启发……但也有不满意的,那就是篇幅太长,写得太正,“论文”了些,看着有点累。

额…好吧,这期咱就简单一些,随意侃侃吧!

实不相瞒,最近很累,在朋友圈、逃妈群都少有冒泡,因为逃逃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去参加的每项培训或活动都挺好,但很多项目都是第一次接触,流程什么的我完全不熟,经常有手忙脚乱的感觉,我也是忙得有点醉了。

记得若干年前毕业刚参加工作,公司离家很远,得蹭同事的顺风车,孤家寡人一个的我常在后座上听他唠叨自己女儿又报了什么班,又参加了什么课外活动……当时感觉听着都累,也暗想,以后我的孩子可不能那么忙。

若干年后,到了美国,以为孩子更可以撒手不管了,该学学,该玩玩。结果发现各种课外班应有尽有,而且到处是华人,印度人的身影(关于为什么亚裔这么拼命可参见上一期“逃妈吐槽:谁说在美帝养娃不拼命?”)。而家长聚在一起聊得最多的话题也是孩子都在学啥,都在参加什么活动等等等。

孩子将来的竞争力,说到底还是一个综合能力的较量:身体素质、思维方式、社交能力、学术成绩都很重要。于是,各种运动类、才艺类、思维类课外班数不胜数,且都生源旺盛,这点美国和中国真心没差别。

也许很多家长的想法和我一样,给孩子报一堆班并不是希望他样样都能学得精通,而是给他更多样的选择,看看他喜欢哪个,擅长哪样。其实从孩子的角度看,他一点儿也不累,我整天带着逃逃穿梭在各个场所,他不但不抱怨,还忙得乐呵呵的。从客观效果来说,各项课外班的学习效果也挺好,这是逃逃第一次上画画课的作品,简直出乎我的意料,难怪曾经听别人说,现在的孩子都是“精饲料”喂养,个个是画家、钢琴家、思想家……

第24期’留点时间让孩子做白日梦“ title=”‘逃逃美学 第24期’留点时间让孩子做白日梦“>

听起来挺好,综合素质培养了,孩子也乐在其中,除了家长接送、协调稍微累一些之外,似乎没什么不好。但关键时刻,逃爸跳出来了,振振有词地提出“留白教育”的概念。虽然目前还没有完全把我说服,但这个观点蛮有启发,蛮值得深思的,所以也在这里叨念一下。

逃爸觉得,孩子被填得太满了未必是件好事,以前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孩子们被各种学科知识填满,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孩子们又被各种运动才艺填满,总的来说,都是很满。但其实,这是一种“保底”教育,家长们总是觉得艺多不压身,孩子有了十八般武艺之后会更有出路。但其带来的风险是,有可能会扼杀天才。天才之所以是天才,是具备了一些目前人们不知道不认识的潜质,而天才以后从事的领域,极有可能是目前人类还没触碰到的领域,根本就不是我们现在能够提供的任何选项之一。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给孩子留下一些空白的时间,不要害怕他没事干,不要害怕他无聊,让他发发呆,在无所事事中发现自我,去探索“我是谁”,这远比“成为谁”要重要。

说实话,在很多事情上,逃爸总能在思想上帮我拔高一个层次。但落到实处,这个“留白”到底留多少,怎么留才恰到好处?天才自然可以在这些留白的时间里成就自我,但如果资质一般的孩子,如果没有外部的帮助和安排,会不会更流于平庸?对于这个没有答案的答案。

好了,虽然我偶尔纠结,但我不会太较真,因为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逃逃从小到大,我一路也在不断地调整,可能很多的思考并不一定会直接用在他身上,但这种陪伴他成长,不断摸索着前进的感觉,也挺好。

本文选自《逃逃美学》的博客,点击查看作者更多文章。

加载中...